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倒了,碧桂園爆了,而萬科早已勘破生死

恒大倒了,碧桂園爆了,而萬科早已勘破生死
2023年08月14日 00:01 市場資訊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來源:聞道商學苑

  作者 | 江南游子

  摘要| 憂患意識下超前的戰略預判,以及超強的業務動員力,是萬科應對挑戰的最大依仗。

  垮碧桂園的“稻草”

  自從恒大以一種不太光彩的方式倒下后,碧桂園就成了名副其實的宇宙第一房企。

  碧桂園似乎也沒有讓人失望。2022年,碧桂園交房70萬套,比排名其后的恒大(30.1萬套)、萬科(28萬套)之和還要大。在這場史詩級的保交付之戰中,碧桂園成為當之無愧的行業表率。

  單從數字來看,碧桂園的債務相對可控。截至2022年末,碧桂園手中依然握有1475.5億現金,1.74萬億總資產也遠遠高于1.43萬億總負債。此間,代表預收款的合同負債6682億元,占總負債的47%。

  剔除預收款,7667.32億的負債可以更精準的衡量碧桂園的債務狀況。須知,同樣剔除合同負債后,恒大同期負債高達1.72萬億元,約為碧桂園的2.3倍。

  怎么看,碧桂園都是相對健康的。至少碧桂園與恒大有著天壤之別,不太可能成為“恒二”。

  但兩筆未能在8月7日支付利息的美元債,還是將碧桂園帶入了輿論漩渦。

  信息顯示,這兩只債券分別為“碧桂園4.2%N20260206”與“碧桂園4.8%N20300806”,發行規模均為5億美元,到期日分別是2026年2月6日以及2030年8月6日。盡管兩筆美元債票息合計只有區區2250萬美元,但宇宙房企碧桂園卻未能按期支付。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8月10日晚,碧桂園發布公告稱,預計2023年上半年凈虧損在450億-550億之間。消息一出,行業嘩然。如果說幾千萬美元利息延期還有些小意外,那這500億虧損就是實打實的大事故、大地震。

  要知道,碧桂園去年同期凈利潤還有19.1億元,而2021年全年凈利潤更是高達410億。

  房地產銷售毛利下降,利潤支撐不起成本;物業項目大幅減值;外匯波動造成凈兌損失擴大;這是碧桂園給巨虧列出的三點原因。但其實,透過另外兩個視角能更加直觀的透視碧桂園債臺高筑的真相。

  第一是盲目囤地。自2016年開始,碧桂園開始瘋狂囤地。根據第三方數據統計,2016至2019年碧桂園拿地金額分別高達2400億、2600億、1200億元、1300億。截至2020年上半年,碧桂園的總土儲貨值便達2.72萬億元,高舉行業第一。

  土儲瘋漲支撐了業績狂飆。2015年碧桂園權益合同銷售額只有1402億元,2016年增至3088億元,2017年再次升至5508億元。此后兩年,碧桂園合同銷售額分別為5019億元、5522億元,直至2020年攀升至最高位的5707億元。

  當市場火熱的時候,囤地與業績形成正循環,拿更多的地往往意味著更大的銷額。但在市場回歸理性時,房企開始謹慎拿地,這又會降低未來銷售預期,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2021年,碧桂園權益合同銷售金額5580億元,2022年驟降至3575億元,2023年上半年定格在了1288億元,同比下滑了30.44%。

  相對應,2022年碧桂園全年拿地金額61億元。今年上半年,碧桂園拿地金額也只有58億元。囤地與銷額實現了雙降,但前期囤地積攢的成本與當下下滑的業績,最終對債務形成了一次雙殺。

  第二是重倉低線城市。根據財報數據,截至2022年底,碧桂園在三四線城市的合同銷售額占比達到60%。如今,碧桂園決定未來銷售的土儲,同樣呈現出分散化、低線化的特征。由于低線城市普遍缺乏人口流量與經濟支撐,房價最終難以獲得有力支撐。

