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舉辦“黃金大米品嘗會” 61名院士請求轉基因水稻產業化 記者連線農科院專家——
獲批轉基因作物風險可控
法制晚報訊(記者 李洪鵬) 10月19日,“全國首屆黃金大米品嘗會”在武漢華中農業大學舉行,300多名轉基因鐵桿支持者參加了活動方所組織的報告會,并參加了設在華中農大國際會議報告廳的“轉基因大米晚宴”。
專家稱轉基因水稻前景悲觀
在19日的晚宴上,一種轉基因大米被做成月餅、米糕、米粑和豆皮;而10公斤的“黃金大米”則被熬成米粥,供與會者食用。活動的主角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張啟發,他同時也是美國科學院的外籍院士。他在活動中作了題為《作物育種的主要發展趨勢》的演講。
張啟發在演講后接受記者采訪時,對轉基因水稻在中國的前景表示悲觀,“2009年5月,在11年的爭取之后,我們研究的兩種轉基因水稻,華恢1號與Bt汕優63取得了國家所頒發的安全證書,當時我比較樂觀,但現在4年過去了,轉基因水稻商業化更遙遠了。”
張啟發透露,今年7月,我國61名兩院院士聯名上書國家領導人,請求盡快推進轉基因水稻產業化。
上午連線
今天上午,《法制晚報》記者采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黃大昉,“61名院士上書請求轉基因水稻產業化”說明了科學家共同體站出來分析轉基因問題,是一個非常好的動向。
“轉基因安全問題社會上各種各樣的爭議不斷,大家有很多質疑或者擔心,究竟誰說了才算,法律說了算,科學家共同體說了算。”黃大昉表示,轉基因育種經過17年的發展,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和顯著的生態效益已經顯現。
黃大昉表示,轉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過嚴格的安全評價和審批程序,比以往任何一種食品的安全評價都更嚴格。各相關國際組織、發達國家和我國已經開展了大量的科學研究,國內外均認為已經上市的轉基因食品不存在食用安全問題。
轉基因種植面積居世界前列
根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組織報告,2012年全世界有28個國家1730萬戶農民種植了25.5億畝轉基因作物,還有59個國家和地區進口轉基因產品。經過科學評估、依法審批的轉基因作物是安全的,它的風險是可以預防和控制的。
黃大昉還表示,我國是世界上率先研究農業生物育種的國家之一,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居國際前列。如果我們還是猶豫觀望、停滯不前,結果不僅會導致發展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重新拉大,而且發展速度也會落到巴西、印度等發展中國家之后。我國多年努力形成的研發優勢將會得而復失,結果會讓生物育種發展與市場受制于人。文/記者 李洪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