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江擬在香港上市:三年虧損12.38億,資本方或尋求退出 澎湃新聞記者 楊鑫倢 實習生 陳晶 來源:澎湃新聞 在小米、美團點評之后,一批互聯網公司扎推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包括同城藝龍、映客、獵聘、51信用卡等。 7月3日,老牌在線教育平臺滬江網也啟動了赴港IPO計劃,母公司滬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滬江”)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海通國際和招銀國際為承銷商,募資規模尚未公布。 滬江網起源于2001年成立的滬江語林網,是中國早期非營利英語學習BBS小區之一,由當時還在上海理工大學讀大三的創始人伏彩瑞創立,于2006年實現商業化運營。 與許多互聯網教育企業一樣,滬江連年虧損,但虧損程度正在放緩。據招股書披露,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別虧損2.8億元、4.21億元及5.37億元,年度利潤率分別為-151.6%、-124.2%、-96.8%。其中廣告推廣開支以及銷售及營銷員工的雇員福利開支是主要支出。 分析稱,滬江曾經多次尋求上市但均未果,在嚴重虧損的業績下上市,資本方尋求退出可能是本次上市的重要推動因素之一。招股書披露,該公司C輪投資方百度目前持股比例為3.18%。 根據招股書顯示,滬江2015、2016、2017的營收分別為1.84億、3.39億、5.55億,復合年增長率為73.3%,毛利率分別為51.8%、57.8%、59.9%。 滬江擁有約1.7億用戶,其中移動端用戶超過1.3億,2017年平均月活用戶約4000萬。大學生和白領是滬江主要的用戶群體。 一波三折的上市之路 滬江網一直比較低調,它的上市夢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按照該公司CEO伏彩瑞的說法,早在2012年滬江就具備上市的條件,但后來滬江卻放棄了上市。 在2014年之前,滬江網的融資以美元進行。2015年,滬江網計劃在國內戰略新興板上市,搭建了人民幣架構體系,當年的D輪融資為10億元人民幣,估值達70億元人民幣。 不過,2016年戰略新興板“流產”,該計劃隨之擱置,此后又受創業板盈利門檻限制、遭遇資本寒冬等影響,滬江也未能在國內上市。 伏彩瑞曾多次被問到上市計劃,他的回應均是:“滬江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公司,會盡可能選擇國內市場。”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與其他公司不同的是,滬江上市主體并非注冊在“免稅天堂”開曼群島的一家搭建VIE(可變利益實體)架構的公司,而是一家注冊在上海的公司。VIE架構能讓公司進行美元融資同時保持業務在中國合規,以及可以實現“同股不同權”。 2017年,在線教育行業融資規模爆發。數據顯示,2017年前8個月,一級市場教育行業的總融資額達96.4億元,公布金額的融資案例達156起,同比增長66%。與此同時,國內多家教育類公司赴美上市。 最終滬江網選擇在香港上市,互聯網教育研究院院長呂森林對澎湃新聞記者分析稱,一方面是看重香港IPO市場市盈率提升。根據德勤中國發布報告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72%的IPO市盈率在10倍以上,較去年的64%上漲8個百分點,其中市盈率達20倍以上的IPO占47%,比去年的25%大幅增加22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呂森林認為,在嚴重虧損的業績下上市更大可能是資本尋求退出,距離上一輪10億元融資已經過去三年,此前滬江也曾經多次尋求上市但均未果,資本運作可能是本次上市的重要推動因素之一。 當然這也與港交所的制度改革安排有關。4月24日,港交所公布《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的咨詢總結,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創新產業企業赴港上市。 技術投入占比四成,新業務營收占比不到一成 滬江網業務模型 從D輪融資到IPO經歷了三年多的戰略調整后,滬江網嘗試進行多元化的業務布局。 目前滬江主要的業務分為自有品牌課程業務和CCtalk平臺業務。在2017年,94%的業務營收都來自于自有品牌課程銷售,而CCtalk平臺則仍在發展初期,公司稱未來主要通過平臺服務分成、收費技術服務和定制技術及增值服務獲利。 招股書在風險提示中稱,自有品牌課程仍主要聚焦于語言類課程,在這一賽道上是否能應對后來者競爭決定滬江未來的盈利能力。另外,CCtalk平臺上第三方內容的價格上漲和內容把控不當都可能會影響平臺營收。 高營銷成本也可能是滬江上市后面臨的風險。招股書披露,如果未能以高成本效益的方式進行銷售和市場營銷推廣活動,那么滬江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則會受到重大影響。2017年滬江的銷售及分銷開支達到5.89億元,但在注重口碑的教育行業,仍需要通過教育質量本身提升品牌的市場認可度,因此優質師資流失也是滬江面臨的風險之一。 業內人士對澎湃新聞記者分析,滬江上市以后要實現盈利,短期內可以通過投資并購盈利能力較好的教育企業實現,此前雖然也有一些布局但整體投資規模較小,缺少合適標的。此外要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滬江也要從目前主營的大學生教育拓展到K12中小學教育業務。 滬江還在招股書中稱,會繼續加大對于互聯網教育科技研發的投入,人工智能的開發和應用則是未來研發重點,將基于大量數據研究進一步完善對應豐富知識品類的分析,并且升級不同用戶群體特征庫。 值得一提的是,滬江網2017年的技術研發投入為2.3億元,占總支出41.5%。相較之下,好未來和新東方技術研發在5%-15%之間,剛上市不久的尚德教育研發費用則僅占3%。 招股書披露,創始團隊對于公司的管理運營依然起主導作用。根據一致行動人士協議,一致行動集團將實際控制滬江61.30%的投票權,而滬江創始團隊及其配偶為該一致行動集團的實際控制人。目前最大股東是互捷投資,占股31.99%,互捷投資主要股東為滬江創始團隊于東、曹建、伏彩瑞等人,具體出資比例未公開。[詳情]
