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最新新聞

南方養老金支援東北?現實是東北退休金與廣東差不多
南方養老金支援東北?現實是東北退休金與廣東差不多

  南方養老金支援東北?現實是東北退休金與廣東差不多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南方養老金結余支援東北?(相關鏈接:南方養老金支援東北解燃眉之急 網友炸鍋:憑啥?)黑龍江退休金2119元,廣東只有… 廣東2400元;黑龍江2119元:從2015年企業退休人員月均養老金這一指標來分析,稍稍領先的廣東和略微落后的黑龍江之間,并沒有太明顯的差別。 可如果考察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余,差距立刻懸殊了起來: 廣東是全國第一,2017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余9245億元; 黑龍江是全國倒數第一,該項累計結余為負486億元。 近日,針對東北養老金不足的問題,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一時間,上述建議引發社會熱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網友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退休人員待遇差距是否合理,東北養老金去了哪里、該怎樣解決缺口問題。對此記者試圖展開深度剖析,并一窺養老金收不抵支背后的秘密。 質疑一:東北與南方退休人員待遇是否差異較大? 對于這一話題,網友更多關注養老金調劑是否公平,聚焦個人切身利益。網友們爭議最為激烈的是:東北職工退休金水平如何,在全國來看是高還是低?東北三省收不抵支的缺口為什么越來越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2016年黑龍江養老金當期結余被指“穿底”,為負320億元,成為當期收不抵支最嚴重的省份;同年,廣東的當期結余達到1140億元,而累計結余規模更高達7652.6億元,位列全國第一。 根據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報告顯示,2016年企業養老金累計結余前五位的依次是:廣東、北京、江蘇、浙江、山東;當期收不抵支最嚴重的五個省份依次是:黑龍江、遼寧、河北、吉林、內蒙古。 其中,黑龍江不僅當期收不抵支,累計結余也為負196億元,是唯一累計結余資金被花光的省份。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規則,養老金的領取標準與繳納金額、參保年限、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等因素相關。那么,全國各省市區的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平均水平如何? 記者梳理發現,對比企業養老金累計結余最多的5個省份和當期收不抵支最嚴重的5個省份,除了北京市外其他各省份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水平相差并不大。而對于結余已經穿底的黑龍江來說,其退休人員社保待遇甚至比某些結余居前列的省份還要高。 人社部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企業離退休人員每月人均養老金2251元,廣東、江蘇、浙江等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遼寧、黑龍江等與全國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實際上,衡量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與當地社會平均工資之比。比如:2015年,廣東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5525元,退休人員養老金是其0.43倍;江蘇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5600元,退休人員養老金是其0.44倍。 與之相對應的是,2015年,遼寧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4455元,退休人員養老金是其0.49倍;黑龍江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4073元,退休人員養老金是其0.52倍。 不難看出,與廣東、江蘇等養老金結余較多的省份相比,黑龍江、遼寧等地的退休金標準并不低,從與當地社會平均工資之比來看,甚至還略高于一些南方省份。 質疑二:收不抵支,錢去哪兒了? 城鎮職工養老金的收支缺口問題日益凸顯,人社部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底只有河北、黑龍江、寧夏3個省份當期收不抵支。2015年,黑龍江、遼寧、吉林、河北、陜西和青海共6省份的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當期“入不敷出”。2016年,湖北成為第7個當期收不抵支的省份。 同時,從缺口金額來看,黑龍江在2014年的當期收不抵支缺口是100億元左右,到2016年缺口擴大到了320億元。 那么,黑龍江等省份城鎮職工養老金都去哪兒了呢?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交錢”的群體增長慢,“領錢”的群體增長快。 撫養比(參保職工人數與領取養老保險待遇人數的比值)這一關鍵指標近年來持續下降——全國平均水平由2014年的2.97:1降至2016年的2.87:1,也就是1個老人由2.87個人來供養。 而東北三省的撫養比在全國又是較低的。2015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企業養老保險撫養比分別為1.79、1.53和1.33。這一數據甚至比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的日本(約2:1)更低。 此外,東北三省的養老金待遇增長較快。比如“十二五”期間,黑龍江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由月人均1076元提高到2119元,整體增長近一倍;遼寧基本養老金由月人均1296元提高至2200元,增長了70%;吉林省企業退休人員基礎養老金水平由月人均1126元提高到了1935元,增長72%。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書長房連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東北三省養老金問題與當地的特點相關:一方面是它們的歷史負擔比較重,屬于重工業基地,國有企業退休的老職工比較多,贍養結構比較重,再加上近年來年輕人口流出比較多,很難產生征繳的空間;另一方面,近年來東北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導致就業形勢、工資增長空間等均不樂觀,也會影響養老基金的征繳。 質疑三:除了向南方“借錢” 是否有其他途徑解決收支缺口問題? 那么東北的養老金不夠,只能用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嗎? 對此,房連泉介紹,要靠東北自己來解決養老金收不抵支的問題確實很難。養老基金來源中除了征收收入外,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也都會補一部分。如果仍舊出現較大缺口,就需要依靠全國統籌了。養老金全國統籌已經討論了很多年了,能很好地解決一些省份養老金不足的問題。 “應該是全國一盤棋來考慮這個問題,不是直接拿南方的給北方用,而是通過全國統籌的方式來協調安排。”房連泉說。 實際上,基本養老保險收不抵支的問題在國際上也比較常見。房連泉介紹,尤其是老齡化比較嚴重的一些國家,國家層面的社保都不同程度面臨收不抵支的問題,國外采取的一些措施是延遲退休、征繳擴面、提高繳費率等手段,還有就是利用養老金進行投資等來增加盈利性。 房連泉認為,真正解決養老問題,不能單靠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在養老金中,日本國家的基本養老保險所占的比重較多,替代率能達到60%-70%。美國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的替代率是40%,其大頭是靠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比較分散。新加坡主要是中央公積金,采取的是個人存錢的制度。 房連泉介紹,美國的養老制度是我國未來養老的方向,要降低養老金的費率,讓企業給職工購買一部分保險,職工個人再購買一部分商業保險。[詳情]

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 | 2019年01月24日 16:52
京滬等17省委托投資企業養老金8580億 已到賬6050億
京滬等17省委托投資企業養老金8580億 已到賬6050億

  京滬等17省份委托投資企業養老金8580億元,已到賬6050億 17個省市區包括廣西、北京、山西、河南、云南、湖北、上海、安徽、浙江、江蘇、西藏、陜西、四川、甘肅、重慶、廣東、新疆等。其中,2016年企業養老金結余超千億元的地區已全部啟動委托投資。 1月24日,人社部2018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盧愛紅表示,截至2018年底,累計已有17個省區市委托投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8580億元,已經到賬的資金達到6050億元。 據悉,這17個省市區包括廣西、北京、山西、河南、云南、湖北、上海、安徽、浙江、江蘇、西藏、陜西、四川、甘肅、重慶、廣東、新疆等。其中,2016年企業養老金結余超千億元的地區已全部啟動委托投資。 2018年,人社部、財政部還印發了《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工作的通知》,提出在2018-2020年,所有省份啟動實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的委托。盧愛紅稱,上述17個省區市里面,有9個啟動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委托投資,合同金額是773億元。 下一步,將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強化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穩步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推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運營,積極推進落實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增強社保基金支撐能力。[詳情]

21世紀經濟報道 | 2019年01月24日 11:50
南方養老金支援東北?現實:東北退休金與廣東無差別
南方養老金支援東北?現實:東北退休金與廣東無差別

  南方養老金結余支援東北?黑龍江退休金2119元,廣東只有…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 | 李彪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圖文無關) 廣東2400元;黑龍江2119元:從2015年企業退休人員月均養老金這一指標來分析,稍稍領先的廣東和略微落后的黑龍江之間,并沒有太明顯的差別。 可如果考察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余,差距立刻懸殊了起來: 廣東是全國第一,2017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余9245億元; 黑龍江是全國倒數第一,該項累計結余為負486億元。  近日,針對東北養老金不足的問題,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一時間,上述建議引發社會熱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網友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退休人員待遇差距是否合理,東北養老金去了哪里、該怎樣解決缺口問題。對此記者試圖展開深度剖析,并一窺養老金收不抵支背后的秘密。 質疑一:東北與南方退休人員待遇是否差異較大? 對于這一話題,網友更多關注養老金調劑是否公平,聚焦個人切身利益。網友們爭議最為激烈的是:東北職工退休金水平如何,在全國來看是高還是低?東北三省收不抵支的缺口為什么越來越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2016年黑龍江養老金當期結余被指“穿底”,為負320億元,成為當期收不抵支最嚴重的省份;同年,廣東的當期結余達到1140億元,而累計結余規模更高達7652.6億元,位列全國第一。 根據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報告顯示,2016年企業養老金累計結余前五位的依次是:廣東、北京、江蘇、浙江、山東;當期收不抵支最嚴重的五個省份依次是:黑龍江、遼寧、河北、吉林、內蒙古。 其中,黑龍江不僅當期收不抵支,累計結余也為負196億元,是唯一累計結余資金被花光的省份。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圖文無關)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規則,養老金的領取標準與繳納金額、參保年限、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等因素相關。那么,全國各省市區的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平均水平如何? 記者梳理發現,對比企業養老金累計結余最多的5個省份和當期收不抵支最嚴重的5個省份,除了北京市外其他各省份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水平相差并不大。而對于結余已經穿底的黑龍江來說,其退休人員社保待遇甚至比某些結余居前列的省份還要高。 人社部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企業離退休人員每月人均養老金2251元,廣東、江蘇、浙江等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遼寧、黑龍江等與全國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實際上,衡量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與當地社會平均工資之比。比如:2015年,廣東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5525元,退休人員養老金是其0.43倍;江蘇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5600元,退休人員養老金是其0.44倍。 與之相對應的是,2015年,遼寧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4455元,退休人員養老金是其0.49倍;黑龍江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4073元,退休人員養老金是其0.52倍。 不難看出,與廣東、江蘇等養老金結余較多的省份相比,黑龍江、遼寧等地的退休金標準并不低,從與當地社會平均工資之比來看,甚至還略高于一些南方省份。 質疑二:收不抵支,錢去哪兒了? 城鎮職工養老金的收支缺口問題日益凸顯,人社部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底只有河北、黑龍江、寧夏3個省份當期收不抵支。2015年,黑龍江、遼寧、吉林、河北、陜西和青海共6省份的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當期“入不敷出”。2016年,湖北成為第7個當期收不抵支的省份。 同時,從缺口金額來看,黑龍江在2014年的當期收不抵支缺口是100億元左右,到2016年缺口擴大到了320億元。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圖文無關) 那么,黑龍江等省份城鎮職工養老金都去哪兒了呢?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交錢”的群體增長慢,“領錢”的群體增長快。 撫養比(參保職工人數與領取養老保險待遇人數的比值)這一關鍵指標近年來持續下降——全國平均水平由2014年的2.97:1降至2016年的2.87:1,也就是1個老人由2.87個人來供養。 而東北三省的撫養比在全國又是較低的。2015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企業養老保險撫養比分別為1.79、1.53和1.33。這一數據甚至比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的日本(約2:1)更低。 此外,東北三省的養老金待遇增長較快。比如“十二五”期間,黑龍江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由月人均1076元提高到2119元,整體增長近一倍;遼寧基本養老金由月人均1296元提高至2200元,增長了70%;吉林省企業退休人員基礎養老金水平由月人均1126元提高到了1935元,增長72%。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書長房連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東北三省養老金問題與當地的特點相關:一方面是它們的歷史負擔比較重,屬于重工業基地,國有企業退休的老職工比較多,贍養結構比較重,再加上近年來年輕人口流出比較多,很難產生征繳的空間;另一方面,近年來東北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導致就業形勢、工資增長空間等均不樂觀,也會影響養老基金的征繳。 質疑三:除了向南方“借錢” 是否有其他途徑解決收支缺口問題?  那么東北的養老金不夠,只能用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嗎? 對此,房連泉介紹,要靠東北自己來解決養老金收不抵支的問題確實很難。養老基金來源中除了征收收入外,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也都會補一部分。如果仍舊出現較大缺口,就需要依靠全國統籌了。養老金全國統籌已經討論了很多年了,能很好地解決一些省份養老金不足的問題。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圖文無關) “應該是全國一盤棋來考慮這個問題,不是直接拿南方的給北方用,而是通過全國統籌的方式來協調安排。”房連泉說。 實際上,基本養老保險收不抵支的問題在國際上也比較常見。房連泉介紹,尤其是老齡化比較嚴重的一些國家,國家層面的社保都不同程度面臨收不抵支的問題,國外采取的一些措施是延遲退休、征繳擴面、提高繳費率等手段,還有就是利用養老金進行投資等來增加盈利性。 房連泉認為,真正解決養老問題,不能單靠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在養老金中,日本國家的基本養老保險所占的比重較多,替代率能達到60%-70%。美國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的替代率是40%,其大頭是靠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比較分散。新加坡主要是中央公積金,采取的是個人存錢的制度。 房連泉介紹,美國的養老制度是我國未來養老的方向,要降低養老金的費率,讓企業給職工購買一部分保險,職工個人再購買一部分商業保險。[詳情]

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 | 2019年01月24日 07:13
中基協胡家夫:積極推動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
中基協胡家夫:積極推動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

  中基協胡家夫:積極推動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 新京報訊(記者王全浩)1月22日,中國基金業協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胡家夫在第七屆國際創新與資本論壇上表示,基金業協會積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會議精神,已經并將持續推動私募基金營商環境的改善。 胡家夫表示,基金業協會正積極推動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2018年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今年5月試點轉常規后,包括基金在內的更多金融產品將納入個人養老金可投資標的范圍。積極推動有稅收遞延支持的、以個人賬戶為基礎的第三支柱養老體系建設,鼓勵大眾積累個人養老金,并通過專業化投資管理制度安排,將個人養老賬戶資金合理配置到長期權益類產品中,推動形成長期資本金,讓養老金持有人更好地分享創新發展的長期回報。積極推動、支持基金行業參與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養老金以及慈善基金、捐贈基金等長期資金的資產配置和投資管理。  [詳情]

