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臨近,近些年滑雪、滑冰、冰球等冰雪運動新業態在中國從北到南逐漸“火熱”,且呈現明顯的分眾樣態。
“三億人上冰雪”背后
本刊記者/李靜
發于2022.1.24總第1030期《中國新聞周刊》
打開手機微信,李媛的七八個雪友群每個都積攢了幾十、上百條信息,有去崇禮拼房拼車的、交流技術的,還有人找同伴一起拼教練。從兩年前喜歡上滑雪,李媛每周都要滑一次,因此結識了一群雪友,她在其中不算最癡迷,她認識幾個朋友,請假去崇禮,一待一個月,他們都把這項充滿“魔力”的運動稱為“白色鴉片”。
李媛11歲的小侄女喜歡的也是一項冬季運動——花樣滑冰,她已經在北京的室內冰場跟著專業教練學習了4年,和李媛滑雪的純休閑娛樂目的不同,孩子正在參加花滑的專業考級。
天津南開區的一家大型商場內的室內滑冰場。圖/IC
2021年10月,清華大學體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中國青年參與冰雪運動情況報告》顯示,中國參與冰雪運動的人群中,1~17歲和18~24歲兩個年齡段占比分別以34.08%和27.27%排名前兩位,青少年是中國參與冰雪運動的主力軍,北京冬奧會的申辦和籌辦促進了青年對冰雪運動的認識。2015年北京獲得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舉辦權時,中國提出的“三億人上冰雪”,正從愿景逐漸走向現實。
隨著北京冬奧會的臨近,近些年滑雪、滑冰、冰球等冰雪運動新業態在中國從北到南逐漸火熱,且呈現明顯的分眾樣態。北京市滑冰協會秘書長侯明暉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冰”和“雪”這兩種運動形式經過在民間多年的發展,已經具備一定厚度,因而自然產生分層,雪上運動吸引的是青年和家庭,以度假目的地的形式越來越受歡迎,冰上運動的對象多為少年兒童,有明顯培訓性質,它不但為孩子們的社區運動多提供了一種選擇,且對競技體育培養了數目可觀的觀眾和后備力量,開始為專業隊伍輸送人才。
國家隊有了北京孩子
穿好冰鞋,盤起頭發,換上高彈訓練服,9歲的李其妙剛剛放學就被媽媽接到國貿溜冰場。今天是她的訓練日,她要先和教練一對一學習1小時,再自己練習至少1小時。從5歲半接觸花滑,她每周至少上兩次課,學習三年半后,已經可以做出兩周半跳,這屬于較高難度動作,在花樣滑冰等級考試中為6級以上水平(最高為8級)。
在放學后時間段的國貿溜冰場,隨處可見跟著教練學習新動作的小學生,來的人太多,冰場不得不限流,等著上課的家長和孩子在冰場外排起長長一隊。“練花滑的孩子在北京太常見了。” 李其妙媽媽對《中國新聞周刊》說,李其妙的水平雖然提高挺快,但在同年齡段的花滑兒童中只屬于正常進度,“大家都不是滑著玩的,都會花點工夫,想練出個樣子來”。
李其妙的偶像有很多,包括陳露、申雪、龐清這樣的名將,她也喜歡王雪涵、于小雨,她們的知名度和比賽成績不及前者,但在練習花滑的孩子們心中,卻有不一樣的地位。
2012年,北京的民間花滑界出了一件讓大家都倍感振奮的事——不滿14歲的北京姑娘王雪涵正式進入國家花樣滑冰隊,這個沒有接受過一天專業競技體育體系培養的女孩,成為京城滑冰俱樂部培養出的第一個國家隊隊員。之后,同王雪涵的成長軌跡幾乎完全一致,來自于同一家滑冰俱樂部的于小雨、張伊伊也都先后進入國家隊。
從普通北京孩子中,培養出國家隊隊員的世紀星滑冰俱樂部,是全國第一家冰上運動培訓機構,它和北京第一家室內商業冰場——國貿溜冰場一起,被業內公認為商業滑冰市場的開拓者。
2022年1月15日,人們在北京什剎海玩冰車。圖/視覺中國
其實,北京是一個有著悠久冰上運動歷史和文化的城市。在物質匱乏的年代,老北京的冬天,是四季中最枯燥的,到什剎海溜冰成為老百姓為數不多的娛樂項目。從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開始出名,發展到七八十年代時,什剎海冰場已經自行生發出了很多不成文的規矩,例如有主冰場和次冰場之分,有正規冰鞋的才有資格去主冰場滑。那個年代,帶一雙正規冰鞋前后褡褳式地一背,幾乎就是身份的象征。
1981年,北京首都體育館曾承辦世界冰球C組錦標賽,吸引了30萬人次的觀眾現場觀戰,那時不少北京市民見面打招呼的方式都是問:“去不去?兩毛錢到白石橋看冰球!”
