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閱讀】農業部專家:吃轉基因食品會導致絕育純屬造謠
新京報訊 日前,61名院士請求轉基因水稻產業化,讓轉基因食品安全再次引發關注。記者從農業部獲悉,下一步農業部將加大科普宣傳,為我國轉基因生物技術產業化應用營造良好輿論環境,并加快轉基因生物管理法規修訂。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副研究員謝家建介紹,目前,我國批準轉基因生產應用安全證書且在有效期內的作物有棉花、水稻、玉米和番木瓜。但并不能馬上進行商業化種植,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轉基因作物還需取得品種審定證書、生產許可證和經營許可證,才能進入商業化種植。目前,我國只有棉花、番木瓜批準商業化種植,轉基因水稻和轉基因玉米尚未完成種子法規定的審批。
另外,我國批準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作物有大豆、玉米、油菜、棉花和甜菜。這些食品必須獲得我國安全證書。
中國農業大學[微博]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教授、院長羅云波說,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把發展轉基因技術作為占領未來農業國際競爭的制高點和推動新一輪農業科技革命的重要力量。羅云波說,從國際上看,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已由1996年的170萬公頃發展到2012年的1.7億公頃。截至2012年底,全球59個國家和地區批準轉基因作物進口用于食品、飼料或種植。其中,已有28個國家批準了25種轉基因作物的商業化種植。
目前疑慮聲得不到充分表達
這不是一個科學技術問題,是一個普通消費者知情權和自由選擇權的問題。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對轉基因有疑慮的聲音得不到充分的表達,挺轉基因單方面的勢力比較大。目前吃轉基因食品最長時間是多少?有多少人在吃?通過小白鼠等喂養試驗不能根本打消掉大家的疑慮,這一代沒有風險,下一代有嗎?
應該讓全社會充分討論,要讓民眾自己選擇。民眾如果選擇了吃轉基因大米,也需要政府有其他保障,包括要有轉基因信息注明。
民眾進行自由選擇,這是文明社會最起碼的原則,而不是單方面說轉基因食品沒問題,讓大家來吃。如果不進行充分討論和表達,就算推廣了,也會遇到各種問題。
——清華大學科學技術與社會研究所副教授蔣勁松
■ 試驗
豬“試吃”轉基因米試驗安全
新京報訊 昨日,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黃昆侖教授表示,其負責的轉BT基因抗蟲大米的豬喂養試驗已完成,結果顯示,轉BT基因抗蟲水稻與非轉基因大米對豬具有同樣的營養和安全性。
據媒體報道,農業部委托中國農業大學做轉基因大米的小型豬90天喂養試驗。負責這項試驗的學者,中國農業大學轉基因大米專家黃昆侖通過電子郵件回復新京報記者稱,該試驗名為轉BT基因抗蟲大米的豬喂養試驗。
為什么采用豬做試驗?黃昆侖解釋,在營養和毒理方面,豬胃腸道消化過程與人極為相似,可用于研究藥物在體內的動力學變化,而其生理性和雜食性與人的相似性,也有助于營養學的研究。因此,采用豬做試驗能更大程度反映出轉基因大米對人類食用的安全性。
“試驗用豬在90天喂養期間,無中毒或死亡現象,皮毛順滑,行動靈活,飲食正常,生長發育狀況良好。”黃昆侖在郵件中表示。
本組稿件采寫/新京報記者 涂重航 許路陽 鄧琦 李丹丹
(原標題:農業部擬有計劃推進轉基因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