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學人丨張廣健 與時俱進的醫學“探路者”

三秦學人丨張廣健 與時俱進的醫學“探路者”
2024年12月24日 08:10 西部網

12月16日,張廣健為患者檢查身體。

學人小傳

張廣健,醫學博士,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博士后導師,國家優秀青年醫師,陜西省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主任,陜西省中西醫結合加速康復重點研究室主任。獲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5項,陜西青年科技獎,以第一和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28篇,參與編寫國內外指南或專家共識5個。先后獲得首屆中國醫師協會“住院醫師心中好老師”、陜西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稱號。帶領科室先后獲批陜西省中西醫結合加速康復重點研究室、國家臨床重點建設專科項目、國家中西醫協同“旗艦”科室建設項目等。

每年完成近600臺手術,單日手術量最高16臺……每當執起手術刀,張廣健總是精益求精,努力為患者減少病痛;每當手術技術迭代升級,張廣健總是第一時間學習,并反復操作,將新技術運用到疑難病例中。從業近20年,他對醫學事業的執著、對治療患者的全情投入,始終如一。

精益求精?牢記醫者初心

“以前,家人得病總是得不到很好的診斷和治療。我想用自身所學,為大家治病祛痛。”1998年,張廣健懷揣醫學夢想,從河北來到陜西,踏入西安醫科大學校園,開始了學醫之路。

2005年,張廣健從臨床醫學七年制畢業后進入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科。

在時任胸外科主任付軍科的培養下,張廣健迅速成為科室的骨干力量,從最初的住院醫師成長為主任醫師。

在為患者祛除疾病的同時,張廣健不斷追求最大程度減輕患者疼痛、盡可能保障患者術后生活質量的目標。以前的肺部手術,經典切口在30厘米左右,需要將患者胸部打開,給醫生提供相對大的視野,便于手術操作。張廣健帶領團隊更新診斷技術、手術工具。一個典型的手術視頻,張廣健會反反復復觀看近100遍,并錄制自己的手術視頻反復進行比對。如今,在交大一附院胸外科,微創手術僅需通過一個3厘米的小切口即可完成。這種手術方式不僅傷口小,還讓患者的康復速度顯著提升、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改善。

2006年,張廣健開始學習中醫。隨后,當選陜西省中西醫結合加速康復重點研究室主任。胸外科也在付軍科和張廣健的帶領下,大力開展中醫藥技術在基礎研究及臨床應用的推廣。

“看到病人術后創傷小、痛苦少、恢復快,我們團隊都會特別高興,會覺得醫生的工作得到了認可,特別有成就感。”張廣健說。

孜孜不倦?勇攀技術高峰

12月16日,在胸外科病房,記者看到了正在接受康復治療的康先生(化名)。“21年前患病,近3年不能下地走路,我對生活已經失去了希望,是張主任給了我第二次生命。”康先生拉著張廣健的手,眼淚從眼角滑落。

69歲的康先生被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后,雖全力配合治療,但病情依舊惡化了。后期,康先生骨瘦如柴,在床上無法動彈,需要24小時吸氧維持生命。

肺移植是解救呼吸系統疾病終末期患者的唯一辦法。張廣健肺移植團隊在充分準備后,為康先生做了自主呼吸全麻下的雙肺移植手術。11月25日凌晨4時,近7小時的手術圓滿結束。

康先生的重獲“呼吸”之路,見證了胸外科肺移植技術的進步。在器官移植手術中,肺移植手術難度最大,圍手術期并發癥發生率高、死亡率高。為了解除患者的痛苦,張廣健和其他團隊成員下定決心——要將肺移植手術開展起來。他們刻苦鉆研技術,先后前往國際、國內肺移植技術領先的醫院研修學習,并利用業余時間構建肺移植動物模型,解決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

言傳身教?做健康守護者

“患者的需求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這是張廣健對自己的要求,也是對學生的教導。

張廣健雖然常年堅守在診室、手術室,但不忘開展學術交流研討,以及向年輕醫生、醫學院學生傳道授業解惑。他經常通過培訓、直播、調研交流等方式,推廣治療經驗、防病知識,讓眾多人從中受益。

行醫多年,張廣健的足跡遍布陜西多個縣(區):深入塵肺病高發地區篩查,了解塵肺病病因、疾病發展情況,講解塵肺病的診療策略;前往陜西省食管癌的高發地區丹鳳縣,幫助當地醫院開展食管癌微創手術,進行食管癌發病危險因素的流病調查,促進當地學科發展;在山陽縣開展幫扶,舉辦學術講座,推進當地食管癌診療水平的提高……

為推動基層醫院普胸外科診療水平的提高,張廣健積極組織、協助交大一附院胸外科,連續6年舉辦長安胸外科論壇胸外科學習班。學習班惠及來自全國20余省超過3000人次的學員,對于推動西北地區胸外科微創技術提升意義深遠。作為陜西省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張廣健向公眾普及肺結節知識,制作超200個相關科普視頻,并領銜建立肺結節多學科團隊。

