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頭條新聞

大公“掉線”9個月 細數中國債券市場的“變與不變”
大公“掉線”9個月 細數中國債券市場的“變與不變”

雖然大公資信已經回歸,但是評級行業的困境仍然沒有改變,如果這種模式不改變的話,評級市場也難以做到真正客觀公正。[詳情]

新浪財經|2019年04月29日  17:57
國資巨頭殺入信用評級行業 大公資信迎新生?十問十答
國資巨頭殺入信用評級行業 大公資信迎新生?十問十答

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2019年04月19日  06:37
中國國新戰略重組大公資信:更加獨立地開展評級業務
中國國新戰略重組大公資信:更加獨立地開展評級業務

中國證券報|2019年04月19日  04:48
大公資信借助國資煥新生 與中國國新正式簽約
大公資信借助國資煥新生 與中國國新正式簽約

21世紀經濟報道|2019年04月18日  18:42
大公資信易主 評級獨立性是關鍵
大公資信易主 評級獨立性是關鍵

新浪財經綜合|2019年04月19日  07:35
大公評級被央企中國國新戰略重組 此前被暫停業務1年
大公評級被央企中國國新戰略重組 此前被暫停業務1年

澎湃新聞|2019年04月18日  15:55
本土巨無霸亮相 優秀評級公司該是怎樣的
本土巨無霸亮相 優秀評級公司該是怎樣的

新浪財經-自媒體綜合|2019年04月18日  18:04
中國國新戰略重組大公資信 未來將“出海”
中國國新戰略重組大公資信 未來將“出海”

21世紀經濟報道|2019年04月18日  14:36
去年遭重罰的大公資信被國資重組!中國國新首度回應
去年遭重罰的大公資信被國資重組!中國國新首度回應

中國證券報|2019年04月18日  14:33
中國國新回應戰略重組大公資信十大原因
中國國新回應戰略重組大公資信十大原因

經濟觀察網|2019年04月18日  13:37
中國國新收購大公資信
中國國新收購大公資信

21世紀經濟報道|2019年04月18日  10:52

最新新聞

大公資信新任董事長到位 評級業務三個月后可展業
大公資信新任董事長到位 評級業務三個月后可展業

  原創: 向導 夏欣 資管中國  據知情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公資信”)內部重大人事變動已經獲得確認,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國新”)財務部總經理呂柏樂正式履任大公資信董事長,大公資信官網目前已經更新,大公資信原董事長關建中名字也已從高管團隊介紹中消失。 記者注意到,此次人事變動是中國國新控股大公資信以來的一次重要高層更替變化。 圖片來源:Google 大公資信官網顯示,呂柏樂畢業于北京大學工商管理專業,高級會計師、中國注冊會計師。歷任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財務部總經理、中國華電集團所屬中國華電香港有限公司總會計師、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中國旅行社總社董事、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現任大公資信總裁,全面統籌公司的管理工作。 于2018年9月接任大公資信的董事兼總裁吳廣宇,被任命為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董事兼常務副總裁,分管評級、評審、技術、數據、合規及法務工作。 財務部總經理李紅也是于2019年5月正式加入大公資信。信息顯示,李紅主要負責財務管理工作,包括公司財務內控制度建設與完善,日常財務核算活動監督管理,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企業成本管控、風險防控等工作。 此外,公司董事、常務副總裁松敏分管人力資源、綜合行政、信息化工作;副總裁周篤高(周大惟) 負責推動評級行業技術研究和市場拓展;合規負責人史淑梅統籌管理公司合規、評級報告質量審核、法律及內控事務。 工商資料顯示,中國國新、北京仕行宏良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天津國盛企業管理合伙企業目前為大公資信股東,其中,中國國新持股58%。 2019年2月,大公資信計劃引入國資委全資控股的中國國新控股有限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見諸報端。 4月18日,中國國新正式確認將戰略重組大公資信。資料顯示,中國國新是目前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的兩家中央企業之一。大公資信成為了國有企業控股公司。 中國國新曾表態,中國國新控股大公資信,使得大公資信的股權結構實現了從單一集中股東到混合所有制的轉變,這并非簡單的“國有化”。 記者注意到,5月15日,大公資信曾召開全體員工大會,中國國新黨委委員、總會計師劉學詩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大公資信董事長、總裁呂柏樂主持了會議。 劉學詩在會上表示大公資信是一家有價值的公司,與中國國新的發展戰略是高度契合的。大公資信一定要以專業、規范、國內一流為目標,分析行業動態,理清發展思路,實現華麗轉身。[詳情]

