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曹中銘
新股再現破發潮,詢價機制的短板亦再次凸顯。A股市場“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劣根性仍然沒有改變。在去年9月18日詢價新規實施前,“串通報價”、“集中報價”、“抱團壓價”等現象突出,也導致募資不足現象頻頻出現。
在3月28日~4月1日過去的一周,包括創業板4只、科創板3只共7只新股上市。其中,首日即破發的高達5只,占比71%。另據統計,2022年以來共有87只新股上市,首日破發的多達20只,占比23%。新股再現破發潮,也引起市場的極大關注。
5只破發新股中,科創板的榮昌生物以14.92%的跌幅居首,創業板的兆訊傳媒以14.67%跌幅居第二位,科創板的長光華芯以1.49%的跌幅居末位。這5只新股的中簽者,不僅沒有分食到新股紅利,反而上演了“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式的鬧劇。
2022年堪稱新股的“破發年”。除了掛牌首日即破發外,此后再出現破發的亦不在少數。來自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上市的新股中,有39只已出現破發(包括上市后破發),占比達到45%。而且,從幅度上看,掛牌當天以及上市后破發幅度也呈愈演愈烈之勢。比如思林杰掛牌當天報跌23.67%,1月份上市的翱捷科技較發行價格已下跌57%。這此個股的大幅破發,也導致投資者損失嚴重。
新股再現破發潮,個人以為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值得關注。其一是市場行情的影響。從上證指數、深成指、創業板指數等三大指數走勢看,自2021年12月中旬以來,滬深股市開始步入調整,虎年春節前甚至出現一波急劇下挫。此后,又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境外市場一片風聲鶴唳,A股亦難獨善其身。盡管期間不乏金融委等多部門力挺A股,但市場仍然低迷,新股的表現無形中會受到波及。
其二則與新股高價高市盈率發行有關。像大族數控發行價格為76.56元,發行市盈率高達108.4倍;思林杰發行價格達65.65元,發行市盈率75.6倍,也遠遠高于所屬行業34.78倍的市盈率水平;翱捷科技發行價格高達164.54元,而該公司屬于虧損上市。高價高市盈率發行,客觀上也為新股破發埋下了伏筆。
科創板、創業板實行市場化發行,新股發行價格、規模、節奏由市場決定,以強化市場的約束作用。盡管市場化發行背景下,新股破發已成常態,但像上周這樣出現如此高比例的破發現象,顯然不能稱之為“常態”。而且,對于如此高比例破發現象,市場也有必要進行反思。
新股高價高市盈率發行的背后,往往會伴隨著超募現象的出現。融資、資產定價、優化市場資源配置是資本市場的三大功能。融資功能的正常發揮,不應以扭曲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為代價。而超募現象的出現,無疑是融資功能發揮的表現,但卻也扭曲了優化資源配置功能。而且,新股超募現象的出現,也常常導致市場寶貴資源的浪費,像某些上市公司將巨額超募資金存放于銀行吃利息,或將其進行理財等即是如此。對于資本市場的三大功能而言,正常發揮才是應有之義。而且,其中某一功能的發揮,也不應導致其他功能遭到扭曲。
新股出現破發潮,參與詢價的機構普遍報高價也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為了獲得配售資格,為了分食新股紅利,報高價的風險顯然比報低價的風險低得多。而在詢價機構普遍報高價的背景下,新股發行價格無形中會水漲船高。在市場行情低迷的情形下,破發的機率會大大增加。而從另一個角度講,市場化發行條件下,更考驗詢價機構的定價能力,也將倒逼詢價機構提高定價能力。否則,新股破發,詢價機構同樣會遭遇套牢或虧損的結局。
新股再現破發潮,詢價機制的短板亦再次凸顯。A股市場“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劣根性仍然沒有改變。在去年9月18日詢價新規實施前,“串通報價”、“集中報價”、“抱團壓價”等現象突出,也導致募資不足現象頻頻出現。而在詢價新規實施后,“三高”發行又成為常態,并導致破發現象成為常態。基于此,個人以為,對于詢價機制,有進一步完善的必要。比如對于報高價的剔除比例,可從目前的1%~3%調整為3%~5%。更多高價被剔除,對于降低新股發行價格是有幫助的。而發行價格的降低,新股破發的風險無形中也會降低。
(本文作者介紹:獨立財經撰稿人 在三大證券報等多家媒體發表文章數百篇)
責任編輯:陳悠然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