滬江教育放棄A股換道港股IPO收不抵支或再現“流血上市”■本報記者?劉斯會曾經表態稱,要盡可能在A股上市的滬江教育,可能要“變心”了。7月3日晚間,滬江教育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準備登陸中國香港市場,其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累計收益為5.55億元,而虧損則有5.37億元,對比這兩個數據來看,真的是一年到頭白忙活了。公開資料顯示,滬江教育IPO之前先后經過了九輪融資。有分析人士認為,按照3年到5年的退出時間計劃表,投資人要想退出,也許只能“硬上了”。滬江教育轉投“港股”回顧2015年前后,滬江教育創始人、CEO伏彩瑞曾多次被問到上市計劃,他的回應均是:“滬江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公司,會盡可能選擇A股市場。”事實上,有關滬江教育的上市消息一直就未斷過,按照伏彩瑞的說法,早在2012?年滬江就具備上市的條件,但后來卻放棄了。滬江方面表示,相對于上市,選擇抓住互聯網浪潮更重要。現在看來,一向淡定的伏彩瑞也坐不住了。招股說明書顯示,2015年至2017年,滬江教育的全站交易凈額分別約為3.04億元、5.1億元和9.71億元;收益分別為1.85億元、3.4億元和5.55億元;毛利為0.96億、1.96億和3.33億元,毛利率為51.8%、57.8%、59.9%;年度凈虧損為2.8億元、4.22億元、5.37億元。從年度收益與凈利潤的角度來看,2015年和2016年全年虧損金額超過年度收益,在2017年全年收益提升的情況下,虧損金額也進一步放大,說是“流血上市”也不為過了。招股書還披露,在IPO之前,滬江已經先后進行了九輪融資。從業務模式來看,2017年9月份,滬江宣布未來將聚焦兩大業務,分別是以滬江網校為主體的B2C業務和以CCtalk為主的平臺業務。對于此次IPO募集資金的用途,滬江表示,主要用于擴大滬江旗下B2C網校業務和CCtalk平臺業務的規模、提升科研實力、營銷推廣以及產業鏈上的投資并購等。教育股頻現破發一方面是積極準備上市,另一方面卻是集中破發。具體來看,今年3月23日,成立10余年的尚德機構以17.22億美元的估值赴美上市。根據其招股書,2017年上半年,尚德機構凈收入3.6億元。不過,市場似乎并不買賬,尚德機構上市首日即遭遇破發,股價以13.10美元/股開盤,盤中漲幅一度超過20%。但受市場整體下跌的影響,至收盤時,尚德機構股價報收于11.10美元/股,當日跌幅為3.48%。3月26日于港交所上市的中國新華教育,上市當日,沖高回落,收于發行價3.26港元/股,3月29日收盤價為3.08港元/股,也難逃破發魔咒。3月28日,精銳教育在紐交所掛牌上市,定價11美元/股,上市當天收盤價為10.8美元/股,較發行價下跌1.82%。今年上市的教育股還有21世紀教育集團、樸新教育等,5月29日,?21世紀教育集團在中國香港聯交所上市,發行價1.13港元/股;6月15日,樸新教育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17美元/股。截至7月4日,上述兩家公司的股價,都在發行價上方不遠處徘徊。[詳情]
來源:公司進化論 昨晚,港交所放出滬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說明書。這家公司更為人所熟知的名字是“滬江網”,幾經周折后,它的上市大計邁出實質一步,只不過由A變成了H。 2001年,滬江從BBS資源站起家,逐漸發展成為門戶,后因廣告模式觸碰“天花板”而轉向探索付費課程。如果從時間橫跨度來看,這家教育公司經過PC和移動互聯網兩波發展紅利,如今又來到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領域的風口。 然而財務數據顯示,準備上市的滬江正面臨著營收與虧損“旗鼓相當”的尷尬處境。其近年來剛剛籌劃構建的在線教育生態尚未帶來顯著收益,與此同時,傳統優勢市場又被新老同行們前后夾擊,在此現實下,其營業成本也不斷上升。 不過,香港給予教育股的高估值之下,這些業績“困境”遠不如上市的吸引力大。根據滬江2015年D輪融資時的70億估值粗略計算,創始人本人和潛伏其中的“涌金系”股東都已坐擁十數億身家。 三年后的如今,港股上市能夠給他們帶來何種想象空間? 文|新京報記者 梁辰 實習生 趙煒 爽約A股赴港“圈錢 四年前,在新浪微博、智聯招聘等境外上市“先行者”的帶領下,中國互聯網企業成批扎堆地赴美敲鐘。就在那時,股份制改造后的滬江網對外放話,如果政策允許,最早將在2015年登陸A股。該公司聯合創始人于杰說,教育產業是民族的、國家的,將資本放在國內是更好的選擇。 為了在政府主導的教育改革試點中獲得機會,滬江網一直拒絕外資入股。招股書披露的包括E輪在內的投資方皆為在中國成立的企業和機構。 如果把滬江的融資劃分為幾個階段的話,2013到2014年無疑是最重要的兩年,B輪后三步以及C輪發生于這個階段。2014年初,上交所釋放出研究設立戰略新興產業版的信號。這一時期,BAT與滬江網開始接觸,百度網訊最終入局。啟信寶信息顯示,李彥宏在百度網訊持股99.5%。 百度網訊在滬江整體股份占比并不高。以C輪投資者身份進入時,以1.23億元出資占比4%,此次IPO前降至3.18%。 那時,滬江網本身正在從有交互的網校向基于大數據的內容匹配轉變,其開始對外開放,希望引入其他第三方作為補充。非傳統網校的開放模式以及在教育市場改革的潛力,成為其登陸A股最好的概念。當此之時,據第三方機構計算,A股教育企業平均市盈率是美股的數十倍。 然而,戰略新興板最終難產,讓市場始料不及。滬江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伏彩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將資本比作火箭助推器,而創業者是火箭頭。他說,你既不要指望資本成為大腦,成為火箭,成為衛星核心,也不要以為靠一點點其他力量,輕松上天。新興板砍掉影響的只是投機者。 