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12月24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微信支付最新合作上線了8家境外機構錢包,包括泰國Bangkok Bank Mobile Banking、K PLUS,韓國NAVER Pay等。持有合作機構境外錢包的用戶入境后,可直接使用境外錢包App掃微信支付收款碼完成支付。用戶在上述錢包App內綁定銀聯實體卡,或在App內開通銀聯數字化發卡,即可在入境后掃微信支付收款碼完成付款。
外包內用“朋友圈”再擴大,是年內優化支付服務工作持續開展的一個縮影。而不僅是移動支付,在境外銀行卡、現金方面,圍繞支付便利度提升,各地政府出方案、亮實招,金融機構亦迅速展開行動。毫無疑問,“優化支付服務”成為2024年業內一大關鍵詞。近一年從上至下的攻堅克難帶來顯著成效,展望2025年,支付便利性提升仍將是重點。
數據顯著增長
隨著中國免簽朋友圈進一步擴大,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來華旅行。自今年初,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以來,支付產業各機構紛紛加大力度優化支付服務,來華外國游客支付便利性不斷提升。
在這其中,移動支付愈發成為一張吸引外籍人士的閃亮名片。優化支付服務在移動支付方面的解決方案,最主要便是“外卡內綁”與“外包內用”。
微信支付數據顯示,在“外卡服務”方面,交易筆數和交易金額保持高增長趨勢,累計達數千萬和數十億元的規模。2024年11月的交易筆數、交易金額為2023年7月當月的6.4倍和4.5倍。
外卡內綁與外包內用兩套服務同樣讓支付寶成為了境外來華人士的“百寶箱”。北京商報記者獲悉,《意見》發布半年以來,螞蟻集團聯合各方共建推廣入境便利支付,帶動的國際消費者數近450萬,增長了3倍;入境交易消費額近120億元,增長了6倍。
以“大額刷卡、小額掃碼、現金兜底”為思路的優化支付服務工作,是2024年監管、行業、金融機構的共同重點任務。最新數據顯示,外籍人士來華支付便利度再上一個臺階。除了上述移動支付方面的成績外,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在對境外銀行卡的受理上,全國各省市基本全部劃定了重點區域、重點商戶,支持受理VISA、Mastercard等國際主流品牌銀行卡,覆蓋率普遍達98%以上。外卡交易筆數、金額也有顯著增長。
例如據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披露,截至10月末,全省(不含深圳)重點區域共計2.96萬重點商戶支持受理VISA、Mastercard、JCB、Discover等國際主流品牌銀行卡,覆蓋率達99%,較2月末提升83個百分點,其中廣州市有1.7萬家重點商戶,覆蓋率達99.6%。10月,全省共發生境外銀行卡交易5.41億元,較2月增長310%。
現金方面的優化服務,則聚焦于“零錢包”發放及提升外幣兌換和ATM取現便利性。一方面,尤其在出租車行業、零售等重點領域,大力投放“零錢包”或開展集中兌換工作,有省市數量已超百萬個;另一方面,支持外幣兌換的銀行網點、支持境外銀行卡取現的ATM機數量大幅提升。
“當前外卡、移動支付、現金方面支付便利度提升取得良好成果,支付流程持續優化、支付效率有所提升、支付方式更加多元,”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評價。得益于此,2024年不論是境外人士來華意愿還是實際來華人數規模,同比上年均有大幅提升。
政策配合演進
多方成績的取得,來自政策體系的有效搭建。經濟復蘇下,國門向越來越多外籍游客敞開,與此同時支付習慣不匹配、開戶難、溝通不暢等問題慢慢浮現,引發市場熱議。3月,《意見》的頒布恰逢其時,也就此拉開了優化支付服務“攻堅戰”的大幕。
此后不足一周的時間里,人民銀行召開優化支付服務推進會,提出緊盯銀行卡受理、外幣兌換、現金支付、移動支付和宣傳推廣等重點任務,力爭在短期內取得明顯成效。隨后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優化支付服務舉行吹風會,再次提出將外籍來華人員使用移動支付的單筆交易限額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計交易限額由1萬美元提高到5萬美元等細化措施。
