記者 薛玉敏
“宇宙行開賣理財直投產品了,存續2~3年,每月開放,10萬起售。”微博名為證券小兵10月16日透露說,所謂的宇宙行即工商銀行。
《投資者報》記者向工行資產管理部的一位副總經理求證,他說:“公司一直在積極為銀行資產管理計劃試點做準備,10月16日剛剛發行第一款銀行理財管理計劃產品。”
同一天,浦發銀行也傳出消息,推出了同類理財計劃產品。這可以說是銀行資產管理試點后第一批推出的兩只產品。
9月末,銀監會批準包括工行、建行、交行、平安、民生、光大、中信、浦發、招商、興業,以及渤海銀行在內的11家銀行同時試點債權直接融資工具、銀行資產管理計劃兩項試點工作,試點發行時間為10月18日,22日完成繳款。
如今,工行和浦發已經走在了前面。
工行費率是浦發的1倍
工行推出的理財管理計劃為“多享優勢”系列產品—理財管理計劃A款,募集資金上限在75億元,預計成立日在10月21日,為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的產品。
認購起點為10萬元,追加金額以1萬整數倍增加,和其他理財計劃門檻基本相同。理財管理計劃的投資以固定投資為主,在權益市場具備確定投資機會時,才會配置少部分權益類資產,僅有最高10%的比例。固定收益投資方面,主要投資于債券、存款等高流動性資產和理財直接融資工具。
浦發銀行推出的為尊享盈銀行理財管理計劃1號,募集的資金規模為5億元,預計18日成立,認購起點同樣是10萬元。
不同的是,工行先期鎖定的是超高凈值客戶群,資金規模需要在600萬元以上,而浦發適用于經過風險評估的所有個人客戶。
值得注意的是,兩家的費率也各不相同。托管費率,工行為0.1%、浦發為0.05%;銷售費率,前者為0.4%,后者為0.1%;管理費,前者分固定管理費和浮動管理費,固定為0.6%,后者的管理費僅有一項為0.5%。浦發銀行為了吸引客戶還提到如果收益率低于年5.3%,銀行會以管理費回撥作為補償。把所有的費率加起來看的話,工行需要的費率為1.1%,而浦發為0.65%,兩者幾乎相差1倍。
作為試點產品,各家并沒有參考案例,只能根據本身情況進行開發。對于投資者來說,可以多家分析選擇。
至于其他銀行的進展,《投資者報》記者向幾家銀行詢問后,截至發稿,沒有獲得發行細節。
降低剛性兌付風險
銀行資管推出之所以在市場產生震動,是因為銀行回歸真正意義上的理財,可以有效降低銀行的剛性兌付風險。
近年來,為規劃銀行理財業務,防范諸多風險,銀監會出臺了許多法規,但都被銀行以多種創新的方式予以規避。
今年3月,銀監會為控制銀行理財資金過度投向不透明的非標準債權資產,又出臺了8號文,該文對于商業銀行理財資金直接或者通過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產交易平臺等間接投資于“非標準化債權資產”業務作出規模限定,并要求資金和投向一一對應、充分披露資產狀況。
雖然,該政策確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截至今年6月末,銀行理財資金余額9.08萬億元,環比增速從4月末的19.46%降至-7.38%,其中非標準化債權資產余額2.78萬億元,比4月份規范理財投資的8號文出臺前下降7%。但是隨著時間的延續,具有較強利益沖動的銀行仍試圖通過多種手段繞過管理部門對于非標資產的監管,如部分銀行通過做大分母、賬戶轉換等方式來達到非標資產的比例要求,并沒有真正消除投資非標資產的風險。
監管層面的步步被動也使得管理者開始思考如何從制度層面規劃銀行理財產品的運作。今年6月29日,尚福林主席在陸家嘴論壇上談到,銀行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術、網點和人員優勢,將理財業務規范為債券類直接融資業務,不斷探索理財業務服務實體經濟的新產品和新模式。今年9月16日在銀行業協會的會員大會上,尚福林主席進一步強調,銀行理財業務本質上,是受投資人委托開展的債券類直接融資業務。
民族證券的一份報告顯示,這都意味著管理層鼓勵市場推出更為規范的理財資管計劃,并希望它能在未來逐漸取代目前的理財產品運作方式。而這次的債券直接融資工具、銀行資產管理計劃的兩個試點來看,它們的試行有望將理財業務帶入更為規范發展的軌道。
例如銀行理財的資金端,將參照開放式基金做法試點發行資管計劃,而在資產端,銀行作為承銷方,會將原有的理財資金投向基礎資產所獲得的債券證券化,這樣該非標債券資產就轉化為更加透明的標準化債券直接融資工具,由于它還在中債進行登記托管,并通過專門的交易平臺進行交易流轉。銀行理財資管計劃對于它的投資也就可以做到公允計價,動態管理,透明信息披露等,理財產品也就真正做到了獨立投資管理,獨立財務核算,也可以在每個工作日公布凈值,理財產品對于客戶也不再有剛性兌付性質,變成真正的代客業務。
過去銀行理財資金繞道其他金融機構投資所滋生的不規范的影子銀行問題為人所詬病,比較交易鏈條過于復雜,運作不透明等,這都增大了金融系統的風險,而當理財資金通過債權融資工具與融資客戶直接對接,交易鏈條簡單化,債券關系直接透明化以后,風險就容易精確識別和監控,它對于金融市場的沖擊也將大大減少。
強烈沖擊通道業務
“銀行理財管理計劃對于銀信合作是巨大的沖擊,信托公司將喪失部分業務利潤。”北京格上理財顧問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肖偉告訴《投資者報》記者,銀監會此舉不僅動了信托的奶酪,而且還包括靠著通道業務過得滋潤的券商、公募基金子公司的奶酪。
在目前的銀信、證信合作通道業務中,資金、項目都來自銀行,為了規避監管,銀行才不得不走其他金融機構的通道。一旦銀行理財通過資管計劃,以債權形式直接向企業投資成行,對目前的通道業務將會產生沖擊,通道價值也將迅速貶值。
數據顯示,銀信合作盡管占比從過去的七成降至兩成左右,但是總量的規模不可小覷,從2011年一季度末的1.5萬億元增至今年二季度末的2.1萬億元。
證信合作方面,根據證券業協會的數據,券商受托管理資產近年來規模增長迅速,從2011年中僅2486億元的規模躍升至目前的34200億元,但其中券商主動管理的資產較少。截至2013年6月底,券商集合資管規模僅約為3215億元,也就意味著剩下的九成中有大部分是證信合作。
“如果銀行大規模推行,部分嚴重依賴通道業務沖規模的券商資管業務將迅速縮水。”北京一家券商的資管經理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像國泰君安、宏源證券等券商受影響很大。
肖偉告訴記者,近兩年來,由于政策對于銀信合作的限制,很多信托公司都在謀求轉型,影響的范圍不會太廣,但會對依賴這部分業務的公司產生滅頂影響。
不過也有信托公司人士告訴記者,銀行理財計劃試點在短期會比較有限,他們會受到各方面的壓力。但是從長期來看,對于擁有話語權的銀行來說,自已來發展理財業務,將通道業務的利潤收歸囊中,各銀行都有利益驅動,不可能讓之他人。
肖偉還表示,通道業務純粹是一個制度紅利,并不是真正的資管業務,銀行將通道收回,可以真正刺激信托券商資產管理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