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卓泳
10月24日,深圳市委金融辦發布《深圳市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公開征求意見稿)》,首次在全國范圍內提出要發展“大膽資本”,并提出多條實施路徑。其中,“支持國資基金大膽試錯”、“試行財政專項資金‘補改投’”、“對于種子和天使等初早期基金,探索取消返投時序進度、資金規模等要求”等提法,再次“領跑”國內各大城市,體現了深圳的大膽探索、勇于創新、敢為人先。
何為“大膽資本”?從字面意思不難理解,即敢投、敢于承擔風險。誰是“大膽資本”?在當前國資成為一級市場主要出資主體的背景下,“大膽資本”明顯指向各級國有創投資本。實際上,深圳提出發展“大膽資本”并非突發奇想,這背后源于中央對國資支持科技創新發展寄予的厚望。
今年以來,無論是6月份國務院發布的“創投十七條”,還是9月份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研究促進創投發展的有關舉措,或是監管層在多個場合的表態,都重點提及要完善國有資金出資、考核、容錯、退出相關政策措施,推動國資出資成為更有擔當的長期資本、耐心資本。由此,全國多地紛紛探索研究國資國企開展創業投資的考核和容錯機制,廣東國資甚至提出國資創投機構“不以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作為主要考核指標”。
發展“大膽資本”意在鼓勵創新,而寬容失敗正是最好地鼓勵創新。當然,“大膽資本”并非盲目地“大膽”,寬容失敗也并非無限度地縱容,其背后都遵循一條最基本的邏輯,就是市場化。比如此次文件提及的“探索取消返投時序進度”,正是根據市場變化來“審時度勢”調整返投條件。而“市場化”正是深圳的“底色”,這使得深圳在鼓勵創新、大膽創新上有了更足的底氣。
事實上,風險投資本質就是“大膽資本”,在國資朝著風險投資/創新投資邁進過程中,理應遵循風險投資“敢于試錯、寬容失敗”的本質規律,這也是深圳此次首提“大膽資本”的題中之義。
從具體實踐看,深圳發展“大膽資本”早有探索。比如,深圳市引導基金、深圳天使母基金持續發揮引導帶動作用,引領創投機構投早投小投硬科技。近期深圳還落地首只種子基金,將基金存續期由原來的5~10年,延長至15年,進一步契合了科技創新投資的長周期特點。深圳天使母基金有關負責人此前也表示,在考核子基金時,設置了70%的容忍度,以合理應對市場的變化。這都體現了深圳正不斷突破一些機制約束,大膽探索新模式,更大力度以“大膽資本”推動創新發展。
責任編輯:李桐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