新浪財經綜合 | 2019年05月22日 07:46
大公“掉線”9個月 細數中國債券市場的“變與不變”
大公“掉線”9個月 細數中國債券市場的“變與不變”

  文:火瀲滟 新浪財經訊 4月29日,在被處罰9個月后,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公”)終于迎來了一絲“轉機”,中國國新控股有限公司確認將戰略重組大公資信控,4月18日上午雙方舉行簽約儀式。 九個月前發生了什么? 去年8月,因直接向受評企業提供大額咨詢服務,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和證監會雙雙給予大公資信嚴重警告處分,并作出暫停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相關業務一年、以及暫停大公國際證券評級業務一年的處罰。 根據當時的報道,大公評級在為相關發行人提供信用評級服務的同時,直接向受評企業提供咨詢服務,收取高額費用。同時,在交易商協會業務調查和自律調查工作開展過程中,大公評級向協會提供的相關材料存在虛假表述和不實信息。 俗話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債券評級市場這9個月變化可謂是“翻天覆地”,從CRM的推出,到外資的進入,“掉線”9個月的大公,能跟上腳步再創輝煌嗎? 下面筆者帶您細數這9個月債券市場的“變”還有“不變”。 債券市場“變了” 一、信用緩釋工具推出 2018年10月,設立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信用風險緩釋工具隨后呼之欲出。信用風險緩釋工具:信用風險緩釋工具(CRM)主要包括,(1)信用違約互換(CDS);(2)信用風險緩釋合約(CRMA);(3)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WM);(4)信用聯結票據(CLN)。其中,CDS和CRMA可歸為合約類產品,CRWM和CLN可歸為憑證類產品。 二、外資評級搶灘登陸 2018年10月,惠譽評級宣布在中國成立惠譽博華信用評級有限公司,為中國在岸債券市場提供服務。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惠譽博華全稱惠譽博華信用評級有限公司。注冊時間為2018年7月,注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是惠譽評級的全資子公司。 2019年1月28日,標普在北京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獲央行備案;交易商協會亦公告稱接受標普中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債券評級業務的注冊。這標志著標普已獲準正式進入中國開展信用評級業務。 而此前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目前持有中誠信國際30%股份的穆迪,有意通過股權收購的方式獲得中誠信國際控股權,進而獲得銀行間債市牌照。此舉尚待監管部門批復。 根據統計,穆迪、標普和惠譽三家公司占領了全球評級業90%以上的市場份額。至此,全球三大評級公司相繼在中國市場“登陸”。 三、中國債券納入彭博指數 2019年4月1日,彭博公司宣布正式將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彭博巴克萊指數全球綜合指數是國際主流債券指數之一,創建于1973年。這意味著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債券將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計價貨幣債券,成為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又一里程碑。 雖然中國債市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變化,但是還有一些問題依舊沒有改善,下面來看債券市場的“沒變”。 一、“AA”評級起評依舊 根據統計,2018年共有123只債券違約,在大量違約的同時,業內對債券評級虛高,沒有起到預警功能的呼聲越來越高,評級機構的客觀公正性收到了強烈的質疑。 此前IMF駐中國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坦言稱,“目前中國在岸發行的債券中95%是AA評級,而相比之下,美國AA評級的債券占比僅為6%,因此很多時候,中國在岸債券的評級與其表現出現背離。” 雖然如此,但是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到2019年4月23日,中國債券市場信用債共發行債券3902只,其中AAA評級1350只,AA+評級894只,AA評級689只,無評級912只,AA及以上評級占新發債券有評級的比例達到98.09%。 (來源:WIND 新浪債券整理) 回顧2018年,信用債市場一共發行債券10296只,其中AAA評級3458只,AA+評級2269只,AA評級1533只,無評級2877只,AA及以上評級占新發債券有評級的比例達到97.85%。AA級依然為“最低評級”,評級虛高現場依然存在。 二、評級公司依然處在“生理需求”階段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目前我國大多數債券評級仍然是發行人付費模式,評級公司在面對衣食父母時,沒有做到客觀公正固然屬于失職。但是一些硬性的規定也不盡完善。有業內人士認為,由于債券評級達到AA或AA+級,才可以進行發行。因此評級公司只有給出了AA以上的評級才能賺錢。甚至有基金經理稱“我們現在買債都看內評,外評大多虛高,參考價值不大”。 債券評級虛高,評級公司自然有無可推卸的責任,但是單靠評級公司自身是無法做出有效改變的。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強烈的,其它需要則顯得不那么重要。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饑餓所占據,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 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當人從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時,才可能出現更高級的、社會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圖片來自于網絡) 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評級公司正處在需求層次的最底層,也就是“生理需求”階段。由于國內評級行業興起時間較短,加之評級公司數量較多,為了生存需要往往難以做到客觀公正。如果你不給客戶好評級,不僅僅是這一次,以后的生意人家也不會再來找你做了。 在發行人付費模式主導和AA起評等多重壓力下,評級公司可以說是弱勢群體,在生存壓力下很難100%做到客觀公正。 雖然大公資信已經回歸,但是評級行業的困境仍然沒有改變,如果這種模式不改變的話,評級市場也難以做到真正客觀公正。 歷史相關: 垃圾債評級也AA 人造債災呼喚打破評級公司道德陷阱 [詳情]