新京報 | 2019年01月22日 18:15
養老金南錢北調只是權宜之計 全國統籌是發展方向
養老金南錢北調只是權宜之計 全國統籌是發展方向

  養老金“南錢北調”只是權宜之計 ▲圖/視覺中國。 針對“一些地方結余較多,一些地方錢不夠花”的局面,近日,有學者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調到東北解燃眉之急。此言一出,立刻在社會上炸開了鍋。 養老金“南錢北調”,聽起來挺有沖擊力,但其實就是實行養老金橫向轉移。這種思路并不奇怪。 當然,從長期看,在養老保險制度的頂層設計方面,“借富濟貧”也只能是權宜之計,而非長久之策。 我國養老金存在結構不平衡問題 日益加深的老齡化是推動我國養老金制度改革的主要動力。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我國開始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社會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制度是其中的核心內容之一。 二十余年來,我國的養老金規模不斷擴大,在保障民眾“老有所養”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從總量上來說,我國的養老金并不存在著虧空的問題。相反,每年還都有大量的滾存結余。 根據人社部披露的數據,2018年,全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近5萬億元,具備較強的支撐能力,基金結余平均可以滿足17個月的支付,能夠保證按時足額發放。 但是,總量上結余并不意味著結構上平衡。由于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一,人口結構有所不同,導致養老金收支狀況出現很大的差異。在廣東、北京等發達地區,養老金存在著不少結余情況,其中僅廣東一省的養老金滾存結余就超過7000億元,北京的滾存結余也有近4000億元。 但與此同時,東北三省以及河北、內蒙古等地區則存在著較大的養老金收支缺口。根據人社部發布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披露,當年養老金收不抵支的地區一共有七個,其中黑龍江不僅當期收不抵支,而且滾存結余也已經穿底,達到負232億元。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解決養老金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成為實現社會保障公平、提高養老金使用效率的一道必須邁過去的坎。 養老金全國統籌是發展方向 不斷提高養老金統籌層次,爭取盡快實現養老金的全國統籌,從而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地調配養老金使用,顯然是一種值得嘗試的做法。而“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也已經成為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一個方向。 去年6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提出了我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實現路徑、時間節點、步驟進程及最終方案。 不過,中央調劑制度只是邁向全國統籌的第一步。中央調劑制度作為過渡性的制度安排,用來緩解省際區、地區間的養老保險基金不平衡的矛盾,增強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 此外,全國統籌也必須以省級統籌作為前提和基礎。然而,盡管省級統籌的要求早就提出來了,但到目前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地區仍為數不多。這就說明,省級統籌都如此步履維艱,要想實現全國統籌,困難顯然要大得多。 ▲圖/視覺中國。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在于各地利益有所不同。特別是有人擔心,這種為實現公平目標的制度安排,有可能導致效率的損失。 比如,如果養老金全國統籌的話,那么就意味著需要將養老金結余地區的額度彌補給虧空的地區,這樣一方面有可能損害結余地區的征繳積極性,助長虧空地區的“吃大戶”依賴心理和“等、靠、要”行為。 還有可能出現“養老金競爭”的局面,即一些地區為吸引投資而競相以降低養老金為主的社保負擔為代價,這無疑會使本來就捉襟見肘的養老金制度陷入更大的虧空之中。此外,對于普通民眾來講,很多人心理上也有動了自家“奶酪”的心態。 按照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的方案,個人賬戶的資金并不包括在內。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個人賬戶是當地職工的個人財產,不能夠隨統籌資金隨意分配到其他地區去。而且一旦個人賬戶納入全國統籌,那就意味著要納入政府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預算,個人財產納入預算,也存在不小的爭議。 調劑養老金絕非長久之道 事實上,解決養老金地區不平衡問題的關鍵,還在于地方政府的積極努力。也就是說,在實現養老金全國統籌的過程中,必須在堅持公平的同時高度重視效率的提高。 中央多次明確,省級政府是承擔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和彌補基金缺口的主體責任。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如何搞活當地經濟,吸引更多勞動力流入,擴充社保基金繳費范圍才是確保養老金安全的根本之道。 當然,為應對短期內養老金的支付危機,可以通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步伐,提高國有資本劃轉社保基金的比例。 總之,無論是現行的中央調劑制度,還是未來實現全國統籌后,調劑或統籌資金僅是彌補地區養老金缺口的臨時性和應急性的措施,絕不能以此作為一種可以依賴的長久之策。 地方政府特別是作為養老金虧空地區,必須在發展經濟和開源節流方面多下功夫。須知只有蛋糕做大了,民眾能夠分到的蛋糕才會多,“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目標才能順利實現。 □李長安(學者) 編輯 李冰冰   校對 劉軍[詳情]

新京報 | 2019年01月22日 15:10
賈康回應"南方養老金滾存結余調到東北":非無償調撥
中新經緯 | 2019年01月22日 15:02
養老金“南水北調”暫不可行 但全國統籌勢在必行
養老金“南水北調”暫不可行 但全國統籌勢在必行

  結余最高與最低地區差70余倍 養老金“南水北調”暫不可行但全國統籌勢在必行 我國基本養老金的大部分結余都集中在南方相對發達的地區,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歷史包袱比較重,勞動力流出比較多,養老基金的壓力一直較大。那么,作為具有“共濟”、“互濟”功能的養老金是否可以這樣直接劃撥? 王曉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日,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表示,2018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近5萬億元,基金結余平均可以滿足17個月的支付,能夠保證按時足額發放,但東北等部分省份已面臨收不抵支的問題。 針對東北等部分省份養老金缺口問題,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賈康建議,用南方多年的資金結余調往東北紓解養老金缺口困境。 眾所周知,我國基本養老金的大部分結余都集中在南方相對發達的地區,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歷史包袱比較重,勞動力流出比較多,養老基金的壓力一直較大。那么,作為具有“共濟”、“互濟”功能的養老金是否可以這樣直接劃撥? “賈老師的愿望是好的,但是按照現行的法律法規是不允許的。”1月21日,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董登新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養老金在全國統籌之前都是省內統籌,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之下,不允許省際之間進行強制分配和劃撥。 同時,每一個省的養老基金結余都是在地方財政的保底、托底之下的結余,也就是說,地方的基金結余跟當地的財政補貼捆綁在一起,這也是一種調動基金積累積極性的一種機制,需要保證當地參保人的收支平衡,因此,在全國統籌之前要尊重地方政府的掌控權。 結余最高與最低地區差70余倍 賈康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基本養老金的全社會統籌是提升其“共濟”、“互濟”功能的必然選擇,全國各地至少幾十個“小蓄水池”的共濟功能,怎么能與全國一個“大蓄水池”的共濟功能相比?過去多年間,東北遼寧等老工業基地早已出現基本養老金入不敷出的危機,但卻完全無可能把南方越滾越大的結余資金調過來救急,只得依靠中央財政費九牛二虎之力去平緩危機局面,全中國的基本養老資金體系,被形容為帶荒謬意味的“持米叫饑”。 多年來,我國的基本養老金的地區結余一直處于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狀態。通過梳理各地的結余情況,記者計算得出,養老金累計結余最高的廣東與累計結余最低的黑龍江之間相差70多倍。 地區之間養老金的貧富差距非常大,而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推進的過程中,最大的難點也恰恰就是如何解決不同地區養老金結余的利益問題。比如,很多基礎養老金盈余較多的地區,因擔心盈余部分被瓜分而對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缺乏積極性。 除此之外,賈康認為,此次個稅改革帶來的“矛盾暴露”之一,是足額繳納基本養老金的企業是少數,約3/4的企業沒有繳足,而現在如要求依法規繳足,則許多企業承受不了,那么亟應乘勢推進“全社會統籌”的改革,在提升共濟功能的同時,也降低繳費標準,使大多數企業“過得去”,也使中國這一重要的社保機制規范化程度提高起來,此舉可謂功莫大焉。 養老金全國統籌20余年艱難破局 一邊是全國養老保險基金超過4萬億元的累計結余,一邊卻是個別省份養老金的入不敷出,養老保險發展中這一不平衡問題只能通過基本養老金全國統籌得以緩解。 “此前的養老金制度積重難返,導致目前的養老全國統籌拖延了兩個五年計劃,一直遲遲難以解決。”賈康表示,過去對全社會統籌已說了多年,除了提升共濟功能之外,其還有促進統一的人力資本市場培育與發展等積極意義。之所以遲遲不能推出,一些技術層面的顧慮,可說基本都是借口,實質是原已形成的幾十萬人管理繳費的“利益固化的藩籬”,如何能夠沖破,屬于“改革啃硬骨頭”的問題。這個實質性改革勢在必行,越拖越被動。現在做個“攻堅克難”,此其時矣。 其實,早在1991年,國務院就已經要求各地積極創造條件提高養老金統籌層次。2010年通過的《社會保險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省級統籌,逐步實行全國統籌”。“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 不過,27年之后的今天,我國的基本養老金依然并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國統籌。 “就目前來看,我國僅有北京、天津、上海、廣東、陜西等地實現了養老金省級統籌,要抓緊在2020年底前實現各省完成養老金的省級統籌,否則全國統籌就無法談起。”董登新同樣表示,為解決部分地方養老金缺口問題,養老金全國統籌勢在必行,要在養老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基礎上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董登新介紹,西方國家基本養老保險都是全國統籌,即由中央統一征繳全國所有參保人繳費,并由中央政府直接發放每個參保人的退休金。這樣一來可大幅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這樣才能打開進一步降費的制度空間。 由于養老金全國統籌的改革難度太大,現階段,我國暫時實施中央調劑金制度,即由部分養老金累計結余較高的省份和中央財政共同拿出一部分資金形成一個資金池,為收支矛盾過大、養老金缺口難以彌合的省份進行補充和支持。這也算是養老金全國統籌改革往前邁了一步。[詳情]

華夏時報 | 2019年01月22日 14:59
結余最高與最低差70余倍 養老金"南水北調"暫不可行
結余最高與最低差70余倍 養老金

  結余最高與最低地區差70余倍 養老金“南水北調”暫不可行但全國統籌勢在必行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道 近日,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表示,2018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近5萬億元,基金結余平均可以滿足17個月的支付,能夠保證按時足額發放,但東北等部分省份已面臨收不抵支的問題。 針對東北等部分省份養老金缺口問題,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賈康建議,用南方多年的資金結余調往東北紓解養老金缺口困境。 眾所周知,我國基本養老金的大部分結余都集中在南方相對發達的地區,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歷史包袱比較重,勞動力流出比較多,養老基金的壓力一直較大。那么,作為具有“共濟”、“互濟”功能的養老金是否可以這樣直接劃撥? “賈老師的愿望是好的,但是按照現行的法律法規是不允許的。”1月21日,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董登新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養老金在全國統籌之前都是省內統籌,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之下,不允許省際之間進行強制分配和劃撥。 同時,每一個省的養老基金結余都是在地方財政的保底、托底之下的結余,也就是說,地方的基金結余跟當地的財政補貼捆綁在一起,這也是一種調動基金積累積極性的一種機制,需要保證當地參保人的收支平衡,因此,在全國統籌之前要尊重地方政府的掌控權。 結余最高與最低地區差70余倍 賈康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基本養老金的全社會統籌是提升其“共濟”、“互濟”功能的必然選擇,全國各地至少幾十個“小蓄水池”的共濟功能,怎么能與全國一個“大蓄水池”的共濟功能相比?過去多年間,東北遼寧等老工業基地早已出現基本養老金入不敷出的危機,但卻完全無可能把南方越滾越大的結余資金調過來救急,只得依靠中央財政費九牛二虎之力去平緩危機局面,全中國的基本養老資金體系,被形容為帶荒謬意味的“持米叫饑”。 多年來,我國的基本養老金的地區結余一直處于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狀態。通過梳理各地的結余情況,記者計算得出,養老金累計結余最高的廣東與累計結余最低的黑龍江之間相差70多倍。 地區之間養老金的貧富差距非常大,而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推進的過程中,最大的難點也恰恰就是如何解決不同地區養老金結余的利益問題。比如,很多基礎養老金盈余較多的地區,因擔心盈余部分被瓜分而對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缺乏積極性。 除此之外,賈康認為,此次個稅改革帶來的“矛盾暴露”之一,是足額繳納基本養老金的企業是少數,約3/4的企業沒有繳足,而現在如要求依法規繳足,則許多企業承受不了,那么亟應乘勢推進“全社會統籌”的改革,在提升共濟功能的同時,也降低繳費標準,使大多數企業“過得去”,也使中國這一重要的社保機制規范化程度提高起來,此舉可謂功莫大焉。 養老金全國統籌20余年艱難破局 一邊是全國養老保險基金超過4萬億元的累計結余,一邊卻是個別省份養老金的入不敷出,養老保險發展中這一不平衡問題只能通過基本養老金全國統籌得以緩解。 “此前的養老金制度積重難返,導致目前的養老全國統籌拖延了兩個五年計劃,一直遲遲難以解決。”賈康表示,過去對全社會統籌已說了多年,除了提升共濟功能之外,其還有促進統一的人力資本市場培育與發展等積極意義。之所以遲遲不能推出,一些技術層面的顧慮,可說基本都是借口,實質是原已形成的幾十萬人管理繳費的“利益固化的藩籬”,如何能夠沖破,屬于“改革啃硬骨頭”的問題。這個實質性改革勢在必行,越拖越被動。現在做個“攻堅克難”,此其時矣。 其實,早在1991年,國務院就已經要求各地積極創造條件提高養老金統籌層次。2010年通過的《社會保險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省級統籌,逐步實行全國統籌”。“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 不過,27年之后的今天,我國的基本養老金依然并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國統籌。 “就目前來看,我國僅有北京、天津、上海、廣東、陜西等地實現了養老金省級統籌,要抓緊在2020年底前實現各省完成養老金的省級統籌,否則全國統籌就無法談起。”董登新同樣表示,為解決部分地方養老金缺口問題,養老金全國統籌勢在必行,要在養老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基礎上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董登新介紹,西方國家基本養老保險都是全國統籌,即由中央統一征繳全國所有參保人繳費,并由中央政府直接發放每個參保人的退休金。這樣一來可大幅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這樣才能打開進一步降費的制度空間。 由于養老金全國統籌的改革難度太大,現階段,我國暫時實施中央調劑金制度,即由部分養老金累計結余較高的省份和中央財政共同拿出一部分資金形成一個資金池,為收支矛盾過大、養老金缺口難以彌合的省份進行補充和支持。這也算是養老金全國統籌改革往前邁了一步。[詳情]

