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正光:商界一俠
陳正光,寧波溫州商會會長
奮斗的開始:
一“斧”手藝走天下
陳正光出生在溫州瑞安市的一戶普通農民家里。1976年,16歲的陳正光初中畢業后,毅然拜師學藝,走上了學木匠手藝之路。
陳正光勤學苦練,2年便學成了木匠手藝。第三年,19歲的陳正光便成為村里有名的木匠。隨著歲月的推移,陳正光木工手藝更加精湛,繪圖、斧、鋸、鑿、鉆等都得心應手,創業的憧憬開始在他胸中涌動了起來。
19歲的陳正光,手握一把斧頭,開始闖蕩江湖。經同鄉介紹,陳正光帶著5名徒弟來到古城西安。到了西安后,由于人生地疏,一時找不到木工活。一挨半個月過去了,陳正光所帶的200多元錢,只剩下幾十元了。陳正光是個好強的人,他發誓要在困境中殺出自己的路——他帶著小伙們挨門挨戶找活干。
經過多次的碰壁和失敗,努力終于得到回報。一次,在煤礦設計院附近碰到一位姓陳的工程師。陳正光冒昧地對陳工程師說:“你家要做家具嗎?如果要做,我們給你做。做得好,你付錢,做不好,分文不要,而且如數賠錢。”陳工程師被小伙子的一番話所打動,便答應讓他們試一試。
半個月后,一套式樣新穎、做工精致的家具出現在陳工程師家里,全家高興得合不攏嘴,當即將工錢付給陳正光。“陳工程師家的家具做得可新式可考究了……”消失不脛而走,左鄰右舍紛紛前來參觀。陳工程師家里成了家具“展覽館”。
從此,陳正光名揚西安城。木工活根本來不及做,一月連著一月,一年連著一年,活兒都排滿了三年。就這樣,陳正光在西安3年中,承接了煤礦設計院、交通大學、冶金設計院、勘察設計院等一大批單位的木工活,為許多群眾做了家具。他說:“這三年中,我象上大學一樣,天天與大學生、教授、工程師們在一起,他們的知識、文明和愛真、愛美對我的熏陶鼓舞促進實在太大了,給我今后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人生的轉機:兩次機遇步飛揚
1984年,25歲的陳正光帶著數萬元打工賺來的錢,回家鄉一邊入股辦家具廠,一邊經商做百貨生意。他幾乎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去寧波進貨、看行情,從此與寧波結下了不解之緣。一有空,陳正光就在寧波的大街小巷轉轉溜溜,看看問問……
當年寧波藥行街,木器店鱗次櫛比,幾乎是條木器街。他看了家具的式樣、做工和質量,感到自己的手藝完全可以高出一疇。他暗暗下了決心,要在寧波干番業績。
1986年,經過幾個月的察訪、籌備之后,他在藥行街租了一間店面,開起了家具店。由于他生產的家具式樣、做工俱佳,店里常常顧客盈門。不到半年時間,店面就顯得太小了,陳正光又在鎮明路租了一間店面。1987年規模又擴大了,在寧波市展銷大樓租了半層樓面,還在慈溪、鎮海等地辦起了家具連銷店。1992年,生意越來越紅火,他又在寧波大世界辦起了家私城。
1993年,陳正光以年付租資60多萬元在寧波華聯商廈辦起了家私城。同時,先后5次擴大搬遷,使家具生產基地不斷擴大。在當時家私行業不十分景氣的情況下,他的工廠始終來不及生產,甚至加班加點也無法滿足客戶需要。
那幾年,陳正光承接了寧波萬里國際學校、新光大酒店、臨海國際大酒店等一大批單位的辦工用具以及許多家用木器的制作,樹立了良好的行業口碑,公司在迅速擴大。但是精明的陳正光不僅僅只是個埋頭苦干的人,而且還是個善于總結,善于抬抬頭看路的人。在承接一些單位的辦公用具、家具定單的時候,他敏銳地洞察到了裝潢、建筑等行業的巨大市場和利潤空間。
機遇總是垂青善于思考和隨時做好準備的人。強烈的事業心一切得從零開始,陳正光招兵買馬,成立恒業建筑裝潢公司。家具和裝潢工藝有著共通的地方,很多方面有著類似的技術基礎。陳正光跑遍寧波高檔的建筑、繁華的商場、大型的單位,非常認真仔細研究別人的裝潢工藝和設計。就是這樣,很快就從家具制造專家變成了裝潢專家。起初,接工程不順利,陳正光給客戶承諾:裝潢竣工,滿意再付錢。陳正光給客戶承諾在激烈的競爭中,樹立起誠信經營,業務慢慢多了起來,最終發展到單個裝潢的定單額達到上千萬元,公司的資質得到迅速提高,行業的聲譽迅速建立起來。
不久,陳正光又有了一個更加龐大的計劃——與其替人裝潢,不如連房子也一起給造了,那可是大生意啊!說干就干,又是調查,又是招募人才。有了先前的行業聲譽和為人口碑,加上公司的雄厚的資本積累,籌備工作迅速進行。陳正光是個有心人,他不僅僅追求房子的建筑質量,而且追求建筑的合理和品質。所以,他反復學習寧波出色的建筑,反復請教專家。也許是聰明的因素,也許是行業的互通性,沒有受過建筑學正規教育陳正光居然在短短時間里迅速成長了建筑工程行家。就是面對設計院專家的建筑設計,面對專業工程人員的施工計劃,他都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修改或者合理化建議,使專業人員感到由衷的敬佩。
