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面要80元,出租車漫天要價,安檢排隊太長差點誤機…你在機場是否遇到過這樣的問題?“首屆金跑道獎·國內機場口碑評選”正在進行!【點擊投票】為機場打分,你說了算!
【特寫】百盛要卷土重來,百貨業還有春天嗎?
這家老牌百貨公司似乎在轉型中找到了能反敗為勝的方法。
昝慧昉
圖片來自 視覺中國
文 | 昝慧昉
編輯 | 許悅
爬出低谷、又熬過了數年轉型期,老牌百貨百盛集團似乎找到了能令其轉敗為勝的辦法。
最新發布的百盛集團(以下簡稱“百盛”)財報顯示,在截止6月30日的2018年上半年,集團經營收入23.95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1%;經營利潤1.26億元,同比增長了78.7%。
結合此前其在2017年扭虧為贏,實現經營利潤8266萬元的財報數字來看,百盛的業績正在持續回升中。
“我們很高興能在2018年中期交出穩健的業績。展望未來,百盛將繼續把重心放在轉型策略,打造穩健增長,并開拓更多把主要業務獨立發展的機會。”馬來西亞金獅集團和百盛商業集團執行主席丹斯里鍾廷森表示。
對這位今年已經75歲的百盛集團創始人而言,這是一份能夠能讓其稍感安慰的成績單,“交學費時期已經過去了。”
五年前,他重掌百盛時,這家他一手創立的公司正在一條下坡路上疾馳。
最早在內地經營時尚百貨的公司落伍了
丹斯里鍾廷森,祖籍廣東潮州,1943年生于新加坡,在馬來西亞長大。因其名下金獅集團生產的鋼鐵產量占了馬來西亞鋼鐵總產量的一半以上,被稱為“鋼鐵大王”。而“丹斯里”(Tan Sri),是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授予的一種榮耀頭銜。
百盛百貨創立于1987年,當時的馬來西亞正處于經濟蕭條時期,丹斯里鍾廷森連續逆市收購合并了馬來西亞當地多間百貨商場并獲得成功,發展成為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連鎖百貨公司之一。1990年代初期,丹斯里鍾廷森頻繁往返于內地和馬來西亞,最終決定在內地大力發展百貨業務,而非其賴以起家的鋼鐵生意。
謀定而動。1994年,百盛在北京復興門內大街開出了它在內地的首店,定位于中高檔消費人群,是當時中國內地高端百貨的代表。這家店打破了當時市場上百貨店采取的封閉式柜臺模式,帶來了“專柜”的概念;引入了很多獨家代理的國際品牌的化妝品,做專柜經營;門店商品里有大量的進口商品。跟當時的賽特一起,百盛復興門店被視為北京最高端的商場。百盛集團也成了最早在中國內地經營時尚百貨的外資公司。
2004年4月的復興門百盛店
此后十多年里,百盛在中國內地的生意發展的順風順水。公司門店也從一線城市開到了二三線城市,在很多地方,百盛都被視作高檔百貨的代名詞。
2005年,百盛集團(03368,HK)在香港上市,丹斯里鍾廷森把公司交給了侄子鐘榮俊打理,由后者接任執行董事一職,自己則退居幕后、僅出任非執行董事。
轉折出現在2012年。伴隨中國政府反腐唱廉和經濟增速下降,包括高檔百貨在內的高消費行業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加上電商和體驗感更強的購物中心的迅速興起、年輕人消費習慣的改變,傳統百貨受到了極大的沖擊。行業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連鎖百貨行業增長率一度高達20.8%;此后,行業增長率均為個位數。