  盡管在經營上碧桂園逐漸向一二線城市傾斜,但船大難掉頭已是既定事實。

  瘋狂囤地造成的成本壓力,大肆布局低線城市引發的價格下滑,再加上致命的市場預判,最終讓碧桂園嘗到了現時的苦果。

  2023上半年碧桂園交付27.8萬套,距離全年70萬套交付目標還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接連釋放的壞消息,讓碧桂園前景蒙上了一層重重的陰影。

  萬科“焦慮式”自救

  就在碧桂園瘋狂拿地,創造銷售神話的那幾年,另一家房企也做了幾件轟動行業的大事。

  2018年,萬科董事長郁亮喊出了行業進入“白銀時代”的口號,這與當時房地產的一派火熱景象格格不入。

  同年,郁亮將“以現金流為基礎”的經營理念,確認為萬科最高戰略方針(之一)。

  也是在這一年,萬科請回來了闊別總部兩年多的祝九勝,將總裁兼CEO的職位交到了他的手上。彼時,有20年建行工作經驗,并熟練掌握投融資手段的祝九勝,是郁亮心中執行新戰略的絕佳人選。

  僅用一年時間,萬科便大手筆調整了企業認知、經營方針以及人事高管,全方位落地了以“現金流為基礎”的經營戰略。不得不說,如此高效的總動員,實屬罕見。

  只能說,包含郁亮在內,萬科高層的危機意識與應變能力夠快、夠強。但彼時,無論是白銀時代的觀點,還是破格提撥祝九勝,郁亮都面臨行業不同的聲音。

  但郁亮堅決要用祝九勝。他給出了選擇祝九勝的三點理由:第一,祝九勝管理的資金部門歷來是最佳部門;第二,“現金流理念”是祝九勝帶給萬科的新變化;第三,祝九勝有獨特的見解,很強的思考能力......

  事后證明,祝九勝當得起郁亮的這份信任。祝九勝掌舵的萬科,不再片面追求銷售額,而是將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回款率、保障現金流上。2018年上半年,萬科的回款率一度達到了90%以上。

  在業務回款之外,祝九勝還通過嫻熟的融資手段,保證了萬科充足的現金流。2018-2020年末,萬科貨幣資金余額分別為1756.68億元、1661.9億元、1952億元。

  萬科錢袋子終于鼓了起來,但任誰也沒想到,一場潛在風險也在悄悄醞釀。

  盡管與恒大、碧桂園相比,萬科更具憂患意識、更早做出應對,但也不可避免的卷入了“拿地”風波。

  2018-2021年,萬科拿地金額分別是1316億元、1610億元、1349億元、1401億元。2017年至2020年,萬科地售比提升了17%。一些有代表性的土地項目就是此時拿的,比如萬科耗資32億元接手的華夏幸福環京項目。

  囤地的風險是滯后的,它往往以銷售端表現不佳而引爆,繼而對財務狀況帶來全面、不可逆的影響。

  2021至2022年,萬科銷額分別同比下滑了18.4%、33.6%。2021年上半年,萬科凈利潤同比下滑了11.7%,為此前13年歷史上的第一次。

  事后,郁亮曾帶頭總結,“我們雖然認知的比較到位、比較早,但是行動上仍然沒有完全擺脫慣性,出現了一些投資上有些冒進,產品操盤離散度比較大的問題”。

  但與多數同行相比,秉持現金流基礎理念的萬科,已然足夠優秀。

  多元業務縮量式”進化

  事實證明,多數財務問題最終都要歸罪于業務。

  透過凈利潤下滑,祝九勝看到了萬科“銷售規模增速下滑,開發業務利潤率下滑,以及新業務轉型滯后”等諸多難題。

  祝九勝開始尋求開發業務之外的新突破。2018年,萬科旗下長租公寓被定為地產開發與物業服務之后第三個核心業務。2022年,祝九勝開始直管長租公寓。

  盡管戰略定位極高,但在現實發展中,長租公寓也只能以一種“縮量”的方式進化。

  萬科曾提出“2018年45萬間,遠期100萬間”的宏大目標。從最初追求規模速度,到后來挑選“算得過來賬、有影響力”的項目,泊寓最終在規模擴張上變得謹慎起來。截至2022年底,泊寓只做了不到30萬間,這與最初的目標差距甚大。

