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界壞搭檔之五:麥克尼利&詹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0日 11:58 《環球企業家》雜志 | |
CEO的職位是張魔椅,在缺乏預警機制的情況下,下屬一味固守自己的份內行為將助長CEO的個人欲望 愛德華.詹德(Edward J. Zander)得到了夢寐以求的CEO寶座,但不是在令他揚名立萬的Sun公司。 Sun的首席執行官斯科特.麥克尼利(Scott McNealy)曾力排眾議,堅持公司的業務方向是開發自主標準的服務器芯片和操作系統;而正是詹德創造出Sun公司著名的宣傳語:我們是“.com”中的那個圓點。 如果公司中有誰能有與麥克尼利平起平坐的話,那么這個人就一定會是詹德。絕大多數時間,麥克尼利都是乘坐飛機四處兜售Sun“網絡就是計算機”的理念。而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詹德的工作就是負責每天的具體運營來保持Sun全速前進。 1987年詹德作為市場營銷副總裁加入Sun公司。他先是把公司的軟件業務Solaris操作系統調理得頗為成功,隨后在1995年掌控了Sun公司最重要的電腦業務,自此,Sun的市值從90億美元爆增至1000億美元。 三年后,詹德被麥克尼利任命為首席運營官。 風頭正健的詹德有時顯得過于清醒了——他主動向別人強調“斯科特就是Sun,Sun就是斯科特。”但所有人都知道,四處抨擊微軟的麥克尼利是公司公眾形象,而詹德則需要腳踏實地把夢想變為現實。如果公司在業務上有任何一點兒紕漏,詹德都能夠察覺;第二天早上8點他會和主要銷售負責人進行電話會議,了解大客戶們需要解決的問題。 麥克尼利對外界關于詹德在公司地位的設想很不滿意。“我并不知道什么2號人物,在這家公司里我設定了合理的管理結構,首席運營官、首席戰略官、首席技術官和人力資源經理都是直接向我匯報的——我會把自己的孩子們排列座次嗎?” 這個并不恰當的比喻說明麥克尼利感覺到自己地位受到了威脅,他需要向人們強調只有他才是Sun公司的唯一核心。 同時,在為大型IT公司制定業務方向和重整業務結構方面,詹德越來越有經驗。2001年他變得十分搶手,名字出現在許多公司的目標名單上,這其中包括IBM等IT巨頭。“我相信他每天都會接到不少獵頭公司的電話,” 在一次采訪中麥克尼利半開玩笑酸酸地說道,“我的確有一些妒嫉。” 詹德開始并沒有選擇離開,他希望自己能夠有機會執掌這家自己一手經營起來的IT巨頭。 倔強的麥克尼利不會給他任何機會—— 隨著整個IT行業的低迷,Sun的業務大受影響,但麥克尼利卻認為這只是短暫的寒流,公司應繼續為廣闊市場加大投入和生產。詹德和公司的首席科學家比爾.喬伊苦勸麥克尼利目前的首要任務是如何度過行業寒冬,不應好高騖遠。 詹德在一次會議上提醒麥克尼利,思科公司(Cisco Systems Inc.)首席執行官約翰.錢伯斯(John Chambers)私下里告訴他,該公司的銷售已經大幅下滑。2001年3月詹德也為Sun公司制訂出裁員20%的計劃。 但麥克尼利一次又一次拒絕了這些建議,導致管理層離散。 作為一名實干家,詹德不能夠認同麥克尼利這種總把夢想掛在嘴邊的CEO。長期以來分工的不同使得他們對Sun公司管理上的分歧越來越大。他認為任性、賭博式的管理將會給公司帶來慘敗。 但詹德那些主動強調麥克尼利重要性的行為,實際上對麥克尼利的個人野心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發現自己永遠不可能成為Sun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后,2002年6月,詹德離開了Sun。 好在摩托羅拉(Motorola Inc.)在這個時候恰恰需要能夠將一家大公司高效運轉起來的人。詹德在這里獲得了高度認同,2004年1月份他成為該公司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作為一名職業經理人,提升個人價值是最重要的——詹德做到了,但Sun付出了代價。(王嘉崢/文) (文/《環球企業家》□ 出自:2004年11月 總第104期)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