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5358家A股上市公司成績單出爐:全年實現營收合計72.76萬億元 盈利公司超六成

2023年度5358家A股上市公司成績單出爐:全年實現營收合計72.76萬億元 盈利公司超六成
2024年05月06日 01:18 證券日報

專題:A股二次探底或已結束 節后有望“開門紅”

  本報記者 孟 珂 田 鵬 見習記者 毛藝融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滬深北交易所數據統計,截至4月30日,滬深北證券交易所共5358家上市公司公布2023年年度報告,全年實現營業收入合計72.76萬億元,超六成上市公司實現盈利。

  2023年,面對國內外多重因素挑戰,A股上市公司整體業績持續修復,內生動能不斷集聚,回報能力穩步提升,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

  穩健經營顯韌性

  2023年,A股上市公司保持經營穩健發展的態勢。

  分板塊來看,2023年,上海證券交易所市場(下稱“滬市”)主板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50.45萬億元,同比增長0.7%;科創板公司全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40萬億元,同比增長4.7%;深圳證券交易所市場(下稱“深市”)主板公司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6.87萬億元;創業板全體上市公司平均營業收入3.87億元,全年營收同比增長6.46%;北京證券交易所市場(下稱“北交所”)上市公司全年共實現營業收入1737.44億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01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分行業來看,國內需求加速反彈,消費業向好趨勢顯著。如:從滬市主板來看,食品飲料業推陳出新,迎合市場消費需求,全年實現凈利潤1336億元,同比增長21%。智能家電發展迅速,家用電器業實現凈利潤277億元,同比增長7%。

  創業板中大消費行業合計營收8257億元,同比增長6%;剔除農牧行業后合計凈利潤216億元,同比增長超34%。

  受益于國內乘用車產銷數量增長,北交所汽車零部件企業業績增勢較好,八成公司凈利潤實現正增長,平均實現凈利潤5161.96萬元,同比增長25.55%。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3年A股上市公司整體營業收入端整體穩步上漲,但利潤端方面有所承壓,主要來自地產產業鏈的拖累,但消費端復蘇態勢良好。

  值得關注的是,從盈利面來看,北交所表現較為優異,體現出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發展韌性與活力。

  數據顯示,滬市主板公司實現凈利潤4.22萬億元,1422家公司實現盈利,占比超過八成;科創板中超六成公司實現營業收入正增長,全年實現凈利潤759.6億元;深市1421家公司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占比近五成;北交所公司全年共實現凈利潤126.96億元,盈利面達91.13%。

  科技創新賦能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為十大任務之首。滬市主板公司在穩固經濟“基本盤”的同時,堅持將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發力點。

  近十年來,滬市主板新興制造、現代服務公司數量呈現階躍式增長。機械設備行業上市公司由45家增至125家;醫藥生物行業由62家增至109家;汽車行業由42家增至114家,電力設備行業由45家增至87家。科創板持續打造培育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行業結構布局與新質生產力發展方向高度契合,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行業公司合計占比超過80%,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逐步發展壯大,未來產業加快布局。

  深市上市公司加快推進新質生產力,持續發展科技新動能。2023年全年IPO和再融資金額超六成募集資金流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

  北交所上市公司通過科技創新賦能,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目前,北交所高新技術企業占比92.34%,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產業占比79.03%,9家公司獲得國家級“單項冠軍”認證。

  2023年,A股公司研發投入力度繼續增強。滬市方面,滬市主板公司2023年合計研發支出近9000億元,同比增長5%,連續三年保持增長態勢。截至2023年末,科創板已匯聚超過23萬人的科研人才隊伍,研發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例超過三成。

  深市方面,2023年研發投入合計超過7400億元,同比增長11.1%。408家公司(14.35%)研發強度超過10%、113家公司(3.97%)研發投入超過1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持續發力,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領域研發投入分別為2112.79億元、901.43億元、465.41億元,同比增長6.37%、41.18%、11.71%。

  北交所上市公司研發投入持續提升,2023年全年研發支出共計87億元,同比增長6.37%,實現連續三年增長。

  此外,2023年A股上市公司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以科創板為例,截至2023年末,累計124家次公司牽頭或者參與的項目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等重大獎項,六成公司核心技術達到國際或者國內先進水平,累計形成發明專利超10萬項,其中中芯國際信科移動的專利均超過萬項。北交所“專精特新”集聚效應明顯,五成以上公司入選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錄。多家北交所上市公司在關鍵技術攻關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新突破。

  分紅能力及意愿

  逐年提升

  隨著上市公司現金分紅體制機制不斷完善,A股上市公司分紅能力及意愿逐年穩步提升,2023年紛紛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具體來看,2023年,滬市主板公司現金分紅規模再創新高,共有1290家公司宣告分紅方案,年度累計分紅合計1.70萬億元,平均分紅比例為40.22%,股息率達3.74%。其中,1028家公司連續三年實施分紅,近1100家公司分紅比例在30%以上,25家公司分紅金額超百億元。

  與此同時,約七成科創板公司推出2023年度現金分紅方案,年度累計分紅總額達424.7億元,超300家公司現金分紅比例超過30%,10家公司年度累計分紅金額超過5億元。

  深市方面,2023年共有1956家公司推出了分紅方案,占全部盈利家數的90.47%。其中,1033家創業板公司推出了分紅方案,占全部盈利家數的99%,當年累計分紅總額達116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325家公司連續五年派現;651家公司連續三年派現;346家公司現金分紅比例超過50%。

  北交所方面,2023年報期間,共有218家公司推出現金分紅方案,占全部公司家數的87.9%,盈利公司中有96.02%的公司擬進行分紅,現金分紅總額達58億元,其中七成以上公司現金分紅比例超過30%。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2023年度A股市場分紅呈現出分紅公司數量和比例顯著提升、分紅金額大幅增長、分紅頻次增加、頭部公司示范效應明顯四大新趨勢。具體來說,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選擇進行現金分紅,且分紅比例較往年有所增加,顯示出上市公司對投資者回報的重視。分紅總金額相比前一年度有顯著增長,表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增強,有更多的資金用于回饋投資者。連續分紅、一年多次分紅成為常態,表明上市公司更加注重現金流的穩健管理和投資者關系的維護。一些大型、優質的上市公司通過高額分紅,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應,帶動了整個市場的分紅氛圍。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開戶!智能定投、條件單、個股雷達……送給你>>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4-29 瑞迪智驅 301596 25.92
  • 04-25 歐萊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燦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無錫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