陳正光就是這樣不滿足的人,承建了很多工程。在反復計算中,他又感覺造房子還不如賣房子。就這樣,大世界集團最終涉足了房地產這個強勢行業。而先前的工程行業的鋪墊培養了陳正光房地產開發的戰略眼光。一切都是那么水到渠成,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在殘酷的競爭淘汰中,公司迅速地壯大了起來。
2005年,大世界集團公司成為一家資信為3A的股份制集團公司。公司下屬擁有8個子公司,經營的行業涉及:房地產開發、建筑裝潢、賓館飯店、置業投資、家具制造、貿易公司等。除了鞏固傳統的家具、裝飾材料等優勢制造產業外,集團公司還積極投身于旅游酒店、貿易等大型項目的投資建設。正在興建或將要興建的項目有遠洲國際五星級酒店、商品交易市場等,總規劃面積達50萬平方米。總投資20億元的江西新余甬溫工業園和城東商業中心項目一期工程已經上馬,成為公司新的投資亮點。
如清明雨后,我們可以清晰地聽見竹子快速成長的聲音。大世界,正從一片小竹園迅速成長一片秀美的竹林,成長為一道商界秀美的景色。
真心服務:三個鞠躬表決心
2004年11月17日下午,寧波南苑飯店,100多位溫州老鄉倍感溫馨。在無記名投票后,43歲的陳正光正式當選新成立的寧波市溫州商會會長,掌聲過后,陳正光向老鄉深深鞠了三個躬:“我一定當好溫州商人在寧波的這個‘家’,不辜負大家。我以后將會花1/4以上的時間在商會上,為老鄉服務。”來寧波創業快20年了,他的普通話夾雜著寧波口音和溫州話。
據商會統計,在寧波的溫州人有3萬多人,其中很大一部分自己經商,在甬注冊的各類企業有近千家,凈資產達數十億元。在陳正光努力下,全國第100個溫州商會終于在寧波成立。據寧波市民政局的材料,溫州商會是寧波第一個有法人資格的異地商會。
目前,商會有116名會員,來自各行各業,他們的“娘家”坐落在月湖公園袁宅里,占地600多平方米,整個建筑古色古香。這也許是全國100家溫州商會里,風景最美、地段最好的一個會所了。
“聽說我們要辦溫州商會,寧波市各區都搶著要做東道主。”陳正光自豪地說, “精明的溫州企業家和強大的民間融資平臺,能有效將土地、政策、項目等資源轉化為現實產出。溫州老板們一定能在寧波演繹更為精彩的財富故事”。
精彩明天:四大目標高飛翔
在寧波,陳正光的名字越來越響亮。他擁有了越來越多的各種政府和社會的頭銜。于是,陳正光在各種頭銜對應角色中快速地切換著。繁忙,是他每天的主題詞。通過溫州商會這個紐帶,他這個商會會長的影響已經擴大到全國100多個城市。更多的商業信息,更多的創業邀請向他招手。于是,他也就有了更多的商業機會。不過,陳正光就象寧波城里面的水則碑一樣的冷靜,衡量著各種機會的含金量。他深深知道,自己的事業起步在寧波,成長在寧波,輝煌還是應該在寧波。在商潮涌動的寧波,培養出奧克斯、雅戈爾、大紅鷹、波導、杉杉、方太等知名品牌的寧波,陳正光和他的大世界集團還有很多的路要走。
目前,大世界集團正迎來了快速增長期,溫州商會越來越發揮出它強大的集群優勢。陳正光又擁有了他的新夢想。
第一,要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克服傳統的管理瓶頸。花大力氣引進各類高端技術和管理人才,通過幾年的努力,把大世界集團公司打造成真正的企業巨人,迅速向寧波乃至全國優秀企業靠近。
第二,努力跟蹤、發展優勢產業。在公司健康快速發展的時候,陳正光已經在考慮以后5年乃至10年的發展計劃。任何行業都會有起落,任何行業都有黃金周期。怎樣在變換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把握明天的朝陽行業,是一個考驗公司領導層智慧和判斷能力的問題。在喧囂浮躁的時代、在各種紛雜信息、充斥各種發展誘惑的今天,冷靜下來需要堅強的定力。陳正光靜靜思考著,他已經告別了原先用匆匆腳步來捕捉機會的時代,一如冷峻待捕的獅子。我們期待著不久后,大世界會迎來那天邊云彩般飛揚的一越。
第三,作為寧波溫州商會的會長,陳正光的肩上還擔負著在甬溫州企業家們的期盼。他是一個企業家的“家長”,他希望這個家越來越大,越來越好。目前,陳正光會長正在考慮一個大動作,投資十幾億元,在寧波建造一座溫州商會大廈,讓在甬的溫州企業有更好的發展平臺。“按照計劃,我們要把商會大廈建設成寧波地標式建筑。為所有在寧波創業的溫州人提供最優良的服務和最強大的支持,它將以凝固的方式記錄下溫州人創業成就和驕傲。”陳正光的話語中掩飾不住一種豪情,猶如寧波城老外灘三江匯合般激越和悠揚。
第四,更好回報社會。這是個境界,一個成功者最高的境界。在企業的發展中,陳正光做了不少的好事、善事。他深深知道他的財富來自社會,所以,回報社會就成了他努力的一個重要內容,而他,始終保持低調和不宣傳的態度。他經常以欽佩的神情談起比爾.蓋茨,談起股神巴菲特。是的,他們是所有成功企業家的光輝典范,一個猶如珠穆朗瑪峰般難以企及的人生境界。但是,當無數的企業家能以朝圣般的眼神,朝圣山邁出自己堅實的一步,這難道不是一道壯麗的風景嗎?