新浪財經 | 2019年04月29日 17:57
處罰期內得國資加持:國新控股接盤大公資信 能否重生
處罰期內得國資加持:國新控股接盤大公資信 能否重生

  《財經》記者 韓笑 | 文 袁滿 | 編輯 4月18日,目前仍在整頓中的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下稱大公資信)正式引入戰略投資者——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國新控股),國新控股將持股58%。 大公資信是國內老牌的信用評級機構之一,擁有監管部門認定的全部評級資質,而且長期主打民族品牌,自稱是第一家向全球提供主權評級的非西方國家評級機構。2011年,大公資信曾因給予鐵道部AAA的主體信用評級引發廣泛質疑。當時,大公資信對中國的主權評級為AA+,對美國的主權評級則剛剛從A+下調至A。 此次接手大公資信的國新控股是國資委全資控股的央企,也是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之一。國新控股表示,在戰略重組大公資信后,將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推動大公資信苦練“內功”,重塑品牌,以建設“世界一流”評級企業為目標,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確保大公資信的獨立性;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高評級專業能力;加強內控體系建設,提升合規管理水平;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激發骨干員工的積極性。 去年8月,大公資信因違規向受評企業提供大額咨詢服務遭遇交易商協會和證監會的雙重頂格處罰,被暫停在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開展債券評級業務一年。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目前銀行間市場評級業務規模約有幾十億元。但是,國內評級行業市場公信力較低、評級虛高等問題一直為業內所詬病,“以級定價”、“以價定級”備受債券投資人批評,去年大公資信被處罰事件也被認為只是揭開了行業亂象的一角。 多年以來,中誠信國際、聯合評級和大公資信三家評級機構瓜分了中國評級行業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為在銀行間市場發債的企業提供評級是他們的主要業務來源。在大公被暫停評級業務后,市場份額迅速被另外兩家搶占,僅剩少量存量業務,人員流失嚴重。 對此,國新控股有關負責人表示,從處罰至今的九個月整改期內,大公資信雖然人員和業務受到了較大的影響,但仍然在正常經營。 對于仍在處罰期的大公資信來說,此時迎來國新控股這樣擁有國資背景的大股東,能否借此迎來重生?有評級業人士認為,“有國資身份加持應該會是件好事,但重建市場信任還任重道遠”。 目前在國內評級行業中,擁有國資背景的還有大股東為天津泰達國際控股的聯合評級、東方資產控股的東方金誠,以及交易商協會全資控股的中債資信。聯合評級的市場份額僅次于中誠信國際,東方金誠起步較晚、市場份額也較少,而中債資信是中國評級市場上僅有的投資人付費模式的評級機構。 國新控股重組后的大公資信不僅要面對市場份額流失的困境,還要面臨國際評級機構入華的激烈競爭。今年1月,國際評級機構標普正式獲準進入中國市場開展信用評級業務。目前穆迪和惠譽也在積極尋求以獨資身份進入中國市場。(可參見《財經》報道:標普獲準進入中國評級市場,外來的和尚能念好經嗎?) 雖然監管部門希望引入國際評級機構促進中國評級行業質量改善,但對于此輪外資評級機構獨資入華,此前某國內評級公司前高管對《財經》記者表達了一些憂慮。他認為國內評級行業尚不成熟、市場公信力較低,評級公司之間也因惡意競爭彼此缺乏互信,擔心外資進入后會依靠強大的聲譽很快搶占市場。 據了解,在面對外資評級機構入華競爭之際,國內評級行業也在積極尋求整合,但由于機構內部阻力較大,進展仍然緩慢。去年9月,央行聯合證監會發布14號文,在推進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評級業務資質逐步統一的同時,還鼓勵同一實際控制人下不同的信用評級機構法人,通過兼并、重組等市場化方式進行整合,促進信用評級機構做大做強。 (本刊記者龔奕潔對此文亦有貢獻)[詳情]

