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十一月二十五日電(記者張紅) “減持國有股”是當前中國證券市場和政策研究領域一個引人注目的焦點。有關專家為解決這一難題提供的一個創新思路是:讓國有大型投資公司承擔“主角”。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今日在此間舉行“國有投資業在國民經濟發展與改革進程中的戰略地位”研討會,并公布了一系列有關的研究成果。
所謂國有投資業主要是指那些以資本運營為主要職能的非產品型的大型國有投資公司。作為中國投資體制改革的產物,從一九八八年至今,中國省級以上的國有投資公司已發展到六十七家,擁有資產五千億元,投資總規模在一萬五千億元。專家們一致認為,未來國有投資公司將是發揮國有經濟主導作用的基本形式之一,是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和解決諸多重大難題的重要依托力量。
專家指出,讓國有大型投資公司參與減持,并在其中承擔“主角”責任,有助于同時滿足多方面的政策目標,解決通過國有資產變現補充社會保障基金、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從總體上增強國有經濟的控制力、規范中國證券市場等國民經濟發展與改革過程中的重大難題。
他們的基本思路,就是搭建“一級半”市場,首先由投資公司在場外將減持的國有股承接下來,然后再通過一定的退出方式使這些股權加入市場流通。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有四個關鍵環節,即投資公司籌集資金環節、定價及利益分配環節、國有投資公司持股和參與上市公司產權重組環節、投資公司退出環節。
專家特別強調,國投投資公司參與減持國有股方案能否成功,最終取決于能否建立良性的退出機制。目前,可以對其最終退出方式作四種設想,一是在條件成熟時直接向二級市場投資者出售,二是在資本整合的過程中向其他國有企業或基金等市場中的戰略投資者協議轉讓,三是將所持有股份組合為新的企業上市或募集新的基金專門持有,四是向海外投資者轉讓。
與此同時,一些專家的研究成果還建議,讓國有投資公司可以參與債轉股進程,充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進行股權轉讓的主要受讓主體,其意義不僅在于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提供一條順暢的退出通道,而且有利于實現國有經濟“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從戰略上調整布局和實施資本存量重組。
此外,與會專家還就因肝投資業如何參與高科技產業投資、如何提高其在基礎設施等傳統領域的投資效率并加強與民間醬資本融合以及如何改善自身的法人治理結構、更好的扮演出資人角色等問題展開了研討。(完)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