是的,陳正光屬于那道風景!
何必獎:在天府之國打造“螞蟻精神”
何必獎,四川省溫州商會會長
一臺大型的10周年慶典晚會,投資上千萬元,需要接待幾千名來賓、領導,但每一個細節都由商會策劃、安排、落實。如果沒有一個凝聚力非常強大的領導班子和一位個人魅力十足的核心帶頭人,那是無法想象的。
這個魅力十足,凝聚著商會人心的帶頭人,就是四川省溫州商會的會長何必獎。今年46歲的何必獎,瘦高個兒,說話時總笑臉迎人,語速適中,一臉的和氣。做事卻是果敢,從來是說一不二。
在川溫商的“溫馨家園”
“洞穴、茅屋,青瓦紅磚、宅院樓宇,今天,在外溫州人家園不僅是水泥、沙石、磚瓦簡單堆砌的建筑……”《四川省溫州商會》畫冊里的一段文字,感動了在川的15萬溫州人,也感動了每一位讀到這段文字的人。正如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黃小祥在序中所言:“在我看來,溫州人不但有‘商海蒼茫自試航’的精神,更有團結創業、形成合力的螞蟻精神。這兩種精神正是萌發并形成溫州商會的潛在動力,商會也名實相符地成為在川溫州人的‘溫馨的家園’……”
來自蒼南的何必獎是四川省溫州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1997年加入四川省溫州商會,當選為執行副會長,1999年換屆選舉當選為第二屆會長,現連任第三屆會長。
《四川省溫州商會》的整個創意便由來于他,何必獎親自上陣———選稿、配圖、編輯、排版……溫州商會和在川溫州人的創業足跡就這樣印在畫中、躍然紙上。
四川省溫州商會自1997后建會以來,拓展市州商會13個、直屬行業分會4個、會員近萬人,成為網絡覆蓋四川省的大型民間商會。
說起“溫州人”三個字在四川的效應,何必獎向筆者講述了這樣一件事:去年,四川達州市一名副市長和何必獎見面時,說自己前一天剛認識了一名姓鄭的副會長。而商會中恰恰沒有姓鄭的副會長,經查原來是成都荷花池市場的一位經營者。原來,那位經營者此前與達州政府商談有關合作事宜沒人“理”,名片上一印“溫州商會副會長”竟完全不一樣了。無獨有偶,去年類似的事情竟發現了5例。
改革開放以來,10多萬溫州人進入四川。與廣東、江蘇等其他沿海省份在四川動輒數億元的投資不同,溫州企業在四川的投資往往單個項目投資不大,但投資者數量眾多,投資總額巨大。當面對一個巨大的自己吃不下的“項目”時,溫州人往往就會團結作戰,以百折不撓的精神去“消化”它。這樣的協作精神,在溫州商人身上表現得尤為鮮明,許多四川人稱這種精神為“螞蟻精神”。
何必獎說,溫州人開辟外面的市場,有著自己獨特的方式,往往是勇敢者先捕捉到商機,摸出門路后便陸續引來一大幫人做項目。在這樣滾雪球式的壯大過程中,溫州商人精誠協作,不會相互排擠。這期間溫州商會起到很大的作用。目前就四川來說,二三級城市還處于待開發狀態,其商機比大城市多,其商圈相對來說較穩定,投資的風險小;另外,從長遠的角度看,商業氣氛遲早要從大城市向二三級城市擴散,所以不如現在就搶先占領這些地方,對大城市來個“包圍”,讓螞蟻精神發揚光大。
溫州商幫的這種“螞蟻精神”不僅體現在項目開發和制造行業,在商品流通與貿易行業,也表現得淋漓盡致。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成都,溫州人的“抱團”經商行為讓其他地方的商人感到既可敬又“可畏”。在成都的荷花池、五塊石、鹽市口、青年路、東大街、雙楠、紅牌樓、高筍塘等商業繁華地帶,溫州人幾乎都是“抱團”而商,以溫州群體、“小兵團”作戰方式出現。他們在經商的過程中,各個商家和商鋪之間,商品可互通有無,資金可互補短缺,商業信息隨時溝通。一個或幾個其他地方的商人,簡直難以與其爭鋒。
“立會為公”的會長
在四川省溫州商會里,掛著一幅“立會為公”的字。這幅字就是當年何必獎當選會長提出的商會辦會宗旨,也是何必獎的人生座右銘。
1979年,當時年僅18歲的何必獎只身入川“淘金”。由于人生地不熟,受盡了人間冷暖,但憑著溫州人骨子里吃苦耐勞的精神和溫州商人獨有的經商智慧,何必獎很快在成都創辦起了一家針織廠。由于經營機制靈活,經過幾年的發展,何必獎經營的針織廠設備和市場均超過了當時有名的成都針織一廠。1987年,何必獎在成都買了廠房,注冊了成都闖興實業有限公司。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何必獎又在成都創辦了一家塑編廠。
上世紀90年代,是何必獎企業最為紅火的時期,1999年四川省溫州商會換屆,何必獎被推選為第二任會長。在何必獎接手商會的時候,盡管在川溫州人有12萬人,可是商會成立之初會員只有700來人,而且人心也比較渙散。何必獎進行了一番大刀闊斧的改革,完善商會部門設置,正式提出“立會為公”的辦會宗旨,并向會員單位提出了“人人是窗口,個個做品牌”的要求,積極為會員單位服務,提升溫州人的形象。
一時間,四川省溫州商會和在川溫州人的形象得到了大步提升,商會影響力更是迅速擴大。經過幾年的發展,四川溫州商會成了擁有12個直屬行業分會、團結14家地市級溫州商會、1萬多家會員企業的大型商會組織。會員之多、網絡覆蓋面之廣、影響之大,均堪稱四川之最。許多會員說,在何必獎連任會長的8年多時間里,其他會員的公司是越辦越大,但何必獎的兩家公司卻一直沒有發展。