外部環境不好,百盛自身的發展也遇到了瓶頸。采用跟同行類似的品牌組合,百貨公司同質化嚴重;內部空間設計更追求坪效、缺少對購物環境、用戶體驗的改善;營銷手段常年側重于簡單粗暴的打折促銷、缺乏新意等,都導致了消費者的日益流失;而租金及人工成本的不斷上漲,也在擠壓著百盛的利潤。
以2012年為風水嶺,百盛的業績從此前2011年巔峰時期的凈利潤11.23億元開始一路下滑。2012年,百盛出現了上市八年來的首度凈利下滑,凈利潤同比下滑24.24%至8.5億元。
也是在這一年,百盛被萬達百貨趕超、丟掉了“國內門店數量最多的連鎖百貨店”的地位。根據財報數字,2011年,百盛在中國的34個城市擁有52家百貨店。
在此后的2013年和2014年,百盛凈利潤持續下滑,從3.54億進一步減少到了2.4億。
來自百盛財報
2013年6月,上海通略零售業顧問公司董事長沈建國在接受北京商報采訪時表示,百盛不是沒有意識到問題,并開設了大店,但百盛對市場新的消費需求卻沒有與時俱進。“商場沒有打造出一個新的定位模式,使百盛不但失去了領導地位,也失去了模式地位,一成不變的‘商業模式’導致盈利能力大減。”
不可否認,百盛落伍了。
開啟轉型自救模式
看到一手創立的公司業績每況愈下,丹斯里鍾廷森坐不住了。2013年5月31,年近七旬的他開始重掌百盛,并由此拉開了百盛轉型自救的大幕。
起初,改變并不大。為應對市場變化,百盛開始對品類組合進行調整,壓縮受公款消費及禮品市場沖擊最大的手表和包袋業務,擴大女裝和鞋類商品業務,并引入更多性價比高且有特色的獨家代理商品;提高門店在餐飲、娛樂方面的配套占比;升級百盛超市,提升進口商品的比例,從普通超市向精品超市過渡;關掉了幾家業績不佳的小型門店。
但這些基于百盛既有業態的改進,并沒有觸及傳統百貨店之所以被消費者舍棄的本質。因此在實踐中的作用非常有限。百盛的業績在維持下滑。
真正的轉型開始于2014年。
起步階段,百盛就對公司內部架構做了調整,針對化妝品、餐飲、超市等業務設置獨立部門、讓它們單獨發展,各板塊既可以在百盛門店內經營,也可在百盛外自主經營。業務形態上,百盛開始從單一的百貨公司,向同時擁有百貨、精品超市、餐飲、美妝店、城市奧萊等多元化業態的方向發展,嘗試往“時尚生活概念零售商”轉型。
2015年年底,百盛與韓國依戀集團合作,將上海的一家百盛百貨改造成了百盛優客城市廣場,主要面向年輕、對價格敏感的人群。百盛將其定位為“城市奧特萊斯”。
進入2016年,百盛在業態多元化方面頻頻出手。6月,在青島開設了13萬平方米的青島金獅廣場,它是百盛嘗試的第一家購物中心項目,屬于公司的自有地產;9月,在上海協信星光廣場開出了其首家獨立超市——百盛精品超市;10月,百盛從臺灣引入了烘焙品牌“Hogan Bakery”(哈肯鋪),并在上海新天地開出了獨立于百盛系統的店鋪。
百盛精品超市
烘焙品牌哈肯鋪
青島金獅廣場
重要的變化,還包括提升其自營品牌業務的比例。以往,百貨商場與入駐品牌之間多采用“聯營模式”,既品牌入駐到百貨商場內進行銷售,百貨商場相當于二房東,只要收取租金即可。自營品牌,則意味著百貨方需要自己尋找品牌、談判、簽約、引入、裝修門店、聘請人員、管理日常運營等。如果拿到品牌的獨家代理來發展自營業務,還能實現差異化競爭。這些自營品牌可以開在百盛既有的門店,也能獨立在外發展。
不過,一旦引入的品牌不符合目標消費人群,那么百盛就必須承擔相應的市場風險。
