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呂巍劉堅曹章武聊EMBA發展實錄(5)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1日 10:10 新浪財經
曹章武:我覺得這就是一個教學專業化的問題,我覺得專業化是所有商學院面臨的一個很好的機遇。呂院長您認為專業化是否是今后商學院發展的一個趨勢? 呂巍:現在交大除了EMBA的核心課程和普通專業課程以外,我們現在也在發展一些比較有特色的課程,比如傳媒和技術管理。坦率的說,我覺得中國大學的選擇,現在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作為交大這樣的學院,應該想怎么樣說不,而不是說是。我們面臨的誘惑太多了,交大應該發揮自己的特長以及我們在某些方面的優勢,比如我們交大現在和全美最好的工業類管理和物流管理方面,有一個中美物流研究中心,在物流上做一些這樣的工作。我們現在和哥倫比亞大學成立了一個品牌研究中心。所以我覺得一方面要看外面的機緣,另一方面要看自身的能力、資源,然后有選擇的發展。即使像國內最好的大學它目前的資源跟國際商學院相比依然是很有限的。所以我們更需要選擇才能發展的更好。 曹章武:剛才您談到交通大學現在和哥倫比亞大學成立了一個品牌研究的課程,那么從安泰自身的品牌角度來講,您覺得在這五年里獲得了哪些成就? 呂巍:現在都在談品牌,也包括談教育品牌。我個人理解,教育的產品和其他的產品非常不一樣,因為它不是一個簡單的產品,它是一個知識化的服務,培養的是人才。所以我們感覺到,我們的品牌要建立在教學質量、研究質量的基礎之上。 以我們EMBA為例,我們首先抓好我們的基礎工作,整個從招生入學、教學管理一直到畢業每個環節的基礎工作都要把它規范起來,以這樣一套規范來促進我們的教學質量能夠達到比較好的程度,然后提高整個教學質量,來樹立交大的品牌。 第二點,我們抓好自己的品牌特色。比如說我們的EMBA就強調,第一是需要有國際視野。我們現在還是大概有將近一半的EMBA的教員是來自于海外的,特別是海外的華人,因為他們比較熟悉中西兩種文化;第二我們非常強調引導,我們從一開始的課程當中貫穿了很多;第三我們的每一門課程注重培養戰略性的思維,也就是讓學員戰略性地思考而不是單項的思考;第四,我們非常強調要有實踐性,這體現在我們交大整個課程的設計上,不僅有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等四大模塊,更重要的是我們還有三大重要的課程的實踐:第一個我們叫做公司盈利模式的實踐,這個更像一個創業性的計劃,也就是公司診斷,我們該怎么做;第二個,我們有一個特別的模塊,叫做企業績效的提升,實際需要你把各門知識都綜合起來;最后是公司未來的發展戰略。所以交大從規范,到質量,到課程創新,到學生的留學,加上外面我們交大的EMBA論壇,這些方面并不是像其他的商品一樣為了塑造品牌需要做很多的市場操作。我們是更多的抓好內部建設,這也體現了交大人相對來說比較踏實的傳統。慢慢的我們相信我們這個教育的品牌一定可以在學員當中形成很好的聲譽。所以這幾年交大EMBA和MBA在全國的排位也是處于比較好的水準。 曹章武:您怎么看待媒體在這個品牌建設和傳播中所起到的作用? 呂巍:媒介起了很多好的作用。首先他們為了自己,也為了這個事業的發展,希望能夠對我們進行評價。但是另一方面,由于現在中國整個商學院教育,特別是EMBA和MBA現在還處在初創時期,還沒有找到一套好的體系去評價。我們EMBA項目本身也就五年的歷史,也不完全足夠來做一個全面的總結。所以我覺得,我對媒體他們的排位也好,評價也好,總是抱著謙虛的積極的態度。我覺得至少對我們是一種鞭策,是給我們一些方向。但是我也不認為,所有的評價都是科學和準確的,或許永遠也找不到一種完全科學的準確的方式。所以我歡迎評價和鞭策,這永遠對我們是一種鼓勵。 劉堅:我覺得媒體的評價只是一種參照,也僅僅是一個媒體的評價。我客觀的說是這樣的。其實不光是中國的媒體對商學院有一些評價,西方的媒體也是,FT就有商學院的排名,好像中歐排得比較高。但是我的確覺得,因為環境不一樣,而且每一年情況都有所變化,無論是社會還是商業都在變化。要確立一套持之以恒的又是科學的又能為絕大多數人所共同接受的這個指標,不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幾乎不太可能。我覺得可以把這些評價作為一種參照,但是也僅僅是一種參照。 呂巍:我們中國確確實實現在坦率的來說,商學院更困難。為什么更困難?我們實際上面臨著好幾重的標準和壓力:媒體有他們的指標,這些指標帶有一定的社會的要求;第二點,我們是國家的大學,政府對我們學校也有很多的不同的評價標準,和媒體又不同;第三個標準是用人單位,用人單位是不是完全按照教育部的標準,還是媒體的標準,也不一樣,它又有一套自己的指標體系。這樣一來商學院就處于多重體系的過程當中。大家都在促進著我們,但是讓我們做到面面俱全也很難。 