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建無償劃轉至中核 中國核電新格局確立
自此,98家央企縮減至97家。
張慧
圖片來源:海洛創意
在公布籌劃重組事宜的消息不到一年,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核)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下稱中核建)就非常迅速地完成了合并。
1月31日,國資委官網公布消息稱,經報國務院批準,中核與中核建實施重組,中核建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核集團,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這是繼原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下稱中電投)與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核技)、國電集團與神華集團合并后,能源行業第三例落地的央企重組。自此,98家央企由此縮減至97家。
2017年3月17日,中核旗下上市公司中核科技(000777.SZ)發布公告,稱正在籌劃與中核建戰略重組事宜,方案確定后尚需獲得有關主管部門批準。兩天后,上市公司中國核電(601985.SH)、中國核建(601611.SH)也公布了該消息。
中核董事長王壽君曾對媒體表示,中核與中核建的重組,就像是“談戀愛”,“戀愛”的過程可能是迅速閃婚,也可能是長達十年的愛情長跑。事實證明,兩家公司的戀愛時間并不長,就已修成正果。
這兩家公司原最早均屬于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下稱中核總)。1999年,國防科技工業體制改革,中核總被劃分為中核和中核建。中核集團繼承了中核總的衣缽,承接了大部分產業,中核建則負責核電工程、軍工工程等方面的建設工作。
多位業內人士曾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中核與中核建的合并不意外。兩家企業業務互補,重組難度相對較小,重組后的中核競爭能力將大為加強,利于更好地在全球核電市場上競爭。
中核是國內投運核電和在建核電的主要投資方、核電技術開發主體、核電設計及工程總承包商、核電運行技術服務商和核電站出口商,同時也是是國內核燃料循環專營供應商、核環保工程和核技術應用主力。
中核建的主業為核軍工、核電、核燃料循環、核技術應用、核環保工程等領域的科研開發、建設和生產經營等。
中核建在中國核電施工工程市場上,長期占據絕對主導地位,是國內外唯一一家連續30余年不間斷從事核電建造的企業,承擔了中國大陸和出口的所有核電機組的建造任務,具備同時承擔40臺核電機組的建造資源和能力。
截至2017年6月底,中核建已承擔了63臺核電機組的建造任務,正在承建的核電項目包括紅沿河、陽江、臺山、防城港、福清、田灣、三門、海陽、石島灣以及巴基斯坦恰希瑪、卡拉奇等11個項目共23臺機組,是世界上在建機組數量最多的企業。
鑒于中核和中核建的體量相差懸殊,此前,業內也多認為,中核建業務將被直接并入中核。中核集團由100多家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組成,中核建設僅有16家成員單位。
在兩家公司的領導安排上,國家主管部門也做了伏筆。2016年12月,王壽君由中核建董事長調任到中核集團擔任董事長。目前,中核建總經理為顧軍,董事長一職仍空缺。值得注意的是,王壽君生于1955年7月,將于今年8月年滿63周歲。2017年12月,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原總經理余劍鋒被調往中核擔任總經理。
此前,在中國核電行業,具有核電運營資質的企業只有三家——中核、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以及原中電投。
2015年,中國核電行業完成第一次整合。中電投和國核技合并為國家電力投資集團(下稱國家電投)。國核技成為國家電投下屬公司。中國核電領域,國家電投、中核、中廣核三足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可以預見,中核建和中核合并后,中廣核和國家電投將面臨更強的競爭對手。
責任編輯:王嘉源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