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逼宮”何伯權
“合資這件事本應該是樂百氏高興的事,可是樂百氏卻表現得極為低調,這與樂百氏‘熱炒’的一貫作風大相徑庭。在我的記憶中,樂百氏從來就不是小聲說話的主兒。”杜晨認為,實際上樂百氏和達能“新婚燕爾”之際就出現了分歧。
“達能最初的意圖是希望通過樂百氏的渠道,搭建一個屬于達能的銷售平臺。”張軍表示,樂百氏沒有滿足達能的這一要求。在合資之后,雖然獲得了資金上的支持,可是樂百氏并沒有取得預期的成績。
盡管何伯權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樂百氏仍然無法讓自己銷售不振的情況得到根本好轉。2001年,樂百氏銷售業績只有10多億元,與娃哈哈高達60多億的銷售額相差甚遠。以“成王敗寇”為價值標準的達能顯然無法容忍樂百氏的差強人意。特別是2001年7月,樂百氏不顧當初與達能和娃哈哈曾有的不相互壓價銷售的約定,企圖通過低價戰略將庫存消掉,徹底惹惱了達能。最終,合資僅僅20個月后,達能決意要樂百氏管理層下野。
杜晨說,盡管當初合資時達能承諾了維持樂百氏品牌和經營班底不變,但這一承諾僅僅一年后就守不住了,“答案很簡單,失去了對資本的根本控制權,手中沒有了底牌,再美好的諾言也隨時可能化為泡影”。
回憶當初何伯權離開的場景,張軍至今仍記憶猶新。
2001年11月30日下午3點半,開會的人相繼進入會場,大家滿臉的迷惘,相互打著招呼,并小聲地問開什么會,但是無人知道是什么內容。
下午4點,會議主持人、樂百氏營銷公司總經理楊杰強宣布會議開始,并特別說明,這是一個特別的會議。
達能中國區總經理秦鵬走上臺,代表達能公司宣布,接受何伯權等5位管理者提出的辭職申請。他解釋說:“由于雙方對樂百氏公司今后的發展戰略產生嚴重分歧,以致產生這樣的結果,這是一個痛苦的艱難的決定,但是相信會對樂百氏的發展有利。”
臺下頓時騷動和喧嘩起來,沒有人制止,主席臺上人們的表情木然。
片刻之后,何伯權走上講臺,喧嘩的會場頓時安靜下來。當大家看到何伯權走向講臺時手中拿著講稿,大家都感到奇怪,有些人交頭接耳了一下,又迅速坐直身子,直視著緩緩但又堅定地走上講臺的何伯權。在內部員工會議上,何伯權似乎從來沒有照稿發言的習慣,看來發言是字斟句酌的。
何伯權用平靜的語調宣布:“由于我們對樂百氏今后發展戰略的認識與控股方達能發生嚴重分歧,為尊重大股東的決定,包括我本人在內的5位管理者做出集體辭職的決定。希望樂百氏員工用積極的心態面對這次地震,用積極的行動把握這次變動帶來的學習和發展機會。在新的總經理的領導下,將樂百氏帶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放下稿,何伯權已哽咽得說不出話來。接著,楊杰強、王廣、李寶磊、彭艷芬走上講臺,與何伯權手拉著手,共唱一首《朋友》。歌唱到一半,幾個人已泣不成聲。回憶共同走過的這12年的歷程,他們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
所有參會者對這個消息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不禁潸然淚下。何伯權5人緊緊擁抱,然后與每個員工一一擁抱惜別。整個會場沉浸在《朋友》的音樂聲中。
楊杰強宣布散會之后,會場上沒有了立刻起身離去的雜亂和喧嘩。大家靜靜坐著,會場一片寂靜。
幾分鐘后,何伯權第一個離場。他站起身,面向會場上這些一起拼搏的員工,帶頭深深鞠了一躬,轉身走出大門。這時,只聽到會場有人大喊:“何總!”何伯權遲疑了一下,然后,更堅定地離開了
