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 | 新浪首頁 
愛問(iAsk.com)
經濟學界大閱兵
 陳志武:國有制和政府管制真能促進平衡發展嗎
  市場化改革并不是收入差距惡化的根源,它只不過是把本來一直隱蔽存在、更深層的制度機制問題以更夸張的形式表露出來。換句話說,市場化改革是問題的表,權力制約機制缺乏才是收入差距惡化的本。如果要減少貧富差距、實現社會平衡發展,應該做的恰恰是推進民主建設,深化(而不是中止)市場化改革。通過減少政府對資源配置的控制,至少能把不受制約的權力所可能帶來的收入機會扭曲縮到盡可能小的程度。[全文][評論]
 左小蕾:經濟學家不是讓人罵的
  經濟學家們和其他各行各業的人士,都是在從事各種各樣不同的工作,不可能也不應該要求某一類人對任何事情“異口同聲”“一致認為”,更不能定調所有寫文章的人和大會發言人的看法與讀者和聽眾的看法一致,而且讀者和聽眾的看法也未必能成為道德的標準。[全文][評論]
   梁小民:鼓吹停止改革是禍國殃民
  在保守者看來,只有停止改革,退回到以前那種以計劃為主,市場為輔的“鳥籠經濟”才是惟一出路。所以,就要叫停國企改革、抑制民企發展。如果按這條路走下去,中國的前景不敢想象。“開弓沒有回頭箭”,一旦走上了改革之路就沒有退路。不明白這個道理,無論動機是什么,結果都是禍國殃民。[全文][評論]
 
   張五常:我反對補貼農業
  協助農民,我們可以鼓勵他們留于農業,也可以鼓勵他們轉到工商業去。前者不智,后者可取。人多地少,農民的人均耕地不及兩畝,生活不會有奇跡出現。我反對補貼農業,因為這會鼓勵農民留,長遠一點看是害了他們,也害了國家。[全文][評論]
經濟學界大閱兵
 湯敏:擴招擴錯了嗎
  當前在中國高等教育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并不是擴招的方向錯了,也不是教育與市場相結合的改革錯了,而恰恰是過去計劃體制中的弊端還沒有完全消除,政府職能轉變還沒到位、改革還不夠完善造成的。教育不能市場化,但不與市場結合的,不為市場經濟服務的教育,一定沒有出路。對擴招中出現的一些負面問題,不能以偏概全,特別是不能讓一些似是而非的議論干擾我們的改革。 我們應該堅定不移地推動教育的改革,只有在不斷的改革中中國的教育才有出路。[全文][評論]
 吳敬璉:有人正力圖把人們引向反市場化改革
  一些傳統社會主義體制的“老近衛軍”,利用大眾對我國社會現狀的不滿情緒,和學界人士對改革和發展中一些問題的正當質疑,重新提出十幾年前已經提出過的“取消計劃經濟,實行市場化”就是“改變社會主義制度,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命題。他們指稱過去20多年的中國改革,是由“西方新自由主義主流經濟學”主導的機會主義路線。[全文][評論]
   張維迎:正確觀點不需投票
  正確的觀點是不需要投票的,否則談不上尊重科學。“改革的基本前提是尊重既得利益。只有做大蛋糕,才談得上補償。”現在對一些改革的討論,亂七八糟。比如醫療問題,是由價格體制扭曲等原因造成的,但現在變成了對醫務人員道德問題的反思。[全文][評論]
 
   李稻葵:大辯論對改革幫不了忙
  當前對改革有很多爭議和看法,我個人認為可能跟最近一個時期以來的輿論平臺有關系。尤其是以互聯網為代表,出現了大辯論、大批判形式的討論。這種討論實際上歷來對改革幫不了忙,反而起了負面的作用。[全文][評論]
利息稅七年之癢
 張曙光:腐敗盛行的罪魁禍首真是經濟學家嗎
  改革過程就是一種以權錢交易為中心的以毒攻毒的過程。這不僅增加了改革的復雜性和艱巨性,而且增加了改革中反腐敗和反賄賂的復雜性和風險性。不僅是改革易于誘發腐敗和賄賂,而且改革還會產生腐敗和賄賂;不僅是改革要抵制腐敗和賄賂,不使其發生革命,而且是改革還要利用腐敗和賄賂,以便減少權力(利)轉移和再分配的障礙。[全文][評論]
 李稻葵:我國利益集團不宜過早合法化公開化
  利益集團的運作公開化和制度化,對于一個經濟發達的國家也許是有道理的,因為它們有一系列配套的制度,可以限制和制衡利益集團的運作,不至于失去平衡,如罷工、罷市、罷學等等沖擊性事件不至于經常發生。但是,對一個經濟落后、現代市場體制不完備的國家,利益集團過早的合法化和公開化恐怕會適得其反。[全文][評論]
   趙曉:經濟學家對中國改革的功過應該七三開
  經濟學家在對改革本身建言獻策方面功過又如何呢?大概應該是“七三開”,即功者70%,過者30%吧。 經濟學家對中國改革的最主要貢獻,是一點點地為中國找到了市場化、全球化、比較優勢、競爭與地方分權這樣一些根本性的方向以及重要的改革方略。[全文][評論]
 
   張維迎:改革中的利益補償問題
  改革與革命不同,改革不是把財富從一部分人手中無償轉移給另一部分人,而是在承認原體制下形成的社會各成員既定利益(status quo)的前提下,通過權利和財產關系的重新安排,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增加社會總財富,實現帕累托改進。[全文][評論]
利息稅七年之癢
 周其仁:反對教育產業化是一句很空洞的口號
  什么是“當下我國教育面臨的根本問題”?我認為不是“產業化”或那根本子無虛 有的“市場化”,而是教育嚴重不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要。現在廣招批評的“教育亂收費”,恰恰是教育不能滿足需要的一種表現。教育政策的當務之急和長遠任務,是動員社會多種資源和力量大力發展各類教育的數量,提升教育的質量。空喊口號貽誤時機,只會越來越被動。[全文][評論]
 張春霖:中國的社會公正問題源于公共治理改革滯后
  今天我們遇到的社會公平方面的問題,其原因并非是由于我們在引入市場機制、私人產權方面做得太多,而是由于在公共治理的改革方面做得太少。換句話說,不是因為腳太大了,而是因為鞋太小了。[全文][評論]
  茅于軾:群眾不明白誰是真正維護他們利益的人
  有些人口口聲聲為窮人吶喊,但不見行動。不過對社會來講,一個學者重要的倒不是參不參與扶貧,而是要敢說真話,要有良知,要對社會負責任,而不是只想著自己的得失名利,迎合時髦。可惜的是群眾往往不明白誰是真正維護他們利益的人,而社會的先知先覺往往成為歷史的犧牲品。這才是真正可悲的啊![全文][評論]
 
   樊綱:站在歷史的高度反思中國改革
  我們反思改革,要從歷史的角度看待改革過程,這是反思改革的前提。學者應該做的是給社會帶來更多的理性,而不是煽情,要更多的從理論和歷史的視角來觀察、說明問題。這樣才真正是對社會有益、對人民有益的。[全文][評論]

新浪財經意見反饋留言板 電話:010-62675174  新浪網產品客戶服務聯系電話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