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131萬人,126億元未償還!小牛資本創始人被判無期

涉及131萬人,126億元未償還!小牛資本創始人被判無期
2023年07月20日 08:59 市場資訊

  華夏時報記者 胡夢然 張智 深圳報道

  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千億元規模小牛資本非法吸存大案一審宣判。

  據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官微消息,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對小牛資本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小牛集團)主要負責人彭鐵等26人非法集資案一審公開宣判。小牛集團法定代表人、實控人彭鐵因犯集資詐騙罪、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其他25名被告人因參與集資犯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至二年,并處罰金。

  小牛資本的歷史要追溯到12年前。2011年6月,深圳市小牛華信投資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2年6月6日,彭鐵成立了深圳市小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到2013年8月,彭鐵又成立了小牛資本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巔峰時期的小牛資本曾對外宣稱集團總資產達到近2800億元,有280多家海內外分支機構,全國20多個省市有其業務服務,客戶人數超過800萬人。

  曾經的千億規模巨頭,為何最終淪落到如此境地?

  小牛資本的崩塌

  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查明:2013年1月至2021年1月,彭鐵等人成立小牛集團以及“小牛投資”“小牛新財富”“小牛基金”等子公司后,以P2P網貸及私募理財產品形式向131萬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1026億元,其中126億元未償還。期間,彭鐵、彭鋼等6人明知集團資金缺口巨大、壞賬率畸高,仍繼續進行非法集資活動,且將所募資金主要用于還本付息及彭鐵個人支配使用,集資詐騙89.34億元。

  法院認為,彭鐵等人的犯罪行為造成巨額財產損失,嚴重破壞了國家金融監管秩序,犯罪情節及后果特別嚴重。法院根據各被告人的犯罪事實、性質、情節和社會危害程度,依法作出上述判決。據悉彭鐵等人歸案后,公安機關全力開展涉案資金、股票、股權、房產等資產追繳。目前已追繳到案的資產,將在判決生效后依法返還集資參與人。

  提到小牛資本,讓人最印象深刻的便是其旗下平臺小牛在線,小牛在線曾是廣東最大的P2P平臺之一。公開資料顯示,小牛在線自2013年6月上線以來,累計成交額1171億7374萬元,累計注冊人數達608萬。

  2017年9月,這個龐大的金融帝國開始崩塌,小牛在線資金出現流動性困難,很快投資人的資金便無法按時兌付了。2018年該平臺開始爆發大規模逾期并牽連到其他子板塊,2019年3月小牛新財富也出現大量逾期,危機徹底被引爆。

  2021年5月6日,深圳市公安局南山分局發布公告,公告顯示,警方已累計凍結涉案賬戶663個,追繳資金1.4億余元人民幣,查封涉案房產1056套,凍結涉案公司股權9991萬股。其中,在查封的1056套房產中,深圳市住宅3套、商鋪4套;廣州市住宅108套、商鋪858套;佛山市商鋪76套;上海市商鋪6套;哈爾濱市住宅1套;查封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湖南省漢壽縣轄內土地共2處,合計24037.5平方米。

  從董事長到鋃鐺入獄

  彭鐵最為人津津樂道的便是從放牛娃一路做到千億元規模企業掌權人的事跡。

  據此前一篇《從放牛娃到小牛資本董事長》的媒體報道講述,彭鐵1976年出生于邵陽大祥區,是家中老幺,因為從小健壯如牛,父親給他取了一個小名“牛牛”,這也是小牛資本名字的由來。彭鐵學習成績優異,自從來到深圳便開始大展拳腳,履歷豐富,曾任富昌金融集團總經理、佳兆業金融投資有限公司總裁,更曾參與創辦了網貸平臺人人聚財,為之后創建小牛資本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及資源。

  天眼查數據顯示,彭鐵圍繞小牛資本打造了一個龐大的金融帝國,單計有其任職的企業便達到86家。值得一提的是,其個人持有小牛資本89.6%股權,旗下小牛在線、小牛金服、小牛普惠、小牛新財富、小牛投資等公司則都進行100%控股,彭鐵牢牢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