華夏時報 | 2019年01月22日 13:26
賈康再度回應"南方養老金救濟東北":并非無償給北方
賈康再度回應

   新浪財經訊 今日午間,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在互聯網平臺回應稱,關于中國社保體系中基本養老金實行“全社會統籌”的話題,引起了較廣泛的注意,但從網上議論看,誤解很多。 賈康解釋稱,基本養老金調劑使用,也更不是“無償調撥”的關系,并非將南方利益無償給北方,把“統籌”中的資金調劑功能,錯誤理解為“拿南方的利益無償給北方”,“自己賬上有余錢就被要求支援隔壁老王”,是沒弄明白“從蓄水池中輪流取水用水”與“無償調水”的根本區別。 此前,賈康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養老金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同時也就可以降低繳費標準,回應企業和社會有關的“降負”訴求。 以下為賈康補充說明: 關于中國社保體系中基本養老金實行“全社會統籌”的話題,引起了較廣泛的注意,但從網上議論看,誤解很多,在此進一步說明如下: 1.我國企業員工繳納的基本養老金早就有“統籌”,這不是個人想不想交錢的問題,實情是已一直在交。 2.這個統籌體系的突出問題是繳費標準高(世界范圍內幾乎為最高),而統籌層次低,最多只做到省級統籌(近年剛有一點兒“中央調劑金”)。繳費多、統籌層次低(“蓄水池”小而分散)兩者之間,存在著互為消長的內在聯系,是應當克服的局限性和弊病。 3.不論怎樣統籌,是在市級、省級,還是提升到全國,繳費者在退休后領取時的受益標準(領到多少錢)都是要按規則執行、受法律保證的,并不因為我所倡議的“蓄水池升級,使南方滾存結余可調到東北解燃眉之急”而改變。每位具體的養老金領取人,拿到的這份錢仍是按法定標準,既不會多,也不會少。 4.統籌層級不同,差別只在于:大家繳費共同形成的“蓄水池”,其“共濟”功能高低不同,如統籌到全國,共濟功能最高——馬上會表現出來的好處,是國家規定的每個人繳費的標準,將因此有望調低,這就可以變成實實在在的企業與員工的“減負”了。 5.如只說廣東,在省內統籌的情況下,蓄水池內的錢也肯定是要調劑使用的,比如蛇口職工交的錢如入了蓄水池,便可能調到韶關用,這與我說的廣東人繳的費,調到東北用,是同一種機制,只是范圍和功能強弱之別。不同時間段上,“共濟”機制起作用時,資金調劑的走向,會隨各地勞動人口與退休人口比重的相對變化而有所改變。關鍵在于,這個蓄水池中,始終要有足夠用的“水”(所以也應積極考慮以國有資產收益等來補充)。 6.這種調劑使用,并不是“借”與“還”的關系,是以共同基金,于動態中如何保證所有參與者(繳費人)達到需使用年齡(退休時),能滿足其領取領取標準的問題。 7.調劑使用,也更不是“無償調撥”的關系。把“統籌”中的資金調劑功能,錯誤理解為“拿南方的利益無償給北方”,“自己賬上有余錢就被要求支援隔壁老王”,是沒弄明白“從蓄水池中輪流取水用水”與“無償調水”的根本區別。 8.我這個提升“統籌層級”的建議,與“以國有企業資產收益支持社會保障體系運轉”的建議,并不發生矛盾,兩者都被中央文件所肯定,可以、也應當同時使用,相輔相成。 [詳情]

新浪財經 | 2019年01月22日 12:36
社評:加大養老金調劑力度 合理科學對待全國統籌
新浪財經綜合 | 2019年01月22日 06:46
南方養老金支援東北?現實是東北退休金與廣東差不多
南方養老金支援東北?現實是東北退休金與廣東差不多

  南方養老金支援東北?現實是東北退休金與廣東差不多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南方養老金結余支援東北?(相關鏈接:南方養老金支援東北解燃眉之急 網友炸鍋:憑啥?)黑龍江退休金2119元,廣東只有… 廣東2400元;黑龍江2119元:從2015年企業退休人員月均養老金這一指標來分析,稍稍領先的廣東和略微落后的黑龍江之間,并沒有太明顯的差別。 可如果考察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余,差距立刻懸殊了起來: 廣東是全國第一,2017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余9245億元; 黑龍江是全國倒數第一,該項累計結余為負486億元。 近日,針對東北養老金不足的問題,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一時間,上述建議引發社會熱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網友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退休人員待遇差距是否合理,東北養老金去了哪里、該怎樣解決缺口問題。對此記者試圖展開深度剖析,并一窺養老金收不抵支背后的秘密。 質疑一:東北與南方退休人員待遇是否差異較大? 對于這一話題,網友更多關注養老金調劑是否公平,聚焦個人切身利益。網友們爭議最為激烈的是:東北職工退休金水平如何,在全國來看是高還是低?東北三省收不抵支的缺口為什么越來越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2016年黑龍江養老金當期結余被指“穿底”,為負320億元,成為當期收不抵支最嚴重的省份;同年,廣東的當期結余達到1140億元,而累計結余規模更高達7652.6億元,位列全國第一。 根據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報告顯示,2016年企業養老金累計結余前五位的依次是:廣東、北京、江蘇、浙江、山東;當期收不抵支最嚴重的五個省份依次是:黑龍江、遼寧、河北、吉林、內蒙古。 其中,黑龍江不僅當期收不抵支,累計結余也為負196億元,是唯一累計結余資金被花光的省份。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規則,養老金的領取標準與繳納金額、參保年限、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等因素相關。那么,全國各省市區的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平均水平如何? 記者梳理發現,對比企業養老金累計結余最多的5個省份和當期收不抵支最嚴重的5個省份,除了北京市外其他各省份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水平相差并不大。而對于結余已經穿底的黑龍江來說,其退休人員社保待遇甚至比某些結余居前列的省份還要高。 人社部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企業離退休人員每月人均養老金2251元,廣東、江蘇、浙江等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遼寧、黑龍江等與全國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實際上,衡量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與當地社會平均工資之比。比如:2015年,廣東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5525元,退休人員養老金是其0.43倍;江蘇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5600元,退休人員養老金是其0.44倍。 與之相對應的是,2015年,遼寧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4455元,退休人員養老金是其0.49倍;黑龍江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4073元,退休人員養老金是其0.52倍。 不難看出,與廣東、江蘇等養老金結余較多的省份相比,黑龍江、遼寧等地的退休金標準并不低,從與當地社會平均工資之比來看,甚至還略高于一些南方省份。 質疑二:收不抵支,錢去哪兒了? 城鎮職工養老金的收支缺口問題日益凸顯,人社部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底只有河北、黑龍江、寧夏3個省份當期收不抵支。2015年,黑龍江、遼寧、吉林、河北、陜西和青海共6省份的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當期“入不敷出”。2016年,湖北成為第7個當期收不抵支的省份。 同時,從缺口金額來看,黑龍江在2014年的當期收不抵支缺口是100億元左右,到2016年缺口擴大到了320億元。 那么,黑龍江等省份城鎮職工養老金都去哪兒了呢?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交錢”的群體增長慢,“領錢”的群體增長快。 撫養比(參保職工人數與領取養老保險待遇人數的比值)這一關鍵指標近年來持續下降——全國平均水平由2014年的2.97:1降至2016年的2.87:1,也就是1個老人由2.87個人來供養。 而東北三省的撫養比在全國又是較低的。2015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企業養老保險撫養比分別為1.79、1.53和1.33。這一數據甚至比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的日本(約2:1)更低。 此外,東北三省的養老金待遇增長較快。比如“十二五”期間,黑龍江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由月人均1076元提高到2119元,整體增長近一倍;遼寧基本養老金由月人均1296元提高至2200元,增長了70%;吉林省企業退休人員基礎養老金水平由月人均1126元提高到了1935元,增長72%。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書長房連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東北三省養老金問題與當地的特點相關:一方面是它們的歷史負擔比較重,屬于重工業基地,國有企業退休的老職工比較多,贍養結構比較重,再加上近年來年輕人口流出比較多,很難產生征繳的空間;另一方面,近年來東北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導致就業形勢、工資增長空間等均不樂觀,也會影響養老基金的征繳。 質疑三:除了向南方“借錢” 是否有其他途徑解決收支缺口問題? 那么東北的養老金不夠,只能用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嗎? 對此,房連泉介紹,要靠東北自己來解決養老金收不抵支的問題確實很難。養老基金來源中除了征收收入外,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也都會補一部分。如果仍舊出現較大缺口,就需要依靠全國統籌了。養老金全國統籌已經討論了很多年了,能很好地解決一些省份養老金不足的問題。 “應該是全國一盤棋來考慮這個問題,不是直接拿南方的給北方用,而是通過全國統籌的方式來協調安排。”房連泉說。 實際上,基本養老保險收不抵支的問題在國際上也比較常見。房連泉介紹,尤其是老齡化比較嚴重的一些國家,國家層面的社保都不同程度面臨收不抵支的問題,國外采取的一些措施是延遲退休、征繳擴面、提高繳費率等手段,還有就是利用養老金進行投資等來增加盈利性。 房連泉認為,真正解決養老問題,不能單靠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在養老金中,日本國家的基本養老保險所占的比重較多,替代率能達到60%-70%。美國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的替代率是40%,其大頭是靠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比較分散。新加坡主要是中央公積金,采取的是個人存錢的制度。 房連泉介紹,美國的養老制度是我國未來養老的方向,要降低養老金的費率,讓企業給職工購買一部分保險,職工個人再購買一部分商業保險。[詳情]

京滬等17省委托投資企業養老金8580億 已到賬6050億
京滬等17省委托投資企業養老金8580億 已到賬6050億

  京滬等17省份委托投資企業養老金8580億元,已到賬6050億 17個省市區包括廣西、北京、山西、河南、云南、湖北、上海、安徽、浙江、江蘇、西藏、陜西、四川、甘肅、重慶、廣東、新疆等。其中,2016年企業養老金結余超千億元的地區已全部啟動委托投資。 1月24日,人社部2018年第四季度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盧愛紅表示,截至2018年底,累計已有17個省區市委托投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8580億元,已經到賬的資金達到6050億元。 據悉,這17個省市區包括廣西、北京、山西、河南、云南、湖北、上海、安徽、浙江、江蘇、西藏、陜西、四川、甘肅、重慶、廣東、新疆等。其中,2016年企業養老金結余超千億元的地區已全部啟動委托投資。 2018年,人社部、財政部還印發了《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工作的通知》,提出在2018-2020年,所有省份啟動實施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的委托。盧愛紅稱,上述17個省區市里面,有9個啟動了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委托投資,合同金額是773億元。 下一步,將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管。強化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穩步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推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金委托投資運營,積極推進落實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增強社保基金支撐能力。[詳情]

