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劉琪 包興安
今年以來,我國有效實施財政和貨幣政策,最大程度穩住經濟發展基本盤。多位受訪專家指出,下半年財政和貨幣政策還有繼續加碼的空間。
LPR有下調空間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后續將繼續發揮LPR報價制度對貸款利率的“指導作用”,并推進存款報價改革以調降銀行負債成本。同時,結構性工具將更加注重精準。
今年4月份以來,4400億元再貸款工具相繼落地,包括2000億元科技創新再貸款、1000億元交通物流領域再貸款、1000億元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額度以及400億元普惠養老領域再貸款。
明明預計,央行將繼續運用定向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對疫情受困主體提供重點支持,并且有可能對上述各項再貸款工具進行增發。受疫情影響,部分企業由于生產經營受阻而面臨倒閉或減產的困境,進而造成供應鏈中斷等問題。由此預計央行將進一步加大對民營企業的貸款支持,促進有效融資需求修復,進而助力產業鏈重塑。
展望下半年,信達證券宏觀團隊認為,貨幣政策將繼續從總量上發力,或以降LPR為抓手,原因在于:一是相比中期借貸便利利率,降LPR對金融市場的影響較小;二是在存款利率改革的支持下,銀行有望進一步降低負債成本,為LPR下調創造空間,從期限利差等現實角度來看,再降5年期以上LPR的可能性較大;三是考慮到當前信貸結構偏弱,降LPR對于穩房貸、穩預期的意義重大。另外,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也將繼續從結構上發力,進一步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更好地支持經濟復蘇。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下半年,國內政策或將主要圍繞穩就業、穩物價、促內需和防風險展開。這就需要為受困行業企業紓困,幫助其渡過難關,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保障重點項目順利實施,增強有效投資;繼續落實好保供穩價措施,有效緩解企業成本壓力;繼續推動普惠金融發展,緩解小微企業等融資壓力。
周茂華認為,下半年,貨幣政策需要繼續為經濟復蘇營造有利環境,落實好此前出臺結構性紓困支持政策。在目前復雜環境下,更需要財政和貨幣政策進一步協同。
財政政策有望繼續加碼
今年財政政策發力適當靠前,隨著上半年專項債發行任務基本完成,下半年財政政策有望繼續加碼。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專項債發行規模達34062億元,已完成下達額度的98.7%。其中,6月份專項債發行13724億元。這意味著今年已下達的3.45萬億元專項債額度基本發行完成,也為下半年預留了發債空間。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稅務學院院長白彥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專項債的基本特點是強調項目本身收益自求平衡。在今年經濟下行壓力大的背景下,增加專項債發行額度或者提前發行明年的專項債都是可能的選擇。
“更重要的是如何把今年的專項債資金盡快落到實處,形成實實在在地推動經濟增長的工作量;從程序上來講,不管是增發專項債還是提前發行明年的專項債,都需要經過一定的程序和時間。”白彥鋒表示,專項債能否為今年的經濟增長做出實質性貢獻,需要綜合考慮。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專項債發行使用在加速。各方對專項債支持項目給予了較大期望,但專項債債務規模要根據地方政府債務承受能力和項目資金需求來確定,同時要兼顧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財政增量工具方面,有專家建議,要進一步超前安排基礎設施投資,持續推進減稅降費,通過特別國債等增量工具緩解財政收支壓力。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全國各地防疫支出大幅增加,財政資金的支持需求加大;再加上當前能源類大宗商品價格高漲,輸入型通脹面臨一定壓力,位于中下游的中小微企業成本壓力增加,需要財政資金紓困解難;基建投資是當前穩經濟的重要抓手,在地方隱性債務監管趨嚴背景下,特別國債能夠將籌措的資金運用到基建項目,不排除下半年發行特別國債的可能性。
不過,白彥鋒認為,發行特別國債屬于財政擴張的非常規措施,其發揮作用的前提是潛在經濟增長率尚未充分實現的情況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有了更好的環境,為了防止大規模財政政策的負面沖擊,特別財政擴張措施應該慎用。
責任編輯:李墨軒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