不過,為了滿足資本對回報的訴求,滬江開始尋求更多的選擇。一位接近滬江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上市的路徑無非是中國大陸、中國香港或者美國,但目前從資本和市場環境來看,港交所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多位受訪港股分析師也認同這一觀點。目前A股為了引入大型獨角獸,對計劃IPO公司的審核非常嚴格,之前也有多家公司被勸退,而香港比較寬松。 由于已提交招股書,處于靜默期的滬江并未回應記者的提問。 營收與虧損雙增長作為“創新型企業”連年獲政府補助 招股書顯示,2015年至2017年,滬江開始改變以往課程業務為主的學習網站定位,轉而向以“滬江”為品牌的平臺進行戰略延伸。與此“變動”的三年相對應的是滬江的業績。 根據財務數據,2015年、2016年、2017年,滬江實現營收分別約為1.85億元、3.40億元和5.55億元,收入“突飛猛進”,而與此同時,三年的虧損分別約為2.80億元、4.22億元和5.37億元,幾乎是“收入越多,虧損越多”。 營收增長的背后,滬江的銷售成本分別從2015年的約0.89億元增至2017年的約2.23億元。 在招股書中,滬江稱交易凈額是其重要的業務指標,因為可以將預付學費計入統計。其主營業務自有品牌課程入讀學生人次從2015年約20.5萬上升至2017年的29.4萬,與此同時,學員平均支出從1966.1元增加至3170.1元,這直接推高了交易凈額。 對于虧損,滬江將主要原因歸于研發、市場和銷售三項費用的投入。除了持續的研發投入外,2015年和2016年,滬江先后提高了廣告和銷售支出,為了推動其VIP和期間課程的銷售。招股書披露,2017年最大供應商采購占比為17.0%,是一家外部廣告服務商。 2017年滬江開始接受分期付款的模式,應收賬款周期從0.3天延長至36.7天。一位教育行業認識告訴記者,分期付款在業內得以流行的原因是有助于獲客,但無法保證是否會發生遲交,甚至不完全結款的可能,對當季營收也會產生影響。 記者注意到,作為“創新型企業”,滬江頗受當地政府重視,公開報道顯示,公司多次獲得政府領導視察、參觀、調研等。滬江招股書顯示,近三年獲得政府補貼金額分別為161.6萬元、419.0萬元和560.0萬元。 2017年,滬江確立了自營品牌課程和CCtalk兩大主營業務“:尤其希望獨立運營的CCtalk可以借力第三方資源打造成在線教育領域的“淘寶”平臺。2017年,來自CCtalk的收入僅有55萬元。 “涌金系”陳金霞持股14.24% 滬江的誕生史要追溯到17年前。 2001年,滬江語林網上線,這是一個非營利的英語學習BBS,其運營者就是今天滬江教育的創始人伏彩瑞。這個網站被視為今天滬江網的前身,用戶可以分享外語學習材料和經驗。2001年到2006年,陸續推出了滬江英語、滬江日語和滬江部落。 根據招股書,“2006年,伏彩瑞與聯合創始人成立上海語林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提供互聯網外語學習服務。2009年成立本公司,前稱上海互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當時由蘇州滬江全資持有,伏彩瑞持有65.5%,唐小浙持有7.5%、安家良持有7.5%,兩名獨立第三方持有19.5%。” 2009年推出互聯網互動綜合學習平臺滬江網校,銷售自有品牌課程。2015年品牌升級為滬江,2016年推出CCtalk平臺。 截至2018年4月2日,滬江已歷經9輪融資。首次公開募股融資完成前,根據一致行動人士協議,一致行動集團通過其于多家機構的相關權益,實際控制公司61.30%的投票權。 招股書披露了32個機構和個人股東,持有5億股內資股。最引人注意的是,名為陳金霞的自然人持股14.24%。她是“涌金系”現在的掌舵者、曾經掌門人魏東的遺孀。招股書稱“陳女士為涌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股東”。2011年3月,陳金霞以3000萬元參與滬江A輪融資,彼時占股25%。期間始終為公司股東。若從2011年算起,“涌金系”潛伏滬江已達七年。 結合已公開的工商資料,穿透股權后,創始人伏彩瑞通過“互捷投資”“互吉投資”“互元投資”“互年投資”“互江投資”等公司持有滬江股份約在20%以上。據招股書披露,“互江投資”的設立是用于員工激勵。此外,持有滬江3.5%的上海成塔,也是滬江的員工持股平臺,由監事蔣少軍等10名自然人股東擁有。 港股扎堆港交所一周掛出十幾家 盡管滬江并未在申請版本披露具體的融資細節,但其公布了融資后的相關計劃。招股書顯示,其將拓展自有品牌課程業務及CCtalk平臺業務,包括優化內容及學習體驗、提升課程開發、創新及更新能力,推動第三方版權合作引入有自治內容、擴充師資和強化教師培訓。 此外,滬江計劃,加大系統基礎設施投入,升級人工智能技術,優化數據庫,探索AR、VR;加大宣傳投入,組織精準定向營銷;為業務互補且發展戰略相符業務,尋找潛在投資或收購標的;籌措運營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等。 有滬江前員工在社交網絡上表示,滬江雖然起步早,但模式并非不可復制,激烈競爭下能維持多久,時間會給出答案。 招股書顯示,近兩年滬江已經跟在縮減理財產品的投資,并在持續增加業務和擴張方面的投資,其無形資產賬面凈值增加明顯。2017年,包括軟件、課件、域名和版權在內的無形資產賬面凈值為1758.0萬元,是2015年的約3.6倍。 目前來看,尚未盈利的滬江積極尋求在資本市場的突破。一位港股分析師認為,目前香港股市處于高位,但市場易發生波動,很多投資者擔心不抓緊時間窗口上市的話,業績進一步暴露問題,市場層面會更加痛苦。 此外,如果上市時間拖延到下半年,港交所可能會要求計劃上市的公司補交2018年上半年業績。“如果成績不好或者一般,就會惹出不少麻煩”,上述分析師告訴記者。 港股熱正在蔓延。盡管因假期休市一日,7月3日港股一度暴跌近千點,但收盤后,港交所掛出的刊發申請版本的申請人就多達14家。事實上,過去兩周,小米集團、美團點評、獵聘網、映客、多益網絡和寶寶樹等多家主營業務在中國大陸的互聯網公司紛紛遞交招股書。 2018年4月,港交所宣布擬定《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生效以來,重新開放“同股不同權”架構,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及在海外上市的創新產業企業赴港上市等利好消息不斷釋放。6月底,安永新股調查報告顯示,上半年港交所新股上市數量居全球首位。[詳情]
