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銀行于周二發布10月期《東亞與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受到疫情等因素擾動,許多區域內國家/地區的經濟前景較半年前已經發生了較大變化。
整體而言,世界銀行在10月報告中將東亞與太平洋地區2022年的整體經濟增速從上一份報告中的5%下修至3.2%,同時預期2023年的經濟增速將反彈至4.6%。需要說明的是,日本、韓國和朝鮮并不包含在報告中。
作為這份報告的亮點,多個曾深陷增長泥潭的東南亞國家,已經展現出經濟加速反彈的勢頭。
根據世行最新預期,越南今年的經濟增速將達到7.2%,較4月時的預期5.3%有了大幅提升,也將成為東南亞主要經濟體中增速最快的國家。此外諸如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經濟體也獲得世界銀行上修增速預期。
世界銀行東亞和太平洋首席經濟學家Aaditya Mattoo解讀稱,目前該區域經濟增速加快的一個重要來源是走出疫情陰霾后的復蘇,不僅有相關規則的放松,同時人們在疫情期間自發限制消費的影響也已經減弱。
特別應景的是,世界銀行同樣指出,東亞及太平洋地區中除了老撾和蒙古外,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有能力來承擔美聯儲快速加息的影響,因為大所數的債務都是以本幣計價,而不是美元債。
當然對于亞洲經濟體來說,美元走強也不全是壞消息。Mattoo解釋稱,在償還外債壓力增加的同時,這些經濟體在出口方面的競爭力也有所增加,同時也有利于刺激旅游業,這也是許多東南亞國家的支柱產業。
與歐美地區不同,亞洲國家的通脹普遍較為溫和,區域的中位通脹值僅為4%,限價措施、補貼和貿易限制措施在控制物價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事實上東亞在物價控制方面也是中東、北非之外最嚴格的地區。
世界銀行也提及,許多國家對于低效率農業生產和高碳排放行業也給予了經濟上的支持,這可能會對長期經濟增速造成負面影響。例如馬來西亞和印尼,燃料補貼方面的開銷從2020年GDP的1%,上升至今已經超過2%。世界銀行建議稱,相較于簡單粗暴的補貼政策,明確的收入轉移可能會是更具效率的選項。
責任編輯:周唯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