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本報記者 秦梟 北京報道
2030年整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700億元,這是頭豹研究院對我國虛擬數字人市場的測算。
近年來,在元宇宙概念的推動下,AI數字人市場迅速升溫,從虛擬歌手洛天依,到數字虛擬偶像翎_Ling、AYAYI、南夢夏、柳夜熙,再到虛擬偶像組合A-soul等各式各樣的虛擬數字人頻繁地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中。
“虛擬數字人已經開始以特有的創造性和交互性,融入我們的生活。但當下虛擬數字人還處在發展的初始階段,距規模化落地還有一定距離。”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火爆出圈
虛擬數字人是什么?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總體組聯合中關村數智人工智能產業聯盟數字人工作委員會曾在《2020年虛擬數字人發展白皮書》中指出:虛擬數字人是指具有數字化外形的虛擬人物,需要具備三個主要特征:擁有人的外觀、人的行為和人的思想。
虛擬數字人被分為下述兩種:廣義虛擬數字人(Meta human),指通過CG建模、手繪方式完成虛擬人前期制作,通過聯合動作捕捉、面部捕捉技術實現驅動的虛擬數字人。超級自然虛擬人(Al being),指主要通過AI技術“一站式”完成虛擬數字人的創建、驅動、內容生成,并具備感知、表達等無需人工干預的自動交互能力。
隨著元宇宙概念的火爆,虛擬數字人市場也得以快速升溫。從虛擬偶像、虛擬主播到數字員工,數字人從游戲界破圈,在文娛、金融、電商、教育等領域頻繁出現。據測算,全球平均每天都誕生一個數字人。數字人正成為一種潮流,涌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6月28日,市場調研機構IDC發布的《中國AI數字人市場現狀與機會分析,2022》報告顯示,中國虛擬數字人市場規模呈現高速增長趨勢,預計到2026年將達102.4億元。
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融媒體中心執行主任袁帥對記者表示,目前國內市場上已經出現了非常多的虛擬數字人,在各行各業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虛擬數字人技術結合實際應用場景領域,切入各類行業,形成行業應用解決方案,賦能影視、傳媒、游戲、金融、文旅等領域,根據需求為用戶提供定制化服務。
中國人民大學智能社會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鵬則對記者分析,從目前行業和產業發展情況看,平臺經濟、數字經濟以及數字技術的發展,具備開發初步功能或者說進階功能虛擬數字人的能力。同時,大家對于元宇宙、虛擬現實,數字孿生等新技術的訴求或者關注度在提升。而且開發數字人可以提質降本增效,在短時間內有利于企業提升市場知名度,甚至說有可能抬升上市公司的股價,所以這些多元因素造成大家對虛擬數字人的追捧。
而在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看來,虛擬數字人,一般需要三方面的AI技術,第一種是AI語音庫,用來收集聲音素材,通過機器學習來締造AI;第二種是3D形象,由3D素材拼接出形象,包括各個角度的形象特征;第三是動作捕捉后形成的AI動作和語音的交互功能。如果就語音庫和3D虛擬數字人形象,的確當前的制作效率越來越高,但從交互角度來說,當前虛擬數字人大多數還是真人同步語音和動作捕捉,只是通過AI渲染成虛擬數字人,從技術門檻來說,還不是很高。
大廠入局
火爆的市場行情自然備受資本的青睞。天眼查顯示,我國現有“虛擬人”“數字人”的相關企業38.6萬余家,2017~2021年,5年新增注冊企業增速復合增長率近66.3%。特別是2021年,新增注冊企業近18萬家。
不僅如此,據天眼查不完全統計,2021年全年,虛擬數字人相關投資共27筆,融資金額從數百萬人民幣到數千萬美元不等。2022年開年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數字人領域已完成了近百起融資,累計額度超過4億元人民幣。
這其中不乏Meta、英偉達、騰訊、字節跳動、阿里巴巴、百度、華為、B站等重磅玩家。
其中,騰訊聯合搜狗更是推出了五款“數智人”,為企業定制智能客服,百度、華為、阿里等都紛紛引入AI數字人入職,或擔任宣講員、或擔當形象代言人;OPPO、小米則宣布了各自智能語音助手的虛擬形象。
雖然,大廠入局為虛擬數字人帶來了更高的關注度,但不得不承認的是虛擬數字人目前只實現了部分場景的落地,距離規模化落地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IDC報告認為,當前虛擬數字人大多處于L1~L3階段,即依賴算法驅動肢體、姿態、口型、表情等,數字人可執行簡單的決策和操作。
袁帥認為,更為客觀的事實是,虛擬數字人當前仍處在早期階段,需要不斷的試錯與探索,很多技術仍不成熟,能實現的展現方式也有待優化。
盤和林則指出,國內虛擬數字人語音庫還是比較完善的。3D素材、生產3D形象動作的游戲引擎等工具軟件比較落后,生產虛擬數字人的工具軟件基本被國外壟斷。需要從基礎引擎、建模軟件、AI學習框架、編程語言方面有很多創新,來夯實虛擬數字人產業基礎。
救命稻草?
“AI產業持續虧損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當前缺少一個殺手锏應用。”一位國內AI龍頭的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
王鵬認為,虛擬數字人未來會有可能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個殺手锏應用,但前提還是需要長期的研發,需要差異化的應用和自身能力水平的提升,而不是僅僅進行簡單的交互和呈現。
火熱的虛擬數字人,是否會成為AI產業的一個殺手锏應用尚不得知,但起碼不會是AI產業的救命稻草。
相較于英偉達等美國AI芯片巨頭,我國AI公司更多優勢在于語音識別、視覺識別等應用端。比如國內有AI語音識別龍頭企業科大訊飛,AI視覺識別龍頭商湯科技等。但國內眾多AI企業目前依然陷在虧損之中,即便是被視作“AI四小龍”的商湯科技(00020.HK)、曠視科技、云從科技(688327.SH)與依圖科技。
2022年3月,商湯科技發布在港交所掛牌后首份年報,2021年實現營收47億元,同比增長36.4%,毛利率為69.7%;經調整后,虧損凈額為14.2億元,同比上升了61.5%。今年5月27日在上交所敲鐘并掛牌上市的云從科技財務數據顯示,2021年實現營收10.76億元,虧損額度為7.53億元,營收規模在擴大,虧損額度小幅收窄。今年5月16日在科創板恢復發行注冊程序的曠視科技,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收6.70億元,虧損額度為18.65億元。其他已經上市的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比如寒武紀(688256.SH)、格靈深瞳(688207.SH)等,也虧損明顯。即使是作為身處AI芯片熱門賽道上的寒武紀,也同樣陷入虧損日益擴大的尷尬局面。
“AI真正落地產生很大效益的應用,基本上都集中在互聯網,例如各個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虛擬數字人,但互聯網公司最大的特點是它的AI算法完全是自閉環的,不需要依賴商湯科技等傳統公司的落地,所以他只需要購買基礎的軟硬件。”上述國內AI龍頭的內部人士向記者分析道,每天用的抖音、微信、淘寶,背后的搜索都是靠AI推薦,現在算法公司最大的問題在于這些最能夠實現落地、最能夠完成商業變現的應用它們碰不到,互聯網公司自己解決了,是個自閉環,比如騰訊有自己的AI團隊,阿里也有自己的AI團隊,不需要這些算法公司,這些算法公司就只能在非互聯網領域實現相關應用的落地。
責任編輯:李桐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