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專欄】空喊“降低藥價”是沒有用的
【推薦閱讀】同款藥香港比內地便宜1萬元 以藥養醫推高藥價
被指在內地藥價高羅氏稱系自主定價
報道稱羅氏某藥品內地售價超香港萬元,羅氏稱符合條件可享受“香港價格”
新京報訊 (記者沈瑋青 劉溪若 實習生韓沁珂)有媒體報道稱,目前內地與香港藥品價格存在較大差距,不少內地人都去香港買藥。報道舉例稱,一種治療乳腺癌的藥品赫賽汀同樣規格在中港兩地差價達1萬元。對此,赫賽汀生產企業——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昨晚發布聲明,表示赫賽汀在內地系自主定價,且符合一定條件的病人用藥價格水平與香港相當。
內地援助項目藥品價格與港相當
據《人民日報》報道,同樣規格的赫賽汀,內地賣人民幣25000元,而在香港藥房最低報價18500港元(約合人民幣14800元),二者相差1萬元。
報道援引北京大學醫學部藥事管理教研室教授史錄文的話稱,進口藥品定價一般分為三類:一類是按市場自主定價;一類是單獨定價,赫賽汀就屬于此類;一類是實行最高零售限價,一般納入醫保目錄,與國內的藥品定價方法相同。
報道還采訪了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其表示赫賽汀在內地的銷售價格經國家發改委批準同意,藥價差距主要原因是稅率。
對此,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昨日發布聲明表示,上述負責人的說法不代表該公司觀點。赫賽汀不在國家醫療保險藥品目錄中,是屬于企業自主定價范圍的藥品,無需國家發改委批準同意。
昨日,記者在發改委網站并沒有搜索到任何有關赫賽汀單獨定價的內容。
上海羅氏還表示,其在中國開展了患者援助項目,幫助低收入并符合臨床用藥條件的病人能夠使用赫賽汀,價格水平與香港相當。
除了赫賽汀,《人民日報》報道中還提到了愛必妥和格列衛兩種腫瘤藥品藥價差大。記者昨日連線愛必妥和格列衛兩種腫瘤藥品生產廠商默克雪蘭諾和諾華制藥,但截至發稿,默克雪蘭諾未做出正面回應。諾華制藥則表示,自2003年9月開始該公司與中華慈善總會合作開展格列衛患者援助項目。該公司稱,目前內地大多數中國患者已加入格列衛患者援助項目,相應的治療費用因此降低。
“藥價虛高根源在定價機制”
昨日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副會長牛正乾對新京報記者表示,不僅是腫瘤進口藥品價格虛高,很多其他進口藥品比香港、日本、韓國的同規格產品普遍要高。
“造成國內進口藥品價格虛高的原因,是國內藥品的定價機制決定的。”牛正乾介紹,作為藥品流通終端的醫院,實行的是藥品加成制度,收到藥品成本越高,醫院的盈利越大。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藥劑科的工作人員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醫院對成品藥的售價一般是在全市統一藥品中標價的基礎上加收10%左右。該工作人員查閱醫院內部藥品價格,發現赫賽汀(440毫克)、格列衛(120片/盒)的中標價分別是:21613元、23500元;對應的零售價格則為24854.9元、25500元。
牛正乾認為,藥品加成制度帶來三大問題,一是購進藥品價格越高獲利越多,所以公立醫療機構不可能去采購低價藥;二是使醫生索取回扣的行為與醫療機構銷售高價藥品的利益驅動高度一致;三是讓藥品生產經營企業不得不開展“高定價、大回扣”的畸形競爭。
此外,他認為,流通環節各個審批環節和藥品公關賄賂的灰色成分,最終也都加在價格上。
2012年兩會期間,全國工商聯曾向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提交提案,建議取消上述制度。牛正乾表示,要解決藥品價格虛高問題,需從根本上將醫療和藥品剝離開,“以香港為例,政府對醫院出售藥品的補貼有一定額度,在此情況下醫院賣藥不是以盈利為目的,對藥品加價的熱情自然沒有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