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北京商報
十多年來,歐洲通常依賴俄羅斯的航天機構及其聯盟號火箭,將衛星等設備發射到軌道上。但俄烏沖突爆發后,歐盟與俄羅斯的一切合作基本上都出現了停滯狀態,雙方的航空航天事業也不出意外地斷了線。因此,歐盟不得不求助于馬斯克的SpaceX,希望用其獵鷹9號火箭發射歐盟的伽利略衛星,從而維持歐盟導航系統的運行。但不管是與俄羅斯還是美國合作,歐洲的航空事業始終都無法自立。
外包給SpaceX
以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天文學家伽利略的名字命名的“伽利略計劃”由歐盟國家的研究機構、大學和企業聯合開發,旨在建立歐洲自己的全球定位導航衛星系統,使歐洲不再依賴于美國的GPS系統。其第一顆衛星于2005年發射升空,但后來由于經費問題,衛星發射的頻率漸漸降低,目前仍處于建設階段。
在與俄羅斯的合作告吹后,為了繼續其宇宙探索任務,歐盟正在計劃尋找新的合作方。歐洲航天局太空運輸主任Toni Tolker-Nielsen近日表示,他們一直在與SpaceX進行談判。歐洲航天局預計將把四次發射任務外包給SpaceX。
這筆買賣讓歐盟并不開心。引入SpaceX執行發射任務,意味著歐盟將打破傳統,在歐盟領土之外發射其關鍵的伽利略系統衛星。通常,該系統只能根據安全規則從歐洲領土啟動。一位發言人表示,SpaceX 的發射仍需獲得歐盟委員會的最終批準。
Politico報道稱,歐盟過去數年間一直尋求在關鍵基礎設施、服務和技術方面減少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依賴,此次尋求美國幫助維持其太空計劃的運行,或部分削弱歐盟的戰略自主性。
歐盟委員Thierry Breton對此表示,歐盟不能依賴于其他國家。但在歐盟找到能自主發射的火箭之前,所謂的“不能依賴”很大程度也只能是一句口號。根據一份提案草案,歐盟屆時將不得不與美國簽署一項安全協議,以保護衛星和伽利略系統的完整性。
歐盟發言人稱委員們目前正在開展工作,評估一系列要素,包括屆時發射場的安全性以及如何與美國安全當局建立相應的安全框架。
難產的阿麗亞娜6號
SpaceX公司正在與歐洲本土研發的阿麗亞娜系列火箭展開愈發激烈的競爭,這家美國公司的可重復使用航天器比其競爭對手的一次性火箭具有成本優勢。盡管如此,1979年首次執行發射任務的阿麗亞娜系列火箭,在為歐盟提供衛星和太空任務的獨立發射能力方面仍然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
此前,歐盟希望通過阿麗亞娜的下一代火箭阿麗亞娜6號將其地球導航衛星送入太空,作為其伽利略全球導航系統的一部分。阿麗亞娜集團總部位于巴黎郊區,在法國和德國有大約7000名員工,由歐洲各國分工生產火箭部件,然后運往法屬圭亞那進行組裝和發射。
但阿麗亞娜火箭的發射計劃已經被嚴重推遲,其原定于今年完成三項發射任務,但其首次發射已被一再推遲。歐空局局長Josef Aschbacher最新表示,阿麗亞娜6號的首次發射目標時間改為2024年。
歐盟原來用來運輸衛星的阿麗亞娜5號火箭已經在7月5日完成最后一次發射,阿麗亞娜6號的延宕意味著歐盟現在在專用衛星發射能力上一片空白。
據媒體指出,目前只有SpaceX的獵鷹9號重型運載火箭和美國聯合發射聯盟的火神運載火箭(Vulcan Centaur)有能力將700公斤重的衛星送入軌道。
專家強調,空間軌道和衛星通信頻率都是稀缺資源,“軌道占一個少一個,頻率用一點少一點”,國際上公認使用原則是“先到先得”“快者為王”。在這場太空“圈地戰”中,動手快有利于占據先機。
落后的航天夢
“尚未問世就已落后”,也許就是歐盟太空事業舉步維艱的根本原因。西班牙《對外政策》月刊文章表示,發射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但大多數新參與者并非來自歐洲。SpaceX憑借其長期合同,特別是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合同,已經大幅降低了成本。其獵鷹9號火箭能以低至2700美元/公斤的價格進入軌道,而獵鷹重型火箭將成本進一步降低到1400美元/公斤。有效載荷高達150噸的“星艦”或將使這些數字大幅下降。如果SpaceX仍是該領域的主導者,預計將可自由地制定價格,并實現利潤最大化。
此外,文章還指出,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索斯擁有的私人公司藍色起源公司正在開發一種名為新格倫的火箭,并聲稱這將是目前最經濟實惠的運載工具之一。中國的太空計劃也在壓縮成本方面展開競爭,并試圖增加從移動平臺和海上平臺發射火箭的頻次。
隨著太空競爭的不斷加速,歐盟近年來加大了在太空安全領域的投入。根據歐洲航天局2021年6月啟動的“歐盟太空計劃”,歐盟成員國和英國將加強在衛星導航、地球觀測、空間態勢感知和安全通信等領域的投資,預算撥款高達148.8億歐元。
在法國電視一臺看來:“在中美兩國在航天項目投下巨資的今天,歐洲面臨的問題是如何不在這場太空競賽中掉隊,而這需要歐洲國家共同努力,提高相互依存性?!?/p>
不過一位從事太空安全研究的專業人員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歐洲各國在太空安全方面也有較大的利益差異,對優先事項的考慮各不相同。同時,美國對歐洲謀求防務自主的努力十分警惕,在太空領域尤其如此。這些因素都決定了歐洲未來的太空計劃在落實過程中將面臨重重阻力,歐洲在太空安全領域的自主發展也將面臨多種變數。
Tolker-Nielsen仍認為,阿麗亞娜6號未來可期,其已經在商業上取得了成功,包括亞馬遜在內的公司都預定了該火箭未來的搭載空間。但現實是,被寄予厚望的阿麗亞娜6號火箭仍停在法屬圭亞那的航天港中,還未真正看見過星星。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趙天舒
責任編輯:周唯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