大地震與大救援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時,省政協提案委員會委員、四川省溫州商會會長何必獎正在自己位于七樓的商會辦公室辦公,樓體強烈的晃動使他意識到是地震了。而此時移動信號全部中斷。震后當天下午,危急時刻,何必獎會長想方設法聯系上了部分常務副會長及分會會長,及時成立了“抗震救災工作組”。5月13日凌晨,何必獎終于撥通了溫州市政府領導的電話,及時匯報了此次地震的嚴重程度,請求市政府高度重視。溫州市政府在接到何會長的情況報告后,馬上組建了溫州市抗震救災工作組奔赴成都。次日下午3時何必獎在機場接到了溫州市抗震救災工作組。經過緊急籌備,該工作組聯合溫州市駐成都辦事處、四川省溫州商會迅速開展工作。
5月15日,溫州市經合辦、四川省溫州商會、深圳市溫州商會、杭州市溫州商會聯合向全國161家異地溫州商會發出抗震救災倡議。倡議書發出后,全國各地溫州商會緊急動員,開始緊急募捐活動。何必獎率先捐出五萬現金,令現場捐款捐物的積極性順勢高漲,四川省溫州商會平陽分會、蒼南分會、龍灣分會、鞋革分會分別捐助10~30萬元;與會其他代表也紛紛捐獻了現金,市抗震救災工作組人員也獻了愛心。難能可貴的是,好多參與捐贈的老鄉自己的企業在本次震災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受損,有的已在本次震災中多次捐款。溫州市慈善總會也委托工作組向災區送來了20萬元善款。短短1小時,現場就募集了362.65萬元,其中現金208.2萬元,物資154.45萬元。
隨后,全國各地的溫州商會都伸出了援助災區之手。杭州市溫州商會共計捐助現金1598萬元、物資229.5萬元。天津市溫州商會會長胡時俊捐款100萬元,商會總計捐款112萬元。上海市溫州商會短短幾天,募集款物2000多萬元,其中現金1573.2894萬元、物資6700萬元。甘肅省溫州商會、新疆溫州商會在短短兩個小時就募集68萬元現金、物資11.2萬元,迅速購置棉被、礦泉水、帳篷等救災急需物資,組建車隊送往災區。截至5月31日,全國各地溫州商會及廣大在外溫州人已募集1.1億元現金及物資。
5月15日下午1時,何必獎與溫州市政府赴川抗震救災工作組組長汪馳、副組長李國聽前往賓館看望了三位遇難游客的家屬。下午3時,工作組又帶著一批食品和水前往都江堰災區現場慰問災民,及時收集了當時還有大量溫籍災民滯留該縣的具體情況。5月17日上午8時,根據廣元市青川縣仍處于網絡、交通、通訊中斷,該縣有溫州人約600多人受阻、有1人遇難,各個溫籍企業都有不同程度的經濟損失的情況,工作組派員赴廣元市青川縣看望見義勇為遇難的金雪娥家屬,送去慰問品,同時還慰問了青川縣內其他受災溫州鄉親。
個個皆品牌與不收會員費
1999年,何必獎出任會長后,在商會建設中提出了“人人是窗口,個個皆品牌”的辦會理念。如今,溫州人靠誠信經營在四川各地建立了為數不少的“溫州商城”、“溫州工業園”,靠的就是良好的品牌與信譽。在四川很多城市,不僅有溫州商城、溫州產業園、溫州工業園區,還有標志明顯的“溫州路”等,無不顯示著溫州商幫的資本跳動。
“在四川,溫州人每年至少有一百多億元資金通過商會會員企業流轉。”據何必獎介紹,四川省溫州商會目前的會員企業已達1萬多家,按照每家企業年平均生產、銷售額100萬元計,總計也在100億元以上。事實上,華銀集團、琪樂集團、國成電器等一大批會員企業的年生產、銷售額均已突破億元大關。
四川省溫州商會組織龐大,讓人很自然地想到,商會有很多的會費和贊助費,何必獎如此熱心商會工作,是不是有什么油水啊?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商會自何必獎接手以來,就沒有向會員收過會費。
何必獎說,會員的會費從來就不打入四川省溫州商會,而是全部放在下面的各個分會里使用,四川溫州商會需要辦諸如10周年慶典這樣的大型活動時,需要商會理事會開會決定,并向會員籌資,專款專用一次性完成,平時一般的接待,就要自己或一些參與接待的副會長企業自掏腰包了。
何必獎是一個身體非常健康的人,可是他卻會時不時去一趟醫院的急診室。一個健康的人,去急診室看什么呀?何必獎說,對投資掙大錢自己也不是都沒有心動過,可是每每去醫院急診室了解到病人們的痛苦,或者他們因為健康問題死去時,自己就會想,人活著就應該為社會多做貢獻。
做大企業是在為社會做貢獻,而把一個商會帶領好更是在為社會做貢獻,還可以為社會做更大貢獻。想到這些,何必獎的心就會很平靜,毅然去繼續他熱愛的商會工作,他要把每一件會員的事當成自己的大事去辦好。去年,因為商會工作的出色表現,他也被推選為四川省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
李阿芬:真實的男子漢
李阿芬,長沙溫州商會會長
他出生四十年代,就讀五十年代,從軍六十年代,退伍七十年代,國營八十年代,下海九十年代……
新世紀伊始,他從溫州來到長沙,開創了新的篇章。他就是長沙市溫州商會會長、商會黨總支第一副書記李阿芬。
看了他的名字,人們會產生許多遐想。然而,只有當你看到他的時候,你才會知道,他是一個真正的男子漢。
當初他到長沙創業,舉目無親,他走遍了長沙大街小巷,對市場做了全面的調查,他橫下一條心,就在長沙打拼。他投資5000萬,在長沙創辦了最大的瑞祥陶瓷批發市場,生意興隆;他在江西又投資了5000萬,創辦了一個現代化的陶瓷生產企業。
他擔任長沙市溫州商會會長后,大力倡導以商養會,以商會理事、會長們為基礎,投資2000萬成立了湘浙投資公司,聯合在湘數萬溫州老鄉,搭建了溫州人在湖南的更大舞臺。
