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截至4月30日,除未來股份(維權)等4家公司外,滬市主板1667家上市公司完成2021年年度報告披露。
2021年,滬市主板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歸母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23%,這2項主要指標兩年復合增長率均達10%。對比疫前2019年,超7成公司營業收入、6成公司凈利潤實現增長。
到2022年一季度,滬市主板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03萬億元,凈利潤1.13萬億元,扣非后凈利潤1.08萬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2%、8%、10%。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308家公司出現虧損,625家公司利潤同比下滑,虧損和下滑家數合計占比56%,占比較去年同期有所擴大。其中,少量公司受疫情影響出現暫時性停工停產。汽車、計算機通信等行業受產業鏈供應受限等影響,產能利用率出現階段性下降,第一季度利潤同比下滑17%、14%。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截至4月末,在各項政策有力推動下,前期受困疫情停工的公司,已有逾7成開始復產復工,整體啟穩態勢較為明確。
2021年7成公司超疫前水平
2021年,滬市主板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47.07萬億元,同比增長18%,占全國GDP總額超4成;歸母凈利潤4.04萬億元、扣非后凈利潤3.8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3%、28%。這3項主要指標兩年復合增長率分別達10%、10%、9%。
從盈虧面看,1451家公司實現盈利,占比87%;1371家公司實現主業盈利,占比82%;逾8成公司營業收入規模擴大,逾6成公司凈利潤實現增長。對比疫前2019年,超7成公司營業收入、6成公司凈利潤實現增長。
從行業來看, 2021年,滬市主板逾7成行業實現營業收入、凈利潤雙增長,逾4成行業利潤同比增幅超30%,近8成行業盈利超2019年同期水平,但也有2成行業仍處于恢復中。
上游周期性行業在經濟復蘇、需求回升及原材料價格上升的帶動下,盈利普遍好轉。石油開采業凈利潤增長超2倍,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利潤實現翻番增長,煤炭行業凈利潤同比增長87%。第四季度在穩供保價背景下,相關行業凈利潤出現一定回落,環比分別下降32%、23%、15%。
中游制造業根據所處產業鏈位置不同,業績出現一定分化。位于產業鏈前端的化工、鋼鐵行業凈利潤增速分別達135%、92%;位于產業鏈中后端的行業受下游需求動力不同影響,材料價格傳導程度出現差異,部分公司面臨較大的成本上浮壓力。通用設備、專用設備行業營業收入雖保持穩定增長(同比增幅11%和14%),但凈利潤均出現負增長。計算機制造業則充分受益下游電子元器件需求提升,凈利潤同比增長20%,較2019年增長50%。電氣機械受益新能源發電產業加速發展,凈利潤同比增長27%,較2019年增長80%。
下游終端消費行業整體有所復蘇,但在多重因素擾動下,部分行業仍然面臨階段性困難。住宿餐飲業大幅扭虧,批發零售、文體娛樂業凈利潤同比分別增長55%、1.19倍。醫藥制造業受國內外疫苗、檢測試劑需求較大等因素拉動,整體凈利潤增長近5倍。家電行業中新興品類家電與傳統家電凈利潤同比增加34%。汽車制造業在材料價格上漲、缺芯等因素影響下,凈利潤下滑3%。航空運輸業則尚未實現扭虧,業績修復仍然存在不確定性。
ESG披露數量創歷史新高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創新發展戰略雙輪驅動下,滬市主板上市公司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2021年,實體類公司業績增長強勁,共實現營業收入37.61萬億元、歸母凈利潤1.81萬億元、扣非后凈利潤1.59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44%、62%,超過滬市主板整體水平。
國企民企方面,滬市主板國企2021年合計貢獻營業收入38.90萬億元、歸母凈利潤3.56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21%。其中,國務院國資委下屬央企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9.69萬億元、凈利潤0.97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41%。與此同時,2021年滬市主板民營企業實現營業收入8.17萬億元,凈利潤0.47萬億元,同比增速分別達15%、49%。
滬市主板實體公司的研發投入也進一步加大。數據顯示,實體公司研發強度連續3年保持正向增長,2021年研發投入金額合計7006億元,同比增長26%。其中,107家公司研發投入超過10億元,中國建筑、上汽集團、中國移動等13家公司研發投入超過100億元。86家公司研發強度超10%。
科技創新中,股權激勵運用更為普遍。滬市主板公司全年推出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草案323單,同比大幅增長81%,覆蓋激勵對象10.8萬人,同比增長44%。其中,國有企業股權激勵參與度提升14%。醫藥生物、化工、汽車制造、電子設備等技術創新引領型公司占比近4成。
與此同時,上市公司借助并購重組實現轉型升級的步伐也在加快。2021年,滬市主板有60余家公司披露重大資產重組方案,涉及交易金額近1300億元,新能源發電、環保水務、計算機通訊、半導體材料等新興行業占比超過4成。
在融資方面,2021年,滬市主板實體企業整體融資規模約11.27萬億元。其中,直接融資規模1.5萬億,同比增長3%。全年新增上市公司87家,首發融資1625億元,同比增加35%;非公開發行市場活躍度持續提升,發行家次同比增長64%至138家,募資總額2519億元;可轉債募資總額1631億元,同比增幅19%。債券融資方面,2021年為滬市上市實體公司發債融資約2600億元。
企業投資方面, 2021年,滬市實體類公司長期資產投資規模2.55萬億元,同比增長5%。其中,制造業投資規模0.68萬億元,同比增長26%,高于實體企業投資增速21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中,266家高技術產業公司投資規模0.2萬億元,同比增幅達35%,高于實體企業投資增速30個百分點。
2021年,滬市主板ESG披露數量創歷史新高。有770余家公司披露2021年ESG報告、可持續發展報告或社會責任報告。數據顯示,近1300家公司已建立環境保護相關機制,共投入環保資金1692億元;約1200家公司采取減碳措施,合計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當量約10080萬噸,環保投入及減排力度較上年均大幅增長。
2022年退市數量已較2021年增長50%
滬市主板公司實現業績增長的同時, 2021年共有1221家公司推出分紅方案,占全部盈利公司家數的84%,現金分紅總額接近1.48萬億元,較2020年大幅增長26%。
從股息率看,以年末收盤價為基準,2021年平均股息率1.44%,同比增長8%,有94家公司股息率超過5%,涉及銀行、交運、采掘等行業公司,有20家公司連續3年股息率均超過5%。
2021年,滬市主板公司股票全年成交量8.36萬億股,同比增長27%,成交額約103.07萬億元,同比增長34%,基于自由流通股本的年平均換手率均值約3.72%,與2020年基本持平。
其中,藍籌公司交易規模持續增長,頭部公司交易活躍度提升,年末市值500億以上的公司全年成交額超過50萬億元,交易金額占比接近一半,同比增長55%,中遠海控、隆基股份等7家公司全年成交額均超過萬億元。
同時,機構投資者占比也進一步提升。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末,專業機構投資者在滬市主板公司流通股中的持股市值約10萬億元,同比增長近25%;交易占比約35%,同比增加約7個百分點;全年日均成交金額3301億元,同比增加1475億元,增幅達81%。
其中,基金類投資者(公募及私募基金)持有市值4.6萬億元,同比增長77%;持股占比約10%,同比增加3個百分點;全年日均成交金額1993億元,同比增長95%。
“清欠解保”方面,滬市主板全年有60余家公司解決資金占用問題,累計金額780余億元;20余家公司解決違規擔保問題,累計金額620余億元。2021年年度報告期間,滬市主板新增發現存在占用擔保的公司家數較2020年減少約6成。
股權質押方面,2021年末,滬市主板存在股票質押的公司家數較年初減少逾50家,高比例質押公司數量較年初下降逾3成,較最高峰減少2/3;年末質押待償還余額7806億元,較年初減少515億元;市場整體履約擔保較年初提高逾16個百分點,違約風險明顯緩釋。
2022年,退市新規集中顯效。截至目前各類退市預計21家。其中,預計17家公司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將被終止上市,這里面有 9家公司觸及“扣非凈利潤+營業收入”財務類組合指標。此外,退市新億觸及重大違法退市,還有安德利和*ST廣珠(維權)等3家公司通過重組、主動退市等多元化渠道退出。
截至目前,退市數量已較2021年增長50%,其中強制退市增長125%,退市風險警示公司的退市率約達45%。另有13家公司觸及*ST情形、28家公司觸及ST情形,上市公司優勝劣汰的良性機制正在形成。
責任編輯:彭佳兵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