國貿溜冰場副經理肖雨紅在80年代還是雙人滑國家隊運動員,她記得那時候民眾對于冰上運動的熱情,但彼時無論“冰”還是“雪”都還停留在露天娛樂的階段,遠沒有成為真正普及的運動方式,更談不上商業發展,直到1999年,國貿溜冰場作為國貿二期綜合體的一部分,對外開放。肖雨紅回憶,溜冰場是時任國貿商城董事長從國外考察回來后,效仿西方商業綜合體設立的配套設施,那時,無論冰球還是花滑在歐美國家都已經普及到民眾當中,尤其在北美,具有火爆的市場,室內溜冰場的作用主要是聚攏人氣。
也是這一年,芬蘭赫爾辛基花滑世錦賽,剛剛躋身世界一流選手行列的申雪和趙宏博因為裁判誤判而丟掉了本該屬于他們的首枚世錦賽金牌。教練姚濱回國后,和自己的第一批弟子范軍談起了花滑俱樂部,盡管彼時中國花滑已經產生世界級選手,但苗子全部產生于東北,以競技體育方式培養,缺乏廣泛群眾基礎和生生不息的后備力量。
聽從恩師的建議,那年,范軍在首體附近一個10平方米的小屋里,開始了“世紀星”的運營。1999年的宣傳,還只是在《北京晚報》的廣告欄,發一個小小“豆腐塊”。范軍記得清清楚楚,第一次開課,只來了三個學員。
而剛剛開業的國貿溜冰場,還屬于高端商業區里的高消費,客源主要是在附近工作、居住的外國人、國際學校的學生以及在國貿寫字樓工作的白領。
就這樣,在21世紀即將來臨時,北京乃至全國范圍的民間商業冰上運動,在京城的東西兩側,蹣跚起步。
“三億人上冰雪”
由于有姚濱的支持,“世紀星”的軟硬件無可挑剔,學員上冰時間是俱樂部向國家隊花錢租來的,利用國家隊的吃飯、休息時間,讓學員使用專業場地,授課教練更是當時花滑界響當當的人物。通過家長和學生口口相傳,不出半年,“世紀星”的學員已經從3個迅速增長到五六十個。有家長對范軍說:“我們小時候就在什剎海滑冰,想學但是沒地方學,現在有了條件,必須把孩子送來。”
2000年,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項目管理中心頒布了《花樣滑冰訓練大綱》,之后又在2006年、2012年修訂。范軍認為,這個綱領性的訓練指南為之后花滑在民間的發展打牢了基礎,有了這個科學的體系,“世紀星”和北京后來創立的各個花滑俱樂部一路都發展得很規范。
國貿滑冰場在開業一年后,成立了培訓部,“很快我們就發現,人們不滿足于上去玩一玩,尤其孩子,不但想學滑冰,還想系統地學,顧客出現了培訓需求。”肖雨紅對《中國新聞周刊》說。與使用國家體育總局頒布的《花樣滑冰訓練大綱》的培訓俱樂部不同,國貿滑冰場根據顧客人群的特點依然走國際路線,采用美國溜冰協會(ICE SKATING INSTITUTE)指定教程。
一個有潛力的市場,自然迅速吸引資本的關注,很快,眾多商業地產公司開始在商業項目中修建室內冰場。新世界商場、西單文化廣場、華潤五彩城……一塊塊“冰”出現在北京商圈,北京的商業滑冰市場開始了一段平緩的上升線。
“一直到2015年北京成功申辦冬奧會之前,整個北京大概不超過10塊‘冰’。” 世紀星滑冰俱樂部創始人、董事長范軍對《中國新聞周刊》回憶,“整個市場真正的革命性、爆炸性增長,是在‘三億人上冰雪’口號提出和成功申辦冬奧會之后。”
2015年1月6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申辦委員會代表團走進瑞士洛桑的國際奧委會總部,提交《申辦報告》。在《報告》中,中國作出了帶動“三億人上冰雪”的承諾。表明中國申辦冬奧會不僅僅是在競技層面的爭金奪銀,更重要的是,希望讓更多普通市民通過練習冰雪運動項目受益,讓青少年群體通過冰雪運動,身心得到更全面的發展。