本文源自:智通財經網作為互聯網教育這一塊“拼圖”,滬江把港股的教育板塊拼接完整了。7月3日晚間,滬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滬江”)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算是坐實了此前對其將赴港上市的市場推測。滬江掛牌后將成為港股首家互聯網教育平臺,香港市場上也終于有一家能和新東方、好未來相提并論的港股上市公司了。據《2018第一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有6家互聯網教育行業的企業出現在榜單中,其中,滬江以D輪時70億人民幣的估值和iTutorGroup并列排在互聯網教育行業獨角獸第二位。滬江誕生于教育創業浪潮的第一次驅動中。經過了17年的成長,滬江從最初的英語學習 BBS 社區發展成為國內最大互聯網教育平臺之一。滬江亦從提供英語學習的相關內容,逐步擴展到其他語種學習、職業培訓、學歷教育、興趣培訓等全方位的互聯網教育服務產品,成為用戶一站式的學習平臺。滬江成長的背后也映射了行業的發展,互聯網教育行業也從一個普遍燒錢、缺乏持續盈利能力的草莽階段,逐漸走向流量自然導入和穩定商業模式的階段。在這樣的環境中,滬江的流量效應開始顯現,截至2017年末,其用戶量已達到了1.7億人次。在戰略新興板取消后,滬江終于明確了上市方向,來港交所秀起了“肌肉”。教育平臺第一股自2016年以來,教育股開啟了赴港上市潮,目前為止港股市場上已經有民辦高校、課外輔導、K-12等類型的教育機構,再加上互聯網教育平臺“滬江”,整個教育板塊將湊成一個完整的教育版圖。作為首家以H股的方式上市的互聯網教育公司,滬江的“底子”足以支撐起其表率作用。目前,滬江已構建了一個覆蓋課程門類廣泛、模式智能靈活的螺旋式進階產品組合。滬江的主要業務為自有品牌課程業務以及CCtalk平臺業務,旗下產品架構包括學習資訊(滬江網)、學習社區(滬江社團)、學習工具(小 D詞典、開心詞場、滬江聽力酷、天天練口語、焦糖閱讀)、學習平臺(滬江網校、CCTalk),課程覆蓋學前教育、K12 教育、職業教育、學歷教育等。據滬江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滬江的用戶數量為約1.7億人。按月活躍用戶計算,滬江在中國所有的教育技術公司中排名第一,2017年12月,滬江的教育微工具及應用程序的月活躍用戶達4050萬名。盡管滬江擁有龐大的用戶數量,但其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預計 2022 年,中國互聯網教育的市場規模將達到 5792 億元人民幣,中國互聯網教育市場學員人次總數會達到約2.83 億人。行業龍頭的一舉一動總是能預示整個市場的方向,滬江選擇在這一時間點上市,也表明了互聯網教育市場轉折點的到來。這一行業已從一個普遍燒錢的階段,逐漸走向了穩定商業模式的階段,并表現出了頭部流量效應的顯現和市場需求的真正崛起。在供給方面,互聯網教育投融資依然呈現出很高的活躍度,資金對于互聯網教育的關注事實上有增無減。 各類教育機構“百花齊放”,該行業的供給已經不再需要過多的探討。需求端,教育市場極其龐大,而互聯網教育則是其增量市場,新東方和好未來的持續強勁增長表明了K12 培訓需求依然旺盛 。而互聯網教育公司相比傳統線下公司在網絡擴張上則更具優勢,互聯網使得教育的空間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場所,它可以跨越社區、跨越省份、乃至跨越國界,行業的另一匹黑馬VIPKID也因此而迅速成長。此外,互聯網教育還擁有著線下教育無法比擬的價格優勢。智通財經APP梳理發現,滬江的英語課程平均價格在2000-4000元(課時基本在300節以上),也不過一張健身卡的價格。在需求端旺盛、價格易于接受的情況下,互聯網教育的流量紅利才剛剛迎來轉折。營收與凈利背離的秘密據數據,互聯網教育行業發展現狀是,仍有約70%的企業沒有實現盈利。這一現象也可以在滬江的財務數據中看到。據其招股書披露的數據,滬江的營收連續三年以翻倍的態勢增長,但凈利潤則在下滑。財報顯示,2015年-2017年,滬江連續3年出現虧損,分別約為2.8億元、4.22億元、5.37億元。向好方面是,滬江虧損在縮窄,虧損率逐年在降低,3年來虧損率分別為151.6%、124.2%、96.8%。從上圖可以看出,導致滬江凈利潤虧損的“元兇”在銷售及分銷開支欄目,以及行政開支欄目上。截至2017年末,二者的開支同比增加約2.7億元,嚴重拖累了公司的盈利水平。據滬江招股書顯示,這兩項數據主要由于推廣及宣傳品牌、產品及服務的開支、雇員人數增加帶來的開支增加等原因而增加,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自有品牌課程業務持續擴張,而帶來成本的持續增加。在過去幾年間,滬江在品牌宣傳方面高調不少,移動端用戶突破1億 、3個月曝出4次投資、15年首場產品發布會…… 這些關鍵詞不斷貼到滬江身上。帶給其的回報則是自有品牌課程業務收益的大幅增長。截至2017年末,滬江自有品牌課程業務收益同比增加63.1%至5.54億元。此外,CCtalk也是滬江新的發力點,2016 年 10 月,滬江推出了 CCtalk 平臺,經過了一年的成長后(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CCtalk 平臺入駐的自雇網師人數已達到 41534 人,平均 MAU則達到2.3 百萬;付費用戶數也達到 25.53萬人。虧損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滬江的研發支出,滬江對研發可謂“不計血本”, 2015年-2017年,分別約為9060萬元、1.65億元、2.31億元,占當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9%、48.6%、41.5%。盡管擴張還在持續,虧損也在擴大,但滬江的用戶量已達到1.7億,流量效應也因此而開始顯現。不滿足于自有品牌課程的擴張,滬江的資本速度似乎也在加快。在過去兩年里,滬江就完成了大約20筆投資,投資對象有國際語言教學交易平臺italki、全球留學生跨境服務平臺myOffer、司考培訓機構眾合教育、K12在線1對1機構海風教育、線下韓語培訓機構首爾教育、考研機構研途考研、少兒在線外教平臺abc360等等,以此豐富其產品鏈。此外,滬江自身的后臺也足夠硬。據天眼查顯示,滬江曾先后歷經的7次融資,百度亦有均有入股。經過了17年的沉淀,滬江這次算是卯足了勁來港上市,開啟互聯網教育公司上市的新歷程。[詳情]