  即便縮量來做,這項業務的銷售也不甚樂觀。祝九勝一方面要求員工深入一線,聆聽客戶需求。“要思考三個問題,解決了什么需求痛點,怎么保證租客利益,如何讓租住服務更滿意。”

  另一方面,他更是不惜親自下場,自己店長、做體驗官、并兼職找客戶。祝九開啟了全員銷售模式,通過狠抓銷售,如今泊寓近80%的客戶都是萬科自己找來的。

  此外,祝九勝還推動了由C端向B端獲客理念的轉化。在他看來,一個B端客戶往往能撬動更多的C端客戶。如果B端客戶足夠大,這將是一個巨大的乘數效應。

  以行業視角看,2B確實有兩大優勢,一是能降低獲客成本,二是能維持較高的整體出/續租率。通過這些細碎的有意義的小事,祝九勝最終幫助泊寓實現了降本增效。

  2023年第一季度,萬科公寓收入增長了10.8%。除了長租公寓板塊,萬科的物流與商業也走出了相似的曲線,兩者營收分別增長了20%、10.4%。

  如上文,郁亮曾總結萬科過去存在的兩個問題:一是投資激進,二是離散度高。

  透過泊寓,我們能看到祝九勝先對業務條線縮量,繼而狠抓銷售提質,最終實現業務突破的邏輯。將泊寓經營邏輯推而廣之,再將多業務協同并進,便是破離散度高難題的好方法。

  祝九勝將萬科多元化協同戰略描述為“打群架的能力”:如果一個城市有問題、有需求,可以把各個軍團調度起來,在一個城市里建立一個良好的發展生態。

  有了多元業務的縮量式進化,郁亮終于可以大膽說,“我們今天應對變化的主動性又多了一點”!

  結語

  作為最頭部的房企,萬科始終以一種憂患意識、變革精神,應對著行業劇變。

  這些不算高明的手段,甚至有些企業不愿干的臟活累活,成為萬科一點一點凝聚力量,抵御外部風險的重要武器。

  當然,但這并非說萬科已經平穩度過了危險期。

  2023年一季度,萬科在營收上延續了多年的持續增長,但扣非凈利潤同比下滑了40%。從2021年開始,這已經是萬科在扣非凈利潤上持續下滑的第三年。

  2023年6月30日,在萬科股東大會上,祝九勝表達了對未來充滿信心的三點原因:一是行業機會,房地產業態是一個10萬億級市場,未來還會出現新需求、新業態、新賽道。二是萬科較早布局了長租公寓、商業、物流、酒店,具備往下跑的能力和條件。第三是多賽道的萬科可以跑得遠。

  這三點信息可以概括為:萬科先人一步的多賽道布局。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這些業務幾乎都對開發業務有較大依賴性,且整體規模較小。

  2022年,萬科房產開發相關業務營收占比高達93.4%,物業服務的營業占比 5.1%,公寓等相關業務占比依然較小。

  這也意味著,萬科依然要直面行業大環境的沖擊。萬科的主動性確實多了一點,但也只是一點點。

  但萬科的最大優勢并不在于此。憂患意識下超前的戰略預判,以及超強的業務迭代能力,才是萬科應對各種挑戰的最大依仗。只要這個稟賦一直在,萬科便能屹立不倒。

  恒大倒了,碧桂園爆了,但后者大概率不會是下一個恒大。同樣,早已勘破生死的萬科,也大概率會走出與恒大、碧桂園不同的軌跡。

現在送您60元福利紅包,直接提現不套路~~~快來參與活動吧!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尉旖涵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8-16 泰凌微 688591 --
  • 08-15 多浦樂 301528 71.8
  • 08-14 視聲智能 870976 10.3
  • 08-14 眾辰科技 603275 49.97
  • 08-14 波長光電 301421 29.3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