他熱心社會公益事業,經常拿出數十萬扶貧濟困。
他擔任市工商聯執委,區人大代表,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
有人說,你年屆六旬,兒孫滿堂,該享清福了。他笑笑:“做點事情心里更踏實”。
他,就是真實的李阿芬,一個真實的男子漢。
湖南第一個建立黨組織的商會
長沙市溫州商會成立六年來,堅持自我組織、自我協調、自我約束、自我服務、共同發展,為湖南和長沙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目前在長沙創業的溫州人有4萬(湖南省有10萬溫州人),從事上百個行業,在湘投資100多億元,年銷售100多億元,繳稅5億元,提供6萬個就業崗位,向社會捐資700萬元。長沙溫州商會是湖南省最早的異地商會,是全省第一個建立黨組織的商會,是湖南省委表彰的第一個黨建示范點的商會(全省2萬個民間組織中唯一黨建示范點)。商會黨建經驗列為中共中央黨校經典案例。商會連續六年被評為省、市先進單位。長沙溫州商會也是全國160多個溫州異地商會中的先進商會。
李阿芬說:“商會是民間組織,但必須在黨的領導下開展各項合法活動,在商會內部必須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法令的落實。商會黨組織必須義不容辭的承擔起這個歷史的責任。”長沙溫州商會黨總支成立五年來,堅持定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每月必須學習一次。認真貫徹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行業協會商會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并將其作為商會活動的基本準則。黨的十七大召開以來,商會黨總支多次組織學習討論,黨員和積極分子集體收看開幕式,黨總支和理事會集中聽取了商會法律顧問、十七大代表翟玉華對十七大精神的宣講。商會開辟了十七大精神學習專欄,每個黨員都撰寫了學習十七大精神的體會文章。
堅持黨課制度。分別請長沙市黃中瑞副市長、組織部肖良定副部長、市政府曾慧明副秘書長、老黨員、勞動模范、先進典型講黨課。組織黨員和理事會成員先后到韶山、花明樓、板倉、文家市參觀學習,使大家重溫黨的歷史,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心。
堅持不斷提高領導班子能力素質。黨總支和商會領導交叉任職,商會主要領導分別擔任黨總支委員。組織他們參加清華大學舉辦的總裁培訓班和省市組織的重要報告,使他們先學一步,先行一路。
這些學習和活動,使商會領導班子的政治堅定性不斷提高,緊緊地把握了商會發展的方向。無論遇到什么復雜情況,都能使商會不亂方寸。
商會是咱們的主心骨
首先要保持黨員隊伍的純潔性,嚴把黨員入口關。
商會是特殊的群眾團體,人員分散、背景復雜、流動性大、交往廣泛、經濟活動滲透到方方面面。這些都為發展黨員,保證黨員的質量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難度。如何做到發展一個,合格一個。李阿芬把好六關:一是確定培養對象關。每一個入黨積極分子必須首先自己申請,然后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綜合各方面情況,支部大會討論確定。二是培訓關。每一名入黨積極分子都必須參加入黨培訓班,不參加培訓,不能入黨。商會常務理事林云高發高燒38℃,乘飛機趕回長沙參加培訓。商會常務理事、高橋食品分會副會長金愛麗懷孕八個月,挺著大肚子參加培訓班。三是審查關。每一位入黨積極分子都必須內查外調,做到查原籍、查現職、查周圍、查稅收、查計劃生育、查公安派出所,查到清清楚楚為止。四是談話關。每一個入黨積極分子都必須經過黨支部四次談話。五是討論關。積極分子入黨,支部大會嚴格按照黨章規定,在商會公示的基礎上進行表決。六是宣誓關。每一批新黨員入黨,黨總支都要舉行入黨宣誓。我們為每一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都建立了完整的檔案,做到一切都有案可查。目前商會黨支部有黨員37名,入黨積極分子68名,表現突出,大家都說商會有今天的發展,是因為有一支堅強的黨員隊伍。
其次,領導班子要堅強有力。現任商會副會長以上的商會領導19人,黨員有14名,占商會領導班子的70%。在重大問題上,黨員領導先統一思想。商會組建的湘浙投資公司,9名董事全部是共產黨員。
再次,黨組織活動經常化、制度化、規范化。黨總支堅持學習制度、思想匯報制度、組織生活制度。并且做到每次活動有計劃、有登記、有總結,對每一名黨員參加活動情況,登記公布。
這些活動使黨總支一班人和商會理事會團結更加緊密,凝聚力更加增強,會員們感慨地說:“商會是咱們的主心骨”。
商會的共產黨員做到了模范帶頭,商會黨總支建立黨員示范崗,為會員做榜樣。帶頭學習,商會黨員都能自覺參加商會組織的各項學習活動;李阿芬出巨資收購長沙一個困難企業,寧愿自己少賺錢,建設了幾萬平米的經濟適用房,為政府排憂解難。他投資七個億,建筑面積14萬平米的長沙融程五星級國際大酒店正在建設中。另外,他還投資幾千萬在長沙市建設了最大的陶瓷市場,被溫州市評為十大風云人物;帶頭奉獻,商會黨總支對全體會員經常進行富而思源、富而思進、扶貧濟困、回報社會的教育,使全體會員不忘社會公益。