滬江擬在香港上市:三年虧損12.38億,資本方或尋求退出 澎湃新聞記者 楊鑫倢 實習生 陳晶 來源:澎湃新聞 在小米、美團點評之后,一批互聯網公司扎推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包括同城藝龍、映客、獵聘、51信用卡等。 7月3日,老牌在線教育平臺滬江網也啟動了赴港IPO計劃,母公司滬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滬江”)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海通國際和招銀國際為承銷商,募資規模尚未公布。 滬江網起源于2001年成立的滬江語林網,是中國早期非營利英語學習BBS小區之一,由當時還在上海理工大學讀大三的創始人伏彩瑞創立,于2006年實現商業化運營。 與許多互聯網教育企業一樣,滬江連年虧損,但虧損程度正在放緩。據招股書披露,2015年、2016年、2017年分別虧損2.8億元、4.21億元及5.37億元,年度利潤率分別為-151.6%、-124.2%、-96.8%。其中廣告推廣開支以及銷售及營銷員工的雇員福利開支是主要支出。 分析稱,滬江曾經多次尋求上市但均未果,在嚴重虧損的業績下上市,資本方尋求退出可能是本次上市的重要推動因素之一。招股書披露,該公司C輪投資方百度目前持股比例為3.18%。 根據招股書顯示,滬江2015、2016、2017的營收分別為1.84億、3.39億、5.55億,復合年增長率為73.3%,毛利率分別為51.8%、57.8%、59.9%。 滬江擁有約1.7億用戶,其中移動端用戶超過1.3億,2017年平均月活用戶約4000萬。大學生和白領是滬江主要的用戶群體。 一波三折的上市之路 滬江網一直比較低調,它的上市夢最早可以追溯到2012年。按照該公司CEO伏彩瑞的說法,早在2012年滬江就具備上市的條件,但后來滬江卻放棄了上市。 在2014年之前,滬江網的融資以美元進行。2015年,滬江網計劃在國內戰略新興板上市,搭建了人民幣架構體系,當年的D輪融資為10億元人民幣,估值達70億元人民幣。 不過,2016年戰略新興板“流產”,該計劃隨之擱置,此后又受創業板盈利門檻限制、遭遇資本寒冬等影響,滬江也未能在國內上市。 伏彩瑞曾多次被問到上市計劃,他的回應均是:“滬江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公司,會盡可能選擇國內市場。” 澎湃新聞記者注意到,與其他公司不同的是,滬江上市主體并非注冊在“免稅天堂”開曼群島的一家搭建VIE(可變利益實體)架構的公司,而是一家注冊在上海的公司。VIE架構能讓公司進行美元融資同時保持業務在中國合規,以及可以實現“同股不同權”。 2017年,在線教育行業融資規模爆發。數據顯示,2017年前8個月,一級市場教育行業的總融資額達96.4億元,公布金額的融資案例達156起,同比增長66%。與此同時,國內多家教育類公司赴美上市。 最終滬江網選擇在香港上市,互聯網教育研究院院長呂森林對澎湃新聞記者分析稱,一方面是看重香港IPO市場市盈率提升。根據德勤中國發布報告顯示,2017年前三季度,72%的IPO市盈率在10倍以上,較去年的64%上漲8個百分點,其中市盈率達20倍以上的IPO占47%,比去年的25%大幅增加22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呂森林認為,在嚴重虧損的業績下上市更大可能是資本尋求退出,距離上一輪10億元融資已經過去三年,此前滬江也曾經多次尋求上市但均未果,資本運作可能是本次上市的重要推動因素之一。 當然這也與港交所的制度改革安排有關。4月24日,港交所公布《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的咨詢總結,允許雙重股權結構公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海外上市的創新產業企業赴港上市。 技術投入占比四成,新業務營收占比不到一成 滬江網業務模型 從D輪融資到IPO經歷了三年多的戰略調整后,滬江網嘗試進行多元化的業務布局。 目前滬江主要的業務分為自有品牌課程業務和CCtalk平臺業務。在2017年,94%的業務營收都來自于自有品牌課程銷售,而CCtalk平臺則仍在發展初期,公司稱未來主要通過平臺服務分成、收費技術服務和定制技術及增值服務獲利。 招股書在風險提示中稱,自有品牌課程仍主要聚焦于語言類課程,在這一賽道上是否能應對后來者競爭決定滬江未來的盈利能力。另外,CCtalk平臺上第三方內容的價格上漲和內容把控不當都可能會影響平臺營收。 高營銷成本也可能是滬江上市后面臨的風險。招股書披露,如果未能以高成本效益的方式進行銷售和市場營銷推廣活動,那么滬江的經營業績和財務狀況則會受到重大影響。2017年滬江的銷售及分銷開支達到5.89億元,但在注重口碑的教育行業,仍需要通過教育質量本身提升品牌的市場認可度,因此優質師資流失也是滬江面臨的風險之一。 業內人士對澎湃新聞記者分析,滬江上市以后要實現盈利,短期內可以通過投資并購盈利能力較好的教育企業實現,此前雖然也有一些布局但整體投資規模較小,缺少合適標的。此外要進一步完善產業鏈,滬江也要從目前主營的大學生教育拓展到K12中小學教育業務。 滬江還在招股書中稱,會繼續加大對于互聯網教育科技研發的投入,人工智能的開發和應用則是未來研發重點,將基于大量數據研究進一步完善對應豐富知識品類的分析,并且升級不同用戶群體特征庫。 值得一提的是,滬江網2017年的技術研發投入為2.3億元,占總支出41.5%。相較之下,好未來和新東方技術研發在5%-15%之間,剛上市不久的尚德教育研發費用則僅占3%。 招股書披露,創始團隊對于公司的管理運營依然起主導作用。根據一致行動人士協議,一致行動集團將實際控制滬江61.30%的投票權,而滬江創始團隊及其配偶為該一致行動集團的實際控制人。目前最大股東是互捷投資,占股31.99%,互捷投資主要股東為滬江創始團隊于東、曹建、伏彩瑞等人,具體出資比例未公開。[詳情]