2022年1月12日至13日,位于天山腳下的烏魯木齊縣第一中學舉辦“愛冰雪 迎冬奧”中小學生冬季運動會暨冰雪嘉年華活動。小學部速滑隊的學生在進行速滑展示。圖/新華
2016年3月初,申冬奧成功7個月后,北京市出臺了《關于加快冰雪運動發展的意見(2016-2022年)》及七項配套規劃。根據規劃,到2022年,北京每個區都要新建一座不小于1800平方米的國際標準室內冰場,總共至少擁有36座室內冰場。根據2017年6月公布的《北京市室內冰場信息大全》,北京已有和即將竣工的室內冰場達到73塊。僅在朝陽區,以朝陽大悅城冠軍溜冰場為中心,方圓7公里內,就有興隆公園的浩泰冰場、國貿冰場、平房的小狼冰場以及全明星長楹天街店、藍色港灣店和陳露冰上中心,總共7家室內冰場。
在這些室內冰場中,培訓項目以花滑居多。冰上運動在民間的發展歷程中,冰球的商業發展和普及比花滑略晚,一方面因為冰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項貴族運動,比如一套初級的裝備就需要4000~5000元,另一方面也因為練習冰球不能像花滑那樣單打獨斗,而是需要一支相對完整的隊伍,屬于集體項目且需要通過比賽提高技術。
除了以舉國體制培養冰球運動隊的東北三省,北京是中國青少年冰球發展最早的城市,第一支業余冰球隊由幾個組織孩子學習冰球的家長成立,其中包括后來成為北京冰球協會名譽會長的演員英達。因為孩子們多數屬虎,這支隊伍取名“虎仔隊”,他們沒有固定訓練地點,“世紀星”和國貿溜冰場都為他們提供過場地。
從2006年開始,已經在花滑培訓市場形成規模的“世紀星”等冰上培訓俱樂部開始涉足冰球培訓,之后的幾年,中國第一個少年冰球聯賽在北京開賽,北京市冰球運動協會成立,在2015申辦冬奧后,官方的大力支持讓這一緩慢發展的小眾運動真正火了起來。2008年北京舉辦第一屆青少年冰球聯賽時,只有4支隊伍不到50人參賽。2021年第十三屆聯賽時,已經有26家冰球俱樂部參與,參賽隊伍256支、小球員近3600人,年齡跨度6~18歲。根據北京冰球協會的數據,目前在協會注冊的冰球運動員達到了4000人。
民營冰球職業俱樂部也應運而生,2016年初,北京昆侖鴻星冰球俱樂部在北京市朝陽區注冊成立,這是國內唯一有資格參加世界頂級冰球聯賽KHL的俱樂部。2017年,“昆侖鴻星”與中國國家冰球隊簽署了共建協議,為國家隊提供賽訓的平臺。“昆侖鴻星”的負責人劉洋對《中國新聞周刊》解釋說,目前俱樂部的北京和深圳分部分別擔負著為國家男、女冰球隊提供高水平賽訓平臺和球員池、助力中國職業化冰球運動發展的職能。
為職業體育貢獻樣本
在冬奧帶動起來的冰雪熱下,冰雪運動發展已不再局限于冬季和北方城市,截至2021年,上海已有室內冰場13塊,武漢達到8塊,深圳6塊……已在北京攢下足夠經驗和資源的冰上培訓俱樂部,紛紛南下。
北京市滑冰協會秘書長侯明暉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目前全國有世紀星、冠軍、全明星、華潤等幾十家花樣滑冰俱樂部,其中的大型連鎖俱樂部,80%出自北京。“世紀星”是第一家走出北京的連鎖冰上培訓俱樂部,從2003年開始,如今已經在杭州、深圳、成都、西安等城市設立了20家分支機構。這些成熟俱樂部的先進訓練、管理經驗,又進一步帶動了全國的滑冰熱。
