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碩士論文研究董明珠“自戀及其經濟后果研究”,網友:馬上讀
11月18日消息,近日,浙江工商大學的一篇碩士學位論文引起熱議,題目為《CEO自戀及其經濟后果研究——以格力電器為例》,論文中指出,董明珠的自戀人格導致格力電器產生內部人控制,主要表現為:董事會權力失衡;向關聯方輸送利益。
文章還分析了董明珠自戀人格對格力電器業績的影響,稱董明珠傾向采取冒險決策和固執己見的自戀人格表現,導致格力電器多元化失敗,使得格力電器至今仍未找到新的增長點。
文章稱,對于處于導入期或成長期的企業,CEO自戀可能利大于弊;而對于處于成熟期或者衰退期的企業而言,CEO 自戀可能弊大于利。
網友評論
延伸閱讀看到這些奇葩論文,我懷疑自己上了個假大學
科學研究無禁區,畢竟不是布魯諾時代了。
嚴肅的學術論文,沒想到還可以這么逗。
云吸貓可以是一門學問,蟋蟀的戰斗力值得深入探討,甚至連銀行行長的面相都可以拿來研究,網友云里霧里,只好冠之以“奇葩論文”。
此前,幾篇奇葩論文曾在網絡流傳:《烏有之貓:云吸貓迷群的認同與幻想》、《中國傳統文化對蟋蟀身體與戰斗力關系的認識》、《行長的面部寬高比影響銀行績效的路徑研究》。
初聽題目,不少人還以為是哪里冒出來的三流山寨論文,但其實,這些論文都是國內頂尖名校出產的。
翻開論文背景,《烏有之貓:云吸貓迷群的認同與幻想》的作者是浙江大學的碩士,《中國傳統文化對蟋蟀身體與戰斗力關系的認識》的作者是中國科學院大學的講師,《行長的面部寬高比影響銀行績效的路徑研究》的第一作者是南開大學的教授。
奇葩論文不是最近才有的事兒,搜一搜近些年被網友調侃的論文,才發現原來學術論文這么接地氣:《八角茴香對鹵雞揮發性風味的影響及其作用機制》、《石頭剪刀布博弈中的社會循環與條件響應》、《當人們在烤面包里看到耶穌基督的臉的時候,大腦內會有何種反應》。
奇葩論文不僅國內有,國外也有,比如這篇《貓身上的跳蚤和狗身上的跳蚤誰跳得更遠》,可是拿過搞笑諾貝爾獎的。
學術論文有其嚴謹的操作流程,那么,這些網友口中的奇葩論文,都是怎么生產出來的呢?
第一,一篇嚴謹的學術論文都是從選題開始的。
浙江大學碩士王暢是《烏有之貓:云吸貓迷群的認同與幻想》的作者,據悉選題跟作者和導師的喜好有關,因為王暢吸貓,導師養貓又吸貓,這個選題在開題時就經過了專業老師的認可。
這跟學校的學術氛圍也有關系,據王暢解釋,他們學院比較自由和多元,不會框住學生去寫老舊沉悶的八股文,只要是有討論價值的都可以寫,“星座”、“同人文”、“耽美”這些,全都有相關的論文。
第二,學術研究要站得住、立得穩、證得清,這些都是基本要求。
中國科學院大學講師陳天嘉是《中國傳統文化對蟋蟀身體與戰斗力關系的認識》的作者,陳天嘉告訴周刊君,他在前人的基礎上挖掘了一些新的史料,再輔助田野考察,實地走訪了北京地區的斗蟋蟀比賽。
在中國科學院大學專職教師的介紹頁面上,還可以找到他在蟋蟀方面的研究證據——“以動物行為學重構了中國傳統斗蟋活動中的爭斗知識”,“第十三屆北京青年優秀科技論文二等獎(《中國傳統蟋蟀譜研究》)”。
第三,學術研究還要兼顧前沿發展,在已有的基礎上有所突破。
南開大學教授李建標是《行長的面部寬高比影響銀行績效的路徑研究》的第一作者,他告訴周刊君說,“面部寬高比論文屬于生理、行為和神經科學范疇,現在決策科學研究已從行為層面深入到神經層面,算是前沿研究。”
這樣的研究李建標十幾年前就想做,但當時互聯網沒有現在發達,開放度也沒有現在高,想找個照片也找不到。
現在,李建標可以方便地收集幾千張照片,用軟件處理面部寬高比的數據,“實際上,我們是做了一個系列,包括行長的、市長市委書記的、公安局長的,等等。”
這些學術論文嚴肅是真的,奇葩也是真的,關鍵是用什么樣的眼光去看待。
首先,奇葩論文研究的價值和意義在哪里?
陳天嘉跟周刊君探討價值意義時說,今天當人們在談論一件事情的價值意義時,更多的是與創收相關,而忽略了學術本身的價值。
他以研究的蟋蟀為例,如何認識這個昆蟲,把這件事弄清楚,本身就是它的價值。
求知,是陳天嘉認為的研究目的,“我們團隊做的科學史研究本身就比較小眾,見不到立竿見影的商業效果,也基本沒有國家科研基金的項目資助,完全是學者的興趣使然。”
其次,這些論文被認為無意義,本身也就值得細細玩味。
現實中,這些論文免不了被打上“奇葩”的標簽,吃瓜群眾也養成了冷嘲熱諷的習慣。
所謂隔行如隔山,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王暢覺得,吃瓜群眾覺得這種話題毫無意義,只是因為沒有用一種陌生化的學術眼光去感知它。
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在跟周刊君談到這種社會風氣時表示:“對學術論文最有評論資格的應該是本專業、本學科的人,而不是什么吃瓜群眾。”
再者,若說奇葩論文無意義,那么不奇葩的論文就有價值了?
試著捫心自問,眼下有多少論文都是速成品呢。《勞動報》做了一份關于《大學生會花多少時間寫畢業論文?》的研究調查報告,結果顯示超過90%的本科生用不足30天完成論文,有47%的學生甚至只用了不足10天。
速成的論文無非東抄西摘,冷飯熱炒,新現象是不會去研究的,不好復制嘛。反觀王暢的這篇云吸貓論文,據悉因為新現象比較難把握,寫的過程也就比較艱難,不過最終得到了老師們的肯定,在盲審的時候拿了全“優”。
另外,中國高校論文洗稿、代寫一直都在上演。央視此前曾曝光一個論文代寫、期刊代發的灰產工作室一年的單量,按平均一單兩萬元算,4688單一年能產生近1億左右的流水。
奇葩論文以前有,現在有,以后當然也會有,奇葩論文這條路沒有堵的必要。
陳天嘉跟周刊君表示,這個問題從追求學術自由的角度不應該過于武斷,在遵循學術規范的前提下,學術研究應當鼓勵自由探索。
回顧歷史,打破常規的研究,也伴生了一些超經驗的“奇葩怪題”,伽利略、布魯諾、哥白尼的學說在當時不都是奇葩么?
李建標說:“科學研究無禁區,畢竟不是布魯諾時代了。”
責任編輯:鄧健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