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達公司簡介 |
伊士曼柯達公司在影像拍攝、分享、輸出和顯示領域一直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一百多年來幫助無數的人們留住美好回憶、交流重要信息及娛樂時光。公司由發明家喬治•伊士曼始創于1880年,總部位于美國紐約州羅切斯特市。 |
>>>全球董事會主席兼CEO |
|
彭安東:出生于西班牙,曾經在西班牙和法國接受教育,擁有馬德里大學的電子工程學士學位。于2003年4月2日加入柯達公司,擔任總裁兼首席運營官。他的職責包括管理柯達的大部分日常業務運營,其中包括數碼及膠片影像系統、商業打印、顯示屏和元器件、醫療影像、商業影像、全球生產及物流等。>>詳細 |
>>>柯達產品及服務 |
柯達創造了,在早期的研發,主要是敏感的技術和產品,其次是為了滿足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開發新的技術,產品和服務。目前,柯達公司的業務是多元化的,它分為五個主要方面:柯達一直引領著影像市場的發展,發明了不少家喻戶曉的民用影像產品,并不斷改進產品質量。柯達目前提供的產品種類全面,包括相機、相紙及照片光碟等。>>詳細 |
|
>>>相關法律法規 |
《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四十五條 對國家規定或者經營者與消費者約定包修、包換、包退的商品,經營者應當負責修理、更換或者退貨。在保修期內兩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經營者應當負責更換或者退貨。對包修、包換、包退的大件商品,消費者要求經營者修理、更換、退貨的。>>詳細 |
>>>小調查 |
|
|
|
|
|
柯達相機問題連連 |
|
名牌相機問題卻接連不斷 |
|
今年32歲的麥先生是“問題相機”的受害者之一。2003年7月麥先生購買了由達海公司生產的柯達LS443型數碼相機一臺,2005年2月起,相機出現黑屏等故障,后麥先生發現,其他該相機用戶在正常使用相機的情況下,也會出現黑屏、鏡頭無法伸縮(顯示E45錯誤)、曝光過度等故障。
[全文]
|
|
|
首批19名消費者質量糾紛案上海開審 |
|
柯達一款高端相機,在面市兩三年之后,被眾多中國消費者詬病,認為其“產品設計有缺陷”,有三百多人甚至在網上結成聯盟,自發地聯系起來進行維權。今天,浦東金橋法庭開庭審理了由首批19名消費者提起的集團訴訟。 [全文] |
|
|
中消協就柯達相機投訴事件答記者問 |
|
8月22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就消費者群體投訴柯達LS443型數碼相機嚴重質量問題,召開有史以來的首次投訴調解聽證會,在社會上引起很大反響。 [全文] |
|
|
事件各方各執一詞 |
|
消費者:柯達推諉缺陷數碼相機責任 投訴無門 |
|
白華說:“非常不幸,我們大部分人的柯達LS443相機,從買后的一年左右開始,在正常的情況下,出現了黑屏、鏡頭無法伸縮、曝光過度等故障。” [全文] |
|
|
生產商:產品不存在缺陷 |
|
被告達海公司辯稱,其生產的LS443型數碼相機不存在危及人身、他人財產安全的不合理危險,不是缺陷產品;公司在生產該相機過程中嚴格按照企業標準執行,并在出廠前對相機進行常規檢測及壽命測試,是合格產品。[ 全文]
|
|
|
中消協:首開調解聽證會為用戶討公道 |
|
中國消費者協會針對數百名柯達LS443型數碼相機消費者聯名投訴柯達公司一事,召開調解聽證會,充分評判相機投訴問題的是非曲直,以求這一投訴得到公平合理解決,并為今后類似疑難投訴問題的解決探索一條新的途徑。[ 全文]
|
|
|
網民:熱評柯達問題相機事件
|
|
這一周我們連續報道了數百名消費者投訴柯達問題相機的事件,目前這一事件已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也有不少網友在欄目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全文] |
|
|
法院:原告敗訴 原因形形色色
|
|
法院審理后認為,消費者購買達海公司生產的LS443型數碼相機,該相機生產出售前經有關部門檢驗合格準許上市銷售。 [全文] |
|
|
風波前后的公司概況 |
|
中國成為柯達相機最大消費國 |
|
柯達2003年1月7日在滬宣布,2002年柯達相機在中國中小型城市和農村地區的銷量直線上升,首次突破100萬臺,從而使中國成為全球柯達相機最暢銷的國家。柯達在中國建立了5000多家照相館,覆蓋120多個城市。 [全文] |
|
|
樂凱和柯達正式分手 股改或將啟動 |
|
柯達與樂凱之間4年多的跨國聯姻終于宣告終結。今日,S樂凱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樂凱集團于2007年12月18日收到商務部有關批復文件,同意樂凱集團將所持有公司7%的股權轉讓給柯達股份。 [全文]
|
|
|
柯達中國失焦
|
|
昔日的壟斷戰利品,如今卻成了讓這家全球感光業巨頭在華難以翻身的包袱。對伊士曼柯達CEO彭安東來說,發動一場新的攻勢還能奏效嗎?在持續虧損8個財季之后柯達在去年第四季度終于扭虧為盈,但全年仍虧損6億美元。 [全文] |
|
|
反思:柯達相機事件給了我們什么 |
|
專家:柯達相機事件值得反思 |
|
國家質檢總局質量司處長汪立昕認為,柯達事件不是偶然的,今后這類問題會不斷增加。由于信息不對稱,對消費者來說,這就增大了風險,其風險的排除靠個人是不夠的,國內法規法律要及時跟上,管理部門也不能缺位。 [全文]
|
|
|
國標難出臺 跨國公司鉆監管漏洞 |
|
在2005年的“索尼門”事件中,索尼公司曾緊抓“標準問題”不放,試圖用“標準問題”對出現的質量問題進行辯解。2005年10月,浙江省質檢部門認定索尼產品“不合格”之后,索尼公司提出的疑問是:在沒有國家標準實施的前提下,浙江省工商局如何能夠認定索尼產品不合格? [全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