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重組中的“國信雙雄”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2月17日 10:45 證券日報 | |||||||||
近日,國信證券深圳紅嶺中路證券營業部、國信證券上海北京東路證券營業部頻繁現身于深圳本地股交易行情的公開信息中,大有取代"銀河雙雄"而成為證券市場漲停敢死隊新領軍的"國信雙雄"之勢。那么,國信證券自己的研發人員是如何看待愈演愈烈的深圳本地股重組浪潮呢? 國信證券綜合研究所何誠穎
尋求改觀刻不容緩 根據統計,截至2003年底,深圳本地A股上市公司共有77家,剔除已經退市的PT中浩和PT金田,共有A股上市公司75家,占同期國內A股上市公司的6.39%(發行B股的深圳本地上市公司28家,由于這些公司絕大部分都有A股發行,因此本報告對于深圳本地上市公司的統計僅限于A股)。 這75家公司2001年平均加權凈資產收益率為-0.0227%,遠遠低于同期國內上市公司平均凈資產收益率5.53%;平均每股收益-0.0534元,低于同期國內上市公司平均每股收益0.136元;平均資產負債率65.43%,高于同期深市上市公司的54.55%和滬市上市公司的43.99%(以上統計皆剔除PT股)。若剔除ST中華和ST石化兩家巨虧公司,則深圳本地上市公司平均加權凈資產收益率為0.8165%、平均每股收益0.081元、平均資產負債率55.92%,三項指標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兩市1173家公司中共有1022家公司2001年實現盈利,151家公司虧損,虧損面為12.87%。而深圳上市公司中虧損14家,虧損面達到18.67%;2002年深圳上市公司中虧損15家,虧損面提高到20%。2001年,深圳上市公司中有9家ST公司,占深圳本地上市公司12%,占全國76家ST公司11.8%。2002年,深圳ST公司增加到13家,占深圳本地上市公司的17.33%,占全國79家ST公司的16.46%。深圳在虧損公司中的比例越來越大。 而從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看,一些公司大力度重組的需求卻越來越迫切。 第一,虧損居高不下,業績大多乏善可陳。有關統計顯示,2002年,虧損公司為15家,但虧損面依然高達20%,同時還有10余家公司經扣除后的凈利潤為負值,也就是說缺乏主營贏利支撐,隨時有可能陷入虧損。另有相當部分公司業績平平,基本失去再融資資格。 第二,是退市公司多,現已有PT金田、PT中浩、ST中僑三家公司退市,退市公司數量居全國之冠,為避免再喪失上市資源,ST盛潤、ST石化等一些已連虧兩年的公司必須在絕境中進行徹底重組。 第三是虧損數量驚人。如ST石化2001年每股虧損5.195元,2002年每股又繼續虧損1.473元。 其四是與一些虧損公司靠投資收益勉強扭虧相對應,又有一批新公司進入虧損行列,如飛亞達、深信泰豐、深天馬、方大等等。從某種程度上講,相對于幾年前問題暴露之初,現在的深圳本地股要不要重組,已經不再是一個可以猶豫的事情了。 深圳本地股重組一向題材豐富,風頭甚健,但是,如果與深圳本地股面對面,不難發現:在深圳本地上市公司由最初的5家發展到目前的80家的情況下,深圳本地上市公司的總資產與深圳國內生產總值的比值為1.48,遠遠超過所有上市公司資產總和與國家GDP的比值0.356,與此同時,深圳本地股業績卻不盡如人意。特別是一批早期上市的本地股,業績高不成,重組低不就,問題多多,虧損累累,成了深圳股市和深圳地方經濟的拖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