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漲價“風波” 引發上市猜想
娃哈哈 中年危機還是三十而立
這個早春,因一紙不知真偽的“調價通知”,娃哈哈再度被業界質疑。所謂乍暖還寒,不論是上市,還是其他,剛過完30周歲生日的娃哈哈,冷暖又豈是外人能說明白的。
來源:新金融觀察
新金融記者 淮純菊
漲價真相?
平靜的湖面,被一紙“調價通知”打破,于是,有關娃哈哈(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的江湖,波瀾再起。
這份在行業里被廣泛“傳播”的通知,從“表面”上看,出自杭州娃哈哈集團銷售公司。主要內容是向其經銷商和合作單位公布了旗下幾大系列產品的調價情況。并表示:“產品價格從2018年3月1日開始執行。”
原本,產品調價對于一家公司而言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可隨著行業人士的“求證”和媒體對此事的曝光,“一樁小事,逐漸變成了一場風波。”一食品飲料行業的資深從業者對新金融記者說。
主流的說法是,娃哈哈調高部分產品的價格,也算順勢而為。君不見,自從進入2018年,食品行業的漲價潮是一浪高過一浪。從啤酒到白酒再到康師傅、統一,漲價早已不是新鮮事兒了。更何況,原材料、包材、物流、人力成本都在漲,如果娃哈哈提價,也不過大勢所趨。
更重要的是,“行業都漲價,渠道利潤不夠,經銷商沒有積極性,銷量會繼續下滑……一定程度上說,娃哈哈是被逼漲價也不為過。”一娃哈哈前員工對新金融觀察記者說。
故事到了這里,還算不上風波。可就是這一紙“調價通知”卻將娃哈哈推向了輿論的高點。在媒體熱熱鬧鬧地分析娃哈哈漲價也不能解決企業所面臨的困境時,娃哈哈官方發聲了。
有媒體報道稱,娃哈哈集團宣傳部負責人表示,該份文件是偽造的,公司只是調整了少數產品的部分促銷政策,主要是營養快線、茶、果汁這些產品的部分促銷政策取消了。不過,娃哈哈方面并未否認“少數產品的部分促銷政策取消”可能引起的產品市場價格上漲。
至此,眾生嘩然。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什么人要去“偽造”一份“調價通知”。更不解的是,據媒體報道,這份“偽造”的通知,甚至在娃哈哈的部分區域市場已被“上傳下達”。
“這是一份有問題的通知。”娃哈哈的前員工在看過前述那份通知后稱。他表示,很多區域市場,營養快線的售價已經在5元以上了,可“通知”還在說零售價不得低于4元。何況,調價通知大多數時候只說供貨價,對零售價不會做特別說明,畢竟市場情況復雜,有限定也未必能執行。
如果將以上種種算作風波,令人扎心的是,此輪虛晃一槍的“漲價”已經傷到了娃哈哈。公開報道稱,有媒體發起了“營養快線漲價,對你有啥影響”的投票,有近6萬人參與了投票,其中竟有61%的人表示,從來不喝營養快線這類飲料。
或許,那些參與投票的人,恰好不是營養快線的受眾,可這樣的“結果”也難免令人唏噓。有關調價,最有意思的說法莫過于“娃哈哈要在上市之前把報表做好看。”可是,這一說法很快被熟悉娃哈哈的知情人士否認。
在該知情者看來,漲價不僅解決不了報表好看的問題,也解決不了娃哈哈目前所面臨的窘境,還會帶來更大問題——滯銷。
上市前奏?
伴隨著娃哈哈“漲價”這等小事兒,一同流出的消息有關 “全員持股”。
消息稱:“近日,娃哈哈已將所有員工的股份,按每股2.6元退了,說是為了上市。”相較而言,這應是一樁大事兒,畢竟有關“全員”,有關娃哈哈的上市大計。
經新金融觀察記者求證,清退股份一事,娃哈哈已執行完畢。在職員工稱,與外界猜測的一樣,“為了上市”。
而有關娃哈哈上市的消息,去年就已經鬧得沸沸揚揚了,不論是借殼上市還是主體上市,業界都頗為關注。除了娃哈哈近幾年不斷下滑的業績,更重要的是,早年,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曾公開表達過“不上市”的決心,也多次闡述了全員持股的重要性。
2012年,娃哈哈的業績出現首次下滑,雖然在2013年創造了近800億元的銷售佳績,但此后幾年卻一直處于下滑通道,2017年也不例外。
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是娃哈哈業績接連下滑的第三年,全年銷售業績已經跌至529億元。一個未經娃哈哈官方確認的消息是,2017年,娃哈哈迎來第四個連續下滑年,全年銷售額已經跌破500億元,“實現銷售業績四百多億”。
“娃哈哈近幾年的業績確實每況愈下,所以老板想借機上市,不然,再拖下去,想上也上不了了。”前述知情人士稱。“老板”是娃哈哈員工對宗慶后的稱謂,久而久之,圈里人也都叫開了。
上市本無對錯,令業界感慨的,無非是宗慶后和娃哈哈此一時,彼一時的無奈罷了。不論是全員持股的利好還是不上市的決心,當它們變得矛盾時,“老板”選擇了應時而變。