《財經》雜志 | 2019年04月18日 19:23
大公資信新任董事長到位 評級業務三個月后可展業
大公資信新任董事長到位 評級業務三個月后可展業

  原創: 向導 夏欣 資管中國  據知情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透露,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公資信”)內部重大人事變動已經獲得確認,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國新”)財務部總經理呂柏樂正式履任大公資信董事長,大公資信官網目前已經更新,大公資信原董事長關建中名字也已從高管團隊介紹中消失。 記者注意到,此次人事變動是中國國新控股大公資信以來的一次重要高層更替變化。 圖片來源:Google 大公資信官網顯示,呂柏樂畢業于北京大學工商管理專業,高級會計師、中國注冊會計師。歷任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財務部總經理、中國華電集團所屬中國華電香港有限公司總會計師、中國港中旅集團公司中國旅行社總社董事、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兼財務總監。現任大公資信總裁,全面統籌公司的管理工作。 于2018年9月接任大公資信的董事兼總裁吳廣宇,被任命為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董事兼常務副總裁,分管評級、評審、技術、數據、合規及法務工作。 財務部總經理李紅也是于2019年5月正式加入大公資信。信息顯示,李紅主要負責財務管理工作,包括公司財務內控制度建設與完善,日常財務核算活動監督管理,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企業成本管控、風險防控等工作。 此外,公司董事、常務副總裁松敏分管人力資源、綜合行政、信息化工作;副總裁周篤高(周大惟) 負責推動評級行業技術研究和市場拓展;合規負責人史淑梅統籌管理公司合規、評級報告質量審核、法律及內控事務。 工商資料顯示,中國國新、北京仕行宏良投資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天津國盛企業管理合伙企業目前為大公資信股東,其中,中國國新持股58%。 2019年2月,大公資信計劃引入國資委全資控股的中國國新控股有限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見諸報端。 4月18日,中國國新正式確認將戰略重組大公資信。資料顯示,中國國新是目前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的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的兩家中央企業之一。大公資信成為了國有企業控股公司。 中國國新曾表態,中國國新控股大公資信,使得大公資信的股權結構實現了從單一集中股東到混合所有制的轉變,這并非簡單的“國有化”。 記者注意到,5月15日,大公資信曾召開全體員工大會,中國國新黨委委員、總會計師劉學詩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大公資信董事長、總裁呂柏樂主持了會議。 劉學詩在會上表示大公資信是一家有價值的公司,與中國國新的發展戰略是高度契合的。大公資信一定要以專業、規范、國內一流為目標,分析行業動態,理清發展思路,實現華麗轉身。[詳情]

大公“掉線”9個月 細數中國債券市場的“變與不變”
大公“掉線”9個月 細數中國債券市場的“變與不變”

