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十三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 > 正文
1.1.2廣義貨幣供應量與GDP之比(M2 / GDP)
從宏觀貨幣供給即貨幣流動性充盈的角度,常用貨幣供給量(廣義或狹義)對名義GDP之比兩衡量流動性充盈的狀況,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與名義 GDP 增長速度之差越大,流動性充盈程度就越厲害,實際中一般又采用M2/名義GDP這一指標。依據該指標從數據層面看,無論是國際間橫向比較,還是本國縱向比較都說明我國流動性比較充裕。首先,從2007年數據橫向來看如下圖:
圖6-1 M2/GDP比率國際比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從圖6-1可以看出,M2/名義GDP指標我國已經達到大約1.7倍,而其它大多數市場國家這一指標都未超過1倍,由此不難發現當前我國的貨幣流動性十分充裕。
圖6-2 1997年以來M2和GDP數據趨勢圖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圖6-3 通貨膨脹宏觀經濟數據圖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從圖6-2和圖6-3可以看出,無論是從絕對量還是增速上我國的M2始終高于GDP,而且從圖6-2可以看出我國M2/GDP指標亦有擴大的趨勢,由此進一步體現出我國貨幣流動性充盈的基本情況。
1.3全球背景下我國流動性充盈形成機制
流動性充盈實際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世界現象,而我國流動性充盈的形成又有其自身特點。我們講流動性充盈是指貨幣流動性充盈,即貨幣較多。而從理論原理上我們知道這個問題涉及到兩個方面,一個是基礎貨幣,另一個是貨幣乘數。
1.3.1基礎貨幣
首先從基礎貨幣層面看,我國基礎貨幣的增長來源于兩個部分,即國內銀行央行根據實體經濟的需要所投放的基礎貨幣與外匯儲備占款形成的基礎貨幣。對于外匯占款,這里需要說明的一點就是這一部分資產進入國內轉化為央行的外匯儲備和商業銀行、企業及居民的人民幣資產,從而形成流動性。雖然央行多次采用對沖操作,但并未實現徹底全部的對沖,仍產生了相當一部分過剩的高能流動性。第二部分外匯儲備形成占款形成基礎貨幣,成為我國貨幣流動性充盈形成的另一個重要方面。
圖6-4 中國外匯儲備:1978Q1-2007Q2
資料來源:國際金融統計
圖6-5 中國外匯儲備增長率(1978Q2-2007Q2)
資料來源:國際金融統計
不斷增長的對外貿易順差對我國流動性充盈狀況造成進一步的壓力,失衡的對外貿易結構背后是不合理的國內儲蓄—投資結構。儲蓄率日漸攀高是我國一個非常明顯的經濟現象,統計資料表明,目前我國的儲蓄率占GDP的比重達44%,其中企業儲蓄率高達GDP的20%,較美國、法國等國高出近10個百分點;政府儲蓄占GDP的6%左右,大大高于法國的0.3%、印度的1.5%和美國的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