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化內部恐慌尚需時日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3日 05:48 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 今日視點 Comment □本報記者 王磊 美聯儲擬向市場注資2000億美元的消息昨日早盤令A股市場為之一振,美股大漲的現實也讓不少投資者對A股反彈充滿期望。然而事與愿違,滬綜指最終大跌2.3%。與之相映照的是,香港恒生和國企指數盡管高開低走,但最終還是上漲1.86%和2.29%。 近一段時期以來,A股市場出現了階段性反彈遠遠弱于周邊市場,而相對低點卻遠遠低于周邊市場的現象。為什么外圍市場反彈而A股弱勢依舊呢? 我們先來看一組數據。美股2008年第一次大跌到1月22日為止,隨后反彈到2月1日,區域震蕩后于2月28日開始新一輪下跌,一直到3月10日。我們選取道瓊斯指數、日經225指數、恒生指數、國企指數和上證綜指,對比分析一下在上述階段各個指數的走勢。上述5個指數在1月22日的最低點分別是11509、12573、21710、11779、4512點,到2月4日的階段最大漲幅分別為11.58%、10.47%、15.62%、20.35%、3.55%。而3月10日上述5個指數的最低點分別是11691、12353、22035、12079、4063點,相對1月22日的變化依次是1.58%、-1.75%、1.50%、2.55%、-9.95%。 從這組數據不難看出,盡管次貸風波一直被國內投資者認為是導致A股下跌的重要原因,但從2008年開始,這一因素其實在相當程度上成為心理因素,而真正導致A股下跌的原因出自A股市場內部,否則就不會有A股階段性反彈遠遠弱于周邊市場,而相對低點遠遠低于周邊市場的現象出現了。 有投資者會問,為什么國企指數的表現遠遠強于A股呢?這種較強表現為何又無法給予AH股足夠支撐呢? 我們再來簡單對比一下幾個重要AH股的溢價。以昨日收盤價計算,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平安的AH溢價分別是101.65%、93.06%、15.02%、65.54%、5.21%。不難看出,溢價偏高令A股的吸引力顯著低于H股,而溢價最少的中國平安還受制于A股內部因素——再融資的影響,所以,估值優勢或許是H股能在近期強于A股的最佳解釋。 屢創新高的PPI、CPI數據已經讓市場越來越感受到經濟增長減速和持續通脹的壓力,由此引發的業績增速下滑預期也在不斷增強,而這恰恰是A股跌幅已達30%、政策信號頻頻偏暖而市場弱勢依舊無法改變的根源。 盡管我國貿易順差的急速下降有短期時間擾動因素,但在美國及歐元區整體經濟增長持續放緩的預期下,作為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顯然已力不從心。在2008年GDP增長8%的前提下,投資也不太可能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勁推動力。一直被市場寄予厚望的另一駕馬車——消費,其作用力似乎也開始減緩。有分析指出,扣除價格因素后,1-2月實際消費同比增速在13.2%左右,較去年12月回落了1.4個百分點。雖然實際增速的變動較為平緩,但確實出現了放緩跡象。 宏觀層面的不確定性導致的微觀層面變化正在市場中產生影響,所以可能出現的是,“內外掛鉤恐慌”不會太久,但“內部恐慌”的消化可能尚需時日。 盡管從國債指數的強勢中,我們仍可看到國內流動性充裕,但投資者需要注意的是,流動性充裕不代表資金一定要流進目前的股市,新基金銷售的窘境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這個問題。在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在緊縮政策基調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在持續通脹壓力下,繼續消化負面沖擊并等待預期相對明朗的過程恐怕還將進行。在此過程中,反彈隨時可能出現,結構性機會也會不斷閃現,但發現與把握的難度已然增大。 新浪聲明:本版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僅供投資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