  文:火瀲滟 新浪財經訊 4月29日,在被處罰9個月后,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公”)終于迎來了一絲“轉機”,中國國新控股有限公司確認將戰略重組大公資信控,4月18日上午雙方舉行簽約儀式。 九個月前發生了什么? 去年8月,因直接向受評企業提供大額咨詢服務,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和證監會雙雙給予大公資信嚴重警告處分,并作出暫停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相關業務一年、以及暫停大公國際證券評級業務一年的處罰。 根據當時的報道,大公評級在為相關發行人提供信用評級服務的同時,直接向受評企業提供咨詢服務,收取高額費用。同時,在交易商協會業務調查和自律調查工作開展過程中,大公評級向協會提供的相關材料存在虛假表述和不實信息。 俗話說“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債券評級市場這9個月變化可謂是“翻天覆地”,從CRM的推出,到外資的進入,“掉線”9個月的大公,能跟上腳步再創輝煌嗎? 下面筆者帶您細數這9個月債券市場的“變”還有“不變”。 債券市場“變了” 一、信用緩釋工具推出 2018年10月,設立民企債券融資支持工具,信用風險緩釋工具隨后呼之欲出。信用風險緩釋工具:信用風險緩釋工具(CRM)主要包括,(1)信用違約互換(CDS);(2)信用風險緩釋合約(CRMA);(3)信用風險緩釋憑證(CRWM);(4)信用聯結票據(CLN)。其中,CDS和CRMA可歸為合約類產品,CRWM和CLN可歸為憑證類產品。 二、外資評級搶灘登陸 2018年10月,惠譽評級宣布在中國成立惠譽博華信用評級有限公司,為中國在岸債券市場提供服務。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惠譽博華全稱惠譽博華信用評級有限公司。注冊時間為2018年7月,注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幣。是惠譽評級的全資子公司。 2019年1月28日,標普在北京設立的全資子公司“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獲央行備案;交易商協會亦公告稱接受標普中國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開展債券評級業務的注冊。這標志著標普已獲準正式進入中國開展信用評級業務。 而此前據21世紀經濟報道稱,目前持有中誠信國際30%股份的穆迪,有意通過股權收購的方式獲得中誠信國際控股權,進而獲得銀行間債市牌照。此舉尚待監管部門批復。 根據統計,穆迪、標普和惠譽三家公司占領了全球評級業90%以上的市場份額。至此,全球三大評級公司相繼在中國市場“登陸”。 三、中國債券納入彭博指數 2019年4月1日,彭博公司宣布正式將中國債券納入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彭博巴克萊指數全球綜合指數是國際主流債券指數之一,創建于1973年。這意味著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債券將成為繼美元、歐元、日元之后的第四大計價貨幣債券,成為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又一里程碑。 雖然中國債市發生了許許多多的變化,但是還有一些問題依舊沒有改善,下面來看債券市場的“沒變”。 一、“AA”評級起評依舊 根據統計,2018年共有123只債券違約,在大量違約的同時,業內對債券評級虛高,沒有起到預警功能的呼聲越來越高,評級機構的客觀公正性收到了強烈的質疑。 此前IMF駐中國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坦言稱,“目前中國在岸發行的債券中95%是AA評級,而相比之下,美國AA評級的債券占比僅為6%,因此很多時候,中國在岸債券的評級與其表現出現背離。” 雖然如此,但是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到2019年4月23日,中國債券市場信用債共發行債券3902只,其中AAA評級1350只,AA+評級894只,AA評級689只,無評級912只,AA及以上評級占新發債券有評級的比例達到98.09%。 (來源:WIND 新浪債券整理) 回顧2018年,信用債市場一共發行債券10296只,其中AAA評級3458只,AA+評級2269只,AA評級1533只,無評級2877只,AA及以上評級占新發債券有評級的比例達到97.85%。AA級依然為“最低評級”,評級虛高現場依然存在。 二、評級公司依然處在“生理需求”階段 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目前我國大多數債券評級仍然是發行人付費模式,評級公司在面對衣食父母時,沒有做到客觀公正固然屬于失職。但是一些硬性的規定也不盡完善。有業內人士認為,由于債券評級達到AA或AA+級,才可以進行發行。因此評級公司只有給出了AA以上的評級才能賺錢。甚至有基金經理稱“我們現在買債都看內評,外評大多虛高,參考價值不大”。 債券評級虛高,評級公司自然有無可推卸的責任,但是單靠評級公司自身是無法做出有效改變的。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強烈的,其它需要則顯得不那么重要。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饑餓所占據,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 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當人從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時,才可能出現更高級的、社會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圖片來自于網絡) 因此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評級公司正處在需求層次的最底層,也就是“生理需求”階段。由于國內評級行業興起時間較短,加之評級公司數量較多,為了生存需要往往難以做到客觀公正。如果你不給客戶好評級,不僅僅是這一次,以后的生意人家也不會再來找你做了。 在發行人付費模式主導和AA起評等多重壓力下,評級公司可以說是弱勢群體,在生存壓力下很難100%做到客觀公正。 雖然大公資信已經回歸,但是評級行業的困境仍然沒有改變,如果這種模式不改變的話,評級市場也難以做到真正客觀公正。 歷史相關: 垃圾債評級也AA 人造債災呼喚打破評級公司道德陷阱 [詳情]