南方養老金支援東北?現實:東北退休金與廣東無差別
南方養老金支援東北?現實:東北退休金與廣東無差別

  南方養老金結余支援東北?黑龍江退休金2119元,廣東只有…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 | 李彪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圖文無關) 廣東2400元;黑龍江2119元:從2015年企業退休人員月均養老金這一指標來分析,稍稍領先的廣東和略微落后的黑龍江之間,并沒有太明顯的差別。 可如果考察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余,差距立刻懸殊了起來: 廣東是全國第一,2017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累計結余9245億元; 黑龍江是全國倒數第一,該項累計結余為負486億元。  近日,針對東北養老金不足的問題,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一時間,上述建議引發社會熱議。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網友的質疑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退休人員待遇差距是否合理,東北養老金去了哪里、該怎樣解決缺口問題。對此記者試圖展開深度剖析,并一窺養老金收不抵支背后的秘密。 質疑一:東北與南方退休人員待遇是否差異較大? 對于這一話題,網友更多關注養老金調劑是否公平,聚焦個人切身利益。網友們爭議最為激烈的是:東北職工退休金水平如何,在全國來看是高還是低?東北三省收不抵支的缺口為什么越來越大?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2016年黑龍江養老金當期結余被指“穿底”,為負320億元,成為當期收不抵支最嚴重的省份;同年,廣東的當期結余達到1140億元,而累計結余規模更高達7652.6億元,位列全國第一。 根據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報告顯示,2016年企業養老金累計結余前五位的依次是:廣東、北京、江蘇、浙江、山東;當期收不抵支最嚴重的五個省份依次是:黑龍江、遼寧、河北、吉林、內蒙古。 其中,黑龍江不僅當期收不抵支,累計結余也為負196億元,是唯一累計結余資金被花光的省份。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圖文無關)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退休人員養老金發放規則,養老金的領取標準與繳納金額、參保年限、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等因素相關。那么,全國各省市區的退休人員養老金的平均水平如何? 記者梳理發現,對比企業養老金累計結余最多的5個省份和當期收不抵支最嚴重的5個省份,除了北京市外其他各省份退休人員人均養老金水平相差并不大。而對于結余已經穿底的黑龍江來說,其退休人員社保待遇甚至比某些結余居前列的省份還要高。 人社部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企業離退休人員每月人均養老金2251元,廣東、江蘇、浙江等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遼寧、黑龍江等與全國平均水平基本持平。 實際上,衡量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的一個重要指標是與當地社會平均工資之比。比如:2015年,廣東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5525元,退休人員養老金是其0.43倍;江蘇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5600元,退休人員養老金是其0.44倍。 與之相對應的是,2015年,遼寧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4455元,退休人員養老金是其0.49倍;黑龍江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4073元,退休人員養老金是其0.52倍。 不難看出,與廣東、江蘇等養老金結余較多的省份相比,黑龍江、遼寧等地的退休金標準并不低,從與當地社會平均工資之比來看,甚至還略高于一些南方省份。 質疑二:收不抵支,錢去哪兒了? 城鎮職工養老金的收支缺口問題日益凸顯,人社部公開數據顯示,2014年底只有河北、黑龍江、寧夏3個省份當期收不抵支。2015年,黑龍江、遼寧、吉林、河北、陜西和青海共6省份的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當期“入不敷出”。2016年,湖北成為第7個當期收不抵支的省份。 同時,從缺口金額來看,黑龍江在2014年的當期收不抵支缺口是100億元左右,到2016年缺口擴大到了320億元。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圖文無關) 那么,黑龍江等省份城鎮職工養老金都去哪兒了呢?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交錢”的群體增長慢,“領錢”的群體增長快。 撫養比(參保職工人數與領取養老保險待遇人數的比值)這一關鍵指標近年來持續下降——全國平均水平由2014年的2.97:1降至2016年的2.87:1,也就是1個老人由2.87個人來供養。 而東北三省的撫養比在全國又是較低的。2015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企業養老保險撫養比分別為1.79、1.53和1.33。這一數據甚至比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的日本(約2:1)更低。 此外,東北三省的養老金待遇增長較快。比如“十二五”期間,黑龍江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由月人均1076元提高到2119元,整體增長近一倍;遼寧基本養老金由月人均1296元提高至2200元,增長了70%;吉林省企業退休人員基礎養老金水平由月人均1126元提高到了1935元,增長72%。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書長房連泉告訴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東北三省養老金問題與當地的特點相關:一方面是它們的歷史負擔比較重,屬于重工業基地,國有企業退休的老職工比較多,贍養結構比較重,再加上近年來年輕人口流出比較多,很難產生征繳的空間;另一方面,近年來東北的經濟發展水平不高,導致就業形勢、工資增長空間等均不樂觀,也會影響養老基金的征繳。 質疑三:除了向南方“借錢” 是否有其他途徑解決收支缺口問題?  那么東北的養老金不夠,只能用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嗎? 對此,房連泉介紹,要靠東北自己來解決養老金收不抵支的問題確實很難。養老基金來源中除了征收收入外,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也都會補一部分。如果仍舊出現較大缺口,就需要依靠全國統籌了。養老金全國統籌已經討論了很多年了,能很好地解決一些省份養老金不足的問題。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圖文無關) “應該是全國一盤棋來考慮這個問題,不是直接拿南方的給北方用,而是通過全國統籌的方式來協調安排。”房連泉說。 實際上,基本養老保險收不抵支的問題在國際上也比較常見。房連泉介紹,尤其是老齡化比較嚴重的一些國家,國家層面的社保都不同程度面臨收不抵支的問題,國外采取的一些措施是延遲退休、征繳擴面、提高繳費率等手段,還有就是利用養老金進行投資等來增加盈利性。 房連泉認為,真正解決養老問題,不能單靠國家基本養老保險。在養老金中,日本國家的基本養老保險所占的比重較多,替代率能達到60%-70%。美國國家基本養老保險的替代率是40%,其大頭是靠企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比較分散。新加坡主要是中央公積金,采取的是個人存錢的制度。 房連泉介紹,美國的養老制度是我國未來養老的方向,要降低養老金的費率,讓企業給職工購買一部分保險,職工個人再購買一部分商業保險。[詳情]

中基協胡家夫:積極推動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
中基協胡家夫:積極推動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

  中基協胡家夫:積極推動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 新京報訊(記者王全浩)1月22日,中國基金業協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胡家夫在第七屆國際創新與資本論壇上表示,基金業協會積極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會議精神,已經并將持續推動私募基金營商環境的改善。 胡家夫表示,基金業協會正積極推動養老金等長期資金入市。2018年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試點的通知》,今年5月試點轉常規后,包括基金在內的更多金融產品將納入個人養老金可投資標的范圍。積極推動有稅收遞延支持的、以個人賬戶為基礎的第三支柱養老體系建設,鼓勵大眾積累個人養老金,并通過專業化投資管理制度安排,將個人養老賬戶資金合理配置到長期權益類產品中,推動形成長期資本金,讓養老金持有人更好地分享創新發展的長期回報。積極推動、支持基金行業參與基本養老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養老金以及慈善基金、捐贈基金等長期資金的資產配置和投資管理。  [詳情]

養老金南錢北調只是權宜之計 全國統籌是發展方向
養老金南錢北調只是權宜之計 全國統籌是發展方向

  養老金“南錢北調”只是權宜之計 ▲圖/視覺中國。 針對“一些地方結余較多,一些地方錢不夠花”的局面,近日,有學者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調到東北解燃眉之急。此言一出,立刻在社會上炸開了鍋。 養老金“南錢北調”,聽起來挺有沖擊力,但其實就是實行養老金橫向轉移。這種思路并不奇怪。 當然,從長期看,在養老保險制度的頂層設計方面,“借富濟貧”也只能是權宜之計,而非長久之策。 我國養老金存在結構不平衡問題 日益加深的老齡化是推動我國養老金制度改革的主要動力。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期,我國開始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社會保障制度,養老保險制度是其中的核心內容之一。 二十余年來,我國的養老金規模不斷擴大,在保障民眾“老有所養”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從總量上來說,我國的養老金并不存在著虧空的問題。相反,每年還都有大量的滾存結余。 根據人社部披露的數據,2018年,全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近5萬億元,具備較強的支撐能力,基金結余平均可以滿足17個月的支付,能夠保證按時足額發放。 但是,總量上結余并不意味著結構上平衡。由于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一,人口結構有所不同,導致養老金收支狀況出現很大的差異。在廣東、北京等發達地區,養老金存在著不少結余情況,其中僅廣東一省的養老金滾存結余就超過7000億元,北京的滾存結余也有近4000億元。 但與此同時,東北三省以及河北、內蒙古等地區則存在著較大的養老金收支缺口。根據人社部發布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披露,當年養老金收不抵支的地區一共有七個,其中黑龍江不僅當期收不抵支,而且滾存結余也已經穿底,達到負232億元。 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解決養老金地區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成為實現社會保障公平、提高養老金使用效率的一道必須邁過去的坎。 養老金全國統籌是發展方向 不斷提高養老金統籌層次,爭取盡快實現養老金的全國統籌,從而在全國范圍內有效地調配養老金使用,顯然是一種值得嘗試的做法。而“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也已經成為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一個方向。 去年6月,國務院發布《關于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提出了我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的實現路徑、時間節點、步驟進程及最終方案。 不過,中央調劑制度只是邁向全國統籌的第一步。中央調劑制度作為過渡性的制度安排,用來緩解省際區、地區間的養老保險基金不平衡的矛盾,增強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 此外,全國統籌也必須以省級統籌作為前提和基礎。然而,盡管省級統籌的要求早就提出來了,但到目前能夠實現這一目標的地區仍為數不多。這就說明,省級統籌都如此步履維艱,要想實現全國統籌,困難顯然要大得多。 ▲圖/視覺中國。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在于各地利益有所不同。特別是有人擔心,這種為實現公平目標的制度安排,有可能導致效率的損失。 比如,如果養老金全國統籌的話,那么就意味著需要將養老金結余地區的額度彌補給虧空的地區,這樣一方面有可能損害結余地區的征繳積極性,助長虧空地區的“吃大戶”依賴心理和“等、靠、要”行為。 還有可能出現“養老金競爭”的局面,即一些地區為吸引投資而競相以降低養老金為主的社保負擔為代價,這無疑會使本來就捉襟見肘的養老金制度陷入更大的虧空之中。此外,對于普通民眾來講,很多人心理上也有動了自家“奶酪”的心態。 按照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的方案,個人賬戶的資金并不包括在內。原因是顯而易見的,個人賬戶是當地職工的個人財產,不能夠隨統籌資金隨意分配到其他地區去。而且一旦個人賬戶納入全國統籌,那就意味著要納入政府社會保險基金的收支預算,個人財產納入預算,也存在不小的爭議。 調劑養老金絕非長久之道 事實上,解決養老金地區不平衡問題的關鍵,還在于地方政府的積極努力。也就是說,在實現養老金全國統籌的過程中,必須在堅持公平的同時高度重視效率的提高。 中央多次明確,省級政府是承擔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和彌補基金缺口的主體責任。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如何搞活當地經濟,吸引更多勞動力流入,擴充社保基金繳費范圍才是確保養老金安全的根本之道。 當然,為應對短期內養老金的支付危機,可以通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步伐,提高國有資本劃轉社保基金的比例。 總之,無論是現行的中央調劑制度,還是未來實現全國統籌后,調劑或統籌資金僅是彌補地區養老金缺口的臨時性和應急性的措施,絕不能以此作為一種可以依賴的長久之策。 地方政府特別是作為養老金虧空地區,必須在發展經濟和開源節流方面多下功夫。須知只有蛋糕做大了,民眾能夠分到的蛋糕才會多,“老有所養、老有所依”的目標才能順利實現。 □李長安(學者) 編輯 李冰冰   校對 劉軍[詳情]

賈康回應"南方養老金滾存結余調到東北":非無償調撥
賈康回應

  賈康再度回應“南方養老金滾存結余調到東北”:非無償調撥 中新經緯客戶端1月22日電 22日午間,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再次對“南方養老金滾存結余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建議作出回應。他表示,關于中國社保體系中基本養老金實行“全社會統籌”的話題,引起了較廣泛的注意,但從微博等網上議論看,誤解很多。 賈康解釋稱,這種調劑使用,并不是“借”與“還”的關系,是以共同基金,于動態中如何保證所有參與者(繳費人)達到需使用年齡(退休時),能滿足其領取領取標準的問題。也更不是“無償調撥”的關系。把“統籌”中的資金調劑功能,錯誤理解為“拿南方的利益無償給北方”,“自己賬上有余錢就被要求支援隔壁老王”,是沒弄明白“從蓄水池中輪流取水用水”與“無償調水”的根本區別。 日前,在第十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賈康提到應盡快把基本養老金的統籌機制提升到全社會層次,使南方等地滾存的養老金結余可調到東北等地救燃眉之急,同時也就可以降低繳費標準,回應企業和社會有關的“降負”訴求。引起較廣泛的關注。 21日,賈康已對上述發言作出過一次回應。他表示,基本養老金的全社會統籌是提升其“共濟”、“互濟”功能的必然選擇,全國各地至少幾十個“小蓄水池”的共濟功能,怎么能與全國一個“大蓄水池”的共濟功能相比?[詳情]

養老金“南水北調”暫不可行 但全國統籌勢在必行
養老金“南水北調”暫不可行 但全國統籌勢在必行

  結余最高與最低地區差70余倍 養老金“南水北調”暫不可行但全國統籌勢在必行 我國基本養老金的大部分結余都集中在南方相對發達的地區,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歷史包袱比較重,勞動力流出比較多,養老基金的壓力一直較大。那么,作為具有“共濟”、“互濟”功能的養老金是否可以這樣直接劃撥? 王曉慧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日,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表示,2018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近5萬億元,基金結余平均可以滿足17個月的支付,能夠保證按時足額發放,但東北等部分省份已面臨收不抵支的問題。 針對東北等部分省份養老金缺口問題,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賈康建議,用南方多年的資金結余調往東北紓解養老金缺口困境。 眾所周知,我國基本養老金的大部分結余都集中在南方相對發達的地區,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歷史包袱比較重,勞動力流出比較多,養老基金的壓力一直較大。那么,作為具有“共濟”、“互濟”功能的養老金是否可以這樣直接劃撥? “賈老師的愿望是好的,但是按照現行的法律法規是不允許的。”1月21日,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董登新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養老金在全國統籌之前都是省內統籌,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之下,不允許省際之間進行強制分配和劃撥。 同時,每一個省的養老基金結余都是在地方財政的保底、托底之下的結余,也就是說,地方的基金結余跟當地的財政補貼捆綁在一起,這也是一種調動基金積累積極性的一種機制,需要保證當地參保人的收支平衡,因此,在全國統籌之前要尊重地方政府的掌控權。 結余最高與最低地區差70余倍 賈康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基本養老金的全社會統籌是提升其“共濟”、“互濟”功能的必然選擇,全國各地至少幾十個“小蓄水池”的共濟功能,怎么能與全國一個“大蓄水池”的共濟功能相比?過去多年間,東北遼寧等老工業基地早已出現基本養老金入不敷出的危機,但卻完全無可能把南方越滾越大的結余資金調過來救急,只得依靠中央財政費九牛二虎之力去平緩危機局面,全中國的基本養老資金體系,被形容為帶荒謬意味的“持米叫饑”。 多年來,我國的基本養老金的地區結余一直處于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狀態。通過梳理各地的結余情況,記者計算得出,養老金累計結余最高的廣東與累計結余最低的黑龍江之間相差70多倍。 地區之間養老金的貧富差距非常大,而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推進的過程中,最大的難點也恰恰就是如何解決不同地區養老金結余的利益問題。比如,很多基礎養老金盈余較多的地區,因擔心盈余部分被瓜分而對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缺乏積極性。 除此之外,賈康認為,此次個稅改革帶來的“矛盾暴露”之一,是足額繳納基本養老金的企業是少數,約3/4的企業沒有繳足,而現在如要求依法規繳足,則許多企業承受不了,那么亟應乘勢推進“全社會統籌”的改革,在提升共濟功能的同時,也降低繳費標準,使大多數企業“過得去”,也使中國這一重要的社保機制規范化程度提高起來,此舉可謂功莫大焉。 養老金全國統籌20余年艱難破局 一邊是全國養老保險基金超過4萬億元的累計結余,一邊卻是個別省份養老金的入不敷出,養老保險發展中這一不平衡問題只能通過基本養老金全國統籌得以緩解。 “此前的養老金制度積重難返,導致目前的養老全國統籌拖延了兩個五年計劃,一直遲遲難以解決。”賈康表示,過去對全社會統籌已說了多年,除了提升共濟功能之外,其還有促進統一的人力資本市場培育與發展等積極意義。之所以遲遲不能推出,一些技術層面的顧慮,可說基本都是借口,實質是原已形成的幾十萬人管理繳費的“利益固化的藩籬”,如何能夠沖破,屬于“改革啃硬骨頭”的問題。這個實質性改革勢在必行,越拖越被動。現在做個“攻堅克難”,此其時矣。 其實,早在1991年,國務院就已經要求各地積極創造條件提高養老金統籌層次。2010年通過的《社會保險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省級統籌,逐步實行全國統籌”。“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 不過,27年之后的今天,我國的基本養老金依然并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國統籌。 “就目前來看,我國僅有北京、天津、上海、廣東、陜西等地實現了養老金省級統籌,要抓緊在2020年底前實現各省完成養老金的省級統籌,否則全國統籌就無法談起。”董登新同樣表示,為解決部分地方養老金缺口問題,養老金全國統籌勢在必行,要在養老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基礎上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董登新介紹,西方國家基本養老保險都是全國統籌,即由中央統一征繳全國所有參保人繳費,并由中央政府直接發放每個參保人的退休金。這樣一來可大幅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這樣才能打開進一步降費的制度空間。 由于養老金全國統籌的改革難度太大,現階段,我國暫時實施中央調劑金制度,即由部分養老金累計結余較高的省份和中央財政共同拿出一部分資金形成一個資金池,為收支矛盾過大、養老金缺口難以彌合的省份進行補充和支持。這也算是養老金全國統籌改革往前邁了一步。[詳情]