去年11月,娃哈哈迎來了其30歲的生日。也是在那場生日慶典上,宗慶后公開表示:“資本市場對于企業的快速發展是有好處的,我們今后在適當的時候會考慮上市。”
于外界而言,這是一次“松口”,對不缺現金、不差錢的娃哈哈集團而言,宗慶后或許在做著某種妥協。
與娃哈哈上市計劃相矛盾的恰是全員持股。雖然宗慶后曾說過:“我是為娃哈哈員工打工,還要再干20年。”
公開信息顯示,早在1999年,娃哈哈的員工們就迎來了全員持股的時代。
據前述曾就職于娃哈哈的員工說,娃哈哈是他職業生涯的第一步,在工作滿一年后,就有了配股資格,當時以每股1元的價格,配了兩萬股。這些配股每年都會有分紅,一般每股按0.8-0.9元分,最高的時候,每股分過1.2元。后來,離職的時候,股份也就退回了。
宗慶后曾在多個場合表達過全員持股的好處。某年“兩會”期間,他還對媒體強調,全員持股首先可以使員工的收入倍增計劃加快推進;其次,員工持股了以后真正變成企業的主人,這樣才是真正當家作主。只有個人利益和企業利益掛在一起,員工的積極性、責任心才會更強。
可如今,娃哈哈選擇走“上市”之路,全員持股就變得不怎么利好了。
宗慶后曾對外披露,娃哈哈擁有15000名股東,而這樣的股東數量很有可能觸及上市公司股東人數的紅線。
有資本圈的人表示,國內上市要求公司股東數量限制在200個以內,且法人股東要追溯到自然人,這是中國證監會核準企業上市的一條紅線。如果娃哈哈由15000名股東組建一家公司參股,整合難度較大,或將成為其上市的一大障礙。
“如今看來,娃哈哈已經解決了這一障礙,上市工作已然提上日程。”前述知情人士稱。
冷暖自知
宗慶后將娃哈哈上市的初衷歸結為為了企業的快速發展。進入2018年,娃哈哈就31歲了。所謂三十而立,可很多時候,想要“立”,首先就得“破”。除了改變“上市態度”積極為上市做準備,這個春天,娃哈哈還完成了一輪人事調整。
據前述知情人士稱:“市場部和銷售公司老總都有變化,而此次變動是離開者在為去年的業績埋單。”但實際上,“熟悉娃哈哈的人都知道,不論娃哈哈的銷售老總換誰上場,都不太可能提振娃哈哈的銷售業績,老板才是真正的銷售總監。重點是,娃哈哈目前的困境,不是漲價、換人就能解決的。”
近幾年,娃哈哈帝國一直都在遭遇質疑。而質疑,不僅僅來自業績,還有其多元化、二代接班,甚至動輒就被翻出的謠言風波。
在前述娃哈哈的前員工看來,業績下滑雖是事實,但并不能因此否認娃哈哈仍是國內規模最大的食品飲料企業,且利潤高、規模大。產品橫跨飲料與乳品兩大板塊,需要同時應對康統、可口可樂、農夫、伊利、蒙牛等企業的競爭。“不夸張地說,娃哈哈一年減少的銷售額,是一到兩個農夫山泉,近十個匯源……”
再來,在行業整體下滑的大背景下,娃哈哈的競爭壓力更加巨大,能取得如此業績已屬不易。若換了其他企業,甚至存在整體崩盤的危險。雖然娃哈哈的多元化一直備受爭議,但不得不承認,不論是白酒、奶粉還是商業,娃哈哈都及時剎車予以止損,相對而言,公司發展還算穩健。
對飽受爭議的娃哈哈的“推新失策”,他也有另一番解讀。
營養快線是近年來娃哈哈最大的業績“功臣”,可繼營養快線之后,娃哈哈在十余年內沒能做成一個能讓娃哈哈“翻身”的新品。這是事實,但放眼整個飲料市場,在這段時間里,鮮有哪個企業做成了一個“營養快線”。不論是可口可樂還是農夫山泉、統一……它們都推出了不少新品,可都沒能做大。
與此同時,被行業津津樂道的大單品,紅牛、加多寶、六個核桃,無一不是經歷了多年的市場培育,也無一不處在風口浪尖上。“比之更重要的是,原來那些娃哈哈的長板,正在成為影響企業發展的短板。”前述知情人士稱。
在他看來,娃哈哈渠道聯銷體的威力在于新品價差不透明,高毛利驅動渠道積極性,獲得高增長。但這幾年,渠道分化嚴重,超市、便利、特通等渠道靠新品高毛利無法驅動,電商對線下的沖擊更無須多言。可聯銷體環環相扣,一旦新品滯銷,這個就驅動就失靈了,反而會加重滯銷,導致惡性循環。
另外,近幾年,徒有品牌知名度的大品牌,已經不能為產品的動銷帶來推動,對消費者而言,產品不僅要安全、價格合理,還要享有一定的品牌美譽度、認知度甚至品牌場景聯想等,而這些,正是娃哈哈缺少的。
多年來,其對品牌經營略顯粗放,短期內已經無法解決。再來,娃哈哈對“謠言”危機沒能及時、妥善處理,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娃哈哈的銷售。
“不能否認的是,娃哈哈的現金流一直很好,確實沒有負債。利潤率、現金流,一直都是老板的底線,鐵打不動。換言之,即使娃哈哈的業績連年下滑,也不會賠錢,只是賺的比原來少罷了。”
尤為關鍵的是,“我們還要看到,宗慶后今年就73歲了。而娃哈哈這個食品帝國,還在這樣一位大伯甚至爺爺級的老人掌控中前行。”前述從業者稱。
有關“調價通知”、人事變動、股權清退、2017年業績以及2018年娃哈哈的發展戰略等問題,截至發稿,娃哈哈官方都沒給出相應的回復。但在此前的電話溝通中,對方并沒有否認人事變動和股權清退等事宜。
對娃哈哈而言,2018年,一切皆有可能。
責任編輯:李彥麗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