李阿芬一次為芙蓉區抗洪搶險捐款捐物10萬元。黨總支副書記、常務副會長陳欽希在湘雅醫院遇到一位生命垂危無錢搶救的病人,雖然素不相識,他慷慨解囊,馬上拿出5000元,為病人辦理了住院手續,使病人得到及時搶救,病人的親屬稱他是救命菩薩。共產黨員王炳銀、徐良偉、李存財、林金屏、孫余孟、陳雄經常到福利院捐款捐物。徐良偉自己到醫院慰問患腫瘤的貧困學生,當場捐款1萬元。2006年溫州遭遇臺風襲擊,損失慘重,共產黨員帶頭捐款20萬元,商會專程派人回家鄉慰問。共產黨員陳定杰一次捐款20萬元給湘西貧困學生。在共產黨員的帶動下,商會形成了回報社會的良好氛圍。僅捐資助學一項,累計達200多萬元。抗冰救災、抗震救災,商會捐款物200萬元。黨總支書記陳定杰除了自己帶頭交會費,還先后為商會捐款12萬元,支持商會建設。黨總支副書記陳啟堯已經67歲,還兢兢業業為商會工作。
李阿芬說:“商會必須發揮好企業與政府、企業與社會、企業與企業、企業與員工的橋梁作用,這是商會的基本職能。商會黨總支時刻不忘責任,為會員、企業、政府架好橋梁。”
這,就是長沙溫州商會領頭人李阿芬的真實內心。
張國光:善拿第一的溫商
張國光,昆明溫商協會會長
百年之前,公元1901年,溫州商界人士曾建立了溫州歷史上第一個區域性的商人組織——溫州府商會。百年之后,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從昆明建立第一個溫州商會起,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全國各地先后建立了150多家異地溫州商會,幾乎遍布全國各省、市、自治區。
而昆明市溫州商會也創造了幾個“第一”: 獲準成立全國第一個溫州商會;承辦了第一屆全國各地溫州商會年會,溫州商會中第一個設立商會黨支部。這三個“第一”就是奠定了昆明溫州商會在全國溫州商會中的地位。對于所取得的成績,熟悉昆明溫州商會的人們都說,這主要歸功于他們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和“領隊”。本期我們特為讀者奉上溫州市溫州商會及其會長張國光。
張國光,一位勇于拼搏的創業者;一位踏實肯干的企業家;一位不斷追求,不斷奮斗,不斷創新,不斷學習的實干家,一位勇于奉獻、樂于助人的慈善家。
沿海靠山賦予了溫州人敢想敢干、敢為天下先的創業精神,改革開放的大潮,把善于經商的溫州人推到改革的最前沿,市場風浪的磨練,造就了一批批成功搏擊商海的溫州人,張國光就是其中一員。
從“低”中發現“高”市場
張國光,骨子里就是一個富有開拓創新、吃苦耐勞、敢想敢干的男子漢。和所有的成功者一樣,他也有一段艱難感人的創業史。
1956年出生于溫州永嘉的他,家鄉艱難的生活,造就了他剛毅的性格和奮斗的精神。年少時他只身來到大上海學藝謀生,經歷了工業大都市的洗禮和錘煉,使他成為了熟悉泵閥生產、銷售的行家。1988年,張國光作為上海一家泵閥企業的銷售技術人員,踏上了云嶺紅土地。當時,云南只有一家生產低壓閥門廠,所需的高中壓閥門全從沿海組織配套,數千公里的距離,不僅運輸成本高,還經常不能及時供貨貽誤工期。張國光是一個極負責任心的人,他下決心要創建一家專業生產高中壓閥門和配件的企業,填補云南制造業的這一空白,為各行各業及時提供質優價廉的高中壓閥門產品的優質配套服務。1992年,在春城昆明西郊麻園的一塊空地上開始興建云南第一家高中壓閥門廠。創業初期,由于身處他鄉,人生地不熟,困難不少,但他堅信只要用自己的汗水就一定能換來更加輝煌美好的明天。經過180多個日日夜夜的奮戰,張國光累廋了,曬黑了,可看著自己親手建起的工廠開工了,張國光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興奮、喜悅之情無法用語言表達。
隨著昆明經濟的快速發展,張國光創業的信心與日俱增,在他的努力下,一家集冶煉、鑄造、加工制造、銷售服務一條龍的工貿經濟實體——云南國光泵閥制造有限公司應運而生了。作為公司骨干企業的昆明市高中壓閥門廠不斷開發適銷對路的新型產品,生產的“長弓牌”系列閥門產品已發展到350多個品種,在全省泵閥市場占有份額一年比一年大,已發展成為擁有120名員工,年銷售收入1680多萬元。1995年秋天,張國光捧回了金光閃閃的“省級名牌金獎”獎牌和“質量管理先進廠長”的大紅證書。2001年被昆明市政府授予“先進企業”稱號。不久,張國光抓住云南建設大發展對優質泵閥需求增長的大好機遇,又在春城昆明市區商家云集的董家灣興建起了當時云南最大規模的“國光泵閥市場”。上千米的寬敞展銷大市場,薈萃了全國上百家泵閥企業的千余種優質名牌產品,為各行各業就地配套提供了方便。云南國光泵閥制造有限公司的成立和昆明市高中壓閥門廠的創辦,為昆明市的下崗職工提供了更多就業的機會,張國光董事長一直積極響應政府的號召,積極安置下崗人員,為政府分憂,為下崗工人解難,10多年來,公司累計安置250名下崗職工。體現了張國光作為民營企業家情系下崗工人,肩負社會責任的精神。 張國光,就是這樣一個艱苦奮斗、開拓創新、勇于拼搏的實干家,從他身上真正體現了溫州人那種吃苦耐勞和敢為天下先的創業精神。同時,這樣的拼搏給他帶來了最大化的資本積累,也為他后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打下了牢固的根基。