劉堅:那呂院長覺得這些不同的訴求在您看來有沒有一個什么排序呀? 呂巍:我想中國特色永遠是我們第一位的,呵呵…… 曹章武:下面我們來回答一個網友的提問,他問交大和復旦的EMBA項目哪個更好? 呂巍:我覺得各有特色。他們都處在上海一個比較好的環境。交大的人比較踏實、努力、嚴謹,秉承了相對來說工科院校本來的傳統。復旦有相對比較好的人文,所以我覺得如果能夠把復旦和交大更好的結合起來,這個EMBA就更好了。 曹章武:中歐的EMBA項目無論從規模還是教學理念,大家都覺得比交大強,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呂巍:中歐顯然在國際化方面做得非常好。但是交大管理學院應該說也有很多自己的特色。比如說我們因為不僅有MBA和EMBA,我們還有很龐大的本科項目。我們還有一大批的博士生和碩士生,所以很難把這兩個學院完全的等同來講。我們希望兩所學院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曹章武:既然我們都認為中國的商學院EMBA項目是有差距的,您覺得有哪些更好的辦法可以縮短我們之間的差距? 2007年7月31日,中國EMBA五周年系列活動在北京隆重舉行,上海交大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副院長呂巍(中)、《經濟觀察報》總編輯劉堅(左)攜手北京市五洲在線廣告有限公司總裁曹章武(右)作客新浪財經嘉賓聊天室。
呂巍:如果作為一個教授的觀點來說,我認為學術問題是一個長期性的問題。我們需要去努力,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教育的發展可能比其他的產品提高需要花更長的時間。所以我的感覺是要有耐心去長久地追求,而不要太多的想一夜之間能夠創造出教育奇跡。 第二個方面,我覺得中國的教育要進一步發展,應該第一個是抱有開放的心態去學習國外的先進經驗,同時要強調自己中國式管理教育方面自己的特色,如果做到這一點,中國的管理教育,也反過來會對整個世界的管理提供很多有益的經驗。這個我覺得也是非常好的途徑。 曹章武:劉總,您是從中歐畢業的EMBA,從您的學習過程當中,獲得了很多的知識,您認為商學院在教學當中還有什么不足? 劉堅: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在于商學院的教育,更多是工業時代的商學教育,用一句現在流行的話,需要與時俱進。工業時代的教育是很重要的。但是由于新經濟的出現,還有新的商業模式正在出現,而對這些領域的研究和總結還不夠。我自己在上課的時候有所感悟,比如我們有一門課叫運營管理。可是里邊比如講到庫存的問題,可是《經濟觀察報》是沒有庫存的,而且是不允許有庫存的,一旦有庫存你的報紙就是廢品,你就賣不出去的。這個庫存管理,我后來想來想去,只有我們報紙沒有印刷之前紙張是有一些庫存的。這個就是媒體行業的特殊性,對這樣一類的研究,我覺得可能不是很多。 呂巍:我想補充一下這個問題。我覺得要求教授是全才,或者說要求教授能夠完全的跟上時代相應的發展,這也是不可能的。 劉堅:是,因為實踐總是先于理論的。 呂巍:通常我們的教授在課堂上教授的是實踐的總結或者提升。交大在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比如說,我們在交大現在專門開設了一門創新的課程,大部分都不是由交大的教授來上的,我們可以請馬云來講講他的阿里巴巴,請柳傳志來講講他在聯想的心路歷程。所以大學不僅僅是教授的講壇,也是全社會的知識的傳播者。今天我們有很好的機會請更多人來講。 曹章武:中國有大量的企業家還沒有讀EMBA,說明我們中國的EMBA市場會越來越好。交大是不是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怎么樣去挖掘EMBA的生源市場? 劉堅:這里有一個矛盾。中國有30所EMBA的學院。30個對中國從數量上來說,一點也不多。就是市場對EMBA的教育需求來說,30個也不多。但是這個矛盾在于我們有龐大的需求,供應也很充足的情況下,但是是不是立刻加大供應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呢?可能也不是。還要對供應者的素質有一個管理,否則的話,我不知道會培養出什么樣的學生。到底是培養好,還是不培養好,還不好說呢。 呂巍:我相信大家有一個共識。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企業的發展,需要有大批的管理人才。從這個角度來說,現在30所EMBA的供應商的學校,89所MBA的大學是遠遠不夠的。但是就像我說的,教育是需要一個積累和沉淀的。教育的資源絕對不能拔苗助長,所以交大還是嚴格控制自己的規模,提升自己的質量,向國際一流靠攏作為第一要務。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