“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發揮團隊力量才會形成合力。我在臨床和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成績,離不開團隊的支持。未來,我將繼續致力于胸外科領域的手術和研究,帶領團隊成員探索更多創新治療方法和管理模式,加快醫學專業平臺建設,為患者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張廣健說。

記者 張家禎文/圖

積極做好呼吸道疾病防治

12月18日,西安市長安區醫院兒科醫生張斌寶在門診接診患兒。12月18日,西安市長安區醫院兒科醫生張斌寶在門診接診患兒。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近日,記者在部分醫院走訪時發現,呼吸科、兒科、感染科、急診科等科室就診量呈上升趨勢。醫生特別提醒,近期,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引發的呼吸道疾病較多,廣大公眾應注意做好防護。

“近期,我院呼吸內科、兒科門診接診量較大。為滿足患者就診需求,我們充分調配、優化院內醫療資源,積極應對就診小高峰。”12月18日,西安市長安區醫院門診辦主任桑維娜說。

桑維娜介紹,醫院充實了兒科、新生兒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腎臟內科、感染科等重點科室的力量,加強應急值守和排班,保障治療效果;呼吸科門診、兒科門診開放備用診室,實時監控候診人員數量,機動調配醫護人員,為急危重患兒提供入院“綠色通道”。

該院進一步暢通轉診渠道,完善上下聯動的轉診機制,超出救治能力范圍的重癥患兒及時轉上級醫院;輕癥且治療方案相對固定的患兒分流至各基層衛生院進行后續康復治療。

“為保證檢查結果及時出具,讓患者少等待、減少交叉感染風險,我們動態調配人員,實行門診、住院患者錯時分流,對做檢驗、CT、超聲等項目的患者提供24小時服務,全力保障患者當天完成檢查。”桑維娜說。

在西安市第三醫院,記者了解到,呼吸道疾病患者也多了不少。“為保障兒童季節性常見疾病的就醫需求,我們實行了系列便民舉措。目前,我們醫院兒科、普通內科門診實行24小時不限號措施,增加了夜間門診醫生以及門診分診導醫護士,緩解了家長和孩子的焦慮和緊張情緒。”西安市第三醫院門診辦負責人說。

據介紹,該院還增設了中醫兒科門診,為患兒提供中藥穴位貼敷、刮痧、艾灸等中醫特色服務。

“12月以來,我們每天的門診接診量在240人以上,環比11月有一定增長,但是低于去年同期。”西安市第三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劉志燕說。

74歲的馬先生由于胸悶、氣短、發燒、咳嗽等癥狀前來就診。經檢查,馬先生患慢阻肺合并甲流,并出現呼吸衰竭的癥狀。劉志燕團隊立即給予其抗流感、呼吸支持等對癥治療。住院10余天后,馬先生基本康復。

“您回家后多喝水,適當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的蔬菜和水果。要保證充足的休息,避免受涼,繼續做縮唇呼吸、腹式呼吸和呼吸操,治療慢阻肺的藥物繼續吃,1周后來門診復查。”劉志燕向即將出院的馬先生叮囑康復注意事項。

劉志燕介紹,目前,呼吸道五聯檢、六聯檢等檢測技術已比較成熟,只要對癥治療,呼吸道疾病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較好的控制。“有高血壓、糖尿病、慢阻肺等基礎疾病的患者需規范治療,避免病情加重。”劉志燕說。

針對近期流感發病率較高的情況,劉志燕介紹,流感全稱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流感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也可經口腔、鼻腔黏膜等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

對于流感與普通感冒的區別,劉志燕表示,普通感冒以打噴嚏、鼻塞、流鼻涕、咳嗽為主;流感全身癥狀較重,高燒、疼痛、疲勞乏力感明顯。“需根據患者的一般狀況、疾病的嚴重程度等確定治療方案,在發病48小時內開始抗流感病毒藥物治療效果更佳。”劉志燕說。

劉志燕提醒,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減少流感相關重癥和死亡的有效手段。流感流行季節,公眾應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勤洗手,咳嗽或打噴嚏時用紙巾或屈肘遮住口鼻;老年人、兒童、孕婦、慢性基礎病患者等高風險人群應盡可能減少去人群聚集、空間密閉的場所,如必須前往應佩戴口罩;每天開窗通風至少3次,每次至少半小時,保持室內空氣新鮮;科學飲食起居,積極鍛煉身體,提高機體免疫力。

記者 霍強文/圖

編輯:韓睿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胸外科 手術 陜西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12-30 鈞崴電子 301458 --
  • 12-30 賽分科技 688758 --
  • 12-24 星圖測控 920116 6.92
  • 12-23 黃山谷捷 301581 27.5
  • 12-20 天和磁材 603072 12.3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