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指控鄭俊懷幕后推動"潘剛失聯" 13年股權未了局

伊利指控鄭俊懷幕后推動"潘剛失聯" 13年股權未了局
2018年04月05日 17:57 新浪綜合

  大摩財經(ID:damofinance)

  鄭俊懷多年追討伊利股權

  “潘剛失聯謠言案”攪動的風波越來越大,伊利集團堅決否認董事長潘剛被調查,稱警方已“控制”策劃傳播謠言的6人。最新的勁爆消息是,伊利集團執行總裁張劍秋出面接受采訪,不點名指控前伊利董事長鄭俊懷是“幕后黑手”。

  風波爆發至今,潘剛始終沒有公開露面,但伊利官方一直通過各種途徑辟謠。昨天深夜伊利官方發布消息稱,4月4日,伊利集團召開了一場關于“可持續”的重要討論,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與集團的中高層領導,共同審議通過了2017年的可持續發展工作報告。

  此外,伊利執行總裁張劍秋在接受采訪時透露,警方專門調閱了董事長潘剛3月26日當天的行程,確認了潘剛當天正在醫院看病,并且有詳細完整的開藥、取藥過程記錄。

  大摩財經注意到,潘剛的名字出現在今天《海南日報》公布的博鰲論壇最新嘉賓名單中,被確認將參加4月8號開幕的博鰲論壇。

  新京報今天凌晨刊發了對伊利執行總裁張劍秋的采訪,張劍秋在采訪中稱謠言案與伊利集團一位前高管“脫不了干系”,呼吁司法部門對此前與該高管有關的一件挪用2.4億巨額公款案進行公訴。

  張劍秋對這位伊利前高管的指控包括:雇傭一名退休干部“對伊利管理層及家屬進行大量非法調查”;“不斷制造謠言,甚至用編小說、編段子的方式含沙射影、誤導媒體和大眾。”

  盡管張劍秋沒有直接點名,但熟悉伊利歷史的人都知道,他說的就是“乳業教父”、前伊利董事長鄭俊懷。

  “謠言案”始末

  伊利稱,“謠言案”已有6名嫌疑人被警方控制。據大摩財經了解,其中有兩名前媒體記者鄒某某和劉某某,目前鄒某某和劉某某均已被刑事拘留。

  3月26日,鄒某某通過自媒體“光祥財經”發布文章稱,伊利董事長潘剛在美國治病半年,“已于近期回國,但很快被有關部門帶走并被要求協助調查”。

  幾乎在同時,劉某某在自媒體“天祿財經”發布“虛構小說”《出烏蘭記:盤先生在美利堅》,小說主人公烏蘭國匈奴股份董事長盤先生曾經將前任董事長關耳先生送進監獄,近日回國后被有關部門帶走接受協助調查。

  這兩篇文章引起市場關注后導致伊利股份當日大跌。3月26日午間,伊利股份發布公告稱市場傳言皆為謠言,隨后宣布已有造謠者被警方抓捕,其中提到最早的一名涉案人員被抓捕是3月19日。

  大摩財經發現,“光祿財經”3月26日的文章目前仍然存在,“天祿財經”的文章已被發布者刪除。

  張劍秋稱,伊利報警后,截至4月4日,已有6名涉案嫌疑人蘇某某、陳某某和郭某、鄒某某、劉某某、侯某某,分別在3月19日、3月26日、3月28日、4月2日、4月4日被警方控制,并在嫌疑人家中發現大量作案證據。

  鄭俊懷往事

現年78歲的鄭俊懷曾經是伊利集團的創始人,中國“乳業教父”。現年78歲的鄭俊懷曾經是伊利集團的創始人,中國“乳業教父”。

  20歲從內蒙古師范大學畢業后,鄭俊懷一直在內蒙古農林畜牧系統工作,上世紀80年代初他出任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廠廠長,將這個小企業發展成后來的伊利集團。

  1996年伊利股份上市,成為中國第一個乳品上市企業。創辦蒙牛的牛根生當時還是伊利主管生產銷售的副總經理,大學畢業即進入回民奶食品廠的潘剛年僅26歲,就已被提拔到伊利中層。

  然而,伊利上市時分散的股權結構埋下了后來一系列問題的禍根。

  伊利股份上市招股說明書顯示,當時第一大股東呼和浩特市國有資產管理處持有伊利25.32%、第二大股東呼和浩特市租賃公司持股僅6.22%。

  2002年伊利股份定增后,呼市國資持股下降到18.71%,此后這些股份轉讓給呼和浩特市財政局,財政局又將其中部分國家股有償轉讓給了呼和浩特市啟元投資,呼市財政局作為伊利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降至14.33%。而啟元投資作為伊利第三大股東持股4.38%。

  值得注意的是,啟元投資正是鄭俊懷和伊利高管注冊的公司,其購買股份的資金來源于鄭俊懷等人的中高管激勵獎金以及貸款。

  2003年3月,伊利大股東呼市財政局將其持有的14.33%的股權以每股10元的價格轉讓給德隆系的金信信托,轉讓價款為人民幣2.8億元。金信信托成為伊利股份的大股東之后,并沒有派駐任何人士進入伊利管理層。因此業界一直懷疑金信信托只是為當時伊利董事長鄭俊懷等人代為持股,幫助其完成管理層收購,而伊利股份和金信信托均對此矢口否認。