相對于花滑,冰球在南方城市是更加冷門的項目。2017年,深圳昆侖鴻星冰球俱樂部在龍崗成立,成立之初,相較于深圳本土市民,更早接觸到冰球這一項目的香港、澳門家長似乎對“昆侖鴻星”提供的奧運標準冰場更感興趣。一到周末,不少香港和澳門的小朋友就被家長領著,帶著全套裝備開車過來練習冰球。深圳昆侖鴻星冰球俱樂部副總經理杜叢飛感覺,深圳人對冰上運動認知和參與冰上運動的熱情,似乎從臨近冬奧的這一兩年開始顯著提高。
2019年5月10日,在2022年冬奧會倒計時1000天之際,北京冬奧組委發布了《致中小學生的一封信》,號召中小學生積極參與奧林匹克教育,學習掌握冰雪運動技能。
8歲的何青緹在北京東城區板廠小學念三年級,她記得,從2020年剛升入二年級開始,學校就常常組織唱冬奧、畫冬奧、學習冬奧知識。她的很多同學都和她一樣開始對冰上運動產生興趣,男生學冰球,女生學花滑。“冬奧主題曲《一起向未來》,班里同學已經全會唱了。”她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在北京,越來越多的學校將冰雪運動引入校園,將課堂放在冰場和雪場。據統計,近年來北京市共計46萬余名中小學生上冰上雪,其中雪上25萬余人,冰上20萬余人。截至2021年12月,北京市已經有200所冰雪運動特色學校。從2016年開始,北京市舉辦中小學生冬季運動會,至今已連續舉辦6屆,幾年間,參賽人數從最初的500余人增加到現在的1700余人,比賽項目從最初的冰上拼圖、雪地登坡等趣味項目,逐漸發展到了短道速滑、花樣滑冰、冰壺、冰球、高山滑雪、單板滑雪等專業性項目。
在距離冰雪實在太遠的南方城市,隨著冬奧的臨近也產生了越來越多的“冰娃”。在初創的幾年,深圳昆侖鴻星冰球俱樂部每年都在大、中、小學生中開展免費體驗課程,但是最終留在“冰面”上的學生有限,進入冬奧倒計時的2021年,南方孩子對于冰的興趣超越以往。副總經理杜叢飛對《中國新聞周刊》說,從這一年開始,很多深圳的學校開始積極與昆侖鴻星聯系,俱樂部先后與深圳中學龍崗學校、深圳市龍崗區實驗學校、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等學校合作,冰球運動進入課堂,學校開始組建冰球隊,很多中學生和大學生走上冰場,開啟了規律的冰球訓練。
從已經進入南方市場多年的“世紀星”的統計數據看,南方定期培訓的學員數量不斷上漲,在上海、深圳等分部,固定到冰場接受教練培訓的孩子與上冰體驗的散客營收比已經達到五五開,在花滑市場早已成熟的北京,這個比例是六四開至七三開,南方城市學員的粘性正在逐漸趕上北京。在“三億人上冰雪”口號提出后,對比北京上冰人數的爆炸性增長,“世紀星”其他城市俱樂部的上冰人數也有明顯上升,范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2021年“世紀星”所有分支機構的上冰人數已達到150萬左右。
在這些冰上培訓俱樂部負責人眼中,熱愛冰上運動的孩子分為三個層次,多數是為了強身健體,增加一個興趣愛好,還有一部分家長受過良好教育,知道在北美地區花滑和冰球都是熱門項目,讓孩子掌握這項技能是為今后留學做準備,既能增加錄取率,也能更快融入當地社交。另有少部分孩子,在訓練中展現出極高悟性和天賦,有希望向國家隊專業選手發展。
2022年1月15日,遼寧沈陽市,公園天然冰場成了人們休閑運動的熱門場所。圖/視覺中國