結余最高與最低差70余倍 養老金"南水北調"暫不可行
結余最高與最低差70余倍 養老金

  結余最高與最低地區差70余倍 養老金“南水北調”暫不可行但全國統籌勢在必行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道 近日,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表示,2018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近5萬億元,基金結余平均可以滿足17個月的支付,能夠保證按時足額發放,但東北等部分省份已面臨收不抵支的問題。 針對東北等部分省份養老金缺口問題,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賈康建議,用南方多年的資金結余調往東北紓解養老金缺口困境。 眾所周知,我國基本養老金的大部分結余都集中在南方相對發達的地區,而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歷史包袱比較重,勞動力流出比較多,養老基金的壓力一直較大。那么,作為具有“共濟”、“互濟”功能的養老金是否可以這樣直接劃撥? “賈老師的愿望是好的,但是按照現行的法律法規是不允許的。”1月21日,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核心成員董登新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養老金在全國統籌之前都是省內統籌,在現有的法律框架之下,不允許省際之間進行強制分配和劃撥。 同時,每一個省的養老基金結余都是在地方財政的保底、托底之下的結余,也就是說,地方的基金結余跟當地的財政補貼捆綁在一起,這也是一種調動基金積累積極性的一種機制,需要保證當地參保人的收支平衡,因此,在全國統籌之前要尊重地方政府的掌控權。 結余最高與最低地區差70余倍 賈康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基本養老金的全社會統籌是提升其“共濟”、“互濟”功能的必然選擇,全國各地至少幾十個“小蓄水池”的共濟功能,怎么能與全國一個“大蓄水池”的共濟功能相比?過去多年間,東北遼寧等老工業基地早已出現基本養老金入不敷出的危機,但卻完全無可能把南方越滾越大的結余資金調過來救急,只得依靠中央財政費九牛二虎之力去平緩危機局面,全中國的基本養老資金體系,被形容為帶荒謬意味的“持米叫饑”。 多年來,我國的基本養老金的地區結余一直處于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狀態。通過梳理各地的結余情況,記者計算得出,養老金累計結余最高的廣東與累計結余最低的黑龍江之間相差70多倍。 地區之間養老金的貧富差距非常大,而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推進的過程中,最大的難點也恰恰就是如何解決不同地區養老金結余的利益問題。比如,很多基礎養老金盈余較多的地區,因擔心盈余部分被瓜分而對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缺乏積極性。 除此之外,賈康認為,此次個稅改革帶來的“矛盾暴露”之一,是足額繳納基本養老金的企業是少數,約3/4的企業沒有繳足,而現在如要求依法規繳足,則許多企業承受不了,那么亟應乘勢推進“全社會統籌”的改革,在提升共濟功能的同時,也降低繳費標準,使大多數企業“過得去”,也使中國這一重要的社保機制規范化程度提高起來,此舉可謂功莫大焉。 養老金全國統籌20余年艱難破局 一邊是全國養老保險基金超過4萬億元的累計結余,一邊卻是個別省份養老金的入不敷出,養老保險發展中這一不平衡問題只能通過基本養老金全國統籌得以緩解。 “此前的養老金制度積重難返,導致目前的養老全國統籌拖延了兩個五年計劃,一直遲遲難以解決。”賈康表示,過去對全社會統籌已說了多年,除了提升共濟功能之外,其還有促進統一的人力資本市場培育與發展等積極意義。之所以遲遲不能推出,一些技術層面的顧慮,可說基本都是借口,實質是原已形成的幾十萬人管理繳費的“利益固化的藩籬”,如何能夠沖破,屬于“改革啃硬骨頭”的問題。這個實質性改革勢在必行,越拖越被動。現在做個“攻堅克難”,此其時矣。 其實,早在1991年,國務院就已經要求各地積極創造條件提高養老金統籌層次。2010年通過的《社會保險法》第六十二條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實行省級統籌,逐步實行全國統籌”。“十二五”規劃提出,要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 不過,27年之后的今天,我國的基本養老金依然并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國統籌。 “就目前來看,我國僅有北京、天津、上海、廣東、陜西等地實現了養老金省級統籌,要抓緊在2020年底前實現各省完成養老金的省級統籌,否則全國統籌就無法談起。”董登新同樣表示,為解決部分地方養老金缺口問題,養老金全國統籌勢在必行,要在養老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基礎上盡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董登新介紹,西方國家基本養老保險都是全國統籌,即由中央統一征繳全國所有參保人繳費,并由中央政府直接發放每個參保人的退休金。這樣一來可大幅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這樣才能打開進一步降費的制度空間。 由于養老金全國統籌的改革難度太大,現階段,我國暫時實施中央調劑金制度,即由部分養老金累計結余較高的省份和中央財政共同拿出一部分資金形成一個資金池,為收支矛盾過大、養老金缺口難以彌合的省份進行補充和支持。這也算是養老金全國統籌改革往前邁了一步。[詳情]

賈康再度回應"南方養老金救濟東北":并非無償給北方
賈康再度回應

   新浪財經訊 今日午間,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在互聯網平臺回應稱,關于中國社保體系中基本養老金實行“全社會統籌”的話題,引起了較廣泛的注意,但從網上議論看,誤解很多。 賈康解釋稱,基本養老金調劑使用,也更不是“無償調撥”的關系,并非將南方利益無償給北方,把“統籌”中的資金調劑功能,錯誤理解為“拿南方的利益無償給北方”,“自己賬上有余錢就被要求支援隔壁老王”,是沒弄明白“從蓄水池中輪流取水用水”與“無償調水”的根本區別。 此前,賈康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養老金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同時也就可以降低繳費標準,回應企業和社會有關的“降負”訴求。 以下為賈康補充說明: 關于中國社保體系中基本養老金實行“全社會統籌”的話題,引起了較廣泛的注意,但從網上議論看,誤解很多,在此進一步說明如下: 1.我國企業員工繳納的基本養老金早就有“統籌”,這不是個人想不想交錢的問題,實情是已一直在交。 2.這個統籌體系的突出問題是繳費標準高(世界范圍內幾乎為最高),而統籌層次低,最多只做到省級統籌(近年剛有一點兒“中央調劑金”)。繳費多、統籌層次低(“蓄水池”小而分散)兩者之間,存在著互為消長的內在聯系,是應當克服的局限性和弊病。 3.不論怎樣統籌,是在市級、省級,還是提升到全國,繳費者在退休后領取時的受益標準(領到多少錢)都是要按規則執行、受法律保證的,并不因為我所倡議的“蓄水池升級,使南方滾存結余可調到東北解燃眉之急”而改變。每位具體的養老金領取人,拿到的這份錢仍是按法定標準,既不會多,也不會少。 4.統籌層級不同,差別只在于:大家繳費共同形成的“蓄水池”,其“共濟”功能高低不同,如統籌到全國,共濟功能最高——馬上會表現出來的好處,是國家規定的每個人繳費的標準,將因此有望調低,這就可以變成實實在在的企業與員工的“減負”了。 5.如只說廣東,在省內統籌的情況下,蓄水池內的錢也肯定是要調劑使用的,比如蛇口職工交的錢如入了蓄水池,便可能調到韶關用,這與我說的廣東人繳的費,調到東北用,是同一種機制,只是范圍和功能強弱之別。不同時間段上,“共濟”機制起作用時,資金調劑的走向,會隨各地勞動人口與退休人口比重的相對變化而有所改變。關鍵在于,這個蓄水池中,始終要有足夠用的“水”(所以也應積極考慮以國有資產收益等來補充)。 6.這種調劑使用,并不是“借”與“還”的關系,是以共同基金,于動態中如何保證所有參與者(繳費人)達到需使用年齡(退休時),能滿足其領取領取標準的問題。 7.調劑使用,也更不是“無償調撥”的關系。把“統籌”中的資金調劑功能,錯誤理解為“拿南方的利益無償給北方”,“自己賬上有余錢就被要求支援隔壁老王”,是沒弄明白“從蓄水池中輪流取水用水”與“無償調水”的根本區別。 8.我這個提升“統籌層級”的建議,與“以國有企業資產收益支持社會保障體系運轉”的建議,并不發生矛盾,兩者都被中央文件所肯定,可以、也應當同時使用,相輔相成。 [詳情]

社評:加大養老金調劑力度 合理科學對待全國統籌
社評:加大養老金調劑力度 合理科學對待全國統籌

  加大養老金調劑力度 合理科學對待全國統籌 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易永英 東北地區受老齡化、人口外流等多重因素影響,面臨嚴峻的養老保險給付問題。近日財政部專家賈康建議,應盡快把基本養老金的統籌機制提升到全國層次,使南方等地滾存的養老金結余可調到東北等地救燃眉之急。 局部地區養老金缺口問題已無法回避。數據顯示,我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出現當年收不抵支的缺口省份正在不斷增加。2014年,中國有3個省份養老金出現收不抵支的情況,2016年擴大到7個省份,2017年有10余個省份養老金支出大于收入。由各省獨立運行養老金不僅無力應對當年收支缺口,還會因人口老齡化而逐漸加劇。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2010年通過的《社會保險法》中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逐步實行全國統籌,其他社會保險基金逐步實行省級統籌。隨后,國家“十二五”規劃以及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也提出,要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據了解,目前僅有北京、上海、天津和福建等省市做到了省級統籌,多數省市的養老保險基金統籌還處于“縣級統籌”和“市級統籌”層次。 全國統籌無法順利推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經濟發展程度差異巨大,導致各地養老保險繳交水平不同,歸集水平也不一樣;同時,有些地方是人口流出地區,撫養負擔加重,有些地區則是人口流入地區,負擔較輕,其結果是各省養老金可支付月數開始拉大差距,養老金結余差異懸殊,虧空的省份數有上升的跡象。同時也要注意到,中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距遠比發達國家高,不能單看各省間現有結余的差異,經濟發達地區雖然繳費多,但生活成本高,未來維持退休人員所需要撥付的養老金也多,舉個例子,5000元/月的養老金在不發達地區可以讓人過上相當體面的生活,但在發達地區則可能會讓退休人員生活水平明顯下降。 上述矛盾不僅在省際之間存在,甚至在省內不同地區間也存在,這是連省級統籌推進都很艱難的根本原因。全國統籌存在的困難,很可能超出了大多數人的樂觀預期,要實現這一目標,前提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大幅縮小,簡單粗暴地吃大鍋飯行不通。去年6月,國務院決定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并確定2020年實現省級統籌的目標,這個政策顯然是務實的,沒有盲目地提出“一口鍋吃飯”。當前工作的重點應該落實國務院的政策,完善調劑制度、加大調劑力度,中央公共財政要加大對缺口省份的撥款,全國社保基金可以啟動向特別困難省份劃撥,以使其養老金支付能夠持續。同時,這些省份也應該實行自救,適當調整養老金發放標準,先行先試延遲退休。 由于中國實行的是中央和地方分稅制,中央公共財政的轉移支付已經包含了抽肥補瘦平衡地區差距的功能,養老金全國統籌等于是在此基礎上又實行一次再分配,它牽涉到財政體制的重大變動,所以要十分慎重。如果在統籌實行之前確實需要實行另一次再分配,它的合理性、公平性必須經過充分討論論證,再分配程度要經過詳細的分析和測算,例如,可以把人口流入流出作為測算因子,讓人口流入地區按一定的公式補償人口流出地區。總之,對于養老金全國統籌問題,不論是理論還是實際操作,都應該深入研究,而不是貿然行之。[詳情]

