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預備會嘉賓發言實錄(9)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9日 18:40 中國教育電視臺 | |||||||||
第二個投資就是我們現在外國對華投資也是在不斷地發展之中,不僅是在那十個省份,而且在整個全國各地都是如此,而且這也要進一步考慮城市之外農村欠發達地區的情況。我認為我們不關注中國的需求,而且不考慮中國獲取低成本能源的需求,我們的投資也不能夠獲得成功,與此同時我們也認為只有通過這種方式才能夠讓更多的人們參與發展的過程之中,中國所生產出來的這些能源應該是具有競爭力的,因為它自己本身并不是一個最終的產品,而是經濟當中許多不同的產品和行業的一個投入品。對于外國的投資者而言,還有第三個挑戰,那就是我們要以環境可持續的方式做出投資,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我們才能夠真正跨越人們對于更好的生活水平的需求,以及經濟增長之間對于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因為人們在需求希望更好生活的同時,他們也希望能夠保持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并且使這種發展是可持續的。同時我們所做出的這種投資也必須與中國國內市場的發展同步發展,它不能夠強加于中國國內市場。比如說中國零售業做出投資的時候,我們都認為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所從事的這些活動和行為,應該是與這個行業當中的變化密切相關的,這就是說我們的一舉一動不會對目前中國已經現存的環境或者是格局造成損害,換句話說我們一定要實現國外投資與中國國內發展的協調一致。同時我們一定要對知識進行投資,我們要投資于人們技能進一步的發展,人本身素質的發展,以及中國內部技術的發展,而不是完全的依靠進口來實現上述的目標。我認為中國最大的優勢就是知識的質量以及對于教育的長期承諾,我認為那些希望到這里來進行投資的企業應該進一步發展目前已經做出的承諾和取得的成功,而且我相信也是外資投資企業希望做到的一點。下一個階段這些投資者從根本上來講應該是更復雜一些,要遠遠超出過去幾個階段那些投資者諸多的考量,他們更多想到是一種協調的問題,他們要實現公司的利益和我們正在投資的國家的利益之間的一種平衡和協調。我認為未來應該是一種伙伴關系,是一種外國投資和中國公司之間的伙伴關系,這是它的最大的特點。我認為在我的這個行業當中,過去曾經有人存在一些幻想,他們認為這應該是一個非?焖偎接谢倪M程,而且很快中國能源的價格也會與世界的價格完全地接軌,我想這樣一些簡單地想法都太不切合實際了,我們一定要建立伙伴關系。因此在我們經營過程中要有全球的觀點,因為中國已經是世界經濟的組成部分,而且也是世界經濟當中重要的一員,世界經濟的增長,去年達到了將近5%,而這其中有相當大一部分要歸功于中國在經濟方面所取得成就。我認為中國要認識到世界已經發現并且準備好了中國在今后幾年投資外國的世界。在我們的行業之間,英國的石油公司非常高興看到已經簽署有關的協議,我們與中國共同開發石油資源,我們認為這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一項努力,因為這將對中國長期能源安全做出貢獻。 最后我還想說這些國際性的公司也一定要及時針對中國的形勢做出調整和反映,這對中國來講尤其如此,如果我們這些投資者希望取得成功的話,我們必須要對你們所面臨的一些挑戰做出努力,我們一定要幫助你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比如說對于你們目前所面臨的持有較大的外匯儲備的一種愿望,比如說你們目前整體的平衡狀況的調整,在目前的這種情況下,對于你們這種目標和愿望,以及你們所面臨的一些具體的問題做出反映。我知道中國也有就業的問題,從西方的角度來講,我們過去曾經主要的想法是要依靠更少的人來生產更多的,更好質量的產品,可是我認為這樣的想法從長遠來看,在中國未必是行得通的?偟膩碇v,如果要從未來的角度來看,投資者最終的成功要取決于雙方之間的互信合作,而且也取決于我們這些外資投資者能不能非常仔細傾聽中國所存在的優勢和需求。 謝謝! 主持人:謝謝巴特勒先生的發言。最后一位發言人是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也是我的同事隆國強,他是北京大學畢業,取得博士學位,曾經在美國從事客座研究。他現在在對外經濟研究部也是主要從事貿易和外資方面的研究,我們請他來做發言。 隆國強:謝謝主席。女士們、先生們,下午好。今天我主要講一下中國的貿易發展。講四個內容,在回顧中國貿易發展的基礎上來分析一下中國貿易快速成長的原因,同時我們也要分析一下中國貿易發展所面臨的問題,最后是展望中國貿易發展的前景。 這張圖表是中國在過去26年中貿易增長的情況,大家可以看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圖,增長得非常快。在過去的26年里面,中國貿易從進出口額大概是200億美金到2004年增長到1150億美金。其中出口和進口增長速度都是非?,在全球貿易地位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1978年是第32位,到去年中國是世界上第三大出口國,也是第三大進口國。