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業評論》也是希望能夠成為全球的企業領導的可信任的一個顧問,我們也希望《哈佛商業評論》的中文新刊也會成為在中國的企業領導的最可信的顧問,而且我也相信,今天是非常好的一個起點。
咱們不去哈佛商學院去學習,我們就讀《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就可以了,咱們自學成才。當然《哈佛商業評論》匯集了全球管理大師的智慧,中國是在30年的改革當中我們也涌現出一大筆優秀的企業家……
眾所周知,美國的《哈佛商業評論》已經創刊了快90年,過去曾經影響了包括基辛格、斯蒂格利茨等好幾代全球著名的經濟學者和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中國改革開放的30多年來,它也曾影響了像老一輩的厲以寧、吳敬璉這樣的著名的中國經濟學者……
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中國市場依然是引領世界市場經濟復蘇的一塊熱土,中國在實際上越來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2011年中國企業根據《財富》雜志2011年統計已有69家躋身世界500強。
總得,我感覺美國投資環境,特別是對我們這種中國投資環境在有些領域在改善。但是,在有些領域貿易保護主義還在加強。所以,這就反映了美國的一個復雜性。但是,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商業貿易和合作,甚至包括政治合作是不能中斷的,也不能停止的……
我想先問一個比較新奇的問題,我們剛得到一些新的數字是關于中國的經濟增長率,最近幾個季度都是低一些,這個對于像一個大型國企的領導看到這樣的數字,它對您意味著什么?對您總體戰略有什么影響?
我覺得有幾個均衡要把握,不管它整個的趨勢是向上的,還是向下的,對于一個企業家我覺得可能有不同的應對,但是總體的一些它應該有幾個均衡。一個是資產質量規模,就是速度質量和規模這三者的平衡。
但是我自己認為,像利率市場化在中國現在推動這件事兒確實基礎環境還存在很大一些問題。因為現在80%多都還是銀行信貸資產,另外中國的銀行業,大家基本上都還比較適應于銀行貸款這種方式。
今天,美國政府已經管制不了美國企業,10年,15年以后,我也堅信,隨著中國企業的走出去和越來越全球化,中國政府也管制不了中國企業,這是產生金融風暴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全球治理也面臨非常大的挑戰。
今天的組合也非常有意思,有兩位企業家,張亞勤和胡爾廣先生,有兩位來自國際的商學院教授,一位是哈佛的,一位是Insead的,代表歐洲和美國。同樣還有在中國有非常多的商業咨詢公司的人麥肯錫的先生和劉持金先生,還有黃麗陸和我是代表媒體人。我們媒體人干的是組合各方面的資源,另外三種人是我們的采訪者,我們的撰稿者和思想貢獻者。我們的話題其實就是三個問題,什么叫世界級的企業?今天中國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它需要一些具有世界級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企業,我們不同部分的人怎么看待這個問題。中國企業現在離世界級的企業最主要的差距在哪里?另外如何從管理能力和領導力這個角度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