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屆“中國宏觀經濟論壇”會議的主題為—多重目標下宏觀經濟政策的定位與選擇;主辦方發布關于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的研究成果,并邀請國內著名專家學者就相關宏觀經濟問題發表評論。
面向未來,我們將更加注重實現社會科學資政育人,協同創新的重要功能,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服務國家和社會的作用,扮演好黨和政府決策的重要的思想庫,不斷擴大校歷合作的范圍和領域,在區域全面和可持續發展,區域建設體系當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特征一:經濟潛在增長率下降。近年來,隨著人口結構的變化,人口紅利正在面臨耗盡局面。中國經濟面臨劉易斯拐點到來的壓力。市場化改革亟待深化。 特征二:輸入分配進一步惡化,短期難見逆轉。國內的要素收入分配格局近年來出現了明顯惡化趨勢,居民可支配收入占國民總收入比重在1992年至2008年間下降了12個百分點。 特征三:城鎮化統計數據虛高,農民工市民化程度不足。2020年至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以平均每年提高1.35個百分點的速度發展,城鎮人口平均每年增長2096萬人。 特征四:產業結構不合理,工業化進程速度與質量不匹配,產業結構不合理,工業內部供需結構不匹配。[詳細]
對于采取的政策其實也有分歧,大部分機構,包括我個人也認為中國的宏觀政策仍然有很大的空間,無論是財政政策,我們的刺激率只有1.8,無論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債務率都不高,都在警戒線以內。我們的存款準備金率還很高,還有往下走的空間。[詳細]
在結構上的減稅要鎖定兩條,第一減間接稅,第二減企業繳納的稅,如何去貫徹?目前能夠被各方認可的,特別是在高層達成共識的減稅主要措施是營改增,以營改增作為這一次結構性減稅的重點全力去推進,我們有可能減稅達到數千億元的目標。[詳細]
從短期看穩增長可能更迫切,從長期看促改革和調結構肯定更重要,因為如何實現中國經濟在未來的長期持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取決于中國的經濟改革和中國的結構調整,從貨幣政策的角度看,我們都知道因為貨幣政策必須要兼顧短期和長期。[詳細]
今年宏觀經濟下行的形勢,當然有國際原因,但是我覺得主要還是我們決策層對宏觀經濟的把握,還是緊縮過度造成的。2007年以后,我們國家對宏觀經濟是緊縮的,2008年的8月,這個政策對金融危機的沖擊正好重合,雪上加霜。[詳細]
很多人談到的制度紅利還會存在,但是我們要強調的一點,未來的制度紅利存在著強大的政治的風險,這種風險對經濟有可能是副作用的。說一我們最為重要的應該引起深思的就是結構調整中間的深層次的政治激勵體制、經濟激勵體制的構建。[詳細]
第一單元: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報告(2012年第三季度)發布會
主 持 人:楊瑞龍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所長
一、主持人介紹與會嘉賓
二、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馮惠玲教授致辭
三、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報告(2012年第三季度)
主報告演講: 多重目標下宏觀經濟政策的定位與選擇
報 告 人:郭杰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第二單元: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研討會
主 持 人:段亞林博士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副所長
一、王一鳴 教授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
二、高培勇 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所長
三、王宇 研究員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
四、平新喬 教授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
五、劉元春 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副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