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龔丹韻
今年是人類實現轉基因技術三十周年。恰巧,農業部也在今年批準發放了三種轉基因進口許可的安全證書。消息一出,輿論嘩然,轟轟烈烈拉開了新一輪轉基因論戰的帷幕。盡管農業部再三表明,審核慎之又慎,也有媒體稱“中國是轉基因審批最嚴格的國家之一”,仍舊無法阻止各方的口水仗。從農業生物專家、科學家、哲學家,再到社會名流、“知道分子”,你方唱罷我登場。
而立之年的轉基因技術,在各方博弈下,不僅難以“而立”,且似乎越發迷霧重重。
瑪麗·雪萊與“科學怪人”
兩個世紀前,瑪麗·雪萊的小說《科學怪人》講了一個故事:科學家弗蘭肯斯坦抵不住知識的誘惑,創造了一個新生命,新生命讓他至死方休。從此,“科學怪人”“弗蘭肯斯坦的詛咒”成為文學上的專用比喻,被無數人引用。
雪萊之后的一個世紀,一位瑞士化學家發明了廣譜殺蟲劑DDT,帶給農民一個“沒有害蟲的世界”,因此獲得諾貝爾獎。然而1962年,女科學家卡遜出版了《寂靜的春天》一書,揭示DDT及各種化學藥品危害環境,開現代環保運動的先河。但卡遜的命運非常凄涼,遭到一大批專家的猛烈抨擊,這些人來自美國醫學學會、化工集團、農業部門等,他們說她是精神病人、極端主義分子。卡遜在身心交瘁中死于癌癥。直到1972年,美國宣布禁用DDT。
時間前進到1983年,邁阿密的花花公子酒店里,分子遺傳學報告會即將在此舉行。一位沉默寡言的男子,穿梭在人群里,他的名字是羅伯特·霍爾施,供職于孟山都公司。此刻,他的名字還不在演講名單之列。霍爾施起身去找會議主持人,要求上臺發言,主持人莫名地望著他。
幾小時后,霍爾施站在了高高的講臺上,聲音顫抖地說,孟山都的科學家們已成功將某個基因插入矮牽牛葉子,此時此刻,帶著其他基因的完整矮牽牛植株,正扎根在孟山都的實驗室里。
一扇神秘的大門,在科學家眼前打開。
盡管會議上還有兩名科學家報告了相同的實驗結果,但所有媒體都把鏡頭對準了孟山都,孟山都公司從植物基因領域的無名小卒,一躍成為重大科學突破的巨人。
頑固基因與玩具氣槍
轉基因的研究一直在繼續。
玉米和大豆是美國農業的主宰。但起初,兩位主宰堅決拒絕一切外來基因,科學家運用以前的植入方法很難成功,一碰就死。
業余的植物工程師桑德福某天突發奇想,何不把外來基因用槍打進去?
目標是洋蔥。“我們給手槍打氣,在槍管末端裝上一點鎢粉,瞄準,閉眼,然后射擊。”桑德福回憶說,“空氣里彌漫著洋蔥的味道,洋蔥汁和洋蔥末四處飛濺。”他們成功了。
為什么要植入外來基因呢?為了彌補缺陷。
有一年,韋恩·巴尼斯的蘋果樹,被毛毛蟲啃光了樹葉,各種殺蟲劑前赴后繼,仍然失敗。家人開玩笑說:“不如試試Bt?”
Bt全名蘇云金芽孢桿菌,蟲見蟲死。將Bt的殺蟲基因植入棉花,棉花就能自己抗蟲,無需太多殺蟲劑——這就是后來的抗蟲棉,也是為啥支持方總是強調:轉基因減少了農藥使用,保護了環境。順帶一提,曾有報道說,十多年前,中國每年因農藥中毒而傷亡的農民有上萬人,而2/3的農藥都用在了棉花上。
巴尼斯的結果非常不幸,他的同行們幾乎同時想到一件事,Bt基因被陸續植入煙草、番茄、玉米。為爭專利,科學家們大打口水戰,巴尼斯一怒之下表演裸體作證。
種子戰爭與瘋牛病
上世紀90年代,轉基因大豆、玉米、棉花席卷美國,孟山都只能看著唾手可得的利潤白白溜走。執行者想出了一個辦法:直接授權給農民,農民購買種子,再單獨支付一筆基因的價值,農民可以成為新基因的供應商。
孟山都改變了傳統農業的游戲規則,因此掀起軒然大波。
接著,孟山都發起了第二輪種子戰爭:收購種子公司。據各媒體對外披露的信息是,孟山都以10億美元收購霍爾登,分別用23億美元和18億美元買下迪卡博和岱字棉,5億美元收購英國最大的種子公司植物育種,14億美元取得嘉吉公司的種業經營權,版圖擴展到亞非歐及中南美洲。收購狂潮落幕后,孟山都成了僅次于先鋒的世界第二大種子公司。
據《三聯生活周刊》報道,進軍中國時,孟山都的抗蟲棉每公斤要賣42元,農民嫌貴,也不相信棉花真的“抗蟲”,第一年只好通過攤派強制,結果好評如潮。但第二年,銷量一下突破2000噸,銷售額達到1億元人民幣,第三年更是接近2億元人民幣,河北省的棉花產業爆發式增長,節省農藥為棉農帶來數十億元好處。這件事后來被美國哈佛商學院作為教學案例。
但是當孟山都雄心勃勃進軍歐洲,卻發現對方大門緊閉。美國人認為醫生、科學家和政府機構比環保主義可信。可歐洲人認為,環保團體比政府機構可信,又恰逢1996年“瘋牛病”席卷歐洲,食品安全成為最敏感的話題。
科學對真相無能為力?
上世紀80年代末,轉基因技術剛突破千難萬險,反對勢力已風起云涌。孟山都的全球農業擴張計劃,在歐洲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
人們為什么不相信轉基因?
心理學家羅伯特·斯滕伯格發現,人們覺得越熟悉的東西越天然;越陌生復雜,越非天然,并判斷天然一定好,非天然就是壞。轉基因就是被貼上“非天然”的標簽。另一位心理學家保羅·斯洛維奇的研究結論是:面對新科技,實驗數據絕對是主觀情緒的手下敗將。
中國的支持派說:“大部分抨擊者都沒看過正文”,“科普方法不恰當,就會變成高級黑”,“很多媒體喜歡找人文學者,思考的不是證據”。反對派則說:“現在沒證據不代表未來沒證據”,“科學史上后來被推翻的科學結論比比即是,比如DDT”。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一批科學家堅持,擴張Bt作物可能會出現“抗Bt昆蟲”,因此提出“避難所”概念:種植Bt作物的地方,農民必須留出一部分保留地,給害蟲避難。避難所的比例之爭一直在持續,從4%增長到20%。
30年前,有人預言轉基因會引發第二次綠色革命:充足的食物,更好的環境。30年后,轉基因作物至少在28個國家的1.7億公頃土地上生長著。
但也可以認為,轉基因作物失敗。市場只有少數幾種抗蟲和耐除草劑作物,它們對環境的好處、對人體的安全飽受懷疑。轉基因之爭,甚至開始極端化。
瑪麗·雪萊的“怪人詛咒”兩個世紀來從未消散。有時候,文學不只是比喻,科學似乎也對真相無能為力。
(文字還參考了丹尼爾·查爾斯《收獲之神》、一民《轉基因食品:天使還是魔鬼》、《自然》雜志轉基因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