處罰期內得國資加持:國新控股接盤大公資信 能否重生
處罰期內得國資加持:國新控股接盤大公資信 能否重生

  《財經》記者 韓笑 | 文 袁滿 | 編輯 4月18日,目前仍在整頓中的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下稱大公資信)正式引入戰略投資者——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國新控股),國新控股將持股58%。 大公資信是國內老牌的信用評級機構之一,擁有監管部門認定的全部評級資質,而且長期主打民族品牌,自稱是第一家向全球提供主權評級的非西方國家評級機構。2011年,大公資信曾因給予鐵道部AAA的主體信用評級引發廣泛質疑。當時,大公資信對中國的主權評級為AA+,對美國的主權評級則剛剛從A+下調至A。 此次接手大公資信的國新控股是國資委全資控股的央企,也是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之一。國新控股表示,在戰略重組大公資信后,將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推動大公資信苦練“內功”,重塑品牌,以建設“世界一流”評級企業為目標,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確保大公資信的獨立性;加大研發投入力度,提高評級專業能力;加強內控體系建設,提升合規管理水平;建立長效激勵約束機制,激發骨干員工的積極性。 去年8月,大公資信因違規向受評企業提供大額咨詢服務遭遇交易商協會和證監會的雙重頂格處罰,被暫停在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開展債券評級業務一年。 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目前銀行間市場評級業務規模約有幾十億元。但是,國內評級行業市場公信力較低、評級虛高等問題一直為業內所詬病,“以級定價”、“以價定級”備受債券投資人批評,去年大公資信被處罰事件也被認為只是揭開了行業亂象的一角。 多年以來,中誠信國際、聯合評級和大公資信三家評級機構瓜分了中國評級行業絕大部分市場份額,為在銀行間市場發債的企業提供評級是他們的主要業務來源。在大公被暫停評級業務后,市場份額迅速被另外兩家搶占,僅剩少量存量業務,人員流失嚴重。 對此,國新控股有關負責人表示,從處罰至今的九個月整改期內,大公資信雖然人員和業務受到了較大的影響,但仍然在正常經營。 對于仍在處罰期的大公資信來說,此時迎來國新控股這樣擁有國資背景的大股東,能否借此迎來重生?有評級業人士認為,“有國資身份加持應該會是件好事,但重建市場信任還任重道遠”。 目前在國內評級行業中,擁有國資背景的還有大股東為天津泰達國際控股的聯合評級、東方資產控股的東方金誠,以及交易商協會全資控股的中債資信。聯合評級的市場份額僅次于中誠信國際,東方金誠起步較晚、市場份額也較少,而中債資信是中國評級市場上僅有的投資人付費模式的評級機構。 國新控股重組后的大公資信不僅要面對市場份額流失的困境,還要面臨國際評級機構入華的激烈競爭。今年1月,國際評級機構標普正式獲準進入中國市場開展信用評級業務。目前穆迪和惠譽也在積極尋求以獨資身份進入中國市場。(可參見《財經》報道:標普獲準進入中國評級市場,外來的和尚能念好經嗎?) 雖然監管部門希望引入國際評級機構促進中國評級行業質量改善,但對于此輪外資評級機構獨資入華,此前某國內評級公司前高管對《財經》記者表達了一些憂慮。他認為國內評級行業尚不成熟、市場公信力較低,評級公司之間也因惡意競爭彼此缺乏互信,擔心外資進入后會依靠強大的聲譽很快搶占市場。 據了解,在面對外資評級機構入華競爭之際,國內評級行業也在積極尋求整合,但由于機構內部阻力較大,進展仍然緩慢。去年9月,央行聯合證監會發布14號文,在推進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評級業務資質逐步統一的同時,還鼓勵同一實際控制人下不同的信用評級機構法人,通過兼并、重組等市場化方式進行整合,促進信用評級機構做大做強。 (本刊記者龔奕潔對此文亦有貢獻)[詳情]

微博推薦

更多

新浪意見反饋留言板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通行證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1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