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誰在暗算中國大豆(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7日 06:41 中國青年報
“看準了中國糧食安全的軟肋就在大豆上,趁你有災情,又減產,用期貨杠桿把價格拉上去,沖擊你的國內物價,制造宏觀經濟難題,甚至影響社會穩定。”這其實是一場“新型的國際戰略性商戰”,夏友富稱,雖然中國政府高度關注物價,但更重要的是,“必須要看懂他們(國際投機者)想怎么玩兒你?” 中國大豆之殤 作為最古老的大豆原產地國家之一,1995年前,中國還是大豆凈出口國。2000年,中國大豆進口量首次突破100萬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進口國。 到2006年,我國大豆凈進口2800萬噸,是國內產量的1.77倍,進口依存度高達64%。2007年中國凈進口更是超過3000萬噸。 本來是優質大豆代表的中國大豆,在我國開放大豆市場后,突然遭到諸多貶抑。含油量低,水分高,雜質含量高,甚至有人夸張說,“中國大豆一半都是沙子”。各種以科學面目出現的研究報告,急著給中國的非轉基因大豆蓋上“劣質”的標簽。同時,以轉基因品種為主的進口大豆,則洪水般涌進中國市場。 可是,夏友富稱,“轉基因產品的優和劣,尤其是對人體和環境的長期影響,本來還有待進一步研究觀察,沒有定論。” 本土大豆產業也隨之“淪陷”。 許多業內人士還對2004年中國大豆企業赴美采購大豆的慘痛教訓記憶猶新。當時,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獲知“中國大豆采購團”來了,大豆期貨價格劇烈攀升,達到每噸4300元人民幣。而當中國企業“滿載而歸”,不到一個月,豆價大跌50%! 那一役,大多數中國本土大豆壓榨企業陷入巨額虧損。他們知道被“暗算”了,但沒有證據。隨后,跨國糧商“雪中送炭”,展開大規模并購,本土榨油企業全面潰敗。數據顯示,至今中國70%油脂加工廠是外資或合資企業,80%大豆壓榨能力為跨國糧食企業控制。 “這都快成國際笑話了,沒有定價權,人家在期貨市場上只用一兩個回合,就讓你的企業全完蛋!”夏友富教授反問,“這種悲劇是否還會重演?” 黑龍江九三油脂公司是那次“采購危機”中少數幸存的本土榨油企業之一。總經理田仁禮近年來四處呼吁,“中國大豆產業被外資控制將危及國家糧食安全”。可他卻被有些學者稱為“瘋子”、“狹隘的小農意識”。 這位“一度說起大豆產業就控制不住情緒”的企業家,用一句類似民諺的玩笑描述今天大豆的“天價”:豆子比牛奶貴,豆渣兒比大米貴,豬吃的比人吃的貴。 針對最近期貨市場的豆價大起大落,田仁禮對記者說:“這不是明擺著嘛,國際大莊家拉高出貨了,人家又狠狠“黑”了一把,而有人又被涮了一道!” 似乎沒有任何跡象能看出中國本土大豆產業有“反抗”能力。跨國糧商控制了美國、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原料市場,及全球運輸和倉儲系統;期貨市場的定價權被跨國資本牢牢掌控;國內市場全面開放,本土企業的“根據地”蠶食殆盡,整個大豆產業加工鏈條甚至銷售鏈條也逐漸掌握在外資手中……這就是中國本土企業面臨的競爭局面,他們要從對手那里買原料,經常被愚弄,不能討價還價;最后,他們還要拜托對手去幫自己銷售,同樣不能討價還價。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