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結構調整以產業升級、國際化、電子商務為特點。
近兩個月來的種種跡象顯示,家電上市公司正頻繁地醞釀著新一輪的結構調整。資產重組推動產業升級。
以家電為主的上市企業有45家,它們幾乎包括了國內所有上規模的家電企業。行業分析師認為,由于競爭白熱化,中小家電企業已面臨生存危機,實質性資產重組熱潮是明年家電上市公司發展的必然方向。
國泰君安證券[微博]研究所吳壽康分析說,家電市場集中度的提高,必然使更多中小企業被迫退出家電業,家電上市公司退出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產業轉型,另一種是被其他企業收購和兼并。目前大部分家電上市公司都在積極尋求產業轉型的機會,由家電逐步向通信、計算機及基礎電子工業過渡,其中,廈華電子、南京熊貓、廣電股份、海信[微博]電器、大顯股份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還有一部分企業由于在競爭中始終處于劣勢,而向新產業轉型又面臨較大困難,于是通過轉讓控制權來實現主營業務的變更。陜長嶺、深達聲、寶石、深華發、PT水仙、ST黃河科等便屬于此類型。大集團間全面競爭
在資本市場弱肉強食的同時,一個新多元化的時代悄然來臨:中國家電企業著了魔似的全面搞起多元化擴張,近期順德上演的家電巨頭三國演義便是例證:科龍進軍小家電領域,美的生產微波爐,格蘭仕進軍空調業。顯示出家電業已從單一產品、單一廠家的競爭走向大集團不同品牌間的全面競爭。
中國家電業從1993年到1996年,省際品牌為消除跨區域流動的阻力而打響了省際流通戰;1997年到1999年是“同品并購時代”(相同產品的強弱廠家兼并戰),強大的單一產品品牌開始跨區域并購;此后,大家電企業開始積極納入其他相關產品線,家電企業進入“異品吸收時代”也就是多元化時代。
目前,海爾、春蘭、康佳、TCL[微博]、海信等銷售收入過百億元的主流家電企業的產品線已經非常豐富,并非常接近。行家們預測,家電巨子在經過同一產品線與不同產品線的并購之后,并購方向將轉向原來產品線的上游,如彩電廠商并購彩管廠商、冰箱廠商并購壓縮機廠商等,這樣,中國的家電集團的實力將變得更強,集團數量將變得更少,到時候,由數家家電集團主宰中國家電市場的局面就會出現。最近,一份由Brand Sources公布的名為《品牌淘汰— ———中國家電市場競爭報告預測》認為,到2005年,中國家電只能剩下兩到三家綜合品牌在開放的中國市場與GE、松下等世界品牌競爭。而對能存留的家電集團更樂觀的估計也只有五六家。國際化及電子商務
一組最新的統計資料表明:發達國家控制家電名牌資源、中國成為世界性家電生產基地的國際分工格局業已形成。事實上,在許多家電領域,中國已成長為世界最大的生產中心,如空調器,我國的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1/3,已穩居世界空調業首位。
專家們認為,在打造出世界性生產基地的基業后,中國家電業下一步發展的目標有兩個:一是跨出國門,尋求機遇,建立自己的全球行銷能力,跟蹤全球市場和行業技術的發展新趨勢,提高自身的技術創新能力。在這方面、海爾、康佳、科龍、美的都已邁出了很大的步伐,明年的發展趨勢將更明顯。
此外,運用電子商務對企業進行徹底改造,跟上全球先進企業發展步伐也是其中之一的目標。事實上,不少企業在這方面已走得很快。11月下旬科龍宣布,公司計劃于今年底、明年初分期分批將傳統采購業務通過易達世電子交易平臺進行,明年網上采購額達30億元。科龍等公司的全新探索,或許會給中國家電名牌在更開放的市場里與國際家電巨頭一爭高低開辟一條新路。(南方日報 記者鄧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