  1999年底呼和浩特立鑫實業準備轉讓自己持有的伊利2.68%股份,而為了買下這些股份,鄭俊懷提議、以伊利部分高管的名義成立了華世商貿,后來華世商貿的股東又變更為鄭俊懷等5名伊利高管的直系親屬的名字。鄭俊懷后來解釋稱,其初衷是為伊利管理層激勵作過渡。

  2004年鄭俊懷和伊利獨董俞伯偉之間的矛盾爆發,成為著名的伊利“獨董事件”。俞伯偉公開質疑鄭俊懷違規投資國債等一系列問題,并拋出了華世商貿的問題。2004年6月,中國證監會內蒙古監管局核查小組進駐伊利集團進行調查,12月呼市宣布以涉嫌挪用公款罪對鄭俊懷以及楊桂琴等四名伊利高管刑事拘留。2005年1月5日,鄭俊懷被正式逮捕。

  后來的起訴書稱,鄭俊懷等五人涉嫌挪用公款罪,主要犯罪事實為挪用伊利股份托管企業的1500萬元貸款以及150萬元借款,為華世商貿購買伊利股份法人股。此前廣為流傳的鄭俊懷等挪用國債投資款項,假借金信信托進行曲線MBO的問題,則并未出現在起訴書中。

  鄭俊懷2005年末被判刑6年之后,已于2008年8月前后提前出獄。2011年后鄭俊懷加入黑龍江紅星集團,目前其擔任紅星乳業董事長。

  追討股權敗訴

  張劍秋接受新京報采訪時稱,當年檢察院認定已經坐實的、當事人供認不諱的挪用公司資金為2.4億元,而這個事實并沒有被公訴。“那些沒有公訴和審判的其他犯罪事實,給伊利留下了很多后遺癥,造成了該高管十幾年不斷地對伊利進行糾纏。”

  張所指的糾纏是指近年來鄭俊懷仍在追討當年啟元投資持有的伊利股權。

  “伊利這名前高管出獄后多次找到伊利,以各種理由要錢,甚至起訴當初出面收拾殘局的呼和浩特市投資有限公司,希望呼和浩特市政府和伊利集團把一些他通過非法手段獲得的股票、資產,落實到他的名下。”

  2015年2月,鄭俊懷訴呼和浩特投資有限公司股權案二審開庭,法制日報當時的一篇報道詳細描述了案情,稱2006年12月,在監獄服刑的鄭俊懷通過律師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撤銷違背當事人意愿的股權轉讓協議書。呼市賽罕區人民法院于2009年兩次開庭受理此案,并提出追加第三人。2013年8月6日,賽罕區法院第三次開庭。2014年9月,賽罕區法院一審判決鄭俊懷敗訴。

  呼和浩特市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是呼市國資投資公司,在鄭俊懷案發后負責接收伊利股份。

  2005年4月7日伊利股份公告稱,2005年4月6日第一大股東金信信托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與呼和浩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簽訂了股權轉讓協議,其持有的伊利股份社會法人股56057486股,占總股本14.33%,協議轉讓給呼和浩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每股轉讓價格為5.352元,轉讓總金額為3億元,金信信托將不再持有公司的股份。

  張劍秋昨日接受采訪時提及2007年經濟參考報的一篇報道,該報道詳細描述了呼和浩特市政府回購金信信托股份的過程。

  伊利股份2005年年報顯示,呼和浩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有14.33%股權,為第一大股東,啟元投資持有4.38%為第二大股東,博時、中信兩只基金分別為3、4大股東,華世商貿持有2.16%為第五大股東。

  呼和浩特投資公司的關聯公司金創投資則成為啟元投資、華世商貿持有的伊利股份的接盤者。2006年5月,中國證券報報道稱,呼和浩特市政府成立的呼和浩特金創投資已收購啟元投資持有的伊利股權,收購股權1715.6萬股,按股改后股本結構計算,占總股本3.32%,其成本5700萬元。并計劃整體收購華世商貿1151萬股股權,占總股本2.16%,預計收購成本1500萬元。

  伊利股份2007年5月的公告顯示,呼和浩特金創投資于2007年4月23日通過拍賣受讓華世商貿持有的伊利全部股份,其中償還第一大股東呼和浩特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代墊股份270萬股,剩余845萬股。

  伊利股份2007年中報顯示,呼和浩特投資公司持有5463萬股,占比10.58%,呼和浩特金創投資持有1676萬股,占比3.25%。啟元投資、華世商貿從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消失。

  按照張劍秋的描述,鄭俊懷追討啟元投資股權案二審已敗訴。

  鄭俊懷出獄已近10年,10年間伊利在潘剛執掌下繼續高歌猛進,10年股價上漲10倍,市值目前1800億左右。

  潘剛個人自2013年起出現在伊利股份前十大股東中,目前持有伊利3.88%股份。

  呼和浩特投資公司仍然持有伊利9.88%股權,為第二大股東。自2014年起,香港中央結算公司就不斷增持伊利,目前已成為第一大股東,持股10.44%。

  伊利股份由于長期股權分散,多年無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在保險系資金在資本市場狂飆的過程中也成為了被舉牌目標。2016年9月,伊利股東陽光保險突然增持,使持股觸及5%構成舉牌,盡管隨后陽光保險承諾不再增持,但伊利還是通過并購定增將陽光保險的持股稀釋到5%以下。

  “伊利和現任管理層一直是行走在陽光下的。”張劍秋對新京報說。

責任編輯:羅思楊

伊利 潘剛 股權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