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評|車企廣告頻翻車,當捋一捋背后的商業邏輯

馬上評|車企廣告頻翻車,當捋一捋背后的商業邏輯
2022年05月23日 13:59 澎湃新聞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昨天,奧迪“小滿”廣告被指抄襲,遭遇了全網聲討。事件過去僅一天,沒想到更多車企的抄襲廣告被網友翻出。

  2021年8月,寶馬發布了廣告《良倉x全新BMW 8系》,被網友指出涉嫌抄襲歌手SOHN于2017年1月13日發行專輯《Rennen》中的一首歌,名為“Hard Liquor”。從畫面可以看到,無論色調、構圖,幾乎都是一比一復刻。巧合的是,該廣告的導演和奧迪“小滿”廣告是同一人。

《良倉x全新BMW 8系》廣告片與國外MV的對比視頻截圖。  《良倉x全新BMW 8系》廣告片與國外MV的對比視頻截圖。  

  此外,本田汽車的一則廣告,也被指盜用他人經歷。廣告里的女主人公煞有介事地坐在鏡頭前講述自己的創業故事,不過真正的當事人卻稱廣告盜用了她的經歷和原話,“感覺人生被偷”。5月23日上午,涉事公司發布公開道歉信,向故事原型寧遠女士及其團隊致歉。

  這此起彼伏的案例,說明廣告行業的“借鑒之風”,已經相當普遍。過去,人們見慣了小說抄襲、影視劇抄襲,在全社會多年努力之下,有的人打贏了官司,有的人被逐出了行業,人們凝聚起了反抄襲的共識。

  但廣告抄襲,又成為輿論關注的新議題。人們對廣告的“獨立價值”,恐怕認識得還不夠充分。這是一個獨立的原創作品,還是企業宣傳的一部分?這是一個有個人風格的創作,還是一個滿足甲方需求的任務?從現狀來看,不少人的看法恐怕是偏向后者的。

  比如,在奧迪“小滿”視頻刷屏后,就出現了很有意思的一幕:該廣告的導演和文案,都在社交平臺分享著創作心得,自得于作品的呈現效果,絲毫沒有意識到這是抄襲。這反映了一種潛意識:完成任務就好、達到效果就行,至于是不是嚴格地遵守了作品的創作規范,則不那么重要。

  廣告行業(包括甲方)對創意、文案、運鏡、構圖等原創元素不夠重視,也是我們理解類似事件的一個注腳。有網絡博主在網上爆料,曾有某大品牌找他寫200字文案,“概括他家的投研體系和風格,用在品牌、渠道、招聘等場合”,給2000塊稿費。令他哭笑不得:“每年光管理費就3個多億,這么重要的文案只想花2000?!?/p>

  其實不只是車企,廣告領域的“借鑒”成風在很多地方都有體現。在知識產權意識高漲的今天,人們已經越來越不能容忍抄襲,哪怕是工具化的廣告。這對廣告行業是個極大的警鐘,過去那種無所顧忌的借鑒乃至抄襲,已經行不通了,不僅會遭到甲方索賠,也會遭到巨大的輿論反彈,在業內也會遭遇口碑地震。

  品牌和廣告商,都應當重新理順商業邏輯和業務規范,不能再輕視廣告設計里的創意元素。廣告是商業附屬品,但同樣要遵守基本的創作規范,要重視其中的原創價值,這些都已是底線般的存在。

  同時,對于廣告作品的保護,也需要法治層面的細致梳理和與時俱進。至少從最近的案例看,就提示了很多思路,比如短視頻的文案、公共知識的講解邏輯、當事人的親身經歷,這些該如何保護又如何判定抄襲,其中就很有討論的空間。這些都需要有法律層面的執行標準,而不只停留在輿論曝光的“一事一議”上。

  此外,也應當想方設法降低維權的門檻。從抄襲案例的司法流程看,往往時間都較為漫長。這對廣告維權來說就是不小的門檻,比如只為了一張海報,卻大費周章打一場官司,成本和收益不匹配,無疑也降低了維權的意愿。這些機制層面的改進,也應當早日被納入視野。

  總之,全社會版權意識已經到了今天的水位,相關各方也不能再放縱廣告的抄襲了,所謂的“借鑒”,絕不能成為一種“行規”。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原創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5-25 東利機械 301298 --
  • 05-24 燦能電力 870299 5.8
  • 05-24 鋮昌科技 001270 21.68
  • 05-23 翔樓新材 301160 31.56
  • 05-23 榮億精密 873223 3.21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