近些年,后兩種層次的孩子大量增加,這種量變某種程度已經引發滑冰市場的質變。例如在世紀星俱樂部,優秀業余高手一旦在北京市比賽獲得名次,俱樂部就開始投入培養,不僅訓練、器材不收費,還按照等級發放補貼,提供師資、場地保障,支持選手向專業道路發展。繼王雪涵、于小雨、張伊伊之后,“世紀星”又將陳虹伊、安香怡等北京孩子送進國家隊。
2014年全國男子少年冰球錦標賽上,以普通中學生和“小海歸”為主的北京隊接連戰勝兩支來自東北的冰球專業隊,以全勝戰績奪冠,這普遍被認為是北京青少年冰球發展史上的標志性事件。在俱樂部打球的普通孩子,開始戰勝體制內的“正規軍”。
沒有任何行政干預的市場,已經開始造就出專業隊甚至國家隊隊員,冰上運動在民間的發展正在為中國職業體育貢獻值得研究的樣本,也許,還將貢獻一條嶄新的職業化發展道路。
從無到有的雪場
與冰上運動以少年兒童為絕對主力不同,滑雪吸引的大部分是成年人中的年輕人。進入雪季,在小紅書上發布一條尋找同伴拼車去崇禮的帖子,半個小時就收到七八條陌生人信息,不僅拼車,還有人主動問要不要一起拼個私教。資深雪友李媛認為這種回復率很正常,因為現在北京的雪友太多了,每次她去崇禮都很容易找到同伴。
在一家知名公司做運營的李媛工作非常忙碌,公司實行大小周制度,但她還是堅持每周去滑雪,沒時間去崇禮,也要到南山、軍都山這些北京周邊的滑雪場去,她覺得滑雪這項運動特別解壓,既有征服自然的成就感,也能感受到自由,這還是她這樣二三十歲年輕人的重要社交方式,通過拼車、在滑雪群里交流技術,她結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
滑雪在民眾中的普及與冬奧會的成功申辦密不可分。崇禮富龍山地運動學院培訓副總監溫孟瑩10年前還是一名職業滑雪運動員,在她印象中,2013年北京與張家口聯合申辦冬奧會之前,大眾對滑雪運動都還沒有任何概念,滑雪一直以競技體育的形式存在。那時,國內知名的滑雪場只有遠在黑龍江的“亞布力”,距離普通人非常遙遠。
崇禮的第一家也是中國第一家全開放式雪場——萬龍滑雪場建于2003年,隨后,多樂美地、云頂等多家大型雪場雖然陸續建成,但幾乎沒有配套設施,去滑雪的愛好者晚上只能住到當地農民家里。
2022年1月3日,河北張家口,崇禮雪場內的游客。圖/視覺中國
變化始于2013年,這年11月,北京宣布與張家口聯合申辦2022年冬奧會。第二年,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和張家口市大力發展旅游產業政策的雙重推動,幫助崇禮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2015年,冬奧申辦成功后的首個雪季,近250萬人次到張家口滑雪,同比增長31%,其中到崇禮滑雪的游客達到了45萬人次,同比增長42.3%。
北京市周邊的雪場,也從冬奧申辦前的22所增加到了32所。為了適應近幾年激增的人流和雪友們越來越高的水平,2021年京城多家雪場進行了軟硬件的升級改造。例如嘉峪關雪場將整條雪道拓寬,坡度進行了調整,還恢復了高級道,長度達到600米。南山滑雪場加大了對夜場的投入,夜場滑雪開放雪道由上個雪季的10條滑雪道增加至17條。
2016年,富龍四季小鎮旅游度假區在崇禮落成,滑雪與休閑、度假連接在一起。崇禮富龍山地運動學院院長崔雅杰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富龍”的定位非常明確——目的地型滑雪場,“好看、好玩、有文化內涵”,客戶群以親子家庭和20~35歲的年輕人為主。富龍山地運動學院的培訓目的也是普及和推廣,不同于室內冰上培訓機構的系統訓練,“‘冰’和‘雪’這兩種運動項目,在民間的發展姿態是不一樣的。” 崔雅杰說。
