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婉霞
基因與細胞治療通過直接修復或替代缺陷基因,為人類提供了對抗遺傳性疾病和某些癌癥的新方法。
據美國基因與細胞治療學會(ASGCT)數據,截至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已批準32種基因治療療法、68種非基因改造的細胞治療療法上市,涉及黑色素瘤、脊髓性肌萎縮癥、頭頸部腫瘤等。業界認為,基因與細胞治療技術有潛力從根本上解決疾病,對于傳統藥物來說是一次“顛覆式創新”。
盡管潛力巨大,但基因與細胞治療高昂的研發、生產成本以及復雜的監管環境,使得其商業化進程面臨諸多挑戰。比如,從費用支付來看,以諾華研發的Kymriah(該藥品于2017年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獲批上市,是全球首個獲得上市批準的免疫細胞療法)為例,在美國,該藥品的定價為47.5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347萬元)。
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基因與細胞治療的應用拓展,也讓患者面臨不菲的治療費用。那么,如何兼顧“藥企持續研發”與“滿足患者需求”?筆者認為,不妨從以下兩方面著手,加強商業模式創新,以提高基因與細胞治療的可及性。
第一,監管層、保險公司等合作聯動,通過創新支付機制,例如分期付費、按療效付費、再保險等模式,以降低患者的一次用藥成本;同時,監管層在確保藥品合規生產、使用安全的前提下,應著力促進新療法盡快上市,幫助企業盡早收回創新成本。
第二,藥企在積極投入研發的同時,也要更加關注提高生產效率,通過引入自動化、數字化技術,優化生產流程、供應鏈等手段降低成本。
基因與細胞治療作為一項前沿技術,其市場化離不開技術進步、政策支持和商業模式創新三者的相輔相成。值得欣喜的是,為促進基因與細胞治療的發展,目前已有許多支持政策相繼出臺。例如北京、上海都推出了相關的行動方案、產業措施。相信我國基因與細胞治療產業必將實現快速發展。
責任編輯:李桐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