“做自營品牌比聯營累,但毛利率會更高,利潤更大。”百盛集團財務總監區振森曾對界面新聞透露,多年前百盛也嘗試過自營業務,但情況并不順利。加上當時百貨行業整體情況不錯,百盛的自營轉型速度較為緩慢。
RET睿意德上海公司策略顧問部總經理周長青對界面新聞表示,發展自有品牌是一個有利的方向,而且還是百盛自身的優勢。從百貨本身來說,雖然貨品有很多,但是依靠自身的集合整合的能力、包括貨品運營的能力,由此打造一些專有的品牌、業態,適應市場建立自己的獨特性,這本身就是它的優勢。“我認為這也沒有偏離它原本百貨的軌道。實際上我們看,國外的成熟的百貨都有自己的超市、餐飲等很強的獨有的品牌或者組合。只能說過往可能太注重于傳統的零售方面了,綜合業態方面百貨依然有很大的空間去發揮。”
此外,關店依然是業績下滑時,最直接的止損辦法。2012到2015年間,百盛關閉了位于上海、貴陽、石家莊、濟南、天津等地的10家門店。2016年全年,百盛又一口氣關掉了6家店(重慶百盛百貨大坪店、西安百盛東大街店、重慶萬象城百盛百貨、南昌百盛恒荗店、北京百盛太陽宮店、合肥新地百盛天鵝湖店)。
但轉型并非易事,何況百盛開始的有些晚了。
2015年,百盛遭遇了它業績的最低谷——出現首次凈虧損、虧損額達1.86億元。百盛在當時的財報中將虧損原因歸結為三點:北京美羅城購物中心租賃合同相關的仲裁裁決造成一次性訴訟損失1.41億元,如剔除該項損失,經營利潤則為0.46億元;新業務及新店在業務發展初期所發生的費用增加;零售業經營環境競爭加劇。
丹斯里鍾廷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承認,百盛在2012-2013年的調整動作“一度慢于市場變化”。
重新贏得消費者
百盛需要的不僅是加快轉型速度,它還想改變過去留在人們印象中的傳統百貨店的印象。
它在財報中強調,未來的規劃和發展,是以中國顧客的需求為本,迎合年輕及不斷增長中至中高等收入富裕顧客的需要,轉型為提供時尚生活概念零售商,匯聚購物、餐飲及娛樂的元素。
“怎么把年輕人吸引到我們的商場里,年輕人需要什么東西,如何盡量去滿足他們的需求”,是丹斯里鍾廷森現在考慮最多的問題。
8月中旬,他出現在百盛旗下全新零售概念店Parkson Beauty的開業儀式上。對轉型中的百盛來說,這家店有著特殊的意義,它同時呈現了兩種百盛在奉行業態多元化轉型過程中推出的新業態。
丹斯里鍾廷森(左三)在Parkson Beauty的開業儀式上
這家位于長沙IFS國金中心、面積超過5000平方米的門店,不僅將一站式美妝零售概念帶到了長沙,還率先把包括雅詩蘭黛、歐萊雅、LVMH、資生堂、愛茉莉太平洋等近20家全球領先美妝集團旗下的化妝護膚以及品牌限量SPA館引入了長沙的核心商圈。Parkson Beauty二樓還設有專門針對男士的時尚護膚、護理區,以及咖啡、家居生活等休閑體驗區,可以滿足不同顧客的消費需求。
此外,百盛最新創建的網紅美妝集合店“PLAY UP”也在長沙Parkson Beauty亮相。百盛對它定位是在絲芙蘭往下、屈臣氏以上,主要以時尚、潮流人士為目標消費群,售賣當下最流行的網紅產品。作為首家“PLAY UP”,長沙店的面積約為270平米,銷售70余個品牌的1300多個網紅產品。在運營過程中,百盛還會根據消費者反饋和實際銷售情況,在店面裝修、品牌組合等方面做相應的調整。
除百盛的自有門店外,“PLAY UP”未來還可能入駐其他品牌的購物中心。據一位在已在百盛服務了25年的公司高層透露,百盛為“PLAY UP”制定了3年開到30家的目標。
網紅美妝集合店“PLAY UP”