專家稱拿南方養老金支援東北網友炸鍋 當事人回應
專家稱拿南方養老金支援東北網友炸鍋 當事人回應

  南方養老金支援東北?網友炸鍋、專家回應 近年來,“養老錢夠不夠發放”成為了社會熱議的話題。 據每日經濟新聞21日報道,目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已近5萬億元,平均可滿足17個月的支付。但是,在現收現付的養老金制度下,東北等部分省份已經出現了收不抵支的問題,也就是當年收繳上來的錢不夠當年的發放。 此前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編制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顯示,黑龍江省累計結余已穿底,欠賬232億元。更讓人揪心的是,這個差額可能只會越來越大,因為東北的人口還在源源不斷地流出。 針對“一些地方結余較多,一些地方錢不夠花”的局面,近日,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將養老金結余較多的地區的錢拿到不夠發的地方救急,在很多年以前已經有專家提出類似建議,并在行業內引起過激烈的爭議,最終因為遭遇到較大的阻力而未能真正推動,最大的問題是,這么做將會降低結余較多地區政府征收養老金的積極性。 對賈康的建議,網友們聽說后議論開了: 有網友表示:不贊同,憑啥俺們東北的鍋讓別人背? 還有網友擔憂今后錢不夠:南方社保資金結余多,是因為年輕人多交的多,以后都退休了要領的更多,怎么地區調劑? 也有網友認為:東北老工人多,但他們年輕時的汗水形成了巨量的東北國資,應該是國資負責填補他們的養老金空缺。 還有網友建議:應該把北方的養老金標準降下來,不能一直靠南方人養。 對于外界的質疑,賈康1月21日發文回應稱,基本養老金的全社會統籌是提升其“共濟”、“互濟”功能的必然選擇,其還有促進統一的人力資本市場培育與發展等積極意義。這個實質性改革勢在必行,越拖越被動。現在做個“攻堅克難”,此其時矣! 專家:用南方的養老金救濟東北 社會老齡化加劇、人口流出加快,當期養老金收不抵支缺口擴大。這是包括東北在內的多省面臨的基本養老制度發展的難題。 遼寧市某地級市的一位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幾年,每年該市凈流出人口就達到了近2萬人,每年當地財政都必須要有一部分資金用于填補養老金不足發放的缺口,對于原本并不富裕的地方財政而言,壓力比較大。 針對東北等部分省份養老金收不抵支的問題,2019年1月,在北京召開的第十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賈康建議,建議盡快提升養老金統籌機制,用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 在談到給企業減稅降費時,賈康提出,光減稅還不夠,企業和社會層面的負擔,很多是稅外的。減稅要有配套改革,比如“五險一金”怎么降低,個稅改革暴露的如社保費用問題等,必須趕快把標準繳費率、尤其是最主要的基本養老金繳費率往下調。落實到具體,應盡快把全社會基本養老的統籌機制提升,把原來分散的至少好幾十個蓄水池,合到一起以后,它的整合補給功能會馬上提高,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就可以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繳費率就有下調空間。 據了解,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采取現收現付制度,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是企業繳納職工工資總額的20%,個別地區低于20%,近年來,在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的要求下,企業繳費部分已階段性降低至19%,個人繳費比例為工資總額的8%。 雖然我國一直在推進提高養老金統籌層次的工作,目前多地區已完成省級統籌,但是,一些地區的養老金資金仍舊歸集在市縣級,并未真正做到省一級的統收統支。2019年1月,江蘇省政府公布的《進一步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省將建立基金省級統收統支、基金缺口分級負擔、各級政府責任明晰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 收不抵支地區的數量在不斷增加 養老金到底夠不夠發呢? 2019年1月,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表示,2018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近5萬億元,規模還是可觀的,具備較強的支撐能力,基金結余平均可以滿足17個月的支付,能夠保證按時足額發放。 但是,未來養老金的收支平衡的壓力將加大。2018年1月,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8~2022》顯示,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每年的當期結余總額(當年度基金收入與基金支出的差)將出現先升后降的變化,從2018年的2776.6億元一直增加到2020年的3291.2億元,然后開始持續下降,到2022年降至2803.6億元。但是,在不考慮財政補貼的情況下,2018年當期結余為-2561.5億元,到2022年為-5335.8億元。 其中,從一些省份的具體情況看,養老金的收支失衡的問題已經出現。 在2016年養老金當期收不抵支的省份數量從上一年的6個增至7個,而2014年只有3個省份收不抵支,收不抵支地區的數量在不斷增加。 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編制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顯示,養老金當期收不抵支的省份有7個,分別為黑龍江、遼寧、河北、吉林、內蒙古、湖北、青海。其中黑龍江不僅當期收不抵支,且累計結余已穿底,為負232億元。 其他6個省份累計結余雖尚未穿底,但是,穿底的風險巨大。比如遼寧,2017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總收入1863.2億元,總支出2207億元,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僅為572.8億元。記者查閱發現,遼寧2015年末累計結余1170.79億元,2016年末累計結余916.7億元,如果以此收不抵支的情況發展下去,在一兩年內,遼寧的累計結余也必然會穿底。 相對而言,廣東、北京等省、市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金額較大,其中僅廣東的累計結存規模就達到7000多億元。 養老金全國統籌已勢在必行 多年前,行業內圍繞養老金“借富濟貧”的建議已經展開過討論,一位行業內專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當時討論的時候,一些結余較多的省份反對聲比較多,同時,行業內也擔憂一旦拿結余省份的資金給資金不足的省份,會降低地方收取養老金的積極性,可能會導致一些地方為了招商引資等故意降低養老金的收繳比例。 該專家認為,在平衡各地養老金收支失衡的問題時,既要讓地方有足額征繳的積極性,又要防止資金不足的地區萌生機會主義的想法,等著中央財政兜底。 為解決各省份養老金結存不平衡的問題,提高養老金統籌層次成為重要手段,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包括要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在加快省級統籌的基礎上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實際上,作為全國統籌的第一步,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已率先建立。2018年6月,國務院向外公布了《國務院關于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決定從2018年7月1日起實施基金中央調劑制度。文件明確,地方上解比例從3%起步,采取人均定額的方式進行撥付,離退休人員多的省份將獲得更多的調劑金。 但是,建立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并不是意味著有收支缺口的省份可以“躺著伸手要錢”,國務院明確,省級政府承擔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和彌補基金缺口的主體責任。中央政府在下達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和撥付中央調劑基金后,各省份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由地方政府承擔。 同時,該制度對于征繳也有制度上的激勵,計算上解資金采用的上解工資基數和人數,不受各地實際征繳收入的影響,各地經過努力多征繳的基金,可以留在本省份使用,體現了對擴面征繳工作到位的地方的鼓勵。 賈康發文回應 對于此前言論引發的議論,賈康21日在微博上發文回應如下: 我在第十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的發言中,提到應盡快把基本養老金的統籌機制提升到全社會層次,使南方等地滾存的養老金結余可調到東北等地救燃眉之急,同時也就可以降低繳費標準,回應企業和社會有關的“降負”訴求。據說相關的報道已引起較廣泛的關注,我愿再借“頭條”的窗口,對此多說幾句相關的看法: 一、基本養老金的全社會統籌是提升其“共濟”、“互濟”功能的必然選擇,全國各地至少幾十個“小蓄水池”的共濟功能,怎么能與全國一個“大蓄水池”的共濟功能相比?過去多年間,東北遼寧等老工業基地早已出現基本養老金入不敷出的危機,但卻完全無可能把南方越滾越大的結余資金調過來救急,只得依靠中央財政費九牛二虎之力去平緩危機局面,全中國的基本養老資金體系,被形容為帶荒謬意味的“持米叫饑”。 二、此次個稅改革帶來的“矛盾暴露”之一,是足額繳納基本養老金的企業是少數,約3/4的企業沒有繳足,而現在如要求依法規繳足,則許多企業承受不了,那么亟應乘勢推進“全社會統籌”的改革,在提升共濟功能的同時,也降低繳費標準,使大多數企業“過得去”,也使中國這一重要的社保機制規范化程度提高起來,此舉可謂功莫大焉。 三、過去對全社會統籌已說了多年,除了提升共濟功能之外,其還有促進統一的人力資本市場培育與發展等積極意義。之所以遲遲不能推出,一些技術層面的顧慮,可說基本都是借口,實質是原已形成的幾十萬人管理繳費的“利益固化的藩籬”,如何能夠沖破,屬于“改革啃硬骨頭”的問題。這個實質性改革勢在必行,越拖越被動。現在做個“攻堅克難”,此其時矣![詳情]

加大養老金調劑力度 合理科學對待全國統籌
加大養老金調劑力度 合理科學對待全國統籌

  加大養老金調劑力度 合理科學對待全國統籌 來源: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易永英 東北地區受老齡化、人口外流等多重因素影響,面臨嚴峻的養老保險給付問題。近日財政部專家賈康建議,應盡快把基本養老金的統籌機制提升到全國層次,使南方等地滾存的養老金結余可調到東北等地救燃眉之急。 局部地區養老金缺口問題已無法回避。數據顯示,我國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出現當年收不抵支的缺口省份正在不斷增加。2014年,中國有3個省份養老金出現收不抵支的情況,2016年擴大到7個省份,2017年有10余個省份養老金支出大于收入。由各省獨立運行養老金不僅無力應對當年收支缺口,還會因人口老齡化而逐漸加劇。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2010年通過的《社會保險法》中規定,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逐步實行全國統籌,其他社會保險基金逐步實行省級統籌。隨后,國家“十二五”規劃以及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也提出,要實現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據了解,目前僅有北京、上海、天津和福建等省市做到了省級統籌,多數省市的養老保險基金統籌還處于“縣級統籌”和“市級統籌”層次。 全國統籌無法順利推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經濟發展程度差異巨大,導致各地養老保險繳交水平不同,歸集水平也不一樣;同時,有些地方是人口流出地區,撫養負擔加重,有些地區則是人口流入地區,負擔較輕,其結果是各省養老金可支付月數開始拉大差距,養老金結余差異懸殊,虧空的省份數有上升的跡象。同時也要注意到,中國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差距遠比發達國家高,不能單看各省間現有結余的差異,經濟發達地區雖然繳費多,但生活成本高,未來維持退休人員所需要撥付的養老金也多,舉個例子,5000元/月的養老金在不發達地區可以讓人過上相當體面的生活,但在發達地區則可能會讓退休人員生活水平明顯下降。 上述矛盾不僅在省際之間存在,甚至在省內不同地區間也存在,這是連省級統籌推進都很艱難的根本原因。全國統籌存在的困難,很可能超出了大多數人的樂觀預期,要實現這一目標,前提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地區差異大幅縮小,簡單粗暴地吃大鍋飯行不通。去年6月,國務院決定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并確定2020年實現省級統籌的目標,這個政策顯然是務實的,沒有盲目地提出“一口鍋吃飯”。當前工作的重點應該落實國務院的政策,完善調劑制度、加大調劑力度,中央公共財政要加大對缺口省份的撥款,全國社保基金可以啟動向特別困難省份劃撥,以使其養老金支付能夠持續。同時,這些省份也應該實行自救,適當調整養老金發放標準,先行先試延遲退休。 由于中國實行的是中央和地方分稅制,中央公共財政的轉移支付已經包含了抽肥補瘦平衡地區差距的功能,養老金全國統籌等于是在此基礎上又實行一次再分配,它牽涉到財政體制的重大變動,所以要十分慎重。如果在統籌實行之前確實需要實行另一次再分配,它的合理性、公平性必須經過充分討論論證,再分配程度要經過詳細的分析和測算,例如,可以把人口流入流出作為測算因子,讓人口流入地區按一定的公式補償人口流出地區。總之,對于養老金全國統籌問題,不論是理論還是實際操作,都應該深入研究,而不是貿然行之。[詳情]

東北養老金不夠怎么辦?專家:"南錢北調" 網友炸鍋了!
東北養老金不夠怎么辦?專家:

  近日,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談到減稅要有配套改革,必須趕快把標準繳費率、尤其是最主要的基本養老金繳費率往下調。落實到具體,應盡快把全社會基本養老的統籌機制提升,把原來分散的至少好幾十個蓄水池,合到一起以后,它的整合補給功能會馬上提高,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就可以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繳費率就有下調空間。 對賈康的建議,網友們聽說后議論開了: 有網友表示:不贊同,憑啥俺們東北的鍋讓別人背? 還有網友擔憂今后錢不夠:南方社保資金結余多,是因為年輕人多交的多,以后都退休了要領的更多,怎么地區調劑? 也有網友認為:東北老工人多,但他們年輕時的汗水形成了巨量的東北國資,應該是國資負責填補他們的養老金空缺。 還有網友建議:應該把北方的養老金標準降下來,不能一直靠南方人養。 養老金夠不夠?收不抵支地區的數量在不斷增加 將養老金結余較多的地區的錢拿到不夠發的地方救急,在很多年以前已經有專家提出類似建議,并在行業內引起過激烈的爭議,最終因為遭遇到較大的阻力而未能真正推動,最大的問題是,這么做將會降低結余較多地區政府征收養老金的積極性。 目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已近5萬億元,平均可滿足17個月的支付。但是,在現收現付的養老金制度下,東北等部分省份已經出現了收不抵支的問題,也就是當年收繳上來的錢不夠當年的發放。 此前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編制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顯示,黑龍江省累計結余已穿底,欠賬232億元。更讓人揪心的是,這個差額可能只會越來越大,因為東北的人口還在源源不斷地流出。 2019年1月,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表示,2018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近5萬億元,規模還是可觀的,具備較強的支撐能力,基金結余平均可以滿足17個月的支付,能夠保證按時足額發放。 但是,未來養老金的收支平衡的壓力將加大。2018年1月,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8~2022》顯示,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每年的當期結余總額(當年度基金收入與基金支出的差)將出現先升后降的變化,從2018年的2776.6億元一直增加到2020年的3291.2億元,然后開始持續下降,到2022年降至2803.6億元。但是,在不考慮財政補貼的情況下,2018年當期結余為-2561.5億元,到2022年為-5335.8億元。 其中,從一些省份的具體情況看,養老金的收支失衡的問題已經出現。 在2016年養老金當期收不抵支的省份數量從上一年的6個增至7個,而2014年只有3個省份收不抵支,收不抵支地區的數量在不斷增加。 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編制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顯示,養老金當期收不抵支的省份有7個,分別為黑龍江、遼寧、河北、吉林、內蒙古、湖北、青海。其中黑龍江不僅當期收不抵支,且累計結余已穿底,為負232億元。 其他6個省份累計結余雖尚未穿底,但是,穿底的風險巨大。比如遼寧,2017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總收入1863.2億元,總支出2207億元,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僅為572.8億元。記者查閱發現,遼寧2015年末累計結余1170.79億元,2016年末累計結余916.7億元,如果以此收不抵支的情況發展下去,在一兩年內,遼寧的累計結余也必然會穿底。 相對而言,廣東、北京等省、市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金額較大,其中僅廣東的累計結存規模就達到7000多億元。 賈康回應“南方養老金拿去支援東北”:越拖越被動 對于之前的言論引起的網友的質疑,賈康1月21日發文回應稱,基本養老金的全社會統籌是提升其“共濟”、“互濟”功能的必然選擇,其還有促進統一的人力資本市場培育與發展等積極意義。這個實質性改革勢在必行,越拖越被動。現在做個“攻堅克難”,此其時矣! 以下為賈康回應全文: 我在第十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的發言中,提到應盡快把基本養老金的統籌機制提升到全社會層次,使南方等地滾存的養老金結余可調到東北等地救燃眉之急,同時也就可以降低繳費標準,回應企業和社會有關的“降負”訴求。據說相關的報道已引起較廣泛的關注,我愿再借“頭條”的窗口,對此多說幾句相關的看法: 一、基本養老金的全社會統籌是提升其“共濟”、“互濟”功能的必然選擇,全國各地至少幾十個“小蓄水池”的共濟功能,怎么能與全國一個“大蓄水池”的共濟功能相比?過去多年間,東北遼寧等老工業基地早已出現基本養老金入不敷出的危機,但卻完全無可能把南方越滾越大的結余資金調過來救急,只得依靠中央財政費九牛二虎之力去平緩危機局面,全中國的基本養老資金體系,被形容為帶荒謬意味的“持米叫饑”。 二、此次個稅改革帶來的“矛盾暴露”之一,是足額繳納基本養老金的企業是少數,約3/4的企業沒有繳足,而現在如要求依法規繳足,則許多企業承受不了,那么亟應乘勢推進“全社會統籌”的改革,在提升共濟功能的同時,也降低繳費標準,使大多數企業“過得去”,也使中國這一重要的社保機制規范化程度提高起來,此舉可謂功莫大焉。 三、過去對全社會統籌已說了多年,除了提升共濟功能之外,其還有促進統一的人力資本市場培育與發展等積極意義。之所以遲遲不能推出,一些技術層面的顧慮,可說基本都是借口,實質是原已形成的幾十萬人管理繳費的“利益固化的藩籬”,如何能夠沖破,屬于“改革啃硬骨頭”的問題。這個實質性改革勢在必行,越拖越被動。現在做個“攻堅克難”,此其時矣! [詳情]

