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證券時報
時隔1年多,城商行陣營等到了一張新的理財牌照(北銀理財)。而農商行陣營自第一張牌照下發后,已有兩年多未見新牌照批復。中小銀行要拿到理財公司(指理財子公司,下同)的入場券,比此前預計的要難。
當全國性銀行(國有大行、股份行)幾乎各配一家理財公司的時候,正在苦苦排隊的中小銀行候場者,有的已經翹首等3年多。
包括招商證券銀行業分析師、中信建投證券銀行業分析師在內的專業人士均預計,未來全市場只會保留50家左右的理財公司,沒有牌照的中小銀行將徹底從理財市場出局。也就是說,刨除目前已批復的30張牌照,目前剩余的入場券還有約20張。而根據監管數據,截至6月末,全國共有293家銀行機構還保有存續理財產品,去掉已下設理財公司的17家全國性銀行、8家城商行和1家農商行,即260多家銀行將爭奪這20張牌照。
存續理財規模無疑是監管批復上述牌照的核心考慮因素。目前已拿到入場券的城商行、農商行,理財規模均在千億級以上。而市場密切關注的是,監管部門批復牌照的門檻有無可能放寬?如果可以,這個門檻究竟會被劃到什么區間,能否兼顧理財公司牌照的“含金量”和中小銀行理財業務的“活路”?
微妙局面:無明令即不止
今年銀行理財半年報發布時,外界關注點主要落在理財公司的市場份額持續擴容上,而忽視了農村金融機構是除了理財公司外,唯一一類存續產品規模在今年上半年有所新增的發行主體,其余機構——諸如大型銀行、股份行、城商行都較年初下降。
銀行理財半年報顯示,截至6月末,農村金融機構存續產品有8598只,存續規模12029億元,存續規模同比上升了14.12%,較年初上升了7.64%。
這讓不少專業人士感到困惑,因為這不符合此前傳出的“未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或不能新增理財業務”的監管意圖。據悉,有些省份的銀保監局曾對轄內未設立理財子公司的銀行下達“控制新增”意見。
“監管去年就對我們進行指導,理財規模不能持續增加。截至6月末,我行的理財規模保持約700多億的較穩定水平,跟年初差不多。在理財配置中,債券是大頭,自營理財產品占七成。”一家華東地區城商行內部人士告訴記者。
另一家同處該地區的農商行資管部負責人則告訴記者,相關要求并不是一個硬性規定。“據我所知,去年下半年監管層通過監測數據發現有些城農商行余額增長很快,就提示了一下‘最好不要超過8月末時點’。然后相關提示下達至各地方銀保監局,各地方局再口頭提醒屬地的城農商行。既然監管部門有要求,我們就有意識地控制了一下規模。”
而在同一個區域,各家城商行、農商行基于對自身實際情況(到期量、客群需求度等)的綜合考慮,對這種“提醒”的執行尺度并不相同。有的自去年8月就開始壓降規模,有的從今年初開始控制發行節奏,而有的理財池子較小的銀行(諸如200億元-400億元理財規模)仍持續發行新產品。
普益標準調研后發現,大多數城商行及農商行未獲得理財公司資格,但新發及存續產品占比仍然比較高。2022年上半年,城商行、農商行新發產品數量為4865只、5746只,二者合計占比高達63.95%。
記者對華東某省份3家農商行調查獲悉,截至8月末,它們的存續規模均較去年同期和今年初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以上述華東某省份為例,由于監管部門只是“提示”而不是“嚴禁”,所以一個“無明令即不止”的局面得以形成。中小城農商行的存量規模并沒有嚴格鎖定于某時點,因此也就沒有所謂的“逐步消化”。農商行理財產品還是正常發行,只是曾經大行其道的預期收益型產品不見了蹤影。
監管部門對中小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持何態度?為何做了提示性指導卻并不執著于強制執行?中小銀行申請理財公司牌照需要滿足哪些硬性條件?記者就這些疑問在該省銀保監局的政務系統上提出問詢,但截至記者發稿時,尚未得到回復。
排隊:一券難求
截至9月27日,已經有30家銀行理財公司獲批籌建,29家獲批開業。若按機構主體來劃分拿到入場券的理財公司,會比較直觀。
其中,六大國有行各配一家理財公司,已全部開業。
在12家股份行中,目前只有浙商銀行的理財公司還沒有批籌。該行于2020年11月就宣布要出資20億元成立理財公司,不過截至目前未有新進展。
已經批籌的城商行旗下理財公司有8家,7家已開業,1家正籌建待開業。其中,上銀理財、杭銀理財、徽銀理財、南銀理財、寧銀理財、青銀理財、蘇銀理財已開業,北京銀行旗下的北銀理財于8月獲批籌建。
已經批籌且開業的農商行理財公司目前只有1家——渝農商理財,而已經批籌且獲準開業的合資理財公司有4家:匯華理財、貝萊德建信理財、施羅德交銀理財和高盛工銀理財。其中,高盛工銀理財已獲準開業但尚待開業。
整體來看,全國性銀行——國有大行和股份行已基本實現了理財公司的布局,僅剩1家未批籌;區域性城商行、農商行受限于理財業務規模、人才儲備等因素,拿到入場券的只有9家,理財公司注冊地均與母行所在地一致。
當前,中小銀行陣營的理財公司“后備軍”并不足,已獲批籌建但尚未正式成立的城商行理財公司,目前只有北銀理財1家。這張牌照歷時較久,自第29家理財公司上銀理財于2021年7月批籌以來,整整1年多時間,銀保監會就沒有發放過新的牌照。直到今年8月份,北銀理財的獲批籌建打破僵局,成為第30家獲批的理財公司。事實上,早在1年前,北京銀行就已公告董事會通過了設立理財公司的議案。
農商行的牌照似乎更不好批。自2020年2月19日重慶農商行旗下渝農商理財獲批籌建、2020年6月底獲準開業后,兩年多過去了,再也沒有新的農商行拿下入場券。
一面是牌照惜發,另一面是排隊者眾。記者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2018年,順德農商行、重慶銀行、長沙銀行、吉林銀行便發布公告稱擬設立理財公司;2019年,威海市商業銀行、朝陽銀行、甘肅銀行宣布申請設立理財公司;2020年,浙商銀行申請設立理財公司; 2021年,西安銀行、貴陽銀行、上海農商行、烏魯木齊銀行均表示申設理財公司;今年成都銀行、齊魯銀行宣布加入申設大軍。
前前后后至少有10多家城商行、農商行的董事會審議通過了設立理財公司的議案。至少有7家已經排隊等候3年以上,但牌照至今杳無音訊。
“其實,批籌理財公司應該扎口在銀保監會創新部,但我們可能還是跟主管部門,也就是農村銀行部交流較多。我們理解下來,監管的原則就是成熟1家才批復1家。‘成熟’的意思肯定是看你的規模、資本金、內控、人員等。但我們不清楚監管機構的部門與部門之間的看法是不是統一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牌照批得很慢。”一名農商行高管對記者說。
中信建投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楊榮統計發現,今年上半年有26家中小銀行退出了理財發行市場。而招商證券分析師廖志明預計,未來將有50家左右的理財公司,沒有成立理財公司的中小銀行將逐步退出理財業務。
如果簡單以規模為主要參考指標,按照市場的普遍理解,理財規模在500億-1000億元之間、甚至超千億的上海農商行、貴陽銀行、廣州農商行、長沙銀行、成都銀行、齊魯銀行等,極有可能獲準籌建理財公司。
“往好的方面看,批復牌照或許只是時間問題,等吧。”前述農商行高管說。
編輯:劉潤榕
責任編輯:張文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