PLAY UP引進的品牌
丹斯里鍾廷森并不掩飾他基于這個新業態的野心。“其實我們希望PLAY UP能變成年輕的女孩、男孩都喜歡去的地方,從這里就延伸到年輕人的快時尚的衣服、鞋子,然后再就是運動器材中心、運動服裝的中心,這些都是年輕人喜歡的。未來,可能整個一層樓都賣這些針對年輕人的東西。” 他還對界面新聞透露,下一步百盛會針對年輕人開發自有品牌的快時尚服裝、運動集合店。
實際上,美妝業務一直都是百盛的強項。從進入中國市場之初,百盛百貨就開始與外資化妝品集團合作引入進口美妝品牌。即使在整體業績下滑的過程中,化妝品板塊也一直保持著增長。
公司財報顯示,2017年集團銷售總額為人民幣159.54億元,其中化妝品銷售強勁,帶來的直接銷售金額增加人民幣2.39億元;2018年上半年,百盛集團銷售額為人民幣77.53億元。其中,化妝品與配飾類帶來的直接銷售為1.18億元。
“隨著新零售業態計劃的扎實推進,本集團已進一步發展其多元化零售業態,并提升其重要業務板塊成為獨立業務及品牌。其中一個重要單元,化妝品業務仍為百盛服務供應中大幅增長并具韌性的板塊。”百盛在2018年的中期業績報告中稱。
在與各大化妝品集團的長期合作中建立了緊密的共生關系,也幫到百盛在嘗試新業態時,更容易獲得合作伙伴的支持。愛茉莉太平洋集團旗下高端草本護膚品牌“雪花秀”在進駐Parkson Beauty后,設置了可提供SPA服務的美容坊。愛茉莉太平洋表示,購物中心模式是品牌未來發展的新渠道,設置美容坊能提升為客人提供的服務,區別于傳統百貨公司的運營模式。“以百盛為主導,合作不僅僅局限于雙方的租賃關系。百盛作為主體,有能力集合更多的化妝品品牌,打造美妝氛圍的同時,著重發揮了運營的作用,比如在不同業態間進行合作。 ”
按照計劃,今年下半年,百盛將在青島開除第二家Parkson Beauty門店,未來會把這一新業態推廣到更多城市。 推動建立更多優客城市廣場的舉措也沒有停止,百盛在財報中透露,鑒于上海及南昌的兩家百盛優客城市廣場在今年上半年銷售增長強勁,公司將在成都新開兩家購物廣場概念門店,以擴大市場份額。
百盛還在謀劃更新的轉型方向。“百盛過去做的是傳統百貨,受市場沖擊后我們正在轉型。下一步的轉型,其實我們是希望能在中國成為一家最優秀的商業空間運營服務提供商。所以接下來除了做商品銷售外,我們要做強調體驗的綜合性消費場所,來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上述百盛高層說。
也因此,百盛希望發展包括美妝、超市、餐飲、服裝領域的自有品牌,并將這些自營產品以集合點等模式帶入百盛負責管理運營的商業項目中去,在輸出品牌的同時,也輸出管理。
擁有一定的自有品牌和強大的自營產品陣營,被百盛視為它區別于市場上其它以商業項目管理公司的區別。“大部分商管公司主要做的是招商和管理,但百盛在這個基礎上,還有自己的一些產品并在這個場所里經營,應該說在國內跟一些商業公司相比還是有一定的競爭力。”
此外,百盛在財報中透露,鑒于上海及南昌的兩家百盛優客城市廣場在今年上半年銷售增長強勁,公司將在成都新開兩家購物廣場概念門店,以擴大市場份額。為吸引年輕的千禧一代及尋求優質生活時尚選擇的客戶,集團將繼續打造多樣化的品牌組合,增加商品選擇中的生活時尚元素。
周長青認為,百盛所做的這些變化,都是它希望為自己的空間建立更好體驗的嘗試,另外它也是希望以更靈活的經營方式,跟業主方開展多維度的合作。這些轉變,都迎合了當前商業發展的大趨勢,也發揮了百盛過往建立的品牌號召力,去改變過去固有的傳統百貨店的形象,讓大家有耳目一新的感覺。