滬江教育放棄A股換道港股IPO收不抵支或再現“流血上市”■本報記者?劉斯會曾經表態稱,要盡可能在A股上市的滬江教育,可能要“變心”了。7月3日晚間,滬江教育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說明書,準備登陸中國香港市場,其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17年累計收益為5.55億元,而虧損則有5.37億元,對比這兩個數據來看,真的是一年到頭白忙活了。公開資料顯示,滬江教育IPO之前先后經過了九輪融資。有分析人士認為,按照3年到5年的退出時間計劃表,投資人要想退出,也許只能“硬上了”。滬江教育轉投“港股”回顧2015年前后,滬江教育創始人、CEO伏彩瑞曾多次被問到上市計劃,他的回應均是:“滬江作為土生土長的上海公司,會盡可能選擇A股市場。”事實上,有關滬江教育的上市消息一直就未斷過,按照伏彩瑞的說法,早在2012?年滬江就具備上市的條件,但后來卻放棄了。滬江方面表示,相對于上市,選擇抓住互聯網浪潮更重要。現在看來,一向淡定的伏彩瑞也坐不住了。招股說明書顯示,2015年至2017年,滬江教育的全站交易凈額分別約為3.04億元、5.1億元和9.71億元;收益分別為1.85億元、3.4億元和5.55億元;毛利為0.96億、1.96億和3.33億元,毛利率為51.8%、57.8%、59.9%;年度凈虧損為2.8億元、4.22億元、5.37億元。從年度收益與凈利潤的角度來看,2015年和2016年全年虧損金額超過年度收益,在2017年全年收益提升的情況下,虧損金額也進一步放大,說是“流血上市”也不為過了。招股書還披露,在IPO之前,滬江已經先后進行了九輪融資。從業務模式來看,2017年9月份,滬江宣布未來將聚焦兩大業務,分別是以滬江網校為主體的B2C業務和以CCtalk為主的平臺業務。對于此次IPO募集資金的用途,滬江表示,主要用于擴大滬江旗下B2C網校業務和CCtalk平臺業務的規模、提升科研實力、營銷推廣以及產業鏈上的投資并購等。教育股頻現破發一方面是積極準備上市,另一方面卻是集中破發。具體來看,今年3月23日,成立10余年的尚德機構以17.22億美元的估值赴美上市。根據其招股書,2017年上半年,尚德機構凈收入3.6億元。不過,市場似乎并不買賬,尚德機構上市首日即遭遇破發,股價以13.10美元/股開盤,盤中漲幅一度超過20%。但受市場整體下跌的影響,至收盤時,尚德機構股價報收于11.10美元/股,當日跌幅為3.48%。3月26日于港交所上市的中國新華教育,上市當日,沖高回落,收于發行價3.26港元/股,3月29日收盤價為3.08港元/股,也難逃破發魔咒。3月28日,精銳教育在紐交所掛牌上市,定價11美元/股,上市當天收盤價為10.8美元/股,較發行價下跌1.82%。今年上市的教育股還有21世紀教育集團、樸新教育等,5月29日,?21世紀教育集團在中國香港聯交所上市,發行價1.13港元/股;6月15日,樸新教育在紐交所掛牌上市,發行價17美元/股。截至7月4日,上述兩家公司的股價,都在發行價上方不遠處徘徊。[詳情]
來源:公司進化論 昨晚,港交所放出滬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說明書。這家公司更為人所熟知的名字是“滬江網”,幾經周折后,它的上市大計邁出實質一步,只不過由A變成了H。 2001年,滬江從BBS資源站起家,逐漸發展成為門戶,后因廣告模式觸碰“天花板”而轉向探索付費課程。如果從時間橫跨度來看,這家教育公司經過PC和移動互聯網兩波發展紅利,如今又來到人工智能和虛擬現實領域的風口。 然而財務數據顯示,準備上市的滬江正面臨著營收與虧損“旗鼓相當”的尷尬處境。其近年來剛剛籌劃構建的在線教育生態尚未帶來顯著收益,與此同時,傳統優勢市場又被新老同行們前后夾擊,在此現實下,其營業成本也不斷上升。 不過,香港給予教育股的高估值之下,這些業績“困境”遠不如上市的吸引力大。根據滬江2015年D輪融資時的70億估值粗略計算,創始人本人和潛伏其中的“涌金系”股東都已坐擁十數億身家。 三年后的如今,港股上市能夠給他們帶來何種想象空間? 文|新京報記者 梁辰 實習生 趙煒 爽約A股赴港“圈錢 四年前,在新浪微博、智聯招聘等境外上市“先行者”的帶領下,中國互聯網企業成批扎堆地赴美敲鐘。就在那時,股份制改造后的滬江網對外放話,如果政策允許,最早將在2015年登陸A股。該公司聯合創始人于杰說,教育產業是民族的、國家的,將資本放在國內是更好的選擇。 為了在政府主導的教育改革試點中獲得機會,滬江網一直拒絕外資入股。招股書披露的包括E輪在內的投資方皆為在中國成立的企業和機構。 如果把滬江的融資劃分為幾個階段的話,2013到2014年無疑是最重要的兩年,B輪后三步以及C輪發生于這個階段。2014年初,上交所釋放出研究設立戰略新興產業版的信號。這一時期,BAT與滬江網開始接觸,百度網訊最終入局。啟信寶信息顯示,李彥宏在百度網訊持股99.5%。 百度網訊在滬江整體股份占比并不高。以C輪投資者身份進入時,以1.23億元出資占比4%,此次IPO前降至3.18%。 那時,滬江網本身正在從有交互的網校向基于大數據的內容匹配轉變,其開始對外開放,希望引入其他第三方作為補充。非傳統網校的開放模式以及在教育市場改革的潛力,成為其登陸A股最好的概念。當此之時,據第三方機構計算,A股教育企業平均市盈率是美股的數十倍。 然而,戰略新興板最終難產,讓市場始料不及。滬江創始人、董事長兼CEO伏彩瑞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將資本比作火箭助推器,而創業者是火箭頭。他說,你既不要指望資本成為大腦,成為火箭,成為衛星核心,也不要以為靠一點點其他力量,輕松上天。新興板砍掉影響的只是投機者。 不過,為了滿足資本對回報的訴求,滬江開始尋求更多的選擇。一位接近滬江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上市的路徑無非是中國大陸、中國香港或者美國,但目前從資本和市場環境來看,港交所可能是最好的選擇。 多位受訪港股分析師也認同這一觀點。目前A股為了引入大型獨角獸,對計劃IPO公司的審核非常嚴格,之前也有多家公司被勸退,而香港比較寬松。 由于已提交招股書,處于靜默期的滬江并未回應記者的提問。 