一根亞麻走云南
追求是這個時代賦予商人永恒的前進動力,也是企業不斷發展的根本所在。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張國光始終不斷追求,不斷奮斗,為拓展更加輝煌燦爛的明天,憑借銳意的眼光時刻把握機遇,2003年,他深入了解了云南省歷時10年在全省13個縣種植冬季亞麻的情況。2004年3月31日創建了云南紅河潤嘉麻業有限公司。公司的成立,大大改善了當地農民的收入狀況,促進了當地農業經濟進一步發展。主要以種植、加工、銷售亞麻一條龍服務為的開發性公司,與8個鄉鎮、28個村委會、180個村民小組、6080戶亞麻種植戶聯營,種植面積1.5萬畝,加工廠解決當地就業人員250人。而且,公司一如既往地根據客戶要求,堅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誠信是企業的基本原則。張國光始終堅持從一點一滴做起,不畏艱難,他的努力與奮斗迎來了豐碩的果實。俗話說得好: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獲。張國光,憑借他的不斷追求與奮斗,實現了小資本大發展,由弱小走向強大,由強大走向輝煌。
溫州人是市場經濟中最活躍的群體,即使是最艱苦的地方都有溫州人在奮斗,在創業。無論哪里都能生根,都能發展。這是每一個溫州人的創業歷程都能充分說明的一點。張國光更是一個緊跟時代脈搏同步前進的精明商人,在17年的創業過程中,雖然積累了豐富的經營管理經驗,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他清醒地意識到,企業要發展、要壯大,就要不斷創新、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只有把自己打造成一個學習型的人,只有把公司打造成一個學習型的團體,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清晰的思路、明確的目標,促成了強硬的行動力。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投入大量的時間去學習,并組織企業的員工進行各類知識培訓,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他積極參加各種培訓班學習各方面的知識,使自己得到了全方位的提高。張國光就是這樣一個永不滿足、永不停息的奮斗者。
溫州和溫州人已經不單是一個地方和一個群體的概念,而是一種精神,一種文明、一種品牌。因為有千千萬萬的溫州人為此努力和拼搏,為樹立溫州人形象,弘揚溫州人精神承擔起這份光榮的使命。
十年磨一劍
“以智取勝、敢為人先”,溫州人這一樸素的立業之本,卻創造了空前的輝煌。它不僅開創了中國特有的區域經濟模式——溫州模式,而且在西部大開發號角尚未吹響之前,率先在彩云之南創立了全國首家民間商會組織——昆明溫州總商會。
昆明溫州總商會是經昆明市民政局正式批準成立的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是云南省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社團之一,是在滇溫州人真正的“娘家”,而張國光就是這個大家庭的大家長。他始終不渝地為在滇創業的溫州人奉獻著自己的點點滴滴,奉獻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他始終心系溫州人,傾情溫州商會,堅定的樹立著這桿大旗,團結廣大會員,堅定不移的朝著商會的發展目標前進,在他不懈的努力下,昆明溫州總商會已發展成一塊十分響亮的品牌。
早在1995年8月28日,張國光和所有在滇創業溫州人共同為慶祝成立慶典時,他的熱心與責任心,贏得了大家的好評與信任。1998年,由于他在商會工作中所付出的辛勤工作以及所取得的成績,商會領導對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此,一個非常關鍵的職位——也是一份艱巨的責任降臨在他的肩上——擔任商會的常務副會長兼維權部部長。為承擔起這份責任,也為了更好的為在滇溫州人服務好,他總是非常用心、非常熱情地做好每一件工作,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溫州老鄉。耐心細致的為會員辦實事、辦好事;為每個會員反映的問題到處奔走上訪;為會員反映真實情況經常忙碌于車水馬龍的城市街道上;為會員協調解決了許多經濟糾紛;積極為廣大會員排憂解難。在他的熱心幫助下,為會員解決的服務、維權事件,一樁樁、一件件,不勝枚舉。也正是他這種熱心商會事業以及無私奉獻的精神,贏得了廣大溫州人的心。