目前,中國的雪場依舊是以旅游體驗型雪場和城郊學習型雪場為主,《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的撰寫者、北京市滑雪協會副主席伍斌為中國滑雪市場定義——“全球最大的初級滑雪市場”。
根據《中國滑雪產業白皮書》的統計數據,2000年,全國滑雪場僅有50家,截至2019年已增長至770家。滑雪總人次從2014年的1030萬增至2021年的2076萬。滑雪人群的城市等級呈現階梯式分布,近六成聚集于一線及新一線城市,從收入層級來看,單月收入過萬的滑雪者占比達43.3%。
北京市滑冰協會秘書長侯明暉感慨,冰雪運動的迅速發展離不開冬奧會效應和政策推動,同時也是中國人收入水平提高后,中產階層擴大的結果。
冰雪運動被稱為“貴族運動”不無道理,花滑、冰球、滑雪……無論哪一項都需要一定水平的消費能力。肖雨紅和杜叢飛粗略估算了一下,一個孩子學花滑一年的費用3萬~4萬,冰球的護具更貴,一年支出5萬~6萬,如果想要裝備更好,可能超過10萬。這只是參加普通培訓的孩子,如果想朝著專業方向發展,花費更高。王雪涵在正式加盟國家隊時,她的媽媽曾對媒體說過,家庭投入在王雪涵花滑培訓上的費用,已經超過百萬。
滑雪的消費同樣不菲,雪友的滑雪裝備通常是自己購買而不是租用,滑雪靴、滑雪服、滑雪板等產品即便是入門級,一整套價格也接近3000元。而滑雪培訓的價格,即使是集體小班教學,一次全天授課也要500元起步。
中國冰雪運動逐步進入尋常百姓家后,帶動了整個冰雪產業的發展和升級。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冰雪旅游發展報告(2022)》預估2021年至2022年冰雪季,中國冰雪休閑旅游人數將達到3.05億人次,冰雪休閑旅游收入有望達到3233億元。
2021年京東“雙11”銷售數據顯示,雪服、雪板、滑雪鏡、冰雪旅游等冰雪品類訂單均呈現爆發式增長。滑雪服成交額同比增長270%,滑雪單板訂單量同比增長590%,滑雪鏡訂單量同比增長300%,滑雪品類自營訂單量同比增長23倍。
國內市場的發展帶動了國產滑雪用品的品牌化,伴隨而來的是中國品牌開始出海。根據阿里巴巴旗下跨境電商平臺速賣通的數據,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滑雪用品海外銷售額同比2020年增長超過60%,其國產滑雪頭盔海外銷售額同步上漲了15倍。2021年,全球共有100個國家和地區的消費者在速賣通上購買了中國雪具,北至冰島,南至智利。冰雪運動帶來的科技概念也在不斷升級,仿真冰、旱雪、模擬器等科技創新產品不斷出現。冰雪相關企業數量從2014到2020年,已經翻了四倍。
曾擔任國際滑雪聯合會秘書長長達20年的莎拉·劉易斯去年接受采訪時說,“三億人上冰雪”的規劃對全世界的冰雪市場都將產生巨大影響,這不但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冰雪愛好者,受益者也包括設備制造商和冰雪旅游業的從業人員。
在不斷增加的冰雪愛好者和不斷升級的數據背后,中國的冰雪產業正迎來發展的黃金機遇期。
(文中李媛為化名)
責任編輯:李思陽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