南方養老金支援東北解燃眉之急 網友炸鍋:憑啥?
南方養老金支援東北解燃眉之急 網友炸鍋:憑啥?

  南方的養老金拿去支援東北,解燃眉之急?網友炸鍋了,專家回應了… 將養老金結余較多的地區的錢拿到不夠發的地方救急,在很多年以前已經有專家提出類似建議,并在行業內引起過激烈的爭議,最終因為遭遇到較大的阻力而未能真正推動,最大的問題是,這么做將會降低結余較多地區政府征收養老金的積極性。 近年來,“養老錢夠不夠發放”成為了社會熱議的話題。 目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已近5萬億元,平均可滿足17個月的支付。但是,在現收現付的養老金制度下,東北等部分省份已經出現了收不抵支的問題,也就是當年收繳上來的錢不夠當年的發放。 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2016年的報告顯示,2015年底,黑龍江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結余88億元,余額只夠一個月支付額度。 而到了2016年,這個結余數字已經為負。當年,黑龍江職工養老金的收入為890億元,支出為1210億元,累計結余-320億元,結余排行全國倒數。 人社部的統計數據還顯示,2016年,黑龍江的撫養比已經達到全國最低,為1.3,也就是說,在黑龍江,平均每1.3個人,就要撫養一個老人。 2016年,東北三省的養老金結余齊刷刷為負。除了黑龍江的-320億元,遼寧的結余-254億元,吉林則-52億元。 更讓人揪心的是,這個差額可能只會越來越大,因為東北的人口還在源源不斷地流出…… 針對“一些地方結余較多,一些地方錢不夠花”的局面,2019年1月,在北京召開的第十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建議,用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 在談到給企業減稅降費時,賈康提出,光減稅還不夠,企業和社會層面的負擔,很多是稅外的。減稅要有配套改革,比如“五險一金”怎么降低,個稅改革暴露的如社保費用問題等,必須趕快把標準繳費率、尤其是最主要的基本養老金繳費率往下調。落實到具體,應盡快把全社會基本養老的統籌機制提升,把原來分散的至少好幾十個蓄水池,合到一起以后,它的整合補給功能會馬上提高,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就可以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繳費率就有下調空間。 賈康介紹,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中央政治局審批的第一項改革方案就是財政稅收的配套改革,明確指出三大改革任務:預算改革、稅制改革、理順中央地方體制關系的改革。當時還有非常明確的時間表,即財稅改革重點和基本的事情,到2016年要做出來。“很遺憾,在改革深水區的種種條件制約之下,到現在為止,也不能說‘三中全會’之后政治局審批通過的財稅配套改革方案中重點的事情都做出來了。” 理順財政體制方面,中央要求要塑造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財政制度安排。賈康表示,從財政和經濟的理論視角講,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必須優化政府和市場主體,以及公共權力主體和公民、納稅人間的分配關系。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業、公權體系和公民,三大基本經濟關系,必須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改革目標,適應現代國家治理的內在要求。 其次是稅制改革。賈康強調,稅制改革的重點是構建地方稅體系,在實際生活中,地方近年一直關注的基層財政困難、隱性負債問題、以及所謂土地財政等問題,與地方政府的短期行為有關。 對前述問題的解決,賈康表示,基本思路可以勾畫為:要從中央到地方,理順體制的源頭。最高權力機構——人民代表大會,以清晰的法規形式對行政體系授權,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得到授權以后,形成清晰的政府職能。與事權對應的,是可操作的、與預算科目可一一對接的支出責任。在操作層級上,不應能延續過去的五級框架,應該實現中央、省、市縣三層框架。 最后是預算改革。賈康認為,預算改革在推進中,除進一步提高透明度,讓社會各界越來越能夠知道政府預算的信息所代表的政府活動的范圍、方向、重點之外,在具體的管理形式上,必須攻堅克難,把三年滾動預算,從中央到地方運轉起來。他表示,預算機構必須要有三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測能力,考慮三年時間段內財源和支出的各種變量、要素,以偏差較小的預測結果作為依據,才能編制出在實際生活中有意義的預測。“老百姓批評了多年的年底突擊花錢等問題,這里的技術原因、管理原因,跟過去只有每一年度的預算運行計劃直接相關,我們必須突破這樣的局限。預算改革怎么全面計入績效管理,這將是比較艱辛的探索過程。” 據了解,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采取現收現付制度,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是企業繳納職工工資總額的20%,個別地區低于20%,近年來,在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的要求下,企業繳費部分已階段性降低至19%,個人繳費比例為工資總額的8%。 雖然我國一直在推進提高養老金統籌層次的工作,目前多地區已完成省級統籌,但是,一些地區的養老金資金仍舊歸集在市縣級,并未真正做到省一級的統收統支。2019年1月,江蘇省政府公布的《進一步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省將建立基金省級統收統支、基金缺口分級負擔、各級政府責任明晰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 據每日經濟新聞,將養老金結余較多的地區的錢拿到不夠發的地方救急,在很多年以前已經有專家提出類似建議,并在行業內引起過激烈的爭議,最終因為遭遇到較大的阻力而未能真正推動,最大的問題是,這么做將會降低結余較多地區政府征收養老金的積極性。 對賈康的建議,網友們聽說后議論開了: 那么,把你們交的養老金拿去給類似東北這樣的地方發放,你愿意嗎? 養老金夠不夠? 收不抵支地區的數量在不斷增加 目前,養老金到底夠不夠發呢? 2019年1月,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表示,2018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近5萬億元,規模還是可觀的,具備較強的支撐能力,基金結余平均可以滿足17個月的支付,能夠保證按時足額發放。 但是,未來養老金的收支平衡的壓力將加大。2018年1月,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8~2022》顯示,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每年的當期結余總額(當年度基金收入與基金支出的差)將出現先升后降的變化,從2018年的2776.6億元一直增加到2020年的3291.2億元,然后開始持續下降,到2022年降至2803.6億元。但是,在不考慮財政補貼的情況下,2018年當期結余為-2561.5億元,到2022年為-5335.8億元。 其中,從一些省份的具體情況看,養老金的收支失衡的問題已經出現。 在2016年養老金當期收不抵支的省份數量從上一年的6個增至7個,而2014年只有3個省份收不抵支,收不抵支地區的數量在不斷增加。 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編制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顯示,養老金當期收不抵支的省份有7個,分別為黑龍江、遼寧、河北、吉林、內蒙古、湖北、青海。其中黑龍江不僅當期收不抵支,且累計結余已穿底,為負232億元。 其他6個省份累計結余雖尚未穿底,但是,穿底的風險巨大。比如遼寧,2017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總收入1863.2億元,總支出2207億元,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僅為572.8億元。記者查閱發現,遼寧2015年末累計結余1170.79億元,2016年末累計結余916.7億元,如果以此收不抵支的情況發展下去,在一兩年內,遼寧的累計結余也必然會穿底。 相對而言,廣東、北京等省、市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金額較大,其中僅廣東的累計結存規模就達到7000多億元。 養老金全國統籌已勢在必行 為解決各省份養老金結存不平衡的問題,提高養老金統籌層次成為重要手段,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包括要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在加快省級統籌的基礎上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實際上,作為全國統籌的第一步,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已率先建立。2018年6月,國務院向外公布了《國務院關于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決定從2018年7月1日起實施基金中央調劑制度。文件明確,地方上解比例從3%起步,采取人均定額的方式進行撥付,離退休人員多的省份將獲得更多的調劑金。 但是,建立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并不是意味著有收支缺口的省份可以“躺著伸手要錢”,國務院明確,省級政府承擔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和彌補基金缺口的主體責任。中央政府在下達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和撥付中央調劑基金后,各省份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由地方政府承擔。 同時,該制度對于征繳也有制度上的激勵,計算上解資金采用的上解工資基數和人數,不受各地實際征繳收入的影響,各地經過努力多征繳的基金,可以留在本省份使用,體現了對擴面征繳工作到位的地方的鼓勵。 賈康發文回應質疑 對于之前的言論引起的網友的質疑,賈康1月21日發文回應稱,基本養老金的全社會統籌是提升其“共濟”、“互濟”功能的必然選擇,其還有促進統一的人力資本市場培育與發展等積極意義。這個實質性改革勢在必行,越拖越被動。現在做個“攻堅克難”,此其時矣! 以下為賈康回應全文: 我在第十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的發言中,提到應盡快把基本養老金的統籌機制提升到全社會層次,使南方等地滾存的養老金結余可調到東北等地救燃眉之急,同時也就可以降低繳費標準,回應企業和社會有關的“降負”訴求。據說相關的報道已引起較廣泛的關注,我愿再借“頭條”的窗口,對此多說幾句相關的看法: 一、基本養老金的全社會統籌是提升其“共濟”、“互濟”功能的必然選擇,全國各地至少幾十個“小蓄水池”的共濟功能,怎么能與全國一個“大蓄水池”的共濟功能相比?過去多年間,東北遼寧等老工業基地早已出現基本養老金入不敷出的危機,但卻完全無可能把南方越滾越大的結余資金調過來救急,只得依靠中央財政費九牛二虎之力去平緩危機局面,全中國的基本養老資金體系,被形容為帶荒謬意味的“持米叫饑”。 二、此次個稅改革帶來的“矛盾暴露”之一,是足額繳納基本養老金的企業是少數,約3/4的企業沒有繳足,而現在如要求依法規繳足,則許多企業承受不了,那么亟應乘勢推進“全社會統籌”的改革,在提升共濟功能的同時,也降低繳費標準,使大多數企業“過得去”,也使中國這一重要的社保機制規范化程度提高起來,此舉可謂功莫大焉。 三、過去對全社會統籌已說了多年,除了提升共濟功能之外,其還有促進統一的人力資本市場培育與發展等積極意義。之所以遲遲不能推出,一些技術層面的顧慮,可說基本都是借口,實質是原已形成的幾十萬人管理繳費的“利益固化的藩籬”,如何能夠沖破,屬于“改革啃硬骨頭”的問題。這個實質性改革勢在必行,越拖越被動。現在做個“攻堅克難”,此其時矣! [詳情]

賈康回應“南方養老金拿去支援東北”:越拖越被動
賈康回應“南方養老金拿去支援東北”:越拖越被動

  針對“一些地方結余較多,一些地方錢不夠花”的局面,近日,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同時也就可以降低繳費標準,回應企業和社會有關的“降負”訴求。 相關的報道已引起較廣泛的關注,賈康在頭條號特別補充稱: 一、基本養老金的全社會統籌是提升其“共濟”、“互濟”功能的必然選擇,全國各地至少幾十個“小蓄水池”的共濟功能,怎么能與全國一個“大蓄水池”的共濟功能相比?過去多年間,東北遼寧等老工業基地早已出現基本養老金入不敷出的危機,但卻完全無可能把南方越滾越大的結余資金調過來救急,只得依靠中央財政費九牛二虎之力去平緩危機局面,全中國的基本養老資金體系,被形容為帶荒謬意味的“持米叫饑”。 二、此次個稅改革帶來的“矛盾暴露”之一,是足額繳納基本養老金的企業是少數,約3/4的企業沒有繳足,而現在如要求依法規繳足,則許多企業承受不了,那么亟應乘勢推進“全社會統籌”的改革,在提升共濟功能的同時,也降低繳費標準,使大多數企業“過得去”,也使中國這一重要的社保機制規范化程度提高起來,此舉可謂功莫大焉。 三、過去對全社會統籌已說了多年,除了提升共濟功能之外,其還有促進統一的人力資本市場培育與發展等積極意義。之所以遲遲不能推出,一些技術層面的顧慮,可說基本都是借口,實質是原已形成的幾十萬人管理繳費的“利益固化的藩籬”,如何能夠沖破,屬于“改革啃硬骨頭”的問題。這個實質性改革勢在必行,越拖越被動。現在做個“攻堅克難”,此其時矣![詳情]

