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伸閱讀
法國對香檳商標保護的啟示
近年來,我國一些企業將香檳或 Champagne作為酒名使用。事實上,這不僅是誤用,而且侵犯了他人的“原產地名稱權”。“原產地名稱權”是工業產權保護的內容之一,《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明確規定各成員有義務保護原產地名稱,我國是巴黎公約的成員,有保護原產地的義務。
早在1989年10月26日,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下發了《關于停止在酒類商品上使用香檳或Champagne字樣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該《通知》明確香檳是法文 “Champagne”的譯音,指產于法國Champagne省的一種起泡葡萄酒,它不是酒的通用名稱,是原產地名稱。
所謂“原產地名稱”中的“法國Champagne省”位于法國東北部,由六個小產區組成,面積約26000公頃,平均年產量超過1.9億公升。它的土壤主要為石灰土,適合于耕種的表層土大約有1米厚。該地的氣候比較特別,溫和的大西洋暖流與嚴酷的大陸氣流交替作用,另外還有來自周圍森林的濕氣可起到降溫作用。香檳產區出產的三種葡萄品種是生產香檳的主要原料。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通知》規定,我國企業、事業單位和個體工商戶以及在中國的外國(法國除外)企業不得在酒類商標上使用“Champagne”或“香檳”(包括大香檳、小香檳、女士香檳)字樣。對現有商品使用上述字樣的,要限期使用,逾期不得再用。
目前,一些中國企業仍然在酒類商標上使用“Champagne”或“香檳”,其實這也已經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九條(申請注冊的商標,應當有顯著特征,便于識別,并不得與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權利相沖突)的規定。對于侵權的企業來講,利用“香檳”商標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謀取一定的利益,但是這種做法不是長久之計,不利于塑造自己企業的品牌形象。
據了解,為了加強香檳酒在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2006年法國香檳協會就在中國派駐了代表,并且在北京成立辦事機構。該機構的日常監督方式為,從中國市場買回侵權“香檳”后,循線索走訪中國比較集中的侵權地區和企業,宣傳香檳的知識產權保護,制止企業的侵權行為,對于不合作的企業,訴諸法律解決。
類似地,受保護的葡萄酒品種還有“干邑”(COGNAC)。
“干邑”是一種白蘭地酒,受到法國政府的嚴格限制和保護,依照1909年5月1日法國政府頒布的法令:只有在法國干邑地區(包括夏朗德省及附近的7個區)生產的白蘭地才能稱為干邑,并受國家監督和保護。
“干邑”是法國西南部的一個小鎮,在它周圍約10萬公頃的范圍內,無論是天氣還是土壤,都最適合良種葡萄的生長。因此,“干邑”是法國最著名的葡萄產區,這里所產的葡萄可以釀制成最佳品質的白蘭地。
法國政府規定:只有采用干邑區的葡萄釀制的白蘭地才能稱為“干邑白蘭地”。
備忘
商評委的理由
2001年,張裕向國家工商局提出“解百納”商標申請,2002年4月獲得批準。但因長城、中糧、威龍等公司的反對,3個月后,國家工商局便撤銷了“解百納”的商標注冊,張裕提出行政復議,直到2008年商評委裁決:維持“解百納”為張裕的注冊商標。
對于此裁定,商評委給出的理由是,“解百納”不是我國正式公布的葡萄品種名稱以及現行《葡萄酒》標準及相關技術規范所規定的葡萄酒通用名稱,即不屬于葡萄酒的法定通用名稱。“解百納”一詞最早于1936年由張裕釀酒公司使用,并作為商標名稱的一部分出現在商標注冊文件中,而非漢語固定詞匯。“解百納”被張裕公司長期作為葡萄酒的商標或特定名稱使用,能夠起到區分葡萄酒商品來源的作用,具備商標的顯著特征。因此,張裕公司“解百納”商標專用權予以維持。
商評委內部的法學專家認為,即使“解百納”是葡萄原料的名稱,也會因張裕首創并長期使用而具有品牌的顯著性特征而準予商標注冊。“況且張裕在70年前就注冊了‘解百納’商標,而葡萄品種名錄并無解百納這個品種。”中國釀酒工業協會也證實,沒有任何一種葡萄酒分類為“解百納”葡萄酒,所以“解百納”不是產品通用名稱。
而要求撤銷商標的葡萄酒企業聯合給出的解釋是,“cabernet”為產于法國南部的一種釀酒葡萄品種的名稱,“解百納”是對該法文名稱的翻譯,現已成為一類產品的通用名稱,在市場上消費者對“解百納”的認知度非常高。長城等企業更是認為“解百納”在國際上已經有400多年的歷史,不能成為被一家企業所獨占的公有資源。
2008年初,學界專門就“解百納”歸屬問題在北京舉行的一場研討會上,專家們達成了基本一致:張裕為“解百納”品牌進行了持續投入,即使在從2002年到2007年的行政復議期間,張裕甚至還加大了對“解百納”的廣告投入。這些持續的投入是“解百納”成為高端品牌的原因。
本版文章均由本報記者李國華采寫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