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與具身智能技術深度融合 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可期

大模型與具身智能技術深度融合 人形機器人商業化落地可期
2024年07月08日 23:48 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李喬宇 見習記者 梁傲男

  “去年我們尚無法將真人大小的機器人帶到現場,今年各個方面都更加成熟了。”在不久前舉辦的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以下簡稱“WAIC2024”)上,有人形機器人產業從業者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次大會上,其所在公司的人形機器人在上海世博展覽館中行走自如,引來觀眾圍觀拍照。

  “AI技術水平的提升是人形機器人產業進一步爆發的關鍵原因。”傲鯊智能創始人徐振華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過去人形機器人更多地依賴硬編碼模型進行調整,一方面效率較低,另一方面也難以滿足多樣化場景的需求。現在AI大模型能夠更好、更快地讓機器人理解和配合人的訴求。”

  同時,人形機器人愈發精細化的動作也讓其距離應用場景漸行漸近,人形機器人何時能夠真正走入工廠引發熱議。

  人形機器人同臺競技

  記者在WAIC2024世博展覽館的展區現場看到,國產人形機器人“十八金剛”整齊劃一地向往來觀眾揮手致意。現場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這十八臺高水準的國產人形機器人來自國內15家企業,基本代表了當前中國人形機器人技術的最高水平。

  其中,由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研發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公版機“青龍”,作為陣列領隊角色首次公開亮相。與此同時,多個機構的機器人作品同臺競技,通過創新的軟硬件解耦技術,能同步執行揮手、抱拳等復雜動作,展現了極高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此外,記者注意到,盡管特斯拉的人形機器人Optimus被安置在玻璃罩內,但其魅力不減,引得觀眾紛紛駐足圍觀。

  “這是Optimus在國內的首次亮相。”特斯拉展臺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與一代相比,二代人形機器人Optimus行走速度提升了30%。它的身上有28個可以活動的關節,可以支撐它去做瑜伽等難度較高的動作,手部有11個可活動的關節,這就讓Optimus的十根手指不但能夠搬運起沉重的箱子,還能夠輕輕握住脆弱的雞蛋。”

  在穹徹智能的展臺上,一款雙臂機器人在廚房操作臺上的表演同樣吸引了眾多目光。只見它熟練地拿起黃瓜進行削皮,并在操作完成后自動清理臺面,展現了高度的自主性和智能化水平。展臺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我們通過構建實體世界大模型和機器人行為大模型,實現了機器人對復雜環境的視覺識別和力覺控制,從而能夠自主決策和執行一系列動作。”

  在該工作人員看來,未來這臺機器人的使用場景將不僅局限在生活領域,還可進入工廠,進行食品、服裝等輕工業制造相關工作。“我們的具身智能大模型可以賦能不同的機器人本體完成不同的工作,搭配視覺或其他硬件配件,機器人可以具備類人的感知能力,在動態的環境下完成復雜、精細的操作任務。”

  傲鯊智能展臺前也排起長龍,觀眾正排隊體驗傲鯊智能帶來的外骨骼產品。通過穿戴相關產品,一個人可以拎起原本無法拎起的重物,這適用于物流工人搬運箱子、礦山工人搬運石頭、電力工人維修電纜等場景。“目前我們的這款產品能夠在一個人最大承載能力的基礎上增加40公斤的負重,能夠在部分場景中減少一半的人工工作量。”徐振華表示。

  傲鯊智能的ETH01人形外骨骼復合機器人產品也在此次大會上亮相。“現有的人形機器人負重能力通常只有兩至三公斤,無法勝任需要搬起重物的場景,所以我們這次帶來了這一款產品。”徐振華告訴《證券日報》記者,“比起更為精細化的操作,我們更傾向于關注粗重工作,未來也將進一步提高機器人的載重能力。”

  市場空間廣闊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形機器人正逐步從科幻電影走進現實,成為具身智能的最佳實踐。這一轉變不僅標志著人工智能正從單一的信息處理邁向更加復雜多維的場景應用,也預示著智能系統與人類社會將步入深度融合的新時代。

  人形機器人集成了芯片、傳感器、軟件、通信、機械、材料等眾多前沿技術的精華,它們擁有聰慧的“大腦”以處理復雜任務,敏捷的“小腦”以快速響應環境變化,以及靈活的“肢體”以執行各種動作。人形機器人不僅是科技競爭的新高地,也是未來產業的新賽道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其背后蘊藏著巨大的市場空間和廣闊的發展機遇。

  據《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預測,2024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約27.6億元,到2029年達到750億元,將占到世界總量的32.7%,位居世界第一,到2035年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00億元。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中國電子學會理事長徐曉蘭建議,支撐應用場景拓展,加快整機產品批量化生產制造,加速人形機器人在安防、特種、制造、民生、服務等領域示范應用。

  “與去年同期相比,我們的產品銷量有了明顯的增長,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了100%以上。”鈦虎展臺的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目前我們的人形機器人主要賣給研發機構,我們當下的市場并不在工業制造領域”。

  該工作人員對記者坦言,盡管各個國產人形機器人都在會場上有很精彩的表現,但當下這些機器人的實際用途仍以展示以及科研為主。

  達闥推出了機器人領域的多模態大模型RobotGPT。據達闥創始人黃曉慶現場介紹:“人形機器人身上已有‘小腦’,問答功能可以接入第三方大模型。”

  但記者觀察到,能夠全場穩定自如、自主行走的機器人仍非常少。“為了安全起見,我們暫時讓這些還需打磨穩定性的機器人保持靜態展示,讓大家先睹為快,同時感受到行業前行的步伐。”有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們預計在今年年底,人形機器人走入工廠的場景就會陸續出現。”樂聚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今年我們的人形機器人產品在各方面都愈加成熟。”上述樂聚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日報》記者,“在技術方面,機器人的關節、電機越發成熟,同時算法也越來越豐富,可以不再依賴外部的大模型。從應用場景來看,我們與合作伙伴研發的檢測站機器人,已經可以進入相對有害的環境工作,能夠提升相關作業的安全性和工作效率。”

  鈦虎展臺的工作人員認為,在硬件方面,我國人形機器人的硬件產品已經能夠站在國際前列。但在軟、硬件的協調方面,仍有需要進一步優化的地方。

  “目前人形機器人無法大規模應用的主要限制,在于機器人人工智能方面尚未突破臨界點。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取得了快速進步,可能在1年到2年內會有一些小突破,在3年到5年內有足夠的潛力實現突破性的質變。”宇樹科技方面分析稱。

  上述鈦虎工作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未來人形機器人還會進一步追求更精細的算法和更垂直的模型,同時也會關注人形機器人本身的機構優化。

  而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和市場的日益成熟,人形機器人將逐步從研發機構和特定應用場景走向更廣泛的消費市場。有業內人士表示,為了加速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落地,行業內外需共同努力,一方面加大研發投入,不斷優化算法、提升軟硬件協同能力,確保機器人能夠更精準地理解人類指令、更流暢地執行任務;另一方面,應積極開拓應用場景,推動人形機器人在多個領域的示范應用,通過實踐不斷驗證和完善技術,積累寶貴經驗。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機器人 證券日報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7-15 綠聯科技 301606 --
  • 07-11 科力裝備 301552 --
  • 07-01 喬鋒智能 301603 26.5
  • 06-26 鍵邦股份 603285 18.65
  • 06-24 安乃達 603350 20.56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