南方的養老金拿去支援東北 這位專家的建議火了
南方的養老金拿去支援東北 這位專家的建議火了

  南方的養老金拿去支援東北 這位專家的建議火了!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養老錢是“救命錢”,近年來,“養老錢夠不夠發放”成為了社會熱議的話題。 目前,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已近5萬億元,平均可滿足17個月的支付。但是,在現收現付的養老金制度下,東北等部分省份已經出現了收不抵支的問題,也就是當年收繳上來的錢不夠當年的發放。 此前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編制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顯示,黑龍江省累計結余已穿底,欠賬232億元。更讓人揪心的是,這個差額可能只會越來越大,因為東北的人口還在源源不斷地流出。 針對“一些地方結余較多,一些地方錢不夠花”的局面,近日,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支招,用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將養老金結余較多的地區的錢拿到不夠發的地方救急,在很多年以前已經有專家提出類似建議,并在行業內引起過激烈的爭議,最終因為遭遇到較大的阻力而未能真正推動,最大的問題是,這么做將會降低結余較多地區政府征收養老金的積極性。 對賈康的建議,網友們聽說后議論開了: 有網友表示:不贊同,憑啥俺們東北的鍋讓別人背? 還有網友擔憂今后錢不夠:南方社保資金結余多,是因為年輕人多交的多,以后都退休了要領的更多,怎么地區調劑? 也有網友認為:東北老工人多,但他們年輕時的汗水形成了巨量的東北國資,應該是國資負責填補他們的養老金空缺。 還有網友建議:應該把北方的養老金標準降下來,不能一直靠南方人養。 那么,把你們交的養老金拿去給類似東北這樣的地方發放,你愿意嗎? 專家:用南方的養老金救濟東北 社會老齡化加劇、人口流出加快,當期養老金收不抵支缺口擴大。這是包括東北在內的多省面臨的基本養老制度發展的難題。 遼寧市某地級市的一位政府部門工作人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幾年,每年該市凈流出人口就達到了近2萬人,每年當地財政都必須要有一部分資金用于填補養老金不足發放的缺口,對于原本并不富裕的地方財政而言,壓力比較大。 針對東北等部分省份養老金收不抵支的問題,2019年1月,在北京召開的第十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賈康建議,建議盡快提升養老金統籌機制,用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 在談到給企業減稅降費時,賈康提出,光減稅還不夠,企業和社會層面的負擔,很多是稅外的。減稅要有配套改革,比如“五險一金”怎么降低,個稅改革暴露的如社保費用問題等,必須趕快把標準繳費率、尤其是最主要的基本養老金繳費率往下調。落實到具體,應盡快把全社會基本養老的統籌機制提升,把原來分散的至少好幾十個蓄水池,合到一起以后,它的整合補給功能會馬上提高,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就可以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繳費率就有下調空間。 據了解,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采取現收現付制度,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比例是企業繳納職工工資總額的20%,個別地區低于20%,近年來,在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的要求下,企業繳費部分已階段性降低至19%,個人繳費比例為工資總額的8%。 雖然我國一直在推進提高養老金統籌層次的工作,目前多地區已完成省級統籌,但是,一些地區的養老金資金仍舊歸集在市縣級,并未真正做到省一級的統收統支。2019年1月,江蘇省政府公布的《進一步完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全省將建立基金省級統收統支、基金缺口分級負擔、各級政府責任明晰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 收不抵支地區的數量在不斷增加 養老金到底夠不夠發呢? 2019年1月,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副部長邱小平表示,2018年,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近5萬億元,規模還是可觀的,具備較強的支撐能力,基金結余平均可以滿足17個月的支付,能夠保證按時足額發放。 但是,未來養老金的收支平衡的壓力將加大。2018年1月,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精算報告2018~2022》顯示,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每年的當期結余總額(當年度基金收入與基金支出的差)將出現先升后降的變化,從2018年的2776.6億元一直增加到2020年的3291.2億元,然后開始持續下降,到2022年降至2803.6億元。但是,在不考慮財政補貼的情況下,2018年當期結余為-2561.5億元,到2022年為-5335.8億元。 其中,從一些省份的具體情況看,養老金的收支失衡的問題已經出現。 在2016年養老金當期收不抵支的省份數量從上一年的6個增至7個,而2014年只有3個省份收不抵支,收不抵支地區的數量在不斷增加。 人社部社保管理中心編制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6》顯示,養老金當期收不抵支的省份有7個,分別為黑龍江、遼寧、河北、吉林、內蒙古、湖北、青海。其中黑龍江不僅當期收不抵支,且累計結余已穿底,為負232億元。 其他6個省份累計結余雖尚未穿底,但是,穿底的風險巨大。比如遼寧,2017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總收入1863.2億元,總支出2207億元,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僅為572.8億元。記者查閱發現,遼寧2015年末累計結余1170.79億元,2016年末累計結余916.7億元,如果以此收不抵支的情況發展下去,在一兩年內,遼寧的累計結余也必然會穿底。 相對而言,廣東、北京等省、市的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金額較大,其中僅廣東的累計結存規模就達到7000多億元。 養老金全國統籌已勢在必行 多年前,行業內圍繞養老金“借富濟貧”的建議已經展開過討論,一位行業內專家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當時討論的時候,一些結余較多的省份反對聲比較多,同時,行業內也擔憂一旦拿結余省份的資金給資金不足的省份,會降低地方收取養老金的積極性,可能會導致一些地方為了招商引資等故意降低養老金的收繳比例。 該專家認為,在平衡各地養老金收支失衡的問題時,既要讓地方有足額征繳的積極性,又要防止資金不足的地區萌生機會主義的想法,等著中央財政兜底。 為解決各省份養老金結存不平衡的問題,提高養老金統籌層次成為重要手段,2018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9年重點工作任務包括要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在加快省級統籌的基礎上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實際上,作為全國統籌的第一步,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已率先建立。2018年6月,國務院向外公布了《國務院關于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決定從2018年7月1日起實施基金中央調劑制度。文件明確,地方上解比例從3%起步,采取人均定額的方式進行撥付,離退休人員多的省份將獲得更多的調劑金。 但是,建立基金中央調劑制度并不是意味著有收支缺口的省份可以“躺著伸手要錢”,國務院明確,省級政府承擔確保基本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和彌補基金缺口的主體責任。中央政府在下達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和撥付中央調劑基金后,各省份養老保險基金缺口由地方政府承擔。 同時,該制度對于征繳也有制度上的激勵,計算上解資金采用的上解工資基數和人數,不受各地實際征繳收入的影響,各地經過努力多征繳的基金,可以留在本省份使用,體現了對擴面征繳工作到位的地方的鼓勵。[詳情]

賈康建議:南方養老金滾存結余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
賈康建議:南方養老金滾存結余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

  經濟觀察網 見習記者 吳小飛 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日前在北京召開的第十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罕見的談到了減稅降費,并建議盡快提升養老金統籌機制,用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 賈康稱,在全面“營(業稅)改增(增值稅)”之后,中國的第一大稅——增值稅,需要進一步降低。企業和民眾的訴求也非常明顯,中國要降稅當然繞不開這第一大稅。此外,企業和社會高度關注的企業所得稅,國務院給出的減稅安排,也主要側重于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 賈康認為,光減稅還不夠,企業和社會層面的負擔,很多是稅外的。減稅要有配套改革,比如“五險一金”怎么降低,個稅改革暴露的如社保費用問題等,必須趕快把標準繳費率、尤其是最主要的基本養老金繳費率往下調。落實到具體,應盡快把全社會基本養老的統籌機制提升,把原來分散的至少好幾十個蓄水池,合到一起以后,它的整合補給功能會馬上提高,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就可以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繳費率就有下調空間。“這種改革是要突破原有既得利益的阻礙,需邁出實際步伐,趁勢把稅和非稅聯動的配套改革做好。” 賈康還透露,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財政改革三大任務的優先順序已發生變化,財政體制的理順成為首要任務。 賈康介紹,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中央政治局審批的第一項改革方案就是財政稅收的配套改革,明確指出三大改革任務:預算改革、稅制改革、理順中央地方體制關系的改革。當時還有非常明確的時間表,即財稅改革重點和基本的事情,到2016年要做出來。“很遺憾,在改革深水區的種種條件制約之下,到現在為止,也不能說‘三中全會’之后政治局審批通過的財稅配套改革方案中重點的事情都做出來了。” 理順財政體制方面,中央要求要塑造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財政制度安排。賈康表示,從財政和經濟的理論視角講,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必須優化政府和市場主體,以及公共權力主體和公民、納稅人間的分配關系。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業、公權體系和公民,三大基本經濟關系,必須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改革目標,適應現代國家治理的內在要求。 其次是稅制改革。賈康強調,稅制改革的重點是構建地方稅體系,在實際生活中,地方近年一直關注的基層財政困難、隱性負債問題、以及所謂土地財政等問題,與地方政府的短期行為有關。 對前述問題的解決,賈康表示,基本思路可以勾畫為:要從中央到地方,理順體制的源頭。最高權力機構——人民代表大會,以清晰的法規形式對行政體系授權,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得到授權以后,形成清晰的政府職能。與事權對應的,是可操作的、與預算科目可一一對接的支出責任。在操作層級上,不應能延續過去的五級框架,應該實現中央、省、市縣三層框架。 最后是預算改革。賈康認為,預算改革在推進中,除進一步提高透明度,讓社會各界越來越能夠知道政府預算的信息所代表的政府活動的范圍、方向、重點之外,在具體的管理形式上,必須攻堅克難,把三年滾動預算,從中央到地方運轉起來。他表示,預算機構必須要有三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測能力,考慮三年時間段內財源和支出的各種變量、要素,以偏差較小的預測結果作為依據,才能編制出在實際生活中有意義的預測。“老百姓批評了多年的年底突擊花錢等問題,這里的技術原因、管理原因,跟過去只有每一年度的預算運行計劃直接相關,我們必須突破這樣的局限。預算改革怎么全面計入績效管理,這將是比較艱辛的探索過程。”[詳情]

賈康建議:南方養老金滾存結余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
賈康建議:南方養老金滾存結余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見習記者 吳小飛 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前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日前在北京召開的第十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罕見的談到了減稅降費,并建議盡快提升養老金統籌機制,用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 賈康稱,在全面“營(業稅)改增(增值稅)”之后,中國的第一大稅——增值稅,需要進一步降低。企業和民眾的訴求也非常明顯,中國要降稅當然繞不開這第一大稅。此外,企業和社會高度關注的企業所得稅,國務院給出的減稅安排,也主要側重于中小微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 賈康認為,光減稅還不夠,企業和社會層面的負擔,很多是稅外的。減稅要有配套改革,比如“五險一金”怎么降低,個稅改革暴露的如社保費用問題等,必須趕快把標準繳費率、尤其是最主要的基本養老金繳費率往下調。落實到具體,應盡快把全社會基本養老的統籌機制提升,把原來分散的至少好幾十個蓄水池,合到一起以后,它的整合補給功能會馬上提高,南方多年的滾存結余就可以調到東北救燃眉之急,繳費率就有下調空間。“這種改革是要突破原有既得利益的阻礙,需邁出實際步伐,趁勢把稅和非稅聯動的配套改革做好。” 賈康還透露,十八屆三中全會確定的財政改革三大任務的優先順序已發生變化,財政體制的理順成為首要任務。 賈康介紹,十八屆三中全會后,中央政治局審批的第一項改革方案就是財政稅收的配套改革,明確指出三大改革任務:預算改革、稅制改革、理順中央地方體制關系的改革。當時還有非常明確的時間表,即財稅改革重點和基本的事情,到2016年要做出來。“很遺憾,在改革深水區的種種條件制約之下,到現在為止,也不能說‘三中全會’之后政治局審批通過的財稅配套改革方案中重點的事情都做出來了。” 理順財政體制方面,中央要求要塑造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均衡的財政制度安排。賈康表示,從財政和經濟的理論視角講,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必須優化政府和市場主體,以及公共權力主體和公民、納稅人間的分配關系。中央和地方、政府和企業、公權體系和公民,三大基本經濟關系,必須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個改革目標,適應現代國家治理的內在要求。 其次是稅制改革。賈康強調,稅制改革的重點是構建地方稅體系,在實際生活中,地方近年一直關注的基層財政困難、隱性負債問題、以及所謂土地財政等問題,與地方政府的短期行為有關。 對前述問題的解決,賈康表示,基本思路可以勾畫為:要從中央到地方,理順體制的源頭。最高權力機構——人民代表大會,以清晰的法規形式對行政體系授權,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得到授權以后,形成清晰的政府職能。與事權對應的,是可操作的、與預算科目可一一對接的支出責任。在操作層級上,不應能延續過去的五級框架,應該實現中央、省、市縣三層框架。 最后是預算改革。賈康認為,預算改革在推進中,除進一步提高透明度,讓社會各界越來越能夠知道政府預算的信息所代表的政府活動的范圍、方向、重點之外,在具體的管理形式上,必須攻堅克難,把三年滾動預算,從中央到地方運轉起來。他表示,預算機構必須要有三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測能力,考慮三年時間段內財源和支出的各種變量、要素,以偏差較小的預測結果作為依據,才能編制出在實際生活中有意義的預測。“老百姓批評了多年的年底突擊花錢等問題,這里的技術原因、管理原因,跟過去只有每一年度的預算運行計劃直接相關,我們必須突破這樣的局限。預算改革怎么全面計入績效管理,這將是比較艱辛的探索過程。”[詳情]

微博推薦

更多

新浪意見反饋留言板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