  此外,小牛資本還帶有濃厚的家族企業色彩,在天眼查展露的信息中,在小牛資本架構里,彭鋼以及彭最鴻頻繁出現,擔任多家公司要職,彭鐵的哥哥彭鋼更曾在116家企業擔任高管。

  針對小牛資本事件,實用金融商學執行院長羅攀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對P2P的業務模式和發展類型做了深度的剖析,“P2P本意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小額借貸,從法律性質上看,這屬于民間借貸的范疇。后來,民間借貸走向了互聯網,在所謂的‘互聯網金融’的鼓吹下,一些P2P機構將該業務放在了互聯網上。屆時,P2P機構為借貸的雙方提供平臺服務和信息服務,也就是說,借款人將借款信息發布在平臺上,出借人將出借信息發布和展示在互聯網上,于是,借貸雙方自行選擇、自行匹配,完成個人與個人之間的借貸。因此,此時此刻P2P平臺上發生的借貸本質上是民間借貸的互聯網化,P2P服務機構起到的作用也僅僅是信息中介服務的角色。在此階段,民間借貸的互聯網化,擴大了民間借貸的范圍,加大了社會風險,但總體上并不失控。”他說。

  失控的P2P

  在羅攀看來,失控的關鍵在于自2012年起,P2P機構如雨后春筍般迅猛增長,在各種“金融科技”“互聯網金融”理念的鼓吹下,大量的P2P機構開始異化,進行所謂的創新,但是,這種創新帶來的后果將是慘痛的。當P2P機構不再甘心只作為信息中介,只賺取中介服務費時,P2P機構開始向著多個方面異化。

  “第一種,P2P機構+擔保模式,即P2P服務平臺引入了擔保機構;第二種,銀行模式,即P2P平臺自行發布借款信息和放款信息,換句話說,此時P2P機構承擔的是銀行的職責;第三種,小額信貸模式,即P2P平臺通過嫁接其他資金來源,只對外放貸,業務類型類似小額信貸模式;第四種,理財公司模型,即P2P平臺成了理財產品的出售平臺。可以看到,以上四種模式的出現,P2P機構已經不再是簡單的信息中介的服務角色,而是承擔著金融機構的角色。不僅如此,在這些模式下,不少P2P機構內部存在虛假債權、虛假擔保等各種欺詐行為。如此一發展,出問題是必然的。”羅攀表示。

  獨立經濟研究員張竹然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從2018年開始,隨著資金面的全面收緊,以及后面針對金融、地產的一系列動作,大量的P2P平臺開始出現問題,到最終的結果就是全行業消失。原因一是平臺本身就涉嫌詐騙,依靠“龐氏騙局”維持;二是平臺涉嫌自融,為自己提供融資服務;三是提供銀行等金融機構由于風險偏好而不接受的“普惠融資”或非合規融資。可以看出,以上三種狀況無論是哪一種,倒下都只是時間的問題,這證明了此種商業模式是行不通的,也證明了P2P平臺注定退出歷史舞臺。

  全聯并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也對《華夏時報》記者指出:“這一系列事件給我們帶來了重要的啟示。首先,監管部門應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管力度,及時發現和應對風險,保護投資人的合法權益;其次,投資者要增強風險意識,理性投資,避免過度追求高回報而忽略風險。同時,要注重投資者教育,提高金融素養,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評估投資風險;此外,建立健全的金融消費者保護機制和投資者救濟機制也非常重要,以提供有效的維權途徑和補償措施。最重要的是,金融行業應加強自律,提高透明度和風險管理水平,以恢復公眾對金融市場的信心。”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韋子蓉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7-25 民爆光電 301362 --
  • 07-24 金凱生科 301509 --
  • 07-24 長華化學 301518 --
  • 07-21 鴻智科技 870726 13.28
  • 07-20 敷爾佳 301371 55.68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