營收與虧損雙增長作為“創新型企業”連年獲政府補助 招股書顯示,2015年至2017年,滬江開始改變以往課程業務為主的學習網站定位,轉而向以“滬江”為品牌的平臺進行戰略延伸。與此“變動”的三年相對應的是滬江的業績。 根據財務數據,2015年、2016年、2017年,滬江實現營收分別約為1.85億元、3.40億元和5.55億元,收入“突飛猛進”,而與此同時,三年的虧損分別約為2.80億元、4.22億元和5.37億元,幾乎是“收入越多,虧損越多”。 營收增長的背后,滬江的銷售成本分別從2015年的約0.89億元增至2017年的約2.23億元。 在招股書中,滬江稱交易凈額是其重要的業務指標,因為可以將預付學費計入統計。其主營業務自有品牌課程入讀學生人次從2015年約20.5萬上升至2017年的29.4萬,與此同時,學員平均支出從1966.1元增加至3170.1元,這直接推高了交易凈額。 對于虧損,滬江將主要原因歸于研發、市場和銷售三項費用的投入。除了持續的研發投入外,2015年和2016年,滬江先后提高了廣告和銷售支出,為了推動其VIP和期間課程的銷售。招股書披露,2017年最大供應商采購占比為17.0%,是一家外部廣告服務商。 2017年滬江開始接受分期付款的模式,應收賬款周期從0.3天延長至36.7天。一位教育行業認識告訴記者,分期付款在業內得以流行的原因是有助于獲客,但無法保證是否會發生遲交,甚至不完全結款的可能,對當季營收也會產生影響。 記者注意到,作為“創新型企業”,滬江頗受當地政府重視,公開報道顯示,公司多次獲得政府領導視察、參觀、調研等。滬江招股書顯示,近三年獲得政府補貼金額分別為161.6萬元、419.0萬元和560.0萬元。 2017年,滬江確立了自營品牌課程和CCtalk兩大主營業務“:尤其希望獨立運營的CCtalk可以借力第三方資源打造成在線教育領域的“淘寶”平臺。2017年,來自CCtalk的收入僅有55萬元。 “涌金系”陳金霞持股14.24% 滬江的誕生史要追溯到17年前。 2001年,滬江語林網上線,這是一個非營利的英語學習BBS,其運營者就是今天滬江教育的創始人伏彩瑞。這個網站被視為今天滬江網的前身,用戶可以分享外語學習材料和經驗。2001年到2006年,陸續推出了滬江英語、滬江日語和滬江部落。 根據招股書,“2006年,伏彩瑞與聯合創始人成立上海語林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提供互聯網外語學習服務。2009年成立本公司,前稱上海互加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當時由蘇州滬江全資持有,伏彩瑞持有65.5%,唐小浙持有7.5%、安家良持有7.5%,兩名獨立第三方持有19.5%。” 2009年推出互聯網互動綜合學習平臺滬江網校,銷售自有品牌課程。2015年品牌升級為滬江,2016年推出CCtalk平臺。 截至2018年4月2日,滬江已歷經9輪融資。首次公開募股融資完成前,根據一致行動人士協議,一致行動集團通過其于多家機構的相關權益,實際控制公司61.30%的投票權。 招股書披露了32個機構和個人股東,持有5億股內資股。最引人注意的是,名為陳金霞的自然人持股14.24%。她是“涌金系”現在的掌舵者、曾經掌門人魏東的遺孀。招股書稱“陳女士為涌金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股東”。2011年3月,陳金霞以3000萬元參與滬江A輪融資,彼時占股25%。期間始終為公司股東。若從2011年算起,“涌金系”潛伏滬江已達七年。 結合已公開的工商資料,穿透股權后,創始人伏彩瑞通過“互捷投資”“互吉投資”“互元投資”“互年投資”“互江投資”等公司持有滬江股份約在20%以上。據招股書披露,“互江投資”的設立是用于員工激勵。此外,持有滬江3.5%的上海成塔,也是滬江的員工持股平臺,由監事蔣少軍等10名自然人股東擁有。 港股扎堆港交所一周掛出十幾家 盡管滬江并未在申請版本披露具體的融資細節,但其公布了融資后的相關計劃。招股書顯示,其將拓展自有品牌課程業務及CCtalk平臺業務,包括優化內容及學習體驗、提升課程開發、創新及更新能力,推動第三方版權合作引入有自治內容、擴充師資和強化教師培訓。 此外,滬江計劃,加大系統基礎設施投入,升級人工智能技術,優化數據庫,探索AR、VR;加大宣傳投入,組織精準定向營銷;為業務互補且發展戰略相符業務,尋找潛在投資或收購標的;籌措運營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等。 有滬江前員工在社交網絡上表示,滬江雖然起步早,但模式并非不可復制,激烈競爭下能維持多久,時間會給出答案。 招股書顯示,近兩年滬江已經跟在縮減理財產品的投資,并在持續增加業務和擴張方面的投資,其無形資產賬面凈值增加明顯。2017年,包括軟件、課件、域名和版權在內的無形資產賬面凈值為1758.0萬元,是2015年的約3.6倍。 目前來看,尚未盈利的滬江積極尋求在資本市場的突破。一位港股分析師認為,目前香港股市處于高位,但市場易發生波動,很多投資者擔心不抓緊時間窗口上市的話,業績進一步暴露問題,市場層面會更加痛苦。 此外,如果上市時間拖延到下半年,港交所可能會要求計劃上市的公司補交2018年上半年業績。“如果成績不好或者一般,就會惹出不少麻煩”,上述分析師告訴記者。 港股熱正在蔓延。盡管因假期休市一日,7月3日港股一度暴跌近千點,但收盤后,港交所掛出的刊發申請版本的申請人就多達14家。事實上,過去兩周,小米集團、美團點評、獵聘網、映客、多益網絡和寶寶樹等多家主營業務在中國大陸的互聯網公司紛紛遞交招股書。 2018年4月,港交所宣布擬定《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生效以來,重新開放“同股不同權”架構,允許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及在海外上市的創新產業企業赴港上市等利好消息不斷釋放。6月底,安永新股調查報告顯示,上半年港交所新股上市數量居全球首位。[詳情]