何伯權的這一“走”,讓他面對了一個尷尬的結局。
資本為王
張軍最后回顧這一切得出的結論是,何伯權的最終出局,是資本的選擇,更是市場的選擇。在達能圖謀中國的水市場,并且希望能夠與可口可樂、百事可樂抗衡的時候,管理者與所有者發生分歧,最終出局的必然是管理者——盡管何伯權還是樂百氏的創業者。
杜晨則認為可能并不如此簡單。在達能的全球戰略版圖中,希望做到“份額第一”的主要集中于三個核心業務:奶制品、飲料和餅干。對達能來說,奶制品和飲料的核心,就是酸奶和礦泉水,在中國,達能的每一個并購無不圍繞上述三大業務展開。
在杜晨看來,樂百氏和娃哈哈都只是達能集團的棋子,達能容許它們之間原有的自由競爭存在,這是達能作為世界性企業管理戰略中的應有之意。而保留原來兩家的品牌,并免費讓他們使用達能品牌,且不直接介入具體事務管理的方式,又是達能能夠在世界范圍內獲得迅猛發展的創新之處。
然而達能真的想讓各個品牌自由生長嗎?娃哈哈與樂百氏都擁有達能的資金,但是由于達能在全球一貫采取多品牌戰略,各品牌之間互有競爭,達能許諾娃哈哈和樂百氏將對兩者的經營活動放權,兩家公司原來競爭關系因而不會有絲毫改變。但同時,達能擴張戰略的核心卻依然是創建自己的品牌。
“達能的經營戰略主要是從自身角度來看,一般不看重外圍的東西,達能會去尋找一個點,只要有利可圖就會去涉及。”東方艾格分析師陳蓮芳認為,“由于管理上的無法融合,樂百氏的高層只好離開。”
何伯權之后,樂百氏總裁人選頻頻變動。先是由達能中國總裁秦鵬兼任,到2003年3月由香港籍職業經理人張有基出任,2005年9月,張有基因經營不善被免職,又由秦鵬兼任。2006年3月,秦鵬的工作重心重新轉移到達能中國的戰略和并購方面,由林天立主持樂百氏工作。林也是香港籍職業經理人,在張有基出局后擔任樂百氏副總裁至今。
對于何伯權等人的離去,人們有著各種猜測 。
東方艾格飲料行業分析師陳靜認為,何伯權放棄樂百氏應該是從利益考慮的,不存在走投無路被逼的情況,“何伯權認為在這個時候樂百氏可以賣個很好的價錢,為何不賣呢?”
達能最初的意圖是希望通過樂百氏的渠道,搭建一個屬于達能的銷售平臺,這個平臺不僅銷售樂百氏的產品,同時也銷售達能的其他產品,包括益力、怡寶、梅林正廣和。樂百氏被達能收購前采取的是直線職能制架構;當何伯權等5名創業元老出局后,2002年3月,樂百氏正式采用了區域事業部架構。
事實上,6年來,樂百氏的銷售平臺從來沒賣過樂百氏以外的產品。2005年,樂百氏虧損達1.57億元,此后,樂百氏旗下的各個子品牌市場不斷萎縮。
多年來,樂百氏的渠道不是在強化,而是在被摧毀。早在何伯權出局前夕,原樂百氏營銷總監楊杰強就發現,他們與達能在樂百氏發展速度上有很大分歧。老樂百氏人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比國外快,需要重點搶奪市場空間,提高市場占有率,這樣不僅日后獲利可觀,也是民族企業的長遠打算;但達能追求的是每年的收益,不惜削減成本,收縮編制。
“公司裁員并不足以為奇。但是讓我們不理解的是,為什么矛頭對準的是老樂百氏人?”正如一名被裁員工曾經對媒體表示,“在大區和分公司的中高層管理者中,老樂百氏人的比例已經從過去的70%銳減到20%。”
其實,樂百氏已經不再是當初的樂百氏了。多年來的‘大清洗’,使得“老人”已所剩無幾。也因此在很多人看來,達能根本不想把樂百氏品牌做大。
“今天,你喝了沒有?”這是曾經家喻戶曉的樂百氏一句廣告語。可是今天,又有多少人還在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