相關政策出爐后,商業銀行、非銀行支付機構、清算機構、外幣兌換機構等市場主體接連響應,爭當“排頭兵”。有了初步探索,下一階段則是商務、文旅、交通等領域的合力解題,還有各地方紛紛研究細則推動落地。整體來看,優化支付服務工作,以景區、商圈、機場、口岸等重點領域為抓手,現金、銀行卡、移動支付三方面“齊頭并進”,也有地方結合省內旅游景點、人群特征等將支付便利化做出了特色。
“當前,優化支付服務工作已經步入了構建可持續發展常態化機制的階段。”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說道,可以看到,支付便利化提升是一個從中央到地方,從央行到各部委逐步落地和配合演進的過程。特別是各地還發布結合自身實際,立足區位特征的措施。“因地制宜”有利于各地從自身現實情況出發,促進資源有效配置,也有助于吸引外商投資和帶動當地消費發展。這種多方聯動、共同發力的模式,為支付便利化的推進奠定了良好基礎。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業內看來,優化支付服務工作已逐步向縱深方向發展,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查漏補缺”之處。在蘇筱芮看來,目前地區之間存在一些不均衡,后續可考慮從一、二線城市逐步向三、四線城市進行下沉;參與機構多為大型金融機構如大型銀行、頭部支付機構,后續也需要更多中小機構參與到優化支付工作的進程中來,促使各方在支付優化領域實現通力合作、優勢互補。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則認為,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如何更好地融合線上線下支付場景,提升支付安全性和效率,也是未來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下一步工作重點應向以下幾個方面傾斜:一是深化部門間協作機制,形成工作合力;二是不斷提升宣傳工作效果,增強消費者支付便利化意識;三是實現網格化的動態管理,及時發現和解決支付服務中的堵點問題;四是構建可持續的零鈔服務模式,保障現金支付需求。
打好“持久戰”
“在北京學習生活的半年多以來,能明顯感覺到,外國人的支付選擇更多樣了。初來中國時我只敢兌換現金付錢,現在隨著限額提升,我已經習慣了像本地人一樣掃碼支付,甚至坐地鐵時也會試著直接用Visa卡。”一位正在交換學習的外籍留學生向北京商報記者如是說道。
從“嘗鮮”到“習慣”再到“認可”,是不少境外來華人士對于中國支付的體驗與態度,也是優化支付服務工作開展的初衷。騰訊研究院聯合微信支付發布的“2024‘暢行華夏’入境消費觀察”顯示,移動支付助力入境消費熱,帶動多個行業增長。其中,全國景區、旅游服務、城市公共交通、酒旅、線下餐飲、零售等行業的入境消費增幅明顯。以微信支付為例,對比2023年7月外卡服務全面升級以來,2024年10月景區日均消費人次增長超過6倍,城市公共交通日均出行人次增長7倍多。其中,日均通過微信支付騎行共享單車的人次也增長超過7倍。
“入境移動支付用戶的增長趨勢,不僅響應著中國高水平開放的布局更多元化,也反映出了三個趨勢:一是大灣區一體化建設蓬勃發展,經濟和消費聯系更密切,特別是港澳青年跨境消費和發展事業,深深融入粵港澳建設大潮;二是東南亞和中國的商旅、文化交流全面加強,比如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泰國等國家的錢包用戶不僅消費增長快,還涌現出更多在中國生活發展的‘新中國通’;三是中亞、東北亞的經貿合作正在提速,哈薩克斯坦、蒙古國等錢包的入境交易增長,商務旅客數量迅猛增加。”螞蟻集團跨境業務管理部副總經理劉歡說道。
蘇筱芮表示,支付優化的扎實推進,有助于我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展望2025年,在我國加大對外開放的背景之下,支付優化工作將持續推進、穩步拓展,為構建高水平對外開放格局奠定優良根基。
而作為執行者,多家金融機構亦表態打好支付便利度提升的“持久戰”。劉歡提出,伴隨入境免簽等一系列政策利好,今后將繼續與合作伙伴們一起探索在數字化世界里,共創共建好數字化支付、數字化應用能力,讓入境的商旅人士都能無縫體驗數字化帶來的福利。微信支付方面則表示,未來將繼續在“外卡內綁”“外包內用”等方面持續與多方合作伙伴探索更豐富的支付服務與體驗。
“支付服務是金融機構的基礎業務之一,也是與客戶接觸最頻繁的業務環節,因此必定要將優化支付服務放在重要的戰略地位,加大在支付技術研發、產品與服務模式創新等方面的投入,進而引領支付服務的優化升級。”王蓬博指出。
北京商報記者 岳品瑜 董晗萱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