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另外,清理整頓和金融危機里頭對中國券商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示:券商需要重振券商的社會形象。主要是因為有很多的券商在做一些不應該做的事情,比如說在做操縱市場的事情,使我們相關的投資者血本無歸。這使得在社會上,或者在很多很多機構投資者那里,券商已經喪失了信用。有一個最極端的例子,就是在保險資金入市的時候,他們居然取得了國務院的批準他們不需要通過券商來入市。為什么呢?說券商是不可信的,所以保監會提出讓我擴大保險基金入市你就得必須給直接的席位。
所以說重振券商的社會形象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有這么幾點是必須注意的:
第一點,要牢固樹立客戶至上的思想,要關心客戶資產的增值超越關心自身的利潤。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話,任何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公司它都會得到這個市場豐厚的回報。
第二點,在這樣一個大的,整個理念正確樹立的基礎上,我覺得我們就可以有兩個方面措施,一個是合規誠信體系的建設。這個在券商里頭正在推行,但是現在我覺得可能還很不夠,現在有幾個合規負責人,有幾個合規總監敢對董事長、總裁的命令說不呢?那么我們合規誠信體系的建設將來肯定要達到這樣的一個水準。
第三點,整個的服務平臺和服務體系的建設。想要重振我們券商的社會形象,我們必須做到法律法規要求我們的那一點和我們自身行業發展規律要求我們的那一點,也就是我們必須做到KYC(了解客戶原則),我們必須做到在KYC的基礎上向適當的投資者推薦適當的產品。如果我們做不到這一點,那么我們重振形象的努力也會化為烏有。
現在國內外經濟形勢正在發生著持續而深刻的變化,要建立一個成熟完善的投資銀行體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本報記者整理報道)
風控獲“報酬” 光大證券去年盈利17億
21世紀經濟報道 黃玲雨 上海報道
時隔5年,光大證券在2008年6月30日成為券商IPO重啟后的第一個“幸運兒”。一位光大證券高層在當時坦言,光大證券真正的幸運是堅持了穩健的操作風格和嚴格的風險控制。
浮虧100%計提
成功“過會”后,光大證券迎來了IPO和再融資長時間的“停閘”,這段漫長的等待期恰好出現在2008年——上證指數從年初的5261點一路下泄至年末的1820點。
作為高度依賴證券市場的行業,眾多券商因經紀業務收入的縮水和自營業務的巨虧而在2008年出現虧損。
光大證券無疑面臨著更大的壓力,因為“即使過了會,如果公司在2008年出現虧損,一樣上不了市。”最終光大證券守住了盈利的陣地,在市場全年單邊下跌的情況下,2008年自營業務僅微虧1.7億,而公司合并報表仍實現凈利潤17億。“對市場風險的充分認識和穩健的操作風格起了重要作用。”
“事實上,公司管理層一直把風險控制放在優先位置。”光大證券風控負責人表示,在證監會首次風控監管排名中,光大證券得分第一。
在準備上市的大背景下,該負責人表示,公司今年的風控工作將以“上市”為核心,做到保障所有股東的權益和利益。
早在2008年初,公司就提出了“樹立一個理念、建立一支隊伍、強化一個抓手、形成一套體系、培育一種文化”的“內控建設五個一”工程,并在此基礎上深化對公司經紀、投資類業務及運營管理、信息技術等中后臺職能部門的風險控制和內部審計工作,重點防控操作風險、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三類主要風險。
制度上,在以凈資本為核心的風控體系下,公司針對不同類型的風險,定期、非定期地進行壓力測試、敏感度分析。同時保證充分的風險資本準備,對浮虧的部分做到100%計提。
硬件設施上,自主開發了經紀業務實時監控系統、稽核數據分析系統和稽核現場審計作業平臺,對VaR系統進行了升級,使公司的風控、審計系統在技術方面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三路風險防范
分業來看,自營業務和經紀業務一直是券商的風險多發區,而金融創新業務方面風險更是較難防控。光大證券在這三個方面都加強了布防。
自營業務的風險集中在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上。該負責人表示,投資決策委員會是公司自營業務內控中的一道重要程序,可以通過投決會來發表對公司自營業務風險控制的建議;在技術上,風控部門通過一套系統,定時提供給自營部門量化分析的報告,包括對持倉比例較大的股票發表風險報告等,機制和技術成為控制市場風險的有力武器。操作上,公司主要是通過倉位限制來控制風險,并對自營部門止贏止損價的執行進行嚴格監督。
相對于自營業務,經紀業務的風險更加分散。為此光大證券推出了在營業部設立風控專員的舉措,即在經紀業務總部設立風控專員一名,各營業部設風控專員一名,風控專員實行雙重管理,其經紀業務崗位職能由經紀業務總部進行考核管理,其風險監督職能由風險管理部進行考核管理。
在金融創新領域的風險控制上,光大證券實行嚴格的前臺、中臺、后臺分離制度,前臺負責交易和數量分析,中臺負責風險控制、數據管理及系統支持,后臺負責法律事務、P&L核算及報表管理;部門內部成立了策略開發小組、策略審核小組,分別負責交易策略的開發和審核;在公司整體風險管理的基礎上,在部門內部設置風險管理專員,專職負責風險監控和報告。
針對上市后光大證券的內部風險控制的管理策略,該負責人表示,光大證券將會在兩個方面進一步加強:一是堅持在目前風控力度的基礎上,加大對風控技術設備的投入,以及相關風控系統的研究和開發;二是要逐步培養新的風險管理理念和培育風險管理文化。
“公司已經經歷了股市的數次牛熊轉換,‘穩健’將是光大證券未來持續堅持的經營風格。”該負責人表示。
專訪平安證券總裁薛榮年:金融控股背景更有優勢
21世紀經濟報道 簡俊東 深圳報道
“背靠大樹好乘涼”,平安證券的背后就有一棵“大樹”——平安集團。公開資料顯示,平安集團通過平安信托持有平安證券86.77%的股權。
平安集團已經涉足了中國金融業的所有子行業,既有保險、銀行,也有信托、券商和資產管理公司,基金公司也在籌建中。
平安集團這一金融控股平臺給了平安證券哪些別的券商難以企及的優勢,平安證券又會怎么充分挖掘這一平臺的潛力?為此,本報采訪了平安證券總裁薛榮年。
位置
《21世紀》:平安證券的實際控制股東是實力強大的平安集團,這僅僅是一件好看的外衣還是會給平安證券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薛榮年:相對于其他券商來說,平安證券有著平安集團這一背景,還是有很多優勢的。
首先是品牌優勢。其次是資金實力上的優勢。這些都是很明顯的。第三就是服務的渠道和品種上的優勢。在平安集團內部,客戶資源的共享和為客戶服務的金融工具和產品都非常多,這是國內其他券商無法比擬的。
第四就是人才上的優勢,別的公司如果要招聘人才,可能需要從外面招聘,但是平安集團有幾十萬的人員,我們如果有人才需求,可以從集團內部進行調整,因此我們在公司內部人才的培養、人才的選拔和人才的使用上也有更大的空間。
第五,平安的文化也使得人才的粘性更強,更有歸屬感。
《21世紀》:平安集團旗下的金融機構眾多,保險、銀行、信托和資產管理等都是平安集團旗下的子公司,但是平安證券卻只是平安集團通過平安信托間接控股的孫公司,平安證券在平安集團整體的發展規劃中處于一個什么位置?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