本文源自:智通財經網作為互聯網教育這一塊“拼圖”,滬江把港股的教育板塊拼接完整了。7月3日晚間,滬江教育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滬江”)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算是坐實了此前對其將赴港上市的市場推測。滬江掛牌后將成為港股首家互聯網教育平臺,香港市場上也終于有一家能和新東方、好未來相提并論的港股上市公司了。據《2018第一季度胡潤大中華區獨角獸指數》,有6家互聯網教育行業的企業出現在榜單中,其中,滬江以D輪時70億人民幣的估值和iTutorGroup并列排在互聯網教育行業獨角獸第二位。滬江誕生于教育創業浪潮的第一次驅動中。經過了17年的成長,滬江從最初的英語學習 BBS 社區發展成為國內最大互聯網教育平臺之一。滬江亦從提供英語學習的相關內容,逐步擴展到其他語種學習、職業培訓、學歷教育、興趣培訓等全方位的互聯網教育服務產品,成為用戶一站式的學習平臺。滬江成長的背后也映射了行業的發展,互聯網教育行業也從一個普遍燒錢、缺乏持續盈利能力的草莽階段,逐漸走向流量自然導入和穩定商業模式的階段。在這樣的環境中,滬江的流量效應開始顯現,截至2017年末,其用戶量已達到了1.7億人次。在戰略新興板取消后,滬江終于明確了上市方向,來港交所秀起了“肌肉”。教育平臺第一股自2016年以來,教育股開啟了赴港上市潮,目前為止港股市場上已經有民辦高校、課外輔導、K-12等類型的教育機構,再加上互聯網教育平臺“滬江”,整個教育板塊將湊成一個完整的教育版圖。作為首家以H股的方式上市的互聯網教育公司,滬江的“底子”足以支撐起其表率作用。目前,滬江已構建了一個覆蓋課程門類廣泛、模式智能靈活的螺旋式進階產品組合。滬江的主要業務為自有品牌課程業務以及CCtalk平臺業務,旗下產品架構包括學習資訊(滬江網)、學習社區(滬江社團)、學習工具(小 D詞典、開心詞場、滬江聽力酷、天天練口語、焦糖閱讀)、學習平臺(滬江網校、CCTalk),課程覆蓋學前教育、K12 教育、職業教育、學歷教育等。據滬江招股書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滬江的用戶數量為約1.7億人。按月活躍用戶計算,滬江在中國所有的教育技術公司中排名第一,2017年12月,滬江的教育微工具及應用程序的月活躍用戶達4050萬名。盡管滬江擁有龐大的用戶數量,但其仍有巨大的增長空間。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預計 2022 年,中國互聯網教育的市場規模將達到 5792 億元人民幣,中國互聯網教育市場學員人次總數會達到約2.83 億人。行業龍頭的一舉一動總是能預示整個市場的方向,滬江選擇在這一時間點上市,也表明了互聯網教育市場轉折點的到來。這一行業已從一個普遍燒錢的階段,逐漸走向了穩定商業模式的階段,并表現出了頭部流量效應的顯現和市場需求的真正崛起。在供給方面,互聯網教育投融資依然呈現出很高的活躍度,資金對于互聯網教育的關注事實上有增無減。 各類教育機構“百花齊放”,該行業的供給已經不再需要過多的探討。需求端,教育市場極其龐大,而互聯網教育則是其增量市場,新東方和好未來的持續強勁增長表明了K12 培訓需求依然旺盛 。而互聯網教育公司相比傳統線下公司在網絡擴張上則更具優勢,互聯網使得教育的空間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場所,它可以跨越社區、跨越省份、乃至跨越國界,行業的另一匹黑馬VIPKID也因此而迅速成長。此外,互聯網教育還擁有著線下教育無法比擬的價格優勢。智通財經APP梳理發現,滬江的英語課程平均價格在2000-4000元(課時基本在300節以上),也不過一張健身卡的價格。在需求端旺盛、價格易于接受的情況下,互聯網教育的流量紅利才剛剛迎來轉折。營收與凈利背離的秘密據數據,互聯網教育行業發展現狀是,仍有約70%的企業沒有實現盈利。這一現象也可以在滬江的財務數據中看到。據其招股書披露的數據,滬江的營收連續三年以翻倍的態勢增長,但凈利潤則在下滑。財報顯示,2015年-2017年,滬江連續3年出現虧損,分別約為2.8億元、4.22億元、5.37億元。向好方面是,滬江虧損在縮窄,虧損率逐年在降低,3年來虧損率分別為151.6%、124.2%、96.8%。從上圖可以看出,導致滬江凈利潤虧損的“元兇”在銷售及分銷開支欄目,以及行政開支欄目上。截至2017年末,二者的開支同比增加約2.7億元,嚴重拖累了公司的盈利水平。據滬江招股書顯示,這兩項數據主要由于推廣及宣傳品牌、產品及服務的開支、雇員人數增加帶來的開支增加等原因而增加,但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自有品牌課程業務持續擴張,而帶來成本的持續增加。在過去幾年間,滬江在品牌宣傳方面高調不少,移動端用戶突破1億 、3個月曝出4次投資、15年首場產品發布會…… 這些關鍵詞不斷貼到滬江身上。帶給其的回報則是自有品牌課程業務收益的大幅增長。截至2017年末,滬江自有品牌課程業務收益同比增加63.1%至5.54億元。此外,CCtalk也是滬江新的發力點,2016 年 10 月,滬江推出了 CCtalk 平臺,經過了一年的成長后(截止至2017年12月31日),CCtalk 平臺入駐的自雇網師人數已達到 41534 人,平均 MAU則達到2.3 百萬;付費用戶數也達到 25.53萬人。虧損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滬江的研發支出,滬江對研發可謂“不計血本”, 2015年-2017年,分別約為9060萬元、1.65億元、2.31億元,占當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9%、48.6%、41.5%。盡管擴張還在持續,虧損也在擴大,但滬江的用戶量已達到1.7億,流量效應也因此而開始顯現。不滿足于自有品牌課程的擴張,滬江的資本速度似乎也在加快。在過去兩年里,滬江就完成了大約20筆投資,投資對象有國際語言教學交易平臺italki、全球留學生跨境服務平臺myOffer、司考培訓機構眾合教育、K12在線1對1機構海風教育、線下韓語培訓機構首爾教育、考研機構研途考研、少兒在線外教平臺abc360等等,以此豐富其產品鏈。此外,滬江自身的后臺也足夠硬。據天眼查顯示,滬江曾先后歷經的7次融資,百度亦有均有入股。經過了17年的沉淀,滬江這次算是卯足了勁來港上市,開啟互聯網教育公司上市的新歷程。[詳情]
Copyright ? 1996-201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