2002年7月,在昆明溫州總商會二屆二次會員代表大會上,張國光以其獨特的優勢,光榮當選為商會第三屆會長。眾所周知,商會工作是一件只講奉獻而不求索取的事業,張國光自擔任商會會長以來,帶領第三屆領導班子積極探索民間商會的管理新機制,遵循“以人為本”的辦會之道,深入開展規范化建設,完善組織機構,健全規章制度,規范內部管理。積極動腦筋,想辦法,通過各種途徑尋找商會如何發展的好經驗、好方法。從健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到增設商會的組織機構,完善內部管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團結、教育、幫助會員方面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顧全大局,廣泛聽取廣大會員的意見和建議;組織會員企業參加云南省各地州的招商引資考察活動,尋找好信息、好項目,為廣大會員服務,為會員企業投資活動牽線搭橋,促成各項目的實施。
商會工作中他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總是扎扎實實,全心全意為商會發展奉獻著光和熱。他深知,商會具有統戰性、民間性、經濟性的特點,要有大發展就要進一步增強了凝聚力和群體意識,為此,他以實際行動做了大量工作,他常常說:“一根筷子很容易折斷,而10根筷子就不容易折斷”。他總是引導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論有什么事他總是一一兼顧,做到盡善盡美。商會工作在他的努力下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績,領導班子成員思想統一,群策群力,共同為商會的發展獻計獻策。在他和廣大會員的共同努力下,溫州人的親情、鄉親和友情得到了進一步加深,增強了商會的凝聚力、團結力。同時,在昆明、溫州兩地政府的重視與指導下,在社會各界的關心與支持下,通過張國光及廣大溫州老鄉的共同努力,昆明溫州總商會已經發展成為擁有1600多名會員,組織機構健全、職能完善、服務到位的一個綜合性大型社團,并與曲靖、昭通、鎮雄、大理、思茅、臨滄、麗江七家兄弟商會緊密合作與交流,不斷壯大溫州商會的整體實力。不僅爭創了全國溫州商會中的“三個第一”即率先在全國創立溫州商會;率先承辦第一屆全國各地溫州商會年會;率先設立了黨支部,而且全體會員充分發揮溫州人特有的“走過千家萬戶、踏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了千方百計、歷經千辛萬苦、掙了千金萬銀”的“六千六萬”創業精神,在昆明市創辦了7大市場和近千家企業,年商品銷售總額突破百億,上繳各項稅收總額近6億元,先后為昆明市創造了40多萬個就業崗位。10年風雨磨礪,10年辛勤耕耘。昆明溫州總商會10年鑄就的輝煌碩果,有力地促進了昆明市的經濟建設。
眾望所歸
張國光,不僅僅是一個精明能干的企業家、更是一個熱心公益事業的慈善家,也是一個要求進步的積極分子。他熱心于公益事業,取之于社會,用之于社會。在擔任商會會長期間,積極組織廣大會員到祿勸扶貧、永勝救災、尋甸二中捐資助學等地捐款幫助貧困地區的孩子;溫州少年在昆自殺等自愿捐贈公益活動中,都無私的奉獻著自己的光和熱,無私的幫助每個需要幫助的人。他對自己的成功之地有著極其深厚的感情,慷慨捐贈雖然花費了不少精力和財力,但充分體現了他致富不忘回報社會的無私奉獻精神。他不僅無私奉獻,而且,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要求進步,積極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永遠為黨工作。他以實際行動向黨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功夫不負有心人,他迫切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心愿終于2004年10月18日實現了。他對自己的要求更高、更嚴了,他決心為黨、為人民工作一輩子,努力為云南的經濟建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2005年5月18日,商會召開換屆選舉大會,昆明市經委、市投資促進局、市民政局及商會近200多人參加了選舉大會。選舉會上,商會秘書處共發出選票120張,回收選票120張,其中114票贊成,4票反對,2票棄權。張國光“眾望所歸”,再一次光榮當選昆明溫州總商會第四屆商會會長。他深知,廣大溫州老鄉對他寄予了很高的希望。
2005年8月7日,商會迎來了十歲生日,在張國光會長的帶領下,全會上下團結一致,短短幾天籌資300多萬元,邀請國際巨星成龍、知名歌星容祖兒等高歌共慶。民間社團出資邀請國際巨星,這在云南省是沒有先例的。一位省領導說,這代表著溫州人的實力,也代表著溫州商會的知名度。
想會員之所想,急會員之所急。這就是張國光,一個心頭時刻縈繞著一種沉甸甸責任感的昆明溫州商會的當家人。十年的探索與拼搏,打下了溫州商會團結發展的艱實基礎,張國光下決心帶領廣大溫州老鄉努力發揚溫州人精神,努力發揚“五個攤開的手指和一個握緊的拳頭”這話道出的溫州人特有的團結互助精神。齊心協力,努力把溫州商會建設好。
張國光深知在美麗的春城昆明,溫州人浩浩蕩蕩的經商隊伍隨處可見。同時,他有信心和廣大溫州老鄉共同為弘揚溫州人精神,打造溫州商會品牌奉獻力量;他更有決心將這個既競爭又團結的群體力量全部發揮出來,決心將商會向更高的境界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