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國企改制問題本身的敏感性及復雜性,以及深圳國企改革面臨的種種獨特困境,以致于長期以來,深圳本地股重組給外界造成一種“說得多,做得少”的印象。 [發表評論] |
深圳本地股成了深圳股市和深圳地方經濟的拖累
據統計,截至2003年底,深圳本地A股上市公司共有77家,剔除已經退市的PT中浩和PT金田,共有A股上市公司75家,占同期國內A股上市公司的6.39%(發行B股的深圳本地上市公司28家,由于這些公司絕大部分都有A股發行,因此對于深圳本地上市公司的統計僅限于A股)。
這75家公司2001年平均加權凈資產收益率為-0.0227%,遠遠低于同期國內上市公司平均凈資產收益率5.53%;平均每股收益-0.0534元,低于同期國內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136元;平均資產負債率65.43%,高于同期深市上市公司的54.55%和滬市上市公司的43.99%(以上統計皆剔除PT股)。 [深圳上市公司尋求改觀刻不容緩] |
深圳本地上市公司的重組的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1991年至1998年以前,這期間,伴隨我國經濟過熱,到宏觀調控,很多公司由盲目擴張、亂上項目導致戰線過長,從而轉向收縮戰線的內縮式重組。
第二階段: 1999年至2001年,這期間伴隨著5.19行情,國內公司重組行為較多,深圳本地公司參與其中。有的公司借重組之名進行二級市場炒作,ST億安和ST康達爾當時的股價炒出了天價。
第三階段: 2002年至今,進入到第三階段的深圳本地股重組,涉及到深圳國企改革中從管理架構到機制的諸多深水區問題。 [發表評論] |
政府要行使“國資老板”權利
為什么以往的本地公司重組進展緩慢,本輪重組要在兩年內完成深圳市36家上市公司的重組和深圳國資改革的全面布局,時間短、任務重,又有什么做保障? [發表評論] |
深圳上市公司基本面大掃描
此次深圳上市公司的重組有兩大特點:一是影響面大,深圳市屬36家上市公司的重組得到整體推進;二是確定了年內基本完成重組的時間表,重組時間緊迫。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