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半島多為海景稀缺土地資源,榮智健取得的土地占地共約54萬平方米,按當地規劃的地積比率約0.3至0.5倍計算,可建樓面面積最多達27萬平方米,而榮智健付出的資金不過約1.96億元人民幣,每平方米的樓面地價僅約700元,每畝約25萬元。但目前萬寧市區內的非海景資源土地已經超過30萬元/畝。而中信泰富為神州半島的土地一級開發商,在榮智健低價奪得多宗土地,其未盡力爭取而導致小股東利益受損,可能違反了上市條例中的關聯交易未作公報的條款。[全文]
中信泰富公關代理公司博然思維集團負責人表示:“榮智健私人公司購買這些土地和中信泰富本身并無關系,只是碰巧其競得的土地在中信泰富擁有的土地旁邊,中信泰富和榮智健私人公司相互之間沒有發生任何關聯交易。”榮智健私人投資公司隆源企業的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梁伯韜承認榮智健在神州半島有項目,“我們的項目會獨立發展,不會與中信泰富合作。”[全文]
有知情人士透露,從中信泰富請辭之后,榮智健一直在尋找新的投資機會,這一系列的套現行為可能是因為找到了好的項目。 此后,榮智健也曾表示,“若無利益沖突,不排除會與中信集團合作發展。”巧合的是,海南萬寧項目的拿地時間正好與其成立公司時間相吻合。“從拿地資金安排以及時間上來看,對于海南項目的取得,榮智健可能早就有所打算。”業內人士分析。[全文]
榮智健,1942年1月生于上海,江蘇無錫人。1965年畢業于天津大學,主修電力工程,曾任吉林、四川、北京等地電站工程師,并在清華大學從事電力穩定等課題的研究。1978年移居香港,創辦愛卡電子廠,任董事總經理,生產集成電路和其他電子產品;并創建惠達利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在美國從事電子技術開發的風險投資,卓有收獲。1987年初中信禮聘出任中信(香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主持中信(香港)集團工作。[全文]
在一些市場人士看來,意馬國際近段時間的離奇表現,或許遠不止股價異常波動這么簡單。有市場消息猜測,因炒匯巨虧而退出中信泰富的榮智健,或將借意馬國際重返上市公司。截至發稿,這一說法未能得到核實。事實上,梁伯韜最近動作頻頻,日前更爆出自己已經跟榮智健“搭檔”的消息。[全文]
數名中信泰富小股民入稟小額錢債審裁處控告榮智健,指集團在明知虧損的情況下仍發出集團財務沒有惡化的聲明,誤導股民購入集團股票而招致損失。榮智健近日反擊,以案件涉及重大法律及事實爭執為由,向審裁處申請將案件移交高等法院審理。申請文件首次披露榮氏簽署聲明時,尚未知道集團出現虧損,更指決定做累計期權的,是當時范鴻齡領導的9人行政委員會的決定,與自己無關。[全文]
4月份辭去中信泰富主席的榮智健并未選擇做寓公,沉寂5個月后,他宣布將成立一家新公司,進軍房地產業和金融業。香港公司注冊處的信息顯示,榮氏企業控股有限公司于今年6月成立。據注冊處職員推測,此公司應該是通過購買空殼公司改名而得。公司注冊股本分屬地處英屬維爾京群島的4家公司,股權由4家公司平均分攤。[全文]
如果從上市那一天算起,中信泰富不過18歲,即使失去了創始人榮智健,它以后的路也還很長。但是,榮智健已經67歲,失去了自己用十八年時間打造的商業王國,很難再有下一個十八年。這位“紅色資本家”的故事,似乎已經鎖定在這樣一個黑色的結局。榮智健的突然謝幕,引發了人們對榮氏家族的關注。“一個家族的百年背影”,有媒體以此為標題撰寫榮智健和榮氏家族的故事。榮氏家族會就此衰落嗎?“富不過三代”的魔咒難道真的如此靈驗?[全文]
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亞西部經營著一個鐵礦,為此,公司需要以澳元購買設備和供應品。為了對沖外匯波動風險,從去年起,中信泰富開始購買澳元的累計外匯期權合約共90億澳元。澳大利亞儲備銀行連續兩次降息,后一次的降息幅度達到100個基點,這是其繼1992年經濟蕭條以來的最大降幅,澳元大幅跳水,持續貶值,目前已跌至0.66美元,跌幅超過30%。據核算,中信泰富在這次外匯衍生品交易中損失已經達到155億港元。[全文]
中信泰富發布公告稱,香港證監會確認對公司展開正式調查,涉及17名董事。包括主席榮智健、其長子榮明杰及集團董事總經理范鴻齡,以及七位執行董事和七位非執行董事。09年1月2日,中信泰富發布公告顯示,董事榮智健、范鴻齡、李松興、榮明杰、莫偉龍、李士林、劉基輔、羅銘韜、王安德、郭文亮、張偉立、德馬雷、常振明、何厚浠、韓武敦、陸鐘漢及何厚鏘確認,正受香港證監會就該公司事務進行調查。[全文]
“你什么時候退休,什么時候歸隱”。當這個問題始終放在榮智健面前時,他應當不是眷戀這個位置,而是擱置不下一個跨國財團的興衰與一位華人企業家的挫敗傷感。可以說,榮智健每一次在面對媒體見面會時,他沒有躲閃,也沒含糊其辭。那標志性的滿頭白發,透視出了近半個世紀的商海浮影,榮與辱,即在轉瞬之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