在過去26年中,增長的速度出口達到了17.1%,進口達到16.4%,在貿易結構上也發生的很大的變化,這張圖表是1993年和2004年中國進出口貿易產品的比較,從這張表上比較可以看出來貿易結構的變化反映中國基本的國情,也就是說中國出口越來越多是勞動密集型的產品,而進口越來越多是資源密集型的產品、資本密集型的產品和技術密集型的產品,這是由中國基本國情而決定的。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一下雖然增長的速度在不同的年份有高有低,總的情況來看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的三年終,特別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中國是連續三年進出口的速度都保持在20%以上,特別是過去的兩年里面,中國的增長速度在35%以上。我們可以說中國貿易出口的一個基本的特征,第一就是快,高速增長;第二就是結構的快速演變。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快速發展?我想基本的原因一個就是中國在七十年代末開始實行的出口導向的戰略和政策,這里面非常突出的幾個政策,一個就是加工貿易的政策,也就是說對在中國用于再出口的進口產品實行免關稅和免增值稅,這樣把中國對加工貿易來說相當于是自由港。正是由于實行這個政策,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國的出口里面55%是采取了加工貿易的形式,在過去26年的增長過程當中,超過60%的出口增長是來源于加工貿易。第二個很重要的政策就是對出口實行出口退稅的政策,也就是退掉在出口過程中所存在的間接稅。第三很重要的政策就是人民幣匯率的貶值,特別是在1994年以前,人民幣從80年1.5:1美金,到94年到8.6:1,這種貶值,那一段時間表現出中國出口競爭力不夠強。在過去兩年多時間里面,由于美元的走軟,實際上人民幣跟隨著美元相對于日元,相對于歐元也在貶值,這個貶值也刺激了中國的出口。更重要我想中國在過去20多年中持續來進行的外貿體制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不斷放松對貿易權的管制。 這張圖表是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走勢。第二個很重要的原因我想就是外商投資,大家都知道從1993年開始中國一直是發展中國家吸收外商投資最多的國家,累計到去年已經超過了6000億美金,在華的外資存量到2003年年底大概在2300億美金左右。在來華的外商投資企業大概60%左右是投資于制造業,而在這個過程中,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前,中國政府一直對外商投資企業進行出口業績要求,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后取消這種要求,這種要求和鼓勵實際上對來中國的外國投資者起到一種篩選的作用,也就是相當高比例來華外商投資企業是出口導向型的,盡管有一部分面向中國市場,但是和很多國家相比來華的外商投資企業出口導向的傾向相對更高一些。我們可以看到,在2004年的時候,外商投資企業占中國出口的57%,這是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增長情況。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和外資相掛鉤就是國際跨國產業轉移。東亞很多國家,包括日本、韓國、臺灣地區,把他們最終出口的下游生產環節,特別是組裝環節,勞動密集型組裝環節轉移到中國,產業轉移以后從日本或者是其他的經濟體向中國出口,然后再到美國出口,所以可以看到中國對于亞洲地區扣除香港以外,中國對亞洲周邊經濟體貿易逆差是1600億,其中比如說臺灣有500億對內地的順差,韓國有350億,日本有200億對中國貿易順差。 中國雖然增長很快,可是我們出口可以說面臨的問題是越來越多,一個就是日益增長的貿易增長,這是對中國反傾銷案例的增長數。第二就是中國面臨越來越多技術性壁壘。按照商務部科技司的一個調查,在2002年由于TPT使得中國損失70億美金,30%的出口受到了影響。還有就是在中國在進口國碰到非市場經濟的困擾,還有特殊保障條款的困擾,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和美國貿易極度的不平衡,最后我想還有來自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最后我們來看一下中國未來貿易增長的前景,盡管國內有一些人在討論中國貿易依存度已經很高了,但是中國基本國情決定在全球化的時代,中國不得不采取一個繼續開放的政策,只有通過進一步吸收擴大貿易,才能保證中國經濟的增長。前面很多發言人提到中國市場對海外資源的依賴,還有對更高技術的設備依賴,投入品的依賴等等,這些就決定了中國必須實行高速的貿易增長。還有是貿易結構的升級,中國初級產品的進口會越來越多,最后和周邊國家的貿易關系會越來越緊密。 最后一分鐘時間我講一下中國貿易政策的前景,中國要實行和平發展和國際社會雙贏的戰略,這樣在國際社會里面將會在全球貿易體系里面,中國會發揮一個更加積極的,建設性的作用。同時在雙邊層面可能要努力為爭取一個完全的市場經濟地位而努力。在區域層面上會更加主動積極地推進區域經濟合作,內部會進一步推進貿易自由化,在貿易體制上面按照政府的決策將要改革匯率形成的機制,真正形成有管理的浮動匯率管理機制。最后要和國際社會、出口國、進口國共同合作,來保持國際社會特別是初級產品的穩定,真正實現雙贏。 謝謝!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