百盛對門店的調整也還在繼續。今年5月22日,百盛重慶萬州店發布公告稱,因租約即將到期,將于2018年6月20日當日營業結束后正式閉店,2018年6月21日起終止經營。百盛曾在重慶擁有5家門店,萬州店關閉后,剩下的就只有南坪店一家。今年下半年,百盛將對這家店進行改造升級,轉型為“針對年輕一代的新銳時尚潮玩新領地——Parkson Young Mall”。
但周長青表示,“我不認為百貨都在轉成購物中心,百貨是否能成功的專為購物中心面臨硬件條件的制約,包括空間、體量等方面的;另外,百貨運營者轉為二房東,這個事情可能也沒那么簡單。我不認為百貨未來調整、轉型的方向,是購物中心,特別是現有的百貨店。可能個別項目上,看上去是轉為了購物中心。包括依戀,我也不認為是百盛轉成了購物中心,而是依戀打造了一個購物中心,它不是百盛自己來改的。如果沒有韓國的依戀在里面,也未必是如此。”
百貨業的下一步?
香港新世界百貨和臺灣太平洋百貨是與百盛同時期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兩家非本土百貨公司。它們跟百盛經歷了同樣的困難時期,卻最終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
1993年進入內地市場的太平洋百貨,是在百貨業興盛時期頗具代表性的品牌,其選址幾乎都在核心商圈。2002年臺灣遠東集團收購太平洋建設百貨,成為太平洋百貨東家。2011年,因為租賃合同到期,與業主方未能就租金達成一致,太平洋百貨關閉了北京五棵松店和盈科店,徹底退出了北京市場。2013年,遠東集團決定結束在內地以遠東百貨、太平洋百貨雙品牌運作的模式,內地太平洋百貨門店陸續更名,僅保留了上海三家太平洋百貨店的商號。當年,成都春熙路太平洋百貨關閉。到2016年12月31日,上海淮海路曾經的商業“地標”——太平洋百貨淮海店結束了它20年的營業期。如今,上海徐匯店和不夜城店,是內地市場上僅存的兩家太平洋百貨。
比起太平洋百貨,新世界依然擁有數量可觀的門店分布,也采取了跟百盛有些類似的策略調整,但從其財報數字來看,情況也不容樂觀。
9月19日,新世界百貨發布財報,在截止2018年6月30日的2018財政年度,集團收益為31.715億元,略高于上年度的30.662億元;公司股東應占期內利潤同比減少91.43%至968.8萬元;銷售毛利率由18.2%下滑至17.3%。集團目前經營著35家百貨店及兩家購物中心,所有門店均為自有店。
財報顯示,在該財政年度,重慶新世界百貨對門店四層進行環境改造,以打造舞臺情景賣場,提升空間感及品牌場景。香港新世界百貨—上海巴黎春天浦建店作為“類購物中心”的示范門店,首期三、四層進行了形象升級,增強個性化場景和購物舒適度,并大量引進市場主力品牌來置換逐步沒落的傳統品牌。作為“城市奧萊”的突破型門店,香港新世界百貨—上海巴黎春天七寶店進行了調整品類、完成了品牌升級。未來,新世界集團還計劃將“新界8拾8”主題街區引進位于鄭州、天津和武漢的三家百貨店,強化店內情懷和體驗感,以推動門店引進主題項目的進程。
而百盛的轉型之路并未結束,也很難說其業績在未來是否會持續增長,但丹斯里鍾廷森的目標是篤定的——“你們將來聽到百盛的名字,不要再想象成一個古老的、傳統的百貨公司,它是一個時尚的商品和服務的解決方案提供者,我想你們一定要把這個百貨概念打破。”
責任編輯:陳靖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