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榮年:在股權關系上看,平安證券跟信托、資產管理、銀行、保險等不是一個平行的關系,但是實際上這只是為了符合監管的要求,在平安集團內部,平安證券也是由平安集團直接管理的。
從金融品種分類看,證券是一個很重要的金融品種;從國內的金融市場來分,有資本市場、有銀行市場、有保險市場,證券也是資本市場的一個重要產品。平安集團也有三大支柱,分別是保險、銀行和投資,其中投資這一支柱又分成三大塊,分別是資產管理、證券和信托,因此證券屬于投資的一個重要部分。平安集團要想做成一個多渠道、多品種的金融控股集團,證券也是一個不能缺失的環節。
缺什么?
《21世紀》:平安證券的投行業務在證券業內是名列前茅的,平安證券投行的出色表現跟它獨特的背景有沒有關系呢?
薛榮年:關系是很大的。
首先是品牌的認同度。借助集團的品牌,我們開展投行業務能夠更容易獲得客戶的信任。其次,在做具體的項目上,平安集團也給予了很多的資金支持。第三,在文化和經營理念上,也給予了我們很多潛移默化的影響,平安證券投行人員來自五湖四海,但是一進入平安證券,很容易受到平安文化的影響。
這些都是很重要的方面。
平安證券還有一塊業務是做得很好的,那就是地方城市投資公司的企業債的發行。我們集團的網絡遍布全國各地,我們在承攬地方企業債的時候,集團的網絡給我們提供了信息和人脈。發行的時候,我們平安集團對于一些地方的城商行、信用社和信托公司等等有很大的影響力。做好企業債發行需要兩方面因素的配合,一方面是客戶來源,第二就是賣得掉。這些都是依靠集團的強大影響力。
《21世紀》:相對平安證券的投行業務來說,平安證券其他業務在業內并不顯眼,特別是經紀業務,平安證券怎么借助平安集團這一背景做大做強呢?
薛榮年:平安證券經紀業務的一個很大的弱項在于我們的網點不多,因此在開發平安集團的保險客戶方面,能力欠缺一點。
我們現在一方面希望借助證監會的政策,在網點布局上做到有一個相對合理的布局,至少我們在全國主要的城市設立營業部;第二就是通過平安集團強大的IT系統,增加遠程交易和網上服務;第三也要利用平安集團的電話營銷系統,增強客戶開發力度。
德意志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師馬駿:
反向調節政策難持續中國經濟W形復蘇
21世紀經濟報道
我們全球的分析員最近做了一個對全球經濟增長率的預測,這個預測叫基準預測。也就是說我們認為這是個概率比較大的情形,但是肯定還有向上或者下行的風險。該基準預測是:今年第一季度會在負5%到負6%,然后在今年第二季度會有所反彈到負3%左右;下半年可能會恢復到0左右,明年可能恢復到1%的增長。
國別的全年預期:美國是負增長2.7%,日本是負3.9%。我們的經濟師也在不斷修改他們2009年的預測,有關日本的最新預測是負6.6%。
去杠桿化減少GDP增速2%
與其它大的國家相比,美國有比較大的能力來刺激經濟。我們分析員的研究顯示,美國的財政刺激對經濟增長的正面影響一直會持續到明年一季度,估計都在3%—4%的影響。但到了明年二季度以后,財政刺激對美國的經濟就成為一個負的影響。
美國經濟刺激方案中另外一個大的板塊,就是對金融體系復蘇的方案。其中一個是不良的資產的處置,用我們常用的話來講就是“建立一個壞銀行”,但我們自己的分析員覺得可能需要5000億到10000億美元才能處理不良資產。
剛才講的是最近的一些進展情況。下面我想簡單描述一下我們對下行風險的一些判斷。
一是短期內的下行風險。從實體經濟來看有幾個是非常確定的下行風險,一個是信用卡的違約和債券違約的上行;其它非金融企業的倒閉。另外,東歐等國家可能出現貨幣大幅度貶值,導致類似于1998年出現的亞洲金融危機;歐元區內部可能會出現分化的一些力量,最近的如冰島,而西班牙和東歐的其他一些國家的銀行體系也可能出問題。
中期的擔心則是美國消費者去杠桿化。我們的研究顯示,由于美國的儲蓄率上升,而且是一個非常長期的過程,三年甚至比三年更長,即使美國經濟在一兩年當中恢復的話,美國的消費也難以恢復到原來正常的水平。因此,過去美國的進口增長速度是8%、9%左右,但是今后三到五年估計進口增速只能恢復到2%-3%,這是由于美國消費者的去杠桿化導致的。
對中國有什么影響呢?我的基本結論:美國消費者的去杠桿化可能使中國GDP長期增長潛力下降1.5—2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將呈W形復蘇
至于中國經濟,我們認為會出現W形復蘇。如果沒有政府刺激政策的話,單靠企業部門的自主恢復應該是接近U形,或者叫V形,因為企業部門目前面臨的是生產能力過剩需求不足,他需要通過兩年的時間把過剩的生產力消化掉;對于小企業來講是退出這個市場,這都需要一個過程。
但是政府的刺激措施會改變這一形態。由于金融和財政政策的刺激,短期內經濟可能會有爆發性的成長,但是長期很難持續。所以政府的刺激很可能會形成一個倒V字形,把倒V字形和企業部門的U形,疊加起來就形成一個W形。這種W形在1998年、1999年就出現過。
我這里講一個貸款增速不可持續的理由。目前的環比貸款增速顯然是不可持續的,為了將全年廣義貨幣增速控制在20%以內,我們預計到4月份之后,每月新增貸款必須從現在的1.6萬億下降到三四千億,否則中國的通脹壓力將難以控制。理論上來講意味著一年半以后通貨膨脹壓力可能是30%,所以很簡單的理由是不可持續。
從財政上來講,如果我們以9500億的中央財政赤字為基礎,再加上地方的財政赤字,總和將占GDP的3%左右,與去年相比,增量部分估計在2.6%左右,這個增量比歷史上任何主動財政赤字的增量都要高,幾乎是1998、1999年每年財政刺激力度的3倍。如果要保持這個力度的話今年3%,明年6%,后年假設全球大環境還沒有改善你還要保持這個力度就到了9%,財政將出現刺激力度難以持續。所以我們提到政策上的倒V字形的情況。
從企業層面上來講,我們主要擔心的一個是房地產,一個是制造業。政府主導的項目和非政府主導(企業主導)的項目相比,前者占15%,后者包括制造業、房地產等等占了85%,所以即使在短期內政府有倒V字型的拉動,也很難在一年、一年半的過程當中完全抵消私營部門這么大的投資額下行的風險。所以這是從企業層面來解釋二次見底的可能性。
出口的下行風險。歷史上歐美的GDP如果下降1個百分點的話,中國的出口就下降7個百分點。把這個邏輯、相關性套用到今年的模型里面去,我們發現中國的出口增速要下降到負5%左右,跟去年的9%相比還有一個比較大的下行空間。
另外,貨幣政策擴張在未來幾個月之內應該有所控制。房地產則還有一定的刺激空間,我非常支持實行個稅抵扣。財政政策方面,目前的4萬億中花一兩萬億去做基建投資保增長,達到的保穩效果未必會高于幾百億非常有針對性的進行保穩定的一些操作。
(本報記